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西省南康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南康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南康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二次大考 地 理 试 卷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答题卡中。)‎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图中四地气候特点适宜发展畜牧业,且乳畜产品商品率极高的是(  )‎ A. ① B. ③‎ C. ② D. ④‎ ‎2. 下列关于四个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③岛附近有寒流经过 B. ②岛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多火山、地震 C. ①岛居民多信奉佛教 D. ④岛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 ‎【答案】1. C 2. C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 ‎2. 由第(1)题分析可知①岛为斯里兰卡岛,居民多信奉佛教,C正确。③岛为马达加斯加岛,附近为暖流;②岛位北海道和本州岛,位于消亡边界处;④岛为台湾岛,地处季风气候区。A、B、D错误。‎ ‎【点睛】利用经纬度对四图中的岛屿做出准确定位。‎ 读我国江南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水河自西北流向东南 B. 该地适宜大规模发展水稻种植 C. 从A点出发,沿B、C两线至龙山和虎山山顶的实际距离相当 D. 乙村的地势明显高于甲村 ‎4. 图中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 ‎①以丘陵、盆地为主  ②中部低,东北高,西南低 ‎ ‎③以低山、丘陵为主  ④中部低,东、北、南高,西面低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5. 图中虎山山顶与A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最小可能为(  )‎ A. 490 B. 501 C. 515 D. 610‎ ‎【答案】3. C 4. B 5. B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3. A点分别与龙山和虎山的水平距离,相对高度都大致相当,因此其坡面的实际距离也大致相等,C正确。图的左下角有指向标,结合指向标和等高线可知河流的流向为自东向西;材料显示该地区位我国的江南丘陵,平原少,耕地面积少,不适宜大规模发展水稻种植;甲村和乙村的海拔均在300—400米之间,无法分清地势高低。A、B、D错误。‎ ‎4. 依据左下角指向标和图中等高线及河流流向可知,该地区东、北、南三面较高,西面较低;根据海拔高度和江南地区等信息可知,该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因此③、④正确,①、②错误。故B正确。‎ ‎5. 图中虎山山顶的海拔高度在900—1000米之间,A地的海拔高度在300—400米之间,因此相对高度的范围为500—700米之间。题目要求选出相对最小高度,故B正确。‎ ‎【点睛】本题组的(1)、(2)解题关键是注意图中的指向标,第(3)题注意题干中的“最小”。‎ 下图是不同国家单位GDP能源消耗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 美国与日本相比(  )‎ A. 美国早期能耗增长比日本缓慢 B. 两国从高能耗到低能耗同步过渡 C. 美国单位GDP能耗一直高于日本 D. 美国能源利用率高于日本 ‎7. 目前,发展中国家单位GDP能耗超过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产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 B. 人口持续增长,能源紧张 C. 持续开发能源资源,能源丰富 D. 工业发展迅速,大量进口能源 ‎【答案】6. C 7. A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6. 从图中看,美国与日本相比,美国单位GDP能耗一直高于日本,C正确.美国早期能耗增长比日本快;日本能耗一直都较低;美国单位GDP能耗高于日本,因此能源利用率低于日本。故A、B、D错误。‎ ‎7. 发展中国家单位GDP能耗超过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是采用粗放式的生产,能源利用效率低。‎ A正确。B、C、D与“单位GDP能源消耗”无关。‎ ‎【点睛】本题难度小,认真阅读图片,注意“单位GDP能源消耗”即可。‎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约 34°33′N,114°49′E 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根据材料和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 A. 流水沉积 B. 流水侵蚀 C. 风力沉积 D. 风力侵蚀 ‎9. 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说法正确的是(  )‎ A. 风沙掩埋 背风坡 B. 风沙掩埋 迎风坡 C. 水灾 高地 D. 水灾 远离河流 ‎【答案】8. A 9. C ‎【解析】‎ ‎8. 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为我国某区域(约 34°33′N,114°49′E 附近),位于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河流发育,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故C、D项错误;根据等高线特征可知,该区域地势低平,以河流沉积作用为主,故A项正确。‎ ‎9. 根据图中两次搬迁的方向可知,均是由地势低洼处搬迁至地势较高处,说明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为了趋利避害,将城市搬迁至地势高且平坦的地区,故C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沿24°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区域的河流流向大致是( )‎ A. 自北向南 B. 自南向北 C. 自西向东 D. 自东向西 ‎11. 下列描述符合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是( )‎ A. 土层深厚,千沟万壑 B. 水流平缓,水量丰富 C. 植被茂盛,生物多样 D. 气候高寒,寒潮频发 ‎【答案】10. A 11. C ‎【解析】试题分析:‎ ‎10. 图为我国某区域沿24°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且海拔在1000m~2000m之间,该纬度仅云贵高原西部以及横断山区南部的云南西部地区符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河流多自北向南流。另,根据图示河流两岸坡度大小来看,西岸较陡峭,可知受侵蚀更多;东岸较平缓,可知侵蚀较弱,泥沙堆积相对较多。