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4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地理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35×2=70分) 我市某校学生在2017年暑假期间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图为本次活动中所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①地在④地的 A. 西北 B. 东北 C. 东南 D. 西南 2. 下列四处,小河流速最快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 20米 B. 40米 C. 60米 D. 80米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试题考查等高线的判断 【1题详解】 该图的指向标在左下角,减小难度的方法是把图旋转180°再看,结合图中指向标可判断出①地在④地的东南方向,C正确。 【2题详解】 图中①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河流流速最快,A正确。 【3题详解】 陡崖的相对高度(H)计算公式是:(n-1)×d≤H<(n+1)×d,n表示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图中陡崖处有四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是10,可计算出30≤H<50,B正确。 2016年10月17日17时30分,“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顺利与“天宫二号”对接,于11月18日安全返回。读组合体绕地球运行轨道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4. 巴黎(2.2°E)侨民观看此次卫星发射实况是当地时间 A. 16日15时30分 B. 16日23时30分 C. 17日9时30分 D. 17日23时30分 5. 当组合体绕地球运行时 A. 在甲处角速度最小 B. 在乙处线速度最大 C. 运行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 D. 库尔勒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答案】4. C 5. 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卫星发射时北京时间为17日17时30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位于中时区,北京时间用的是东八区的时间,可知巴黎时间比北京时间晚了八个小时,巴黎时间=北京时间-8小时= 17日9时30分,因此,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 【5题详解】 甲距离地球最近,其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最大的,因此,可知AB错误;23小时56分4秒是地球自转的周期,不等于组合体的运动周期,因此,C错误;由材料可知组合体绕地运行时正处于秋分日至冬至日期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处在南半球且逐渐向南移动,库尔勒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故D正确。 【点睛】第1题的解题关键是要掌握区时计算的有关方法,本题容易误选D项;第2题容易误选A项。 波罗的海及其周围区域(如下图)曾经经历了地质时期最后一次寒冷时期,此时期结束后转暖,留下的最低洼的谷地就形成了波罗的海。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即1千克海水中含盐类物质的克数很低(不足1%,比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3.5%还低)。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 对该海区盐度低的原因,解释欠合理的是 A. 纬度偏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B. 受西风影响,气候湿润,雨水较多 C. 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较高 D. 众多河流注入,年均径流量较大 7. 图示的波罗的海区域“春、秋季”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长一些,其主因取决于 A. 海面 B. 盛行风 C. 极光 D. 降水 8. 图中显示的 Q 地区湖泊众多,从成因考虑,可归类为 A. 火口湖 B. 冰碛湖 C. 河成湖 D. 构造湖 【答案】6. C 7. A 8. 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波罗的海为背景材料,考查河流湖泊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6题详解】 波罗的海纬度偏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受西风影响,气候湿润,雨水较多;众多河流注入,年均径流量较大,因此海水的盐度较低,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较高,蒸发旺盛,盐度会升高,根据题干要求应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符合题意的选项应为C,因此,ABD错误。 【7题详解】 “水体的调节作用”由于海陆的比热容不同,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由于海洋的调节作用,升温较慢,入夏较迟,春季较长;受海洋影响较大,夏季温度较低,因此入秋较早,由于降温较慢,入冬较晚,因此秋季较长,故A正确,BCD错误。 【8题详解】 欧洲冰川地形广布,第四纪冰川对欧洲广大地区影响显著,东欧平原和中欧平原地区有众多波状起伏的地形;北欧地区的峡湾海岸和众多的湖泊,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宽谷和尖峰等,都是冰川作用的结果。芬兰的湖泊属于于冰川作用形成的冰碛湖,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第1题在解题时要注意题干问的是解释欠合理的是即解释不正确的是,本题容易误选B项;第2题容易误选D项。 下图为“2017年6月20日,四地昼弧长短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9. 图中①②④三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 B. ②④① C. ④①② D. ①④② 10. 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左偏的地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 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时,③地( ) A.