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广东省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广东省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地理学科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试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计44分)‎ 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是 A. ‎80m B. ‎‎100m C. ‎120m D. ‎‎140m ‎2. 图中河流流向大致是 A. 东北流向西南 B. 西北流向东南 C. 西南流向东北 D. 东南流向西北 ‎3. 图中河流的长度大约是 A. ‎500米 B. ‎‎1000米 C. ‎1500米 D. ‎‎2000米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20米。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知,该区域的东北角(即图中的左上角)海拔最高,海拔在360~‎380米之间(不含‎360米和‎380米);海拔最低的位置在图示河流东侧的河段(大致为图中正东的区域),海拔在260~‎280米之间(不含‎260米和‎280米)。因此,该区域的高差可能在80~‎120米之间(不含‎80米和‎120米),结合选项判断,B正确。故选B。‎ ‎【2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区域中的河流的东侧河段地势较低,故该河流的大致是自东南流向西北,D正确。故选D。‎ ‎【3题详解】‎ 由图中左下角的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0米。通过直尺测量得,图中河流两端的直线距离约为2.7厘米(图上距离),故实际上河流两端的直线距离约为‎1350米。由图可知,事实上河流是弯曲的,故河流的长度最接近选项中的‎1500米,C正确。故选C。‎ ‎【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河流的流向与其穿过等高线“凸”的方向相反。‎ 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 甲地气候类型为 A. 热带草原气候 B. 热带沙漠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气候 ‎5. 下列关于乙、丙两地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乙地河流流量1月大于7月 B. 丙地地形平坦开阔 C. 乙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坚硬 D. 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 ‎【答案】4. B 5. C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图例,甲地气候类型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B对。热带草原气候是东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A错。地中海气候是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C错。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控制,D错。‎ ‎【5题详解】‎ 结合图例,乙是地中海气候,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两地自然景观的叙述中,乙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坚硬,C正确。乙地河流流量在北半球1月大于7月,南半球相反,A错。丙地可能分布在狭长的大陆西岸沿海平原,不一定地形开阔,B错。丙地最冷月气温大于0度,冬季可能积雪少,D错。‎ ‎2018年9月16日 ‎17时前后,台风山竹在广东台山沿海登陆,山竹”除了给华南地区带来强风雨,远在华东的江浙沪皖也下起了暴雨或大暴雨,据介绍,此次江浙地区的暴雨主要由台风倒槽引发。“所谓'台风倒槽',是指地面天气图上,有时台风的中心还在南海或华南,台风北侧的等压线形成向北的凸起,称为倒槽区(下图中阴影部分)。‎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6. 与本次江浙地区的暴雨直接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A. 气旋 B. 反气旋 C. 冷锋 D. 暖锋 ‎7. 关于此次台风,微信朋友圈大量转发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 A. 菲律宾高大的山地可以削弱台风 B. 台风登陆前东莞会更热 C. 登陆时台山风平浪静 D. 东莞的风向在登录前后完全相反 ‎【答案】6. C 7. D ‎【解析】‎ ‎【6题详解】‎ 由图可知,江浙地区位于“台风倒槽”区域内。根据等压线判断,该倒槽区气流辐合明显,形成锋面天气。根据材料可知,江浙地区在此影响下出现了暴雨或大暴雨天气,故判断直接影响江浙地区的天气系统应为冷锋,而台风(气旋)对该地区此次暴雨天气起到的是间接作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菲律宾多高大山地,受地形阻挡,台风会被削弱,说法可信,A错误。9月我国华南地区天气还是比较炎热,台风的登陆能给该地区炎热的天气得到缓解,说法可信,B 错误。由图可知,台风登陆时,台山位于台风中心区域,这等压线稀疏,风力很小,说法可信,C错误。根据图中等压线判断,东莞在台风登陆前主要为偏北风,台风登陆后主要为偏东风,风向并未完全相反,说法不可信,D正确。故选D。‎ 下垫面与大气之间存在水热交换,由于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之为“潜热通量”。我国某湖泊常年水量稳定,下图反映该湖泊一年内潜热通量日均值变化及降水累计量。‎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 该湖泊主要补给源为( )‎ A. 