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4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16-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件(29张PPT)
第 2 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 2 - - 3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 城市化 1 . 对外开放的前沿 ( 1 ) 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 ①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a. 产业结构变化 : 第二产业比重不断 下降 , 第三产业比重不断 上升 。 b. 工业内部结构变化 : 劳动力 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 技术 、知识 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c. 产业转移情况。 ②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 - 4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5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拓展延伸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 6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 . 问题与对策 ( 1 ) 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 受地区产业基础和 市场腹地 等条件的限制 , 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② 缺乏合理的 规划 与管理。 ( 2 ) 问题与对策。 - 7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2016 广东湛江期末 ) 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对应 2014 年广东省四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情况。据此完成第 1~2 题。 1 . 与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最接近的是 ( A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 近年来 , 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最适宜转移到图中的 ( C ) A. 甲地区 B. 乙地区 C. 丙地区 D. 丁地区 - 8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析 第 1 题 , 四个地区中 , 甲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最小 , 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 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 故对应珠江三角洲地区。 A 项正确。第 2 题 , 四个地区中 , 丙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 第二产业比重最小 , 农业最有可能释放更多劳动力 , 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入。故选 C 项。 - 9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 .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 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 , 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 10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 , 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 , 具体如下图所示。 - 11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12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13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2016 浙江卷 ,7~8 ) 人均 GDP 和人均 GDP 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 GDP 和人均 GDP 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 , 图中 X 轴表示人均 GDP 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Y 轴表示人均 GDP 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 , 全国平均值为 0.74( 单位 : 吨标准煤 / 万元 ) 。据此完成第 1~2 题。 - 14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 . 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B ) A. 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 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 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 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 2 . 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 A ) A. 山西最高 , 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 广西较低 , 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 上海和江苏较低 , 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 湖北较高 , 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 15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析 第 1 题 , 从 Y 轴看 , 山西低于湖北 , 说明山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 ,A 项错 ; 从 X 轴看 , 上海低于江苏 , 说明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B 项正确 ; 从 Y 轴看 , 湖北低于江苏 , 说明湖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 ,C 项错 ; 从 X 轴看 , 广西高于全国 ,D 项错。第 2 题 , 图中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山西最高 , 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A 项正确 ; 广西最低 , 但能否承接高耗能产业取决于广西的经济发展基础与方向等 ,B 项错 ; 上海和江苏较低 , 适于发展技术型产业 , 而不应该发展重型工业 ,C 项错 ; 湖北较高 , 应提高技术水平来降低能耗 ,D 项错。 - 16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 . 〔 2014 江苏卷 ,28( 1 )( 3 )( 4 )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1 年我国明确提出 :“ 以大城市为依托 , 以中小城市为重点 , 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 ,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 。 材料二 图 1 为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 , 图 2 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下表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 17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1 ) 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答案 人口密度大 ; 城市化水平高 ; 城市数量多 ;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 ; 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 18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2 ) 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 , 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 , 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答案 差异 : 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 ; 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原因 : 产业发展政策 ; 产业基础 ; 与周边城市联系 ; 交通条件 ( 通达性 ) 。 ( 3 ) 为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 需采取的措施 是 加强 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 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 ; 减少行政壁垒 ; 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 ;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 。 - 19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析 第 (1) 题 , 图中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点表现为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第 (2) 题 , 根据图中曲线可知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 , 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 , 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是因为两地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的联系、交通条件 ( 通达性 ) 的不同。第 (3) 题 , 从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 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 , 减少行政壁垒 , 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 ,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方面来作答。 - 20 - 考点二 经济发达地区的 可持续发展 1 . 我国主要经济区的 比较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真题通关 - 21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真题通关 - 22 - 2 . 长江经济带规划 ( 1 ) 总体概况 : 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 11 个省区 , 面积约 205 万平方千米 , 占全国的 21%, 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 40%, 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真题通关 - 23 - ( 2 ) 存在问题 : 生态环境状况形势严峻、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区域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等。 ( 3 ) 发展新格局 : ① 一轴 : 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 , 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 ; ② 两翼 : 南翼以沪瑞 ( 云南瑞丽 ) 运输通道为依托 , 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 ; ③ 三极 :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 ④ 多点 : 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 4 ) 产业转型升级 : ①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 推动传统产业整合升级、打造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发展服务业等 ); ② 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 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真题通关 - 24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真题通关 ( 5 ) 通道支撑、协同发展 : ① 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 , 以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为支撑 , 推动各类要素跨区域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 ; ② 建立区域联动合作机制 , 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和有序转移 , 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 6 ) 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 : 保护和改善水环境 ; 保护和修复水生态 ; 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 有序利用长江岸线资源。 - 25 - ( 2016 海南农垦中学测试 )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 , 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下图为长江经济带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第 1~3 题。 1 . 相对来看 , 四川省在经济带中的发展优势较弱 , 主要原因在于 ( A ) A. 对外联系不便 B. 科技水平低 C. 生态保护要求高 D. 劳动力廉价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真题通关 - 26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真题通关 2 . 长江经济带中游大部分地区工业化发展较慢 , 主要原因是 ( D ) A. 劳动力素质较低 B. 政策扶持不够 C. 基础设施落后 D. 农业主产区限制开发 3 . 目前 , 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承转采取措施合理的是 ( D ) ① 提高人口素质 ②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③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④ 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27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真题通关 解析 第 1 题 , 从图中可以看出 , 四川位于我国西部地区 , 地形崎岖复杂 , 对外交通不便 , 货物运输成本高 , 发展优势较弱 ,A 项对。科技水平低、生态保护要求高不是主要因素 ,B 、 C 两项错。劳动力廉价是优势因素 ,D 项错。第 2 题 , 长江中游为我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 , 在国家主体规划中属于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 , 农业生产对工业化的约束性较强 , 导致工业化发展较慢 ,D 项正确。第 3 题 , 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措施 , 提高人口素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挥作用 , 目前来说不合理 , ① 错。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承转采取措施合理的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 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D 项正确。 - 28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真题通关 〔 2014 天津卷 ,14( 2 ) 〕 结合图文材料 , 完成下题。 山城重庆工业历史悠久 , 是大型综合性工业中心和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2014 年作为 “ 长江经济带 ” 的重要增长极 , 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目前 , 重庆已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重点。 - 29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真题通关 从图文材料中找出两条相关信息 , 分别对应说明重庆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 ① 信息 : 是大型综合性工业中心。条件 : 工业部门齐全 , 技术力量强。 ② 信息 : 工业历史悠久 ( 原来就有机械、汽车、电子电器等制造业 ) 。条件 : 工业基础雄厚。 ③ 信息 : 是 “ 长江经济带 ” 的增长极 , 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条件 : 国家政策支持。 ④ 信息 : 是西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条件 : 地域间联系便捷 , 市场广阔。 ( 答出 ①②③④ 中两项即可 )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重庆是大型综合性工业中心、西南地区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 长江经济带 ” 的增长极 , 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 根据这些信息来推断重庆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有利条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