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www.ks5u.com 南阳市一中2019年秋期高一第二次考试 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分)‎ 读下图“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我国每年国庆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中(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图中地球公转速度(   )‎ A. ①到②先加快后变慢 B. ②到③逐渐加快 C. ③到④先变慢后变快 D. ④到①逐渐变快 ‎【答案】1. C 2. B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期中考试在11月举行,在秋分日(9月23日)到冬至日(12月22日)之间,读图可知,③点位于秋分日后,冬至日前,故选C。‎ ‎【2题详解】‎ 地球公转速度在1月初最快,7月初最慢。①到②先慢后变快,A错。②到③逐渐加快,B对。③到④先变快后变慢,C错。④到①逐渐变慢,D错。故选B。‎ ‎【考点定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名师点睛】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1)移动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2)移动位置:3月21日春分,太阳直射赤道;过后,直射点北移,到夏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以后直射点南移,秋分(9月23日)时又直射赤道.继续南移,冬至日(12月22日)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以后又北移。(3)移动周期:一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4)移动速度:一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移动速度快,七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移动速度慢,大约每4日移动1纬度。‎ ‎3.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获得能量的唯一源泉 B.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的主要动力 C.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所以这些能源不属于太阳辐射能 D.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太阳辐射与我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详解】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是地球上植物生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煤、石油等是历史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太阳能被埋藏到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转化而形成的,故也与太阳辐射有关,但太阳辐射不是地球上唯一的能源,如地热能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故选D项。‎ ‎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全球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落成启用(如图)。“天眼”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对探索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 ) ‎ A. 太阳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总星系 ‎5. 科学家们致力于在宇宙中寻找与地球相似的天体,有着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如( )‎ ‎①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 ‎②有固体表面 ‎③有四季更替现象 ‎ ‎④距恒星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 ‎⑤有液态水 A. ①③ B. ②③ C. ④⑤ D. ①⑤‎ ‎【答案】4. D 5. 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和存在生命的原因。‎ ‎【4题详解】‎ 根据材料“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得知,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总星系。故选D。‎ ‎【5题详解】‎ 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有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有液态水。其余都不符合。①⑤正确,故选D。‎ ‎【点睛】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太阳系包括地月系。‎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 上图中①~④点的坐标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上图中四点坐标位置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8. 上图中①位于③地的( )‎ A. 正北 B. 东北 C. 正西 D. 西北 ‎【答案】6. B 7. D 8. A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点纬度自南向北递增,位于北纬30°附近,自西向东度数增加,位于东经30°,位于北半球,东半球,A错。②点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应位于南半球,自西向东度数减少,为西经30°,位于南半球,西半球,B对。③自北向南度数增加,位于南纬30°,位于南半球,C错。④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位于北半球,D错。故选B。‎ ‎【7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点纬度自南向北递增,位于北纬30°附近,自西向东度数增加,位于东经30°,②点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应位于南半球,自西向东度数减少,为西经30°,③自北向南度数增加,位于南纬30°,经度自西向东增加,为东经30°,④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位于北半球,该点为东经30°,北纬30°,①④位置相同,故选D。‎ ‎【8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点纬度自南向北递增,位于北纬30°附近,自西向东度数增加,位于东经30°,③自北向南度数增加,位于南纬30°,经度自西向东增加,为东经30°,①位于③地的正北,故选A。‎ ‎【点睛】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1)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 ‎(3)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上,靠近北极点的在北,劣弧范围内,在逆时针方向上的点在东;南极点则相反。 ‎ ‎9.下列四幅图表示的是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阴影部分为堆积物)。