积雪消融 B. 地下水 C. 大气降水 D. 冰川融水 ‎9. 在下垫面水分充足情况下,潜热通量值通常( )‎ A. 夜大于昼 B. 晨大于昏 C. 夏大于冬 D. 阴大于晴 ‎10. 对该湖泊12-2月潜热通量值的表现,合理的解释是( )‎ A. 下渗强烈 B. 湖面结冰 C. 云量增大 D. 风速减小 ‎【答案】8. B 9. C 10. B ‎【解析】‎ ‎【8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年累计降水量为‎80mm以内,说明年降水量小,气候干旱,再依据材料“湖泊常年水量稳定”推测,该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应为地下水;积雪消融补给主要在春季,我国大气降水补给多以夏季为主,冰川融水补给多在夏季,三者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故A、C、D错,B对。‎ ‎【9题详解】‎ 潜热通量是水汽蒸发过程中释放的潜热,说明水汽蒸发量越大,则潜热释放越多。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白天气温高于夜晚,白天蒸发量大于黑夜,即白天潜热通量值大,A错;日出前后气温低,潜热通量值小,B错;夏季气温高于冬季,潜热通量值大,C对;阴天与晴天比,阴天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大气温低,潜热通量值小,D错。故选C。‎ ‎【10题详解】‎ 读图,该湖泊12-2月潜热通量值极小甚至为0,说明冬季水汽蒸发量极小;该湖泊水量稳定,即使下渗强烈,湖水也不会干,A错;冬季气温低,湖泊结冰,水汽难以蒸发则潜热通量值小,B对;云量增大,则夜晚气温较高,水汽蒸发量仍较大,C错;风速减小会减小湖水蒸发量,但水汽仍会蒸发,潜热通量值并不会接近0,D错。故选B。‎ ‎【点睛】河流补给指河流的水源,一般分为5类:雨水补给:它是河流最重要的补给类型,一般多在夏季和秋季补给河流,个别地区也发生在冬季。雨水补给具有不连续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往往造成河川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发生在春季,具有连续性和时间性的特点,比雨水补给河流的水量变化来得平缓;冰雪融水补给:主要指在流域内的高山地区,永久积雪或冰川的融水补给。这类补给也发生在干旱、半干旱的山区和部分较温润的山区。冰雪融水补给最显著的特点是单位面积出水率高,并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特点。这类补给的河流水量的年变化幅度比雨水补给的河流小;湖泊沼泽补给:山地地区的湖泊,常成为河流源头。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能汇集湖区许多来水,增加河流流量,较大湖泊对河流水量起调节作用。沼泽水补给,对河流水量的调节作用不明显,补给的水量也较小;地下水补给:它是河流水量可靠、经常的来源。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过程线变化更为平缓,径流的年内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 河流一般很少为单一补给,通常是具有某种补给类型占优势的混合补给。‎ 欧洲白鹳为大型、长距离迁徙性鸟类,每年初春,它们从非洲南部迁回欧洲西部,荷兰低湿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欧洲白鹳在迁徙过程中主要通过滑翔飞行以节省体力,但也会通过扇动双翼飞行。下图为欧洲白鹳初春迁徙路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11. 欧洲白鹳在初春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地没有走直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充分利用海陆风 B. 避开天敌 C. 低湿地分布较广 D. 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12. 欧洲白鹳在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后,少部分欧洲白鹳会出现经③地再抵达④地的情况,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该线路飞行距离更近 B. 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C. 开辟新迁徙路线 D. 该路线飞行更节省体力 ‎13. 欧洲白鹳每天迁徙时段多在10:00-15:00,并常常避开广阔的森林和水域,如果一定要经过时,也要寻找最为狭窄的地方通过是因为( )‎ A. 食物较丰富,觅食较容易 B. 风力较大便于飞行 C. 天气晴朗飞行视野好 D. 上升气流显著 ‎【答案】11. C 12. B 13.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生物活动的影响。‎ ‎【11题详解】‎ C项,材料中明确告诉我们“荷兰低湿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同时读图可知其路线所在地多沿海低湿地,故C项可选;‎ A项,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风向多变,不利于鸟类的迁徙飞行;不是鸟类选择路线的主要原因,故A项不可选;‎ B项,图中路线多沿着海岸线飞行,此种线路并不能避开天敌,故B项不可选;‎ D项,图中路线多沿着海岸线飞行,而沿海地区本身就是人类活动比较密集的区域,因此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故D项不可选;‎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12题详解】‎ B项,由于受西风的影响,部分欧洲白鹳会被吹离路线,所以少部分欧洲白鹳会出现经③地再抵达④地的情况,故B项可选;‎ A项,经③地再抵达④地等于兜了一个大圈子到达目的地,这个路线并不能缩小距离;故A项不可选;‎ C项,鸟类的迁徙路线经③地再抵达④地增大了迁徙距离,鸟类不会专门去开辟一条路途更远的迁徙路线,故C项不可选;‎ D项,鸟类 