- 2021-09-14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考试 高一地理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①地球②河外星系③太阳④飞机⑤陨石⑥流星体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③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宇宙间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各种物质通称为天体,但天体的一部分不能单独称为天体。地球属于行星,是天体,①符合题意;河外星系属于天体系统,不是单个天体,②不符合题意;太阳属于恒星,是天体,③符合题意;飞机属于地球天体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④不符合题意;陨石是落在地球上的天体部分,不属于天体,⑤不符合题意;流星体属于天体,⑥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2.《管子》云:“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也。”水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适中,使面向太阳的一侧气温不至于过高,背向太阳的一侧气温不至于过低,使地表温度适宜,为液态水存在创造条件,故正确。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使地表形成大气层,和液态水存在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和液态水的存在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表温度不高又不低,非常适宜,为液态水存在创造条件,故正确。 综上,A①④正确。 故选:A。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稳定的太阳光照提供了光和热;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是: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适于生命生存的大气层;有液态水的存在。 太阳活动高峰时会发生太阳风暴现象,其产生的高速带电离子流往往给地球造成严重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是( ) A. 极昼和极夜 B. 黑子和耀斑 C. 太阳风和磁暴 D. 光球和色球 4. 耀斑爆发对地球的影响可能有( ) A. 全球各地地震频繁 B. 我国东北地区出现极光 C. 长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D. 引发“磁暴”现象 【答案】3. B 4. D 【解析】 【3题详解】 极昼和极夜不是太阳活动现象,排除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其它太阳活动随着它们变化而变化,选项B符合题意。磁暴不是太阳活动现象,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排除C。光球和色球是太阳大气的层次,不是太阳活动现象,排除D。 【4题详解】 地球上的地震活动与太阳活动无关,排除A。极光出现在两极地区,我国东北地区不可能出现极光,排除B。太阳活动通过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不是长波通讯,排除C。太阳活动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会干扰地球磁场,引发“磁暴”现象,选项D符合题意。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高峰年会使得地球极端天气增多,影响许多地区的降水量变化,从而影响地球气候;太阳活动放射出的强烈射电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会干扰地球大气的电离层和地球磁场,从而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和产生磁暴现象;太阳活动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受地球磁场影响,向两极运动,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5. 图中太阳辐射丰富区的共同特点有 ①纬度低 ②海拔较高 ③云量少,晴天多 ④上空臭氧少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6. 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电站的是 A. 青藏高原 B. 四川盆地 C 山东半岛 D. 东南丘陵 【答案】5. C 6. A 【解析】 【5题详解】 图中太阳辐射丰富区主要有青藏高原区和内蒙古高原地区,前者纬度较低,后者纬度较高,因此①不符合题意。两地均为高原地形,海拔较高,空气密度较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②符合题意。青藏高原因海拔高,水汽少,导致云量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内蒙古高原深居内陆,水汽水,导致云量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③符合题意。内蒙古高原上空臭氧含量正常,且臭氧含量对太阳辐射总量影响不大,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6题详解】 图中显示,青藏高原为太阳辐射总量丰富区,四川盆地为太阳辐射总量贫乏区,山东半岛和东南丘陵为太阳辐射总量可利用区,由此推断,青藏高原的太阳能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电站,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 【点睛】影响地表太阳辐射量的因素:纬度和季节因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大气透明度、天气与气候、地势高低、污染程度等差异。 7.在下面四幅图的A、B、C、D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黄昏即指图示为昏线,昏线是顺着自转方向由白天即将进入黑夜的界线,晨线是顺着自转方向由黑夜即将进入白天的界线,根据图示,ABCD分别为晨线、昏线、晨线、晨线。据此分析本题选B。 【点睛】昏线是顺着自转方向由白天即将进入黑夜的界线,晨线是顺着自转方向由黑夜即将进入白天的界线。 8.关于遵义和北京两地的自转速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遵义大于北京 D.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遵义小于北京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球自转角速度的规律:除两极点外,处处相等;线速度的规律: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遵义和北京相比,纬度低于北京,故北京和遵义两地的角速度相等,而线速度北京小于遵义,选C。 【点睛】地球自转角速度的规律:除两极点外,处处相等;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第十九届亚运会于2018年8月18日-9月2日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东七区)举办,开幕式于当地时间8月18日19时举行。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9. 在美国洛杉矶(西八区)的小明想收看开幕式直播,应在当地时间 A. 18日11时 B. 19日3时 C. 18日4时 D. 18日7时 10. 本次亚运会期间,遵义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 A. 昼短夜长 B. 昼夜等长 C. 昼渐短夜渐长 D. 昼渐长夜渐短 【答案】9. C 10. C 【解析】 【9题详解】 美国洛杉矶位于西八区,雅加达位于东七区,洛杉矶位于雅加达以西15个时区,即晚15个小时,当雅加达(东七区)当地时间8月18日19时举办开幕式时,洛杉矶的当地时间(区时)为18日4时,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10题详解】 本次亚运会于2018年8月18日~9月2日期间举办,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北半球各地白昼缩短、黑夜增长,遵义位于北半球,因此昼渐短、夜渐长,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D。昼短夜长或昼夜等长,不属于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因此排除A、B。 11.下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是(虚线为初始运动方向,实线为偏转后的方向)(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故图示A、C、D项中面对初始方向,运动方向向左偏,故判断位于南半球,而B图示面对初始方向,运动方向向右偏,故判断位于北半球,B项符合题意。 北京时间2017年12月13日5时41分分,伊朗(30.8°N,57.25°E)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千米。地震发生后,某地理学习小组绘制了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内部的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内核 B. 