若某河流自西向东流,则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该河流情况的是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地球自转带来的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详解】河流自西向东流,南岸是右岸,北岸是左岸,根据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偏转规律,北半球右偏,北半球左岸沉积即北岸沉积,C正确,D错误;南半球左偏,南半球右岸即南岸沉积,A、B错误,故选C。‎ 读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通过固体、液体传播,A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 B. B传到F界面时,波速突然下降 C. A和B在D处波速明显减小 D. C,E均为液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11. D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A. 地壳和地幔 B. 岩石圈和地壳 C. 地幔和地壳 D. 岩石圈和地幔 ‎【答案】10. B 11. A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的变化。‎ ‎【10题详解】‎ 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横波快,故判断B表示纵波,A表示横波,纵波能通过固体和液态,横波只能通过固体,A错误;图示C为古登堡界面,通过古登堡界面纵波的速度明显下降,横波消失,B正确;D为莫霍界面,通过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C错误;C以下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故C界面以下横波消失,D错误。‎ ‎【11题详解】‎ 图示D表示莫霍界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以上是地壳,以下是地幔,A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读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2. 与②地相比,⑤地( )‎ A.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 B.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 C. 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 D. 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 ‎13. 当③地日出时,北京时间是( )‎ A. 5时 B. 6时 C. 17时 D. 23时 ‎【答案】12. C 13. D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自转速度的规律,区时的计算。‎ ‎【12题详解】‎ 除极点外,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级递减,任何地点角速度相等。读图可知,图中⑤地纬度比②地高,所以线速度小于②地,而角速度与②地相同。故选C。‎ ‎【13题详解】‎ 图中③地位于赤道,日出为6时。已知0°经线,可得知共轭经线为180°,③地位于180°经线以东45°,故其经度为135°W,为西九区,它与东八区相差17个时区,区时相差17个小时,东八区在西九区东边;要加上17个小时,故北京时间为23时。故选D。‎ ‎【点睛】地球自转速度分角速度和线速度两种,其分布规律为:‎ 角速度: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均为15°/‎ 小时;线速度:线速度的大小跟转动半径有关,线速度=角速度×转动半径,半径越大,转动速度越快,所以假设地表地势平坦,纬度越低,半径越大,线速度就越大。故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 图为某地昼长年内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14. 该地的纬度是( )‎ A. 90°N B. 66°34′ N C. 90°S D. 66°34′S ‎15. 关于地球上昼夜现象的正确说法是( )‎ A. 夏至日,地球上昼半球大于夜半球 B. 冬至日,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 C. 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 D. 越靠近直射点,白昼时间越长 ‎【答案】14. D 15. C ‎【解析】‎ 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地球公转带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4题详解】‎ 该地有12月22日一天极昼现象,6月22日一天极夜现象,说明该地的纬度是66°34′S,选择D。‎ ‎【15题详解】‎ 地球上昼半球始终等于夜半球,A错; 冬至日,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B错; 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 ,C对; 越靠近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不一定越长,D错。‎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它的开发利用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6. 下列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不相关的是 A. 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B. 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C. 海拔高,气候寒冷 D. 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 ‎17. 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能源与太阳能无关 A. 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 B. 藏南谷地的地热 C. 高原北部的风能 D. 雅鲁藏布江的水能 ‎【答案】16. C 17. B ‎【解析】‎ 本题组以青藏地区优势能源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青藏地区其他能源的能量来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6题详解】‎ 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空气中水汽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使得太阳能丰富,A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导致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能削弱作用小,使得太阳能丰富,B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原气候寒冷与太阳能丰富无关,C符合题意。青藏高原位于30°N附近,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故而太阳辐射强,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C。‎ ‎【17题详解】‎ 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的太阳辐射能,排除A。藏南谷地的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与太阳能无关,选项B符合题意。