迁徙路线经③地再抵达④地增大了迁徙距离,这段路线会消耗更多的体力,故D项不可选;‎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3题详解】‎ D项,由于每天迁徙时段多在10:00-15:00,此时是白天升温的时段,所以森林和水域升温慢,近地面气温低,表现为下沉气流,不利于飞行,所以选择避开广阔的森林和水域,或是寻找最为狭窄的地方通过,就是为了避开下沉气流对飞行的干扰,同时去寻找上升气流旺盛的非森林区和非水域区,有利于飞行;‎ A项,森林和水域恰恰是食物丰富的地区,避开这些区域觅食反而更难,故A项错误;‎ B项,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由D项的解析可知,鸟类是为了去利用气流的垂直上升运动,而不是为了利用水平运动;故B项不可选;‎ C项,鸟类是为了去利用气流的垂直上升运动而选择避开广阔森林和水域,视野并不是主要的目的,故C项不可选;‎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 A. 5°N B. 25°N C. 35°N D. 45°N ‎15. 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 海拔高度 B. 水分状况 C. 热量差异 D 土壤差异 ‎【答案】14. B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山地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为红壤,应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处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大多位于35°N以南地区,B正确。‎ ‎【15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山地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好于北坡,所以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高于北坡,C正确。南北两坡,海拔高度变化一致,水分状况和土壤对同一自然带在南北两坡的分布影响不大,所以选C。‎ 读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情况折线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2016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中 A. 男性人口仍占多数 B. 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 C. 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 D. 迁入人口性别比呈更不平衡趋势 ‎17. 与2000年比,2016年中青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 工程建设 B. 交通运输 C. 家庭婚姻 D. 产业结构 ‎【答案】16. A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图示曲线为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2016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仍占多数 ‎,A对。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50-54岁,B错。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增加的趋势,C错。迁入人口性别比接近平衡态势,D错。故选A。‎ ‎【17题详解】‎ 与2000年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家庭婚姻,C对。工程建设、交通运输以男性劳动力为主,A、B错。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产业升级,需要劳动力数量整体会减少,D错。故选C。‎ 每年的十月份,黄河三门峡大坝上游会进入蓄水期,黄河两岸的库区滩涂地将重新回归黄河,黄河水面将再次变宽。在黄河两岸种豆的农民将在这个时候抢准时机,把黄豆收获到家,否则黄豆将会被黄河水淹没,导致农民颗粒无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在三门峡大坝上游的滩涂地能种植黄豆的原因是黄豆( )‎ A. 单位面积产量高 B. 市场需求量大 C 生长期与泄洪期一致 D. 销售价格高 ‎19. 三门峡大坝上游滩涂地吸引两岸居民种植黄豆的主要优势是( )‎ A. 地形平坦 B. 临近水源 C. 土壤肥沃 D. 库区滩涂面积广阔,且属于未利用荒地 ‎【答案】18. C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从文字材料“进入蓄水期”“滩涂地将重新回归黄河”可以判断,当地农民是利用水库水位下降的时段种植黄豆,根据水库汛期前泄洪腾出库容的规律特点,可以判断库区滩涂地的农业种植主要在7-10月份进行,则所选择的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必须与该时段一致,C对。题干中要求的是滩涂能种植黄豆的原因,而单位面积产量、市场需求和销售价格高低都是种植黄豆自身的优势,和滩涂能否种植的条件无关,排除ABD。故选C。‎ ‎【19题详解】‎ 三门峡大坝上游滩涂地吸引两岸居民种植黄豆的主要优势是三门峡大坝上游平坦沃土较少,水位下降时的滩涂地是荒地且面积大,土地资源可以利用用来种植,D对。地形因素、灌溉水源和土壤肥沃因素是这块滩涂土地资源的优势,但不是主要优势,而决定吸引两岸居民种植主要是该荒地土地资源是否存在,这是主要吸引种植优势的根本原因。排除ABC,故选D。‎ 据数据统计,中国进口的洋垃圾占世界垃圾总出口量约50%。此前长达20多年,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废弃物进口国。2018年1月,中国洋垃圾禁令正式生效后,世界固体垃圾的进出口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0. 中国此前允许进口垃圾的原因中,错误的是 A. 原材料缺乏 B. 可节约成本 C. 劳动力丰富廉价 D. 环境承载力大 ‎21. 