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B.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C. 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 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答案】9. C 10. A 11. 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2017年6月20日,四地昼弧长短状况示意图”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9题详解】 自转线速度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6月20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赤道全年昼夜等长,因而三地纬度由低到高是④①②,即线速度由大到小是④①②,故C符合题意,ABD错。 【10题详解】 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昼短夜长,四个地点中位于南半球的是①,地转偏向力左偏,故A符合题意,BCD错。 【11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6月20日②地昼长达18个小时,应该是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夏至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③地在6月20日昼长略长于12个小时,说明③地纬度靠近赤道附近;③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哪天直射哪天达最大值,故A错;③地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应该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冬至日,故B错;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是夏至日,此日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也是③地昼最长的一天,故C符合题意;昼长最小值出现在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冬至日,故D错。 【点睛】地球自转线速度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赤道之上自转线速度最快。第2题的解题关键是要掌握地转偏向力的规律。 2014年2月7日莫斯科(东三区)时间20时14分,22届冬奥会在俄罗斯索契开幕。回答下列各题。 12. 在索契,竹子、山茶花和棕榈树随处可见。形成这种植被景观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分布和地形 B. 纬度和地形 C. 纬度和洋流 D. 海陆分布和洋流 13. 索契冬奥会开幕时( ) A. 这一天,索契正午太阳高度约为47° B. 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5/6 C. 这一天,索契的昼夜长短状况与5月2日相同 D. 太阳直射79°W附近 【答案】12. A 13. D 【解析】 试题分析: 【12题详解】 竹子、山茶花和棕榈树是亚热带植物,说明这里是亚热带气候。读图,可以判断该地纬度较高,不可能是纬度因素影响,B、C错。这里是黑海沿岸,没有洋流的影响,D错。索契位于黑海沿岸,大陆西岸,大高加索山脉南面山麓,是迎风坡地带,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冬季气温不是太低,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形成了地中海气候,A对。 【13题详解】 2月7日开幕时,太阳直射点约在15°S,索契正午太阳高度约是30°,A错。当东三区时间7日20点14分时,东八区时间是8日1点14分,与北京同一天的范围小于一半,B错。这一天,索契的昼短夜长,昼长小于12小时,5月2日索契昼长夜短,昼长大于12小时,C错。当东三区时间7日20点14分时,正午12点的经线约是79°W附近,D对。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成因,时区和区时计划,正午太阳高度。 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在洪水位以上的阶梯状地形。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地壳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如果这一过程多次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如图所示示意我国某河流某河段的横剖面。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 形成最早的阶地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 图中任一级阶地的形成过程 A. 地壳稳定—流水下切 B. 地壳抬升—流水下切 C. 地壳下降—水位稳定 D. 地壳抬升—水位稳定 16. 该河段 A. 河水一定自东北向西南流 B. 河水一定自东南向西北流 C. 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D. 最可能位于河流中下游 【答案】14. D 15. B 16. D 【解析】 此题组主要考查河流阶地的形成。 【14题详解】 由题意和图示可知形成最早的阶地应该是现在抬升到最高的河流阶地,图中④阶地位置最高,因此形成最早的阶地是④阶地,D正确。 【15题详解】 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侵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地壳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由题意可知河流阶地应该是地壳抬升后流水下切的过程,原来的谷底平原抬升成为阶地了。因此B正确。 【16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河流西北方向没有河流阶地,是河流凹岸,以侵蚀为主;河流的东南岸有河流阶地,是河流的凸岸,以堆积为主形成河漫滩。河流的凹凸岸主要受河流惯性作用冲刷凹岸为主,无法判断河流流向,因此河水自东北向西南流或河水自东南向西北流均可以形成题中所示河流阶地,AB错误。但是要形成该河流阶地,是地势较为平缓的河流曲流的凹凸岸才能形成,应该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D正确。 北京雨燕属小型候鸟,在我国北方繁殖,在非洲南部越冬,每年都要在两地之间来回迁徙。下图为某年北京雨燕迁徒线路图,图中甲、乙、丙、丁示意洋流。