高原北部的风能,它是由大气运动直接形成的能源,而大气运动是太阳辐射能地区分布不均导致的,因此风能形成与太阳能有关,排除C。雅鲁藏布江的水能是水循环过程中产生的能源,而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排除D。所以选B。‎ ‎18.北京(40°N)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把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玻璃箱里,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短的日期是( )‎ A. 12月22日 B. 9月23日 C. 6月22日 D. 3月21日 ‎【答案】C ‎【解析】‎ ‎【分析】‎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应与阳光垂直。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短的时候,正午太阳高度应最大。北京在北温带,夏至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 ‎【详解】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应与阳光垂直。读图,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短的时候,正午太阳高度应最大。北京在北温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日期是6月22日,夏至日,C对。其它日期正午太阳高度较小,A、B、D错。故选C。‎ 下表为我国某地连续两天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表。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19. 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 )‎ A. 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B. 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 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 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20. 该地的经度大约是( )‎ A. 112.5°E B. 90.5°E C. 118°E D. 122°E ‎【答案】19. B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从材料中可看出两地昼长都小于12小时,说明太阳昼短夜长,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排除CD;从材料可看出昼长逐渐变短,说明太阳直射点往南移,选B;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说明昼逐渐变长,故A排除。‎ ‎【2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时差和昼夜长短的计算。昼长=日落-日出。从图中可看出第一天当地的昼长是10小时4分钟。日出=(12-昼长/2),可推出第一天当地日出时间时地方时应是6:58,而北京时间是6:49,说明两地时差9分钟,依据经度差1°,时差4分钟,可推出当地的经度约在122°E左右,故D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读图(阴影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21. 若M点所在经线度数为45°E,则M地的昼长为( )‎ A. 10小时 B. 11小时 C. 13小时 D. 14小时 ‎22. 若α为10°,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为10°S,30°W B. 80°N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 C. 此时北半球各纬度昼在变长夜在变短 D. 此时新旧日期的比例小于1/2‎ ‎【答案】21. A 22. C ‎【解析】‎ 试题分析:‎ ‎【21题详解】‎ 图中MN这条昼夜半球的界限为昏线,则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即60E经线为18:00,则45E经线为17:00,又因为M点在昏线上,所以17:00即为M 所在纬线的日落时刻,(日落-12)X2即为昼长时数。所以A正确。‎ ‎【22题详解】‎ 北半球表现为昼短夜长,且α为10°,则可知此时太阳直射10°S,据60E经线为18:00可求出地方时12;00地点经线为30°W ,所以A正确;极昼极夜范围与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互余,故B正确;因为不知道太阳直射点往南还是往北移动,所以无法判断昼夜的变化情况,故C错误;据60E经线为18:00可求出地方时0;00地点经线为150E,则从150E—180为新的一天,其余部分为旧的一天,故D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相关内容。‎ ‎23.一艘轮船于当地时间2015年9月8日15时10分(区时)航行图示海区内。读图,完成问题。‎ 该船5分钟后通过了国际日界线,下列日期和区时在图示范围内不可能的是( )‎ A. 9日14时15分 B. 9日15时15分 C. 8日15时15分 D. 7日15时15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日期变更线。‎ ‎【详解】该船通过了国际日界线,日期必须发生变化。C选项日期不变,仍为8日,所以不可能出现。如果轮船从西十一区穿过日界线到达西十二区,时间为9日14时15分;如果轮船从西十二区穿过日界线到达东十二区,时间为9日15时15分;如果轮船从东十二区穿过日界线到达西十二区,时间为7日15时15分。故选C。‎ ‎【点睛】新旧两天分界线为180°经线和时所在经线。180°经线以东到0时所在经线为旧的一天,180°经线以西到0时所在经线为新的一天。‎ ‎2013年是太阳活动的高峰年,从5月12日至13日的24个小时内,连续爆发了三次最高强度的耀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耀斑出现在太阳的( )‎ A. 内部 B. 光球层 C. 色球层 D. 日冕层 ‎25. 关于耀斑爆发对地球造成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 B. 太阳黑子的数量明显增多 C.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D. 北京地区出现强烈沙尘暴 ‎26. 此次耀斑爆发期间,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 A. 上海 B. 沈阳 C. 天津 D. 广州 ‎【答案】24. C 25. A 26. B ‎【解析】‎ 此题考查太阳活动。‎ ‎【24题详解】‎ 耀斑出现在太阳的色球层,太阳黑子出现太阳的光球层,太阳风出现太阳的日冕层。故选C。‎ ‎【25题详解】‎ 耀斑爆发会造成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黑子的数量明显增多和北京地区出现强烈沙尘暴不是耀斑爆发造成的;耀斑爆发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不会产生严重影响;故选A。‎ ‎【26题详解】‎ ‎5月12日至13日期间,太阳直射点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沈阳在四个城市中纬度最高,昼长最长。故选B。‎ 下表是我国某学校(30°N,106°E)一地理兴趣小组在一学期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的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7. 该小组每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的时候,北京时间应为( )‎ A. 12:56 B. 12:00 C. 11:04 D. 12:30‎ ‎28. 