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口后,下列行业压力最小的是 A. 钢铁行业 B. 塑料行业 C. 报刊杂志 D. 家具行业 ‎22. 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口后,下列哪个国家或地区可能成为新的垃圾倾销地 A. 蒙古 B. 新西兰 C. 泰国 D. 南极地区 ‎【答案】20. D 21. D 22. C ‎【解析】‎ ‎【20题详解】‎ 洋垃圾通过分类、分拣可获得大量可用于工业生产的原料,极大缓解了我国此前原材料缺乏的问题,A原因正确。而从洋垃圾中获取原料的成本较低,很大程度上为工业生产节约了成本,B原因正确。正是由于我国存在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为低价进行洋垃圾的分类、分拣提供了有利条件,C原因正确。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与此前我国是否进口洋垃圾无关,D原因错误。故选D。‎ ‎【21题详解】‎ 禁止洋垃圾进口后,我国再生钢材、再生塑料、再生纸等再生材料生产失去了廉价原料来源,国内废品回收成本也会有所上涨,钢铁、塑料等产业直接受到影响,行业压力大,A、B错误。而我国报刊杂用纸多为再生纸,受洋垃圾禁止进口的间接影响,生产成本也有明显上升,行业压力大,C错误。我国家具多为木质家具,原料以木材为主,受洋垃圾禁止进口影响小,行业压力小,D正确。故选D。‎ ‎【22题详解】‎ 欧美国家通过海运向外出口洋垃圾,而蒙古属于内陆国,其邻国只有中国和俄斯,难以进口洋垃圾,A错误。新西兰为发达国家,重视环境保护,不可能进口洋垃圾,B错误。泰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廉价,沿海,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很有可能进口洋垃圾,C正确。南极地区没有工业生产,且受国际保护,洋垃圾不可能运往南极地区,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共2题,46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里木盆地的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00mm,地表气候千燥,物理风化作用强,水源短缺;塔里木盆地从外向内地表物质结构由砾石过渡到粗砂、细沙、粉沙;地形由冲积扇过渡到冲积平原、沙垄、沙梁和流动沙丘。沙土贫瘠疏松。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示意图。‎ ‎(1)分析塔里木盆地中部以颗粒细小的细沙和粉沙为主的原因。‎ ‎(2)分析沙土对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3)在发展种植业的过程中,针对沙土存在的问题,分析应该采取的措施。‎ ‎(4)该地春季多沙尘暴,根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答案】(1)塔里木盆地中部远离高山、高原,河流难以将颗粒较大的沉积物搬运至此;风力从远处运送来的多为颗粒细小的细沙和粉沙;塔里木盆地中部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砂石内外受热差异大,易破碎、分解,使颗粒逐渐变得细小。‎ ‎(2)土质细腻疏松,透气性好;沙质土增大了土壤、气温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沙质土矿物质丰富,沙质土疏松方便耕作,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 ‎(3)选择合适的耐贫瘠耐盐碱的农作物;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绿肥等; 节水灌溉,减少土地盐碱化;注意发展的规模,防治土地荒漠化;孔隙大不保温,夜晚容易遭受低温冻害,在播种季节注意做好保温措施,如地膜覆盖。‎ ‎(4)该地沙原丰富;春季多农业活动,翻动土层,增加了沙尘来源;沙子细腻,容易被吹离地面;春季沙土增温快,易形成局部低压,从而加大风力,加上春季受冷锋影响多大风天气;春季作物的覆盖率低,对地面缺乏保护作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塔里木盆地为背景材料,考查外力作用、土壤对农业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沙尘暴的成因等;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由图可知,塔里木盆地中部远离高山、高原,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河流难以将颗粒较大的物质搬运至此。气候干旱的塔里木盆地多大风,而风所能携带的多为颗粒细小的细沙和粉沙,这是塔里木盆地中部多为细沙和粉沙的原因之一。另外,气候干旱的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本地砂石因内外受热差异大,易破碎、分解,使颗粒逐渐变得细小。‎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沙土土质细腻疏松,方便耕作,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沙土的透气性好,有利于农作物根部呼吸;沙土的比热容较小,增大了土壤、气温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沙土主要由砂石风化而来,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由材料可知,沙土贫瘠且盐碱度较高,故应选择耐贫瘠耐盐碱的农作物。还可通过增施有机肥、绿肥等以提高土壤肥力。发展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轻土地盐碱化。气候干旱、缺水等条件,限制了该地农业发展的规模;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应注意规模的控制,防治土地荒漠化。沙土孔隙较大,不利于农作物根部的保温;该地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低,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故在播种季节须做好地膜覆盖等保温措施。