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燕南飞”期间 A.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B. 北京太阳高度日变化将变大 C. 北极附近极昼范围扩大 D. 非洲南部日出时刻不断提前 18. “燕北归”期间,当北京雨燕途经 A. ①地时,该地正值湿季、草木茂盛 B. ②地时,该地盛行西南风、多晴天 C. ③地时,该地因冰川融化河水暴涨 D. ④地时,该地气温回升、春雨连绵 19. 图示海区 A. 甲洋流附近形成世界大渔场 B. 乙洋流夏季自高纬向低纬流 C. 丙洋流使沿岸地区降水增加 D. 丁洋流受西风影响形成暖流 【答案】17. D 18. A 19. 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雨燕迁徒线路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地球运动、气候分布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7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燕南飞期间是7-11月份,7月初地球的公转速度最慢,之后公转速度变快,A错;该时期北京的太阳高度角是变小的,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是减小的,因此B错;该时期北极附近出现极昼范围减少,C错;该时期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白昼时间逐渐加长,因此可知南非的日出时间是逐渐提前的,故D正确。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燕北归的时间是2—4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地是热带草原气候,燕北归期间①地是雨季,故A正确;②地是阿拉伯半岛,该地深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因此,B错误;,③地是中亚一带,该地多丘陵,无冰川融水,因此,C错误;④地是我国黄土高原向西北过渡的地带,该区域春季较干旱,因此,D错误。 【19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处的洋流是北印度洋季风洋流,该处无世界性的大渔场,因此,A错;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乙处的洋流是索马里洋流,该洋流夏季是从低纬流向高纬的,因此,B错;读图可知丙处的洋流是马达加斯加暖流,其具有明显的增温增湿的作用,故C正确;读图可知丁处的洋流是西风漂流,该洋流是寒流,因此,D错误。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熟知世界洋流的分布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如图所示区域位于某大陆西岸,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20. 对图示区域的地理事物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处海拔高度应该是700m B. 该地区冬季流水侵蚀作用微弱 C. 图中河段长度约为200km D. 河流流向为先向东南后向南 21. 当该地区的居民6点迎来日出时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 纽约居民准备庆祝圣诞节 B. 去阿尔卑斯山滑雪的游客最多 C. 我国东北平原的农民准备收割小麦 D. 新加坡正午时影子达到一年中最长 【答案】20. D 21. C 【解析】 【分析】 考查等值线的特点以及地球运动相关知识。 【20题详解】 等高线凸出方向和河流流向相反,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该河流先自西北流向东南,然后向南流;甲处海拔应当低于600m,因此A错。距图中比例尺和河流的图上长度,可推测该段河流的实际长度约为120KM,C错;该地位于30°N以北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且地势较低,河流主要补给来源为降水;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因此河流汛期出现在冬季。B错,正确答案选D。 【21题详解】 该河流位于30°N以北大陆西岸,6点日出是春秋分日,此时我国东北平原的农民准备收割小麦,C正确。纽约国民准备庆祝圣诞节是12月份,A错误;阿尔卑斯山滑研的游客最多均是冬季,新加坡正午时的影子达到一年中最长为冬至日线夏至日前后。BD错误。故选C。 【点睛】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的计算(图中a>b) (1)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图,若c=b,则d,即“小于小的”。 (2)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其等高线的值。如图,若c=a,则d>a,即“大于大的”。 下图示意某地某月平均气温7℃等温线分布位置变化,该变化受近百余年以来气候变暖影响,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关于图示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地位于南半球 B. 沿海地区渔业资源丰富 C. P河的流量稳定 D. 北部植被常绿阔叶林 23. 影响甲、乙两处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 洋流、地形 B. 洋流、河流 C. 海陆分布、地形 D. 纬度、地形 24. 图示月份对应季节 A. 长江流域进入汛期 B. 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 C. 华北平原麦浪滚滚 D. 非洲南端好望角正风平浪静 【答案】22. B 23. A 24. D 【解析】 受近百余年以来气候变暖影响,该地某月平均气温7℃等温线应向高纬移动。从图中对比,2015年的等温线较1905年的偏北,所以该地是北半球。 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分析,该地是北纬30度左右的大陆西岸。 【22题详解】 该地位于北半球;北部地处地中海气候区,植被为常绿硬叶林;降水季节变化大,P河流量不稳定;A、C、D错误。沿海地区受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营养物质丰富,渔业资源丰富,B项正确。 【23题详解】 甲、乙两处等温线都向低纬弯曲,说明该地较同纬度地区温度低。甲处有寒流经过,乙处为山地,所以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洋流和地形,A项正确。 24题详解】 当北半球亚热带区域月均温是7︒C时,当地正处于冬季。长江流域进入枯水期 ;北印度洋海区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方向;华北平原小麦正处于越冬期,A、B、C错误。