下地幔 C. 外核 D. 地壳 13. 下列有关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丙为莫霍界面 B. 先到达地面的是甲波 C. 丁为古登堡界面 D. 先到达地面的是乙波 【答案】12. D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约1千米,而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陆地地壳的平均厚度达33千米,因此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选项D符合题意。内核、下地幔、外核位于深度660千米以下地区,因此此次地震不可能位于这些圈层,排除A、B、C。 【1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中甲地震波传播速度较快,为纵波,乙地震波传播速度较慢,有些部位不能传播,为横波,丙界面处横波消失、纵波陡然减速,为古登堡面,A错误;丁界面处横波和纵波明显增速,为莫霍界面,C错误。因甲波传播速度快,应先到达地面,B正确。因乙波传播速度慢,应后到达地面,D错误。 【点睛】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地震波有两种:纵波和横波。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纵波的传播速度高于横波。 读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4.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为太阳长波辐射 B. ②—为大气逆辐射 C. 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 D. ④—晴朗的夜晚辐射量较强 15. 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 A. ②增强,③减弱 B. ②减弱,④增强 C. ③增强,④减弱 D. ②减弱,③增强 16. 冬季农民用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图中箭头能表示其原理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4. C 15. B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据图判断,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短波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A错。②为太阳辐射,不是气逆辐射,B错。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③为地面辐射,C对。④为大气逆辐射,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量较弱,D错。 【15题详解】 多云的天气,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即②减弱,使得白天气温不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即④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使得夜晚气温不太低,从而导致昼夜温差较小,由此判断,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16题详解】 人造烟幕增加空气在的颗粒物含量,从而增加大气逆辐射,使得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近地面大气降温减慢,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农作物受冻,图中箭头④为大气逆辐射,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17.下图中热力环流正确画法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基本特征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故①错误;晚上的海陆之间,陆地气温较海洋低,故陆地上应该为下沉气流,海洋上形成上升气流,故③错误;城市热岛效应,市区形成上升气流,郊区为下沉气流,故④错误;白天,草地气温上升较慢,气流下沉,裸地气温较高,气流垂直上升,故②正确,B项正确。 读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8. 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上图中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 ) A. B. C. D. 19. 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可能多阴雨天气 B. 乙地气压较甲地高 C. ①处气压比②处低 D. ①处气温比②处高 【答案】18. B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等压面分布示意图表明,近地面甲处等压面向上凸,表示气压高,应为下沉气流,排除A、D。图中近地面乙处等压面向下弯曲,表示气压低,应为上升气流,排除C。近地面气流由气压较高的甲地流向气压较低的乙地,高空相反,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 【19题详解】 根据前题判断,甲地为高气压,以下沉气流为主,不易成云致雨,A错。根据前题判断,乙地气压较甲地低,B错。①处等压面向下弯曲,表示气压低,②处等压面向上凸起,表示气压高,因此①处气压比②处低,C对。①处、②处离地面的高度相同,其气温高低取决于甲、乙两地的气温,按照热力环流的原理,甲处气压高,应是空气冷却下沉的结果,乙处气压低,应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的结果,因此甲处气温比乙处气温低,由此推断,①处气温比②处低,D错。 读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甲处箭头表示甲点空气运动及受力情况。回答下列各题。 20. 图中地点一定位于( ) A. 北半球 B. 南半球 C. 东半球 D. 西半球 21. 乙点与甲点相比,风速大小的情况是( ) A. 相等 B. 甲大于乙 C. 乙大于甲 D. 无法判断 【答案】20. B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近地面的大气受三力作用,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其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形成风的原动力,方向垂直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据图可知,A垂直等压线,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则B为风向,C为地转偏向力,D为摩擦力。风向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偏转,可判断为南半球地点的风。故选B。 【21题详解】 同一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据图可知,甲地等压线稀疏,乙地等压线密集,则风速乙地大于甲地。故选C。 22.某学校地理兴起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没有放土的乙箱足足高了3℃。读下图完成下题。 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 大气的温室效应 B. 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C. 气温的日变化 D. 大气的热力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该实验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代表不同的下垫面,主要目的是测试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B对。玻璃箱没有封顶,不是测大气的温室效应,A错。一次测量,不能表示气温的日变化,C错。不能体现大气的热力运动,D错。 【点睛】不同下垫面的比热容不同,吸热、放热速度有差异,不同下垫面的气温不同,体现出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温室效应试验时,箱子是封闭的。气温日变化的测量,是一日内连续几个时间点记录温度。 二、填空题 23.下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C、D中表示短波辐射是________,表示长波辐射的是_____、__________。 (2)B小于C的原因是__________。 (3)E表示__________,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 (4)A称为__________,有云的夜晚A__________(大,小)。 【答案】 (1). C (2). A (3). D (4). 大气削弱作用 (5). 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 (6). 地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 (7). 大气逆辐射 (8). 