‎ ‎(4)由图可知,该地沙漠广布,沙源丰富。春季,农民开始春耕,翻动土层,增加了沙尘来源;由于刚进入春耕,此季农作物覆盖率低,表层土壤缺乏植被保护,易受风力侵蚀。该地以细沙和粉沙为主,沙质细腻,易被吹离地面。春季气温回升,而沙土增温速度快,易形成局部低气压,易使沙尘上扬。而且,该地春季受冷锋影响,多大风天气,风力作用强。‎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 ‎2017年8月2日‎,富士康科技集团(属于台湾鸿海精密集团的高新科技企业)决定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基诺沙市(美国汽车工业中心之一,濒临密歇根湖,位于芝加哥以北)投资的100亿美元额度提高到了300亿美元,用于建设液晶面板工厂。液晶面板属于高端制造业,生产过程已高度自动化,大尺寸液晶面板运输费用偏高。在中国大陆的富士康各公司,总计招纳了70万名工人从事苹果、微软和亚马逊产品的组装业务。目前液晶面板生产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及中国,已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集群。下图示意基诺沙市位置。 ‎ ‎(1)简述富士康奔赴美国投资建厂的主要目的。‎ ‎(2)美国共有7个州参与了富士康投资项目的竞争,威斯康星州的基诺沙市最终胜出。分析基诺沙市吸引富士康液晶面板生产项目的有利条件。‎ ‎(3)分析与中国大陆相比,富士康投资美国的不利条件。‎ ‎(4)说明富士康赴美投资高端制造业,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 ‎【答案】(1)离苹果、微软等企业总部较近,可以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降低产品的运输成本;享受美国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及时了解北美消费者的需求,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份额。‎ ‎(2)基诺沙市是历史悠久的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工人素质较高;基础服务设施完善,水陆交通便利。‎ ‎(3)美国工人工资高,用工成本较高;这届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是否延续到下届政府,优惠政策是否持久并不确定。‎ ‎(4)启示:高端制造业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在降低,我国制造业凭借人口红利的时代即将结束;我国应当淘汰落后产能,压缩低端制造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自主创新才是中国创造发展之路。‎ ‎【解析】‎ 整体分析:奔赴美国投资建厂,离苹果、微软等企业总部较近,目的是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有利于降低产品运输成本、享受优惠政策、占领市场。基诺沙市吸引富士康液晶面板生产项目,主要从工业基础、劳动力、基础设施、交通等方面分析。‎ ‎(1) 富士康决定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基诺沙市投资建设液晶面板工厂。奔赴美国投资建厂,离苹果、微软等企业总部较近,目的是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美国是主要消费市场,有利于降低产品的运输成本。避开贸易壁垒,享受美国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及时了解北美消费者的需求,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份额。‎ ‎(2) 基诺沙市吸引富士康液晶面板生产项目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工业基础、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交通方式等方面分析。液品面板属于高端制造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高。基诺沙市是历史悠久的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工人素质较高。基础服务设施完善,水陆交通便利。‎ ‎(3) 与中国大陆相比,富士康投资美国的不利条件,主要从工资、政策等方面分析。美国工人工资高,用工成本较高。美国是党派轮流执政,这届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是否延续到下届政府,优惠政策是否持久并不确定。‎ ‎(4) 在中国大陆的富士康各公司,总计招纳了70万名工人从事苹果、微软和亚马逊产品的组装业务。富士康赴美投资高端制造业,生产过程已高度自动化,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少。说明高端制造业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在降低,我国制造业凭借人口红利的时代即将结束。我国应当淘汰落后产能,压缩低端制造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自主创新才是中国创造发展之路。‎ 三、选做题(10分),(请在25、26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选,则按照所答的第1题给分。)‎ ‎25.【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 美景四季不断,各有不同,五颜六色的秋季最美。读九寨沟降水量柱状图、气温曲线统计图。‎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计划在十月中旬乘坐汽车去九寨沟旅游,分析其选择的理由。‎ ‎【答案】‎ 乘坐汽车出游,价格便宜;秋季植被落叶,风景优美;气温合适,降水少;十月中旬游客相对比夏季、国庆节少,旅游体验更好;气象地质灾害少,方便游玩。‎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旅行出行计划