非洲南端好望角正处于夏季,因当地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小,风平浪静,D项正确。 读某大型岛屿在东西方向上沿18°S纬线所做的地形、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25. 古老基底地区的地质作用过程可能是( ) A. 变质作用——侵入作用——外力侵蚀——喷出作用 B. 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喷出作用——变质作用 C. 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岩浆喷出——侵入作用 D. 沉积作用——变质作用——侵入作用——喷出作用 26. 对该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沿岸常年受暖流影响 B. 自然带单一 C. 适合甜菜生长 D. 处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答案】25. A 26. 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大型岛屿在东西方向上沿18°S纬线所做的地形、地质剖面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5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古老基底的基岩基本是变质岩,所以此地形成的最先过程是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按岩浆活动状况判断---如果岩浆侵入某一岩层,则被侵入的岩层形成早于该岩浆岩。但是现在的侵入岩已经被火山熔岩覆盖,说明先形成侵入岩,后形成喷出岩,所以古老基底地区的地质作用过程可能是变质作用---侵入作用--外力侵蚀---喷出作用,故A正确。 【26题详解】 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岛屿是马达加斯加岛,可知该岛屿沿岸常年受暖流的影响,故A正确;马达加斯加岛屿东西两侧的植被带不一且该岛屿海拔较高,有一定的垂直分异,因此,该岛的植被类型较多,因此,B错误;该区域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不适合甜菜的生长,因此,C错误;该岛屿处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因此,D错误。 【点睛】根据图中的古老基底的基岩基本是变质岩,所以此地形成的最先过程是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按岩浆活动状况判断---如果岩浆侵入某一岩层,则被侵入的岩层形成早于该岩浆岩.但是现在的侵入岩已经被火山熔岩覆盖,说明先形成侵入岩,后形成喷出岩.由于岩浆活动上升先形成侵入岩,后被外力侵蚀了部分岩层,最后岩浆喷出形成喷出岩,使得花岗岩的高度和喷出岩的高度差不多.所以古老基底地区的地质作用过程可能是变质作用---侵入作用--外力侵蚀---喷出作用。 读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问题。 27. 图中②气候类型为 A. 温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28. 关于这三种气候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气候类型只分布在北半球 B. ②气候类型为冬雨型 C. ③气候类型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广 D. ①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少雨 【答案】27. C 28. A 【解析】 【27题详解】 根据气温、降水量特征,图中②地1月份高温多雨,7月份温和少雨,位于南半球,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C对。温带季风气候1月份寒冷干燥,A错。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少雨,D错。 28题详解】 图中三种气候类型,①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A正确,D错误。②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夏雨型,B错误。③气候类型终年温和多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分布面积最广,C错误。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 29. 上图中的①~④所代表的山脉分别是( ) A. 南岭、秦岭、昆仑山、天山 B. 南岭、阴山、天山、昆仑山 C. 昆仑山、天山、阴山、秦岭 D. 南岭、阴山、昆仑山、秦岭、 30. 下列关于图中⑤一⑧所代表的山脉附近地区的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 ⑤山脉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B. ⑥山脉是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C. ⑦山脉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D. ⑧山脉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答案】29. A 30. 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山脉地形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中国地理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9题详解】 结合经纬度以及山脉的走向和所学知可知①代表的是南岭,②代表的是秦岭,③代表的是昆仑山,④代表的是天山,因此,BCD错误,故A正确。 【30题详解】 结合经纬度以及山脉的走向和所学知可知⑤是大兴安岭,⑥是巫山,⑦是贺兰山,⑧是横断山,因此,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根据经纬度和山脉的走向判断出各个山脉的名称,然后进行这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的》第十七次缔的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如开。下图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31. 德班宜人的气候受沿岸洋流影响,该洋流自北向南的流向主要受控于 A. 盛行西风 B. 盐度差异 C. 陆地阻挡 D. 水温特征 32. 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 A. 工矿业发达 B. 人口数量大 C. 森林覆盖率高 D. 石油资源丰富 33. 