大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辐射的波长特征、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据图判断,A表示大气逆辐射,C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D表示地面辐射,其中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 (2)据图判断,B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而C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由于大气会反射、散射和吸收部分进入大气的太阳辐射,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小于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3)据图判断,E表示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通过直接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因此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 (4)据图判断,A表示大气辐射中射向地面的部分,由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被称为大气逆辐射,有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A)大。 【点睛】因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基本透明,而对地表长波辐射具有强烈的选择吸收,大气吸收了长波辐射,同时又放射长波辐射,其中一部分逸向太空,另一部分又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地表和低层大气,从而使有大气存在使地表的实际温度高于无大气存在时地表的平均温度。大气层的这种增温作用即为大气保温效应。 24.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 (2)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的大气垂直运动状况分别是:甲地是________气流,天气状况多为________(阴雨/晴朗)乙地是________气流,天气状况多为________(阴雨/晴朗)。 (3)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 (4)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地。 【答案】 (1). 甲 (2). 上升 (3). 阴雨 (4). 下沉 (5). 晴朗 (6). 乙>甲>丁>丙 (7). 水平气压梯度力 (8). 乙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某地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热力环流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图中显示,位于高空的丙处等压面向下弯曲,表示气压较低,则近地面的乙处气压较高,下沉气流为主,按照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判断,乙处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位于高空的丁处等压面向上弯曲,表示气压较高,则近地面的甲处气压较低,上升气流为主,按照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判断,甲处气温较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由此判断,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甲地。 (2)根据上题判断,甲地为低气压,应为上升气流,空气上升,气温下降可能导致空气中的水汽发生凝结,出现阴雨天气。根据上题判断,乙地为高气压,应为下沉气流,空气下沉,气温上升,不可能导致空气中的水汽发生凝结,出现晴朗天气。 (3)根据第(1)题判断,乙地气压比甲地高,丁地气压比丙地高。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甲地气压比丁地高,按气压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乙>甲>丁>丙。风是指大气的水平运动,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使得空气由高气压向低气压运动,便形成了风,因此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4)城市因排放的废热多,气温比郊区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而郊区气温较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气压。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乙地。 25.下图太阳光照图,图中D点为太阳直射点,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在图中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出现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 。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3)将图中A、B、D各地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 ;A、B、D角速度的对比是 。 (4)A、B、D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是 ,A、B、D三地按白昼由长到短进行排序 。 (5)图中各点中,地方时为正午12:00的点是 ,地方时比B晚2小时的点是 。 (6)此时此刻,B点昼长是 ,C点的昼长是 。 【答案】(1)夏至 夜半球(下图) (2)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昼长夜短 (3)B>D>A;A=B=D (4)D>B>A;A>D>B (5)D、C;H、F (6)12小时;0小时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某时地球侧视太阳光照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六道小题,涉及节气判断、绘制晨昏线、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地方时和昼长计算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详解】(1)图中显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此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夏至日北极圈出现极昼、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画图时应先连接AC,然后在背对太阳光线的一侧画上阴影表示夜半球。(见答案图) (2)这一天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此日离太阳直射纬线最近,因此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出现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由于此日直射点到达最北位置,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上各地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由此推断,图中A、B、D各地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是B>D>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上各地除极点外角速度相同,图中A、B、D中没有极点,因此三地的角速度相同。 (4)此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离北回归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图中A、B、D中,D位于北回归线上,B地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为23.5度,A地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为43度,因此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是D>B>A。此日直射点在北半球,白昼时间应向北递增,图中A、B、D三地由南向北的排序是B、D、A,因此白昼由长到短进行排序A>D>B。 (5)图中各点中,D为直射点,地方时为正午12:00,C与D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也为12:00。图中跨经度为180度,被经线等分为6等份,每等份为30度,即2小时时差,地方时比B晚2小时的点应位于B所在经线以西1等份,应该是H、F所在经线。 (6)B点位于赤道,每日的昼长都是12小时。图中显示,C点所在的纬线是南极圈,此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因此C点的昼长是0小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