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图示西岸受侵蚀更严重,对应河流右岸;东岸堆积,对应河流左岸,可知河流应为自北向南流。‎ ‎11. 图为我国某区域沿24°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且海拔在1000m~2000m之间,该纬度仅云贵高原西部以及横断山区南部的云南西部地区符合。‎ 土层深厚,千沟万壑为黄土高原特征,A项错误。该区地形崎岖,水流湍急,B项错误。该区纬度较低,相对海拔高,垂直地带性显著,植被丰富、生物多样,C项正确。该区纬度较低,加之地势较高,对南下的冷气流阻挡作用强,因而受寒潮影响小,D项错误。‎ 陕西榆林市是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 榆林市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最主要优势是(  )‎ A. 科技力量雄厚 B. 水陆交通便利 C. 水资源丰富 D. 煤、气、盐资源丰富 ‎13. 榆林市发展重化工业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是(  )‎ A. 改变地表形态,减缓水土流失 B. 加剧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增多 C. 增加能源输出,消除贫困现象 D. 水资源消耗大,加剧土壤盐碱化 ‎【答案】12. D 13. B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2. 榆林市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优势条是煤、气、盐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和国家政策支持,D正确。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水资源缺乏,水运并不便利,科技力量较薄弱。A、B、C错误。‎ ‎13. 重化工业属于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可能会加剧大气污染,导致雾霾天气增多,B正确。发展重化工业对地表形态影响不大,不能减缓水土流失;需要消耗能源,增加能源输出错误;土壤盐碱化加剧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的不合理灌溉造成。故A、C、D错误。‎ 沿湖(河)低湿地区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垛状高田称为垛田(如下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4. 垛田非常适宜蔬菜生长,其主要优势有(  )‎ ‎①土壤肥沃 ②地形平坦 ③灌溉便利 ④降水充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5. 与垛田农业的作用最不相关的是(  )‎ A. 有利于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B. 有利于防御洪涝灾害 C. 有利于防治水土流失 D. 有利于发展观光农业 ‎【答案】14. B 15. C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4. 垛田位于沿湖(河)低湿地区,灌溉便利;垛田由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河底淤泥富含有机质。因此①、③项正确。相对于周边地区,地形平坦、降水充足体现不出垛田的优势。故B正确。‎ ‎15. 有利于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生物措施是退耕还林、草。因此垛田农业与防水土流失不相关。C正确。垛田农业充分改造了低洼易涝地,可以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垛田高处两侧水面,河沟利于排水,可以防洪涝;泛舟垛田农业区,风光优美,利于发展观光农业。故A、B、D为相关项。‎ ‎【点睛】通过阅读材料,理解垛田的特点。‎ 读“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移民规划示意图”(圆圈大小和线条粗细代表人口迁移量大小)和“宁夏农业区划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部自然环境恶劣,资源贫乏 B. 北部水源充足,降水较为丰富 C. 南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退耕 D. 北部油气开发,劳动力需求多 ‎17. 关于图示区域农业发展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Ⅰ区干旱少雨,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B. Ⅱ区水源缺乏,不适宜发展畜牧业 C. Ⅲ区降水丰沛,适宜大力发展种植业 D. Ⅳ区相对温凉湿润,适宜发展林业 ‎【答案】16. C 17. D ‎【解析】试题分析:‎ ‎16. 图中显示该地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自南部向东部;结合右图可知,该地南部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退耕是导致该地人口向北迁移的主要原因。南部自然环境恶劣,资源贫乏,北部水源充足,降水较为丰富,北部油气开发,劳动力需求多,这些都是错误的。‎ ‎17. I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少雨,不适应发展种植业;II区水源较为缺乏,但可发展畜牧业;III区降水较多,可发展种植业,但“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造成该地水土流失加剧;IV区纬度较高,且位于山地,气候相对温凉,但降水较少,可发展林业。‎ ‎【考点定位】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下图中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闻名,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被称为“旱腰带”。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陕西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也是重点扶贫开发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8. 下列说法中,属于“旱腰带”地区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冬季受到冬季风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  ‎ ‎②夏季地处内陆,受南部山地的阻挡,受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影响小;‎ ‎③地表荒漠广布,水分下渗严重    ‎ ‎④人口密集,农业用水量大;‎ ‎⑤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19.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该地区应该(  )‎ A. 修筑梯田,发展粮食生产 B. 利用草场资源优势发展畜牧业 C. 封山育林,发展旅游业 D. 