第三次测量时正值北半球( )‎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29. 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同学们发现( )‎ A. 重庆昼渐短且昼短夜长 B. 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在逐渐变大 C. 地球公转速度在逐渐变快 D. 太阳直射点在向南移动 ‎【答案】27. A 28. B 29. B ‎【解析】‎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由题意可知,该小组测量正午太阳高度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2:00,即106°E为12:00,120°E与106°E经度相差14°,时间相差14X4=56分钟,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北京时间为12:56,故选A。‎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某地某时的太阳高度角(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当所求直射点纬度为正值时说明直射点与测量地位于同一半球;当所求直射点纬度为负值时说明直射点与测量地位于不同半球。将地理纬度30°N与正午太阳高度83°26′可知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故B正确。‎ ‎【29题详解】‎ 由表格可知,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30°N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说明太阳直射点一直在北移直至北归回线,因此重庆昼渐长直至最长,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在逐渐变大,地球公转速度在逐渐变慢(7月初地球公转最慢)。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①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②掌握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时间节点:1月初最快,7月初最慢。‎ 下图为“同一日期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状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四地中,纬度数值相同的地点是( )‎ A. 甲、丁 B. 甲、乙 C. 丙、丁 D. 乙、丙 ‎31. 图中丁地的日落时刻是( )‎ A. 6时 B. 15时 C. 18时 D. 21时 ‎【答案】30. A 31. 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昼长变化特征。‎ ‎【30题详解】‎ 纬度数值相同,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纬度数值相同地方的夜长。甲昼长为18小时。丁昼长为6小时,而夜长为18小时。所以甲和丁纬度数值相同。故选A。‎ ‎【31题详解】‎ 丁昼长为6小时,根据“日落时间=18-(12-昼长)÷2”公式计算,日落时间为15时。故选B。‎ ‎【点睛】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 读下图—某地全年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2. 该地可能位于(  )‎ A. 20°N B. 20°S C. 30°N D. 30°S ‎33. 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北京最可能出现现象是(  )‎ A.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 昼夜平分 C. 正值高温多雨季节 D. 正值寒冷干燥季节 ‎【答案】32. B 33. D ‎【解析】‎ ‎【32题详解】‎ 根据图示,该地正午影长一年内多数在南方,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AC错误;另外,该地还有部分时间正午影长位于北方,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地南侧,则该地位于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D错误,B正确。‎ ‎【33题详解】‎ 根据上题判断,该地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正午日影最短的时间是太阳直射时,即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此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是最大的。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是北半球夏至日,A错误。北京春秋二分日昼夜平分,太阳直射该地时并不是二分日,B错误。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是北京的冬半年,此时气温较低降水较少,C错误,D正确。‎ ‎【点睛】利用昼夜长短判断纬度的高低。某一天昼夜长短的不同反映出各地的纬度高低:‎ ‎(1)昼长大于12小时的,昼越长纬度越高;昼长小于12小时的,昼越短纬度越高。‎ ‎(2)如果一地大于12小时,一地小于12小时,比较两地与12小时的时间差,相差时间越大,纬度越高。如果某地昼长与12小时的时间差为12小时(-12小时),则该地位于极圈以内,出现了极昼(夜)。极昼(夜)区内的地点不能采用此方法比较。‎ 读中亚地壳西藏至准噶尔(沿85°E)的地形与莫霍界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莫霍界面是一条水平直线 B. 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岩石圈的分界线 C. 地壳厚度的变化取决于地表形态的起伏 D. 地形高度与莫霍界面深度呈现“倒影”的关系 ‎3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 B. 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成正比 C. 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厚 D. 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答案】34. D 35. D ‎【解析】‎ 此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 ‎【34题详解】‎ 地壳厚度不均,所以莫霍界面不是一条水平直线;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地壳厚度的变化还要依据莫霍界面的位置,不全部取决于地表形态的起伏;地形高度与莫霍界面深度呈现“倒影”的关系说法是是正确的。故选D。‎ ‎【35题详解】‎ 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厚;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没有直接关系;由于海拔高度,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薄;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说法是正确的。故选D。‎ ‎36.广州(113°E)的陈先生到夏威夷(156°W)体假,飞机在北京时间5:30从当地机场起飞,降落到夏威夷时当地时间为19:30.陈先生乘坐的飞机大约飞行了( )‎ A. 5小时 B. 8小时 C. 11小时 D. 14小时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 ‎【详解】根据“某地经度÷15,若余数大于7.5º→时区为商+1;余数小于7.5º→时区为商”的公式计算,夏威夷经度为156°W,采取西十区的区时。