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将就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 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 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 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 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答案】31. C 32. A 33. B 【解析】 【31题详解】 结合所学世界洋流模式图,该洋流自北向南的洋流是厄加勒斯暖流,是南赤道暖流遇到非洲大陆阻挡而向南流形成的。 【32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南非矿产资源丰富,但石油资源不丰富,工矿业发达,能源消耗量大,所以排放多,人均碳排放高,人口数量大则会导致人均碳排放低。 【33题详解】 根据书上说学大气受热过程可知,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也就是说大气逆辐射增强。 下图为“世界局部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洋流流动方向)。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洋流流向为自西向东 B. ②洋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C. ③洋流为寒流 D. ④洋流为暖流 35. 若图示海域位于太平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洋流①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B. 洋流②流经海域没有世界著名的渔场 C. 洋流③的形成受东北信风的影响 D. 洋流④的形成受西风带的影响 【答案】34. B 35. D 【解析】 试题分析: 【34题详解】 根据图中纬度可以判断图中所示洋流为中低纬度大洋环流,方向为逆时针运动,所以该海域应该为南半球。①洋流的流向为自北向南,②洋流流向为自南向北,③洋流为暖流;④洋流为寒流;选B。 【35题详解】 若图示海域位于太平洋,则其位于南太平洋(太平洋的南半球部分),①洋流为东澳大利亚暖流,造成途经的澳大利亚大陆沿岸气温升高,A项错误。②洋流为秘鲁寒流,秘鲁沿岸有著名的秘鲁渔场,B项错误。③洋流为南赤道暖流,其形成与东南信风有关系。④洋流为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其形成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 考点:本题组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综合题(30分) 36.读我国浙江省地理环境示意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都市农业位于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是农业、科教、观光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近年来,该省北部涌现出许多都市农业园区。 (1)说出B港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 (2)简述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有利的自然条件。 (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浙江省北部形成都市农业园区的主要原因。 【答案】(1)位于30°N附近;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沿海;在我国沿海南北航线中点附近;位于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区。 (2)浙江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滨海平原面积较大;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大陆架宽阔,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丰富。 (3)城市、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经济发达,资金、科技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和物流业发达;国家重视,政策大力扶持;地价高,宜发展综合效益高的农业。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浙江省地理环境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区域产业活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B港的位置特点可以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在我国航运中的地位以及在浙江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等方面去组织答案。由图中的经纬度可知B港位于30°N附近;读图可知B港位于浙江省的东北部且处在沿海地带;读图可知B港是宁波港与东边的舟山港遥相呼应,两者在浙江省的海洋的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读图可知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其海岸线较为漫长,滨海地带平原面积较多,利于开展经济建设;读图可知浙江省的海岸线比较曲折,曲折的海岸线多优良港湾,利于开展海洋经济活动;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可知浙江省位于浅海大陆架地带,宽其浅的大陆架一带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例如雨夜资源、海底油气资源等。 (3)读图可知浙江省的北部城市众多,人口密度大,消费市场国广阔;该区域有以杭州为首的大型城市,经济和科技都较为发达,为都市农业区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浙江省的北部城市众多,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发达的物流为都市农业园区的发展提供的交通条件;该区域城市众多,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比较大,为此政府比较重视都市农业的发展,会出台一系列促进都市农业发展的政策;该区域经济较为发达,地租较高,适合发展产值较高的都市农业。 【点睛】第2题解题时要注意让回答的是有利的自然条件,不要出现社会经济条件;第3题可以从市场、资金、技术、基础设施、国家政策、地租等层面去组织答案。 