利用光热资源优势发展林果业 ‎【答案】18. A 19. D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8. 旱灾严重主要考虑来水量少,走水量大,生产和生活用水不足等方面。“旱腰带”地区冬季受来自内陆的冬季风影响降水少;地处内陆,受南部山脉阻挡,夏季风影响小,降水量少;地表荒漠广布,水分下渗严重;所处地区地形为低山丘陵,地表破碎,植被破环,水土流失严重;人口稠密。生产生活需水量大。故A正确。‎ ‎19. 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 ‎2.“旱腰带”地区可利用光热资源优势发展林果业,发展林果业既有经济效益,又有利于保持水土。D正确。该地区土质疏松,修筑梯田,发展粮食生产易导致水土流失;本地区为我国主要旱作农业区草场资源没有优势;封山育林的目的主要是保护生态环境,不是发展旅游业 ‎。A、B、C错误。‎ ‎【点睛】第(1)题内容不难,但涉及组合选项,容易出错,需要答题仔细。‎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 若在汉江乙水库以上河段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  )‎ A. 甲区域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加剧 B. 乙水库库容逐渐减小 C. 汉江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 D. 汉江下游雨季地下水位下降 ‎21. 为缓解汉江流域乙区域人地矛盾,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 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B. 从乙区域向甲区域移民 C. 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 D. 修建水电站,开发水能资源 ‎【答案】20. B 21. C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20. 乙水库以上河段地势起伏大,若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可能会导致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大,在库区沉积,乙水库库容逐渐减小,B正确。甲区域为湿润地区,主要环境问题使是水土流失,很少有盐碱化、荒漠化问题;因水库库容减小,汉江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大力发展水稻种植,破坏地表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汉江下游雨季地下水位上升。故A、C、D错误。‎ ‎21. 乙区域为丹江口库区,应因地制宜利用库区水面发展水产养殖,利用周边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及旅游业,C正确。围湖造田,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甲区域为山区,环境容量小,接受移民会加剧人地矛盾,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修建水电站对于缓解汉江流域的人地矛盾影响不大。故A、B、D错误。‎ ‎【点睛】第(1)小题河流的不同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不同,上游地区地形起伏大,发展种植业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破坏当地及下游河段的生态环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生态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第(2)小题易错选D答案,做答时需注意问题是“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 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下图示意我国30°N沿线附近四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逐月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甲、乙、丙、丁分别是( )‎ A. 拉萨、成都、武汉、杭州 B. 重庆、杭州、武汉、拉萨 C. 西宁、成都、重庆、拉萨 D. 杭州、西宁、重庆、武汉 ‎23. 影响四城市气候舒适度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城夏季气候舒适主要受夏季风影响 B. 乙城冬季气候较舒适主要受地形影响 C. 丙城夏季气候较不舒适是受梅雨影响 D. 丁城冬季气候较不舒适是受海拔影响 ‎【答案】22. A 23. B ‎【解析】试题分析:‎ ‎22. 根据材料,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甲地舒适期在夏季,说明夏季不热,最可能是青藏高原上的拉萨。其它城市夏季炎热,较不舒适。春秋时期气温较适宜,是舒适期,A对。B、C、D错。‎ ‎23. 结合前面分析,甲城是拉萨,夏季气候舒适主要受地形的影响,海拔高,气温低,夏季不热,A 错。乙城是成都,冬季气候较舒适主要受地形影响,冬季风难以进入,气温较高,B对。丙城是武汉,夏季气候较不舒适是受伏旱影响,C错。丁城是杭州,冬季气候较不舒适是受冬季风影响,D错。‎ 考点:不同区域气候特征差异,影响城市舒适度的因素。‎ 下图为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我国东部某城市一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4. 关于该图制作与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遥感技术获取交通事故信息,确定监测点分布 B. 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 地理信息系统査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 数字地球技术,实现事故的监测与灾害的评估 ‎25. 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地区(  )‎ A. 甲地是城市中央商务区所在地 B. 乙地适宜建设重化工业区 C. 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南面 D. 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答案】24. C 25. D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24. 本图片主要显示了交通线路处发生的事故次数过少,查询事故次数需要由地理信息系统完成(GIS),并通过GIS分析得出出警最优路径。C正确。遥感技术的优势是获取信息而不能统计事故次数;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没有预测功能;地球主要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以数字的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空间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全球各种问题。