北京时间采取东八区区时,两地区时相差18个小时。当飞机在北京时间5:30从当地机场起飞时,西十区区时为11:30,由降落时间为19:30,所有飞机大约飞行了8小时。故选B。‎ ‎【点睛】经线所在时区推算:某地经度÷15,若余数大于7.5º→时区为商+1;余数小于7.5º→时区为商。‎ 如图中EF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①点是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分界线,②点位于东半球,①点与②、③两点的最短距离是3330km。‎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7. 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 A. 3:20 B. 8:40 C. 15:20 D. 20:40‎ ‎38. 图中④点的昼长约为 A. 8小时 B. 10小时 C. 14小时 D. 16小时 ‎【答案】37. A 38. D ‎【解析】‎ 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37题详解】‎ ‎①是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分界线,②点位于东半球,则①点经度为160°E。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为南半球。地球1月初位于近日点,南半球昼长夜短。根据EF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可知EF线为晨线。所以①的地方时为6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北京时间120°E比160°E晚2小时40分,因此北京时间为3点20分,A正确。‎ ‎【38题详解】‎ ‎①与②、③两点的最短距离是3330km,三点均位于赤道上(赤道上经度差1°,纬线长差111km),可知①点与②、③点经度相差30°,地方是相差2小时。②与④位于同一经线,在①点西侧,因此④的地方时较①晚2小时。结合第(1)小题解析④地方时为4:00,④位于晨线上,所以④点的昼长约为16小时,D正确。‎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39. 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B. 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 生物圈是陆地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D. 各圈层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40. 有关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属于地壳的一部分 B. 岩石圈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层以下 C.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 D.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 ‎【答案】39. C 40. D ‎【解析】‎ ‎【39题详解】‎ 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不独立,是陆地上所有生物生存空间的总称,生物圈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上部、水圈的全部;各圈层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据此分析选C。‎ ‎【40题详解】‎ 岩石圈主要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层以上;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据此选D。‎ ‎【点睛】地壳的范围小,岩石圈范围大。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指的是软流层以上部分;地壳仅仅指莫霍界面以上部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41.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问题。‎ ‎(1)图1是以________(北极点或南极点)为中心,此时地球在图2中的位置为________ (填序号)。‎ ‎(2)图1中晨线是________。‎ ‎(3)D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乙点日出是________时,昼长为________小时。‎ ‎(4)此时全球与甲地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面积为全球面积的________ ‎ A.1/2 B.2/3 C.3/4 D.1/4‎ ‎(5)将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从小到大排序________‎ ‎(6)图中B点位于D的________。(填方向)‎ ‎(7)李先生在某地(21.5N)准备买房。他在某楼盘看房时发现,正午北楼部分楼层会被南楼的影子遮挡。南楼北楼每层高度均为3米,共十层,楼间距为18米。为了保证全年都能被太阳照射,李先生买房至少要买在________层及以上。‎ ‎【答案】 (1). 南极点 (2). ① (3). AB(弧) (4). 9 (5). 3 (6). 18 (7). C (8). B<D<C=A (9). 西南 (10). 5‎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日照图的判读。‎ ‎【详解】(1)顺着自转方向,东经度数越来越大,所以图中所示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根据“北逆南顺”原则,说明图中以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南极点为昼半球范围,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只有①位置符合要求。‎ ‎(2)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到昼半球,须穿过晨线。所以AB为晨线。‎ ‎(3)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A点,地方时为6时,D点在A点东边45°位置,根据“东加西减和每经度差相差15°等于1个小时”原则,D点地方时为9时。某地的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与晨昏线两个交点之间的昼弧所跨时区数。图中所示,乙所在纬线的昼弧跨270经度差°,所以乙跨了270°÷15°=18个小时,昼长为18小时,根据“日出时间=6-(昼长-12)÷2”公式,日出时间为3时。‎ ‎(4)顺着自转方向,东经度数越来越大,据图所知,图中90°为90°E。90°E经线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对应经线上,所以90°E经线地方时为0时。新旧两天分界线为0时所在经线和180°经线。180°经线往西到90°E经线为新的一天,且两条经线相差90°,所以新旧两天比例为1:3。甲位于45°W,为旧的一天,所以旧的一天在全球的3/4。‎ ‎(5)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A、B、C、D纬度大小关系为B>D>C=A,所以自转线速度关系为B<D<C=A。‎ ‎(6)根据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原则,南极点指示为正南方向,所以B点位于D的西南方向。‎ ‎(7)此地纬度为21.5N,所以当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一年中最小值,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纬度差”,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楼间距为18米,cos45°=1/2,所以从楼顶往下18米的楼层都能晒到太阳。