3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洞里萨湖最大水面可达1万平方千米;最小水面只有2700~3300平方千米,洞里萨河是世界上少见的定期逆向改流的河流之一。 材料二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洞里萨湖(图)位于柬埔寨西部,湖东南部有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湖里鱼种繁多,盛产300多种淡水鱼。 (1)指出洞里萨河不同季节的流向,并说明其成因。 (2)“缘木求鱼”一般被认为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在洞里萨湖畔的树洞里,人们有时能捉到鱼。说明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 (3)澜沧江水能丰富,在水电开发上一直争议不断,指出其水能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1) 雨季由东南流向西北;因洞里萨河水位高于洞里萨湖水位;早季由西北流向东南;因为洞里萨湖水位高于洞里萨河水位。 (2)洞里萨湖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雨季时期湖水上涨,湖面扩大,树干被淹没;早季时,湖泊水位回落,树洞中未及时随水退去的鱼存留下来。 (3)开发水电需淹地,加剧人地矛盾;移民、建站,投入巨大;工程建设破坏原始生态环境,加剧水土流失,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洞里萨湖和湄公河-澜沧江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河流水文以及区域水能资源开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东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雨两季,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洞里萨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5-10月为雨季,河流处于丰水期,因此洞里萨河水位高于洞里萨湖水位,此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11月到次年4月为旱季,河流处于枯水期,洞里萨湖水位高于洞里萨河水位,因此此时湖水补给河流水,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 (2)洞里萨湖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雨季时期湖水上涨,湖面扩大,树干被淹没;旱季时,湖泊水位回落,树洞中未及时随水退去的鱼存留下来,所以在洞里萨湖畔的树洞里,人们有时能捉到鱼。 (3)水电的开发会产生一系列不利的影响,例如水库的建立蓄水后会淹没沿岸土地,加剧人地矛盾;水电站的建设和移民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水库及电站的建设会诱发地震、塌方等地质灾害,施工过程中还会破坏大量的地表植被。 【点睛】第1题分析河流和湖泊的相互补给关系后,确定旱季和雨季河流的流向即可;第2题主要从鱼的来源和出现的时间方面去分析,要注意结合当地的气候进行分析。 3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球除了热带雨林,还有“温带雨林”。下图中的W岛是世界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地区之一,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杉等高大的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只有在树木相对稀少的局部地带才能见到低矮的阔叶植物,这是温带雨林与热带雨林最大的不同。云杉和冷杉林颜色暗绿,树冠浓密,透光量很小,林中阴暗潮湿,地衣、苔藓随处可见。右下图为W岛温带雨林局部景观。W岛东西部环境差异明显。冬季岛上平均气温2~4℃,西部可达5℃以上。降水量西部沿海达2000—3000mm.东部沿海只有600—800mm。 (1)分析该岛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大多地区偏高的原因。 (2)推测W岛雨林分布的主要地区并说明理由。 (3)与热带雨林相比,分析W岛雨林地区树种单一的原因。 【答案】(1)W岛地处太平洋,冬季浩瀚的海洋对气温有巨大的调节作用;东(北)部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极冷空气的影响较小;沿岸海区有暖流流经,增温作用明显。 (2)雨林主要分布在岛的西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冬季比东部地区气温高;降水量比东部充沛,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良好。 (3)(与热带雨林相比,)W岛阴雨天气较多、森林茂密;日照时间相对较短,低矮的阔叶植物因光照不足而分布稀少;W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适合冷杉、云杉等针叶林树种生长;高大的冷杉、云杉等针叶树却能够获得较好的光照,成为主要树种。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温带雨林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影响气候因素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根据上题分析,W岛为西风带上,常年盛行西风,受海洋影响大,W 岛地处太平洋,冬季浩瀚的海洋对气温有巨大的调节作用;东(北)部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极冷空气的影响较小,沿岸海区有暖流流经,增温作用明显,所以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大多地区气温偏高。 (2)读材料可知该岛屿的西部降水量更加丰富且冬季该岛屿的西部气温也高于东部地区,温和湿润的区域更加适合温带雨林的生长,因此可知该岛的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带。 (3)读图可知,图中W岛大部分位于北纬49°-51°之间,纬度位置较高,属于北温带,与热带雨林相比,W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适合冷杉、云杉等针叶树种生长,热量不足,阴雨天气较多、森林茂密,日照时间相对较短,低矮的阔叶植物因光照不足而分布稀少,但高大的冷杉、云杉等针叶树却能够获得较好的光照,成为主要树种,所以树种较为单一。 【点睛】第1题解答本题时要从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以及地形和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作用等方面去回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