故A、B、D错误。‎ ‎25. 东部监测点多,说明人流车流量大,商业网点也就密集,D正确。中心商务区交通便利,但不应分布在快速干道处;由道路从乙处出发呈放射状可知乙位于城中心,不能发展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业。对外联系通道主要靠快速干道,快速干道主要在东部、西部、北部和南部都有;故A、B、C错误。‎ ‎【点睛】准确把握地理信息技术中各项内容的具体应用范围,根据图面确定乙位于城中心的位置特点。‎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6. 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 Ⅰ.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Ⅱ.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②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Ⅲ.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Ⅳ.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 Ⅰ、Ⅱ B. Ⅲ、Ⅳ C. Ⅱ、Ⅳ D. Ⅰ、Ⅲ ‎27. 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A. 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B. 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 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 D. 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28. 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 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B. 有利于该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 C. 减小洪水危害 D. 改善其航运条件 ‎【答案】26. D 27. D 28. C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27. 输水线路主要经过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故D正确。输水线路北侧为东北平原,南侧为辽东丘陵,因此地势南高北低;途径地区的荒地已经大面积开发为耕地;输水线路从南到北跨纬度超过4°,纬度差1°,经线长差110km,因此线路里程约440 km。故A、B、C错误。‎ ‎28. 从北向南引水,使供水区水量减少,因而有利于减小洪水危害,C正确。该工程从松花江、嫩江向辽河流域调水,哈尔滨为调出区,A错误。河流水量大小与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关系不大,B错误。水量减少,不利于航运,D错误。‎ 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东北地区水资源的供需关系和跨区域调水的影响,注意调用课本相关知识,学会知识迁移。‎ 下图为M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9. 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30. 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水危害的河段是(  )‎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答案】29. C 30. D ‎【解析】试题分析:‎ ‎29. 影响水能资源的主要条件是河流流量较大和落差大,所以比较图示各点,C点所在集河流上游较多的水量,流量较大,且结合地势剖面图,该处落差较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适合建大坝,故选C。‎ ‎30. 据图可知, d地处河流下游,来水量大,且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水危害,故选D。‎ 考点:考查水能资源的开发以及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二、综合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夜雨,是指20时至次日8时的降水。下图中③地所在省(区)的夜雨比重多在70%以上,这种昼晴夜雨现象是农业生产最理想的降水形式。‎ ‎(1)比较①地和②③地冬季(一月)气温的高低,并简述其原因。‎ ‎(2)试分析③地昼晴夜雨对农业的有利影响。‎ ‎(3)图中P地是该地区以煤为主导的电力和冶金工业城市,近年来,由于冶金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严重影响当地经济,请你为该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出谋献策。‎ ‎【答案】(1)②地低于①地;其原因是②地北部没有山脉阻挡冬季风(北部为平原),受冷空气影响大,所以冬季(一月)气温低于①地。③地低于①地;其原因是③地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于①地,气温低;同时因地势原因③地冷空气易滞留(冬季③地位于昆明准静止锋冷气图一侧),所以冬季(一月)气温低于①地。‎ ‎(2)昼晴,白天气温高,日照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生产的有机质多;夜雨,使夜间温度降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弱,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夜间气温低,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弱,大量雨水可渗入土壤深层,增加土壤含水量,有利于作物生长。‎ ‎(3)①调整产业结构:②加大科技投入,现有工业产品升级换代,③延长产业链,对产品深加工,④开发附加值高的新产品。⑤利用区位优势发展旅游业。‎ ‎【解析】(1)读图可知,①位于四川盆地,②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四川盆地由于受北部高大山地阻挡,受冬季风的影响小,气温高。③地位于云贵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冬季气温低,同时由于北方冷空气容易在该地聚集,导致降温剧烈,所以②③冬季气温均低于①。‎ ‎(2)昼晴夜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从光照及气温变化对于农作物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影响。昼晴,白天气温高,日照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生产的有机质多;夜雨,使夜间温度降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弱,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夜间气温低,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弱。