每层高度均为3米,所以从上到下能晒到太阳层数为18÷3=6,第5层才能晒到太阳。‎ ‎42.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中CAB为晨昏线的一段,请将其转绘到乙图中。‎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3)此时北京时间为 月 日。‎ ‎(4)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 。‎ ‎(5)A点的正午人影朝向 。‎ ‎【答案】(1)下图 ‎(2)(23°26′N,45°E)‎ ‎(3)6 22 ‎ ‎(4)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5)正南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日照图的判读。‎ ‎【详解】(1)据图甲可知,晨昏线与最高纬线切点经度为135°W,且135°W经线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位于对应经线上,为45°E。晨昏线与最高纬线切点的纬度为66°34′N,晨昏线与最高纬线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且66°34′以北为昼半球,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N,45°E)上,又晨昏线与赤道交于两边。综上,画出夜半球范围。‎ ‎(2)晨昏线与最高纬线切点的经度为135°W,且135°W经线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位于对应经线上,为45°E。晨昏线与最高纬线切点的纬度为66°34′N ‎,晨昏线与最高纬线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且66°34′以北为昼半球,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N,45°E)。‎ ‎(3)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所以北京日期为6月22日。‎ ‎(4)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回归线被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大值90°。‎ ‎(5)A点位于晨昏线上,据图分析,A点以北为昼半球,A点以南为夜半球。太阳光方向与晨昏线垂直,所以太阳光从A点北方射来,日影朝正南方。‎ ‎43.读太阳系中八颗行星运行模式图并结合下表,回答问题。‎ 当前各国新一轮空间竞争正向深空拓展,被称为“袖珍地球”的火星正成为新轮空间竞争的焦点。由于各国在空间探测中一般遵循“谁先占有,谁先开发,谁先受益的原则,多位专家预言,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各个发达国家将在火星开发中掀起一场新的“圈地运动”。‎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中,表示地球的是________,表示火星的是________。‎ ‎(2)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________,小行星带在________星和________星(填字母)之间。‎ ‎(3)在下述条件中,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________。‎ A.重力加速度大小 B.公转周期长短 C.表面温度高低 D.昼夜交替周期长短 ‎(4)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具有共面性、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5)图中所反映的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有利的外部条件是________。‎ ‎(6)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写一点即可)‎ ‎【答案】 (1). C (2). D (3). 太阳 (4). D (5). E (6). D (7). 同向性 (8). 近圆性 (9). 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10).‎ ‎ 火星是八颗行星中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的行星:自转周期与地球最接近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 ‎【详解】(1)地球位于太阳系第三轨道上,为C。火星位于太阳系第四轨道上,为D。‎ ‎(2)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小行星带位于火星(D)和木星(E)之间。‎ ‎(3)根据表格信息得知,地球自转周期为23时56分,火星自转周期为24时37分。地球与火星昼夜交替周期长短最接近。故选D。‎ ‎(4)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 ‎(5)图中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体现了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6)根据表格信息得知,火星是八颗行星中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的行星,地球与火星昼夜交替周期长短最接近。使得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 ‎44.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11月22日凌晨日本福岛附近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 材料二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圈层的传播示意图”‎ ‎ ‎ ‎(1)地震发生时,福岛居民会感觉到身体________‎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________‎ A.外地核 B.地壳 C.下地幔 D.软流层 ‎(3)图中A、B所表示的两个不连续界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圈层叫做________。‎ ‎(4)地震波F为________波(填横波或纵波),根据地震波向地球内部波遠变化可判断D层物质状态分别为________。‎ ‎(5)岩石圈是指________层以上(或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圈层。‎ ‎【答案】 (1). D (2). B (3). 莫霍界面 (4). 古登堡界面 (5). 地幔 (6). 纵波 (7). 液态或熔融态 (8). 软流 (9). 地壳 (10). 上地幔顶部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 ‎【详解】(1)地震波中横波传播速度慢,而纵波传播速度快。所以福岛的居民先感受到纵波的上下颠簸,后感受到横波的左右颠簸。故选D。‎ ‎(2)地震震源深度为14公里,在莫霍界面之上(深度为17公里),莫霍界面之上为地壳。故选B。‎ ‎(3)A深度为17公里,为莫霍界面;B深度为2900公里,为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外部为地壳,内部为地幔,古登堡界面内部为地核,外部为地幔。所以两层之间为地幔。‎ ‎(4)D层为地核。地震波中的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可以在三态中传播。所以根据纵波可以在地核中传播,而横波不能传播,可以判断地核为液态或熔融态。‎ ‎(5)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之上,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组成。‎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