大量从雨水可渗人土壤深层. 增加土壤含水量,有利于作物生长。‎ ‎(3)冶金工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从调结构、延长产业链、发展第三产业及新兴工业角度考虑。具体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现有工业产品升级换代,延长产业链,对产品深加工,开发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利用区位优势发展旅游业等。‎ ‎【知识拓展】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2.海陆位置: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 ‎3.海拔高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6℃) 等温线大体与等高线平行 ‎4.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高于寒流流经地区 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 ‎5.人类活动:同一城市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 ‎3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科尔沁沙地是我国最大的沙地,其位置如下图所示。该地年平均降水量可达300~500mm,降水多集中于7~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该地堆积了大约200米厚的沙质沉积物。 近年来,库伦旗北部沙区(图中斜线区域)的农牧民在沙漠里种上了水稻。经过几年试种,目前该地水稻种植面积已达200亩,水稻还未收割便被订购一空,超高品质已获得市场认可。农牧民增加收入的同时,沙地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1)分析库伦旗种植水稻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 ‎(2)简述种植水稻对库伦旗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3)请为库伦旗水稻种植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邻近冬季风源地,大风日数多,风力(对表层土壤)侵蚀作用强;沙地养分少,下渗快,保水能力差;地处半湿润与半干旱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2)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改善区域小气候;防风固沙,抑制风沙危害;增加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 ‎(3)水资源方面的措施:合理开采地下水;注意节约用水; 其它方面的措施:稻田周围采取生物措施或工程措施固定沙地(草方格、种草),防止沙漠化蔓延; 加强科研投入,确立库伦旗稻米的品牌优势。‎ ‎【解析】(1)农业发展的自然区位条件主要有:气候(包括光照、热量、水分)、土壤、水源、地形等。水分、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灌溉水源条件好,地形平坦等条件对水稻栽培有利。库伦旗水稻种植于东北沙漠中,因此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邻近冬季风源地,大风日数多,风力(对表层土壤)侵蚀作用强;沙地养分少,下渗快,保水能力差;地处半湿润与半干旱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等因素成为水稻栽培的不利条件。‎ ‎(2)种植水稻等于增加了湿地的面积,因此可从湿地的作用等方面考虑。同时相对于沙漠,水稻种植区植被覆盖好,所以还可防风固沙,抑制风沙危害。‎ ‎(3)措施主要应针对水稻本身的特点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而展开。水稻需水量大而当地降水少,应发展节水农业;当地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稻米的质量好,应发展科技,培育优良品种,创建品牌效应;当地多风沙天气,危害水稻的生长,应加强固沙。‎ ‎3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材料二 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 材料三 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1)分析新疆适合长绒棉生长的自然条件优势。‎ ‎(2)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部门等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3)分别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两省区的有利影响。‎ ‎“十二五”期间,新疆欲将乌鲁木齐打造成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的核心城市。‎ ‎(4)根据资料,分析乌鲁木齐成为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核心城市的主要区位优势。‎ ‎【答案】(1)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夏季气温高,积温高,热量足;气温日较差大;有较充足的灌溉水源;沙质土壤利于棉花根系生长。 ‎ ‎(2)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区,人才聚集,科技水平高;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或原有的销售渠道好,或消费市场广阔);易于获取市场信息。‎ ‎(3)对新疆: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 对浙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改善当地环境。‎ ‎(4)为省级行政中心,基础设施完善;陆、空交通便利;领国较多,利于我国与领国的商贸往来。‎ ‎【解析】(1)‎ 农业发展的自然区位条件主要有:气候(包括光照、热量、水分)、土壤、水源、地形等。新疆受大陆影响显著,气候干旱,降水少,昼夜温差大;受天山阻挡南疆地区热量条件好,为暖温带;高山冰雪融水提供灌溉水源,沙质土壤利于棉花扎根。以上自然条件都利于棉花的生长。‎ ‎(2)相对于新疆,浙江优势是位于发达地区,经济、科技力量雄厚,人口稠密,消费市场广阔。‎ ‎(3)产业转移可以为新疆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为浙江地区促进产业机构升级,加速了经济的发展。‎ ‎(4)乌鲁木齐成为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核心城市说明商贸活动频繁,因此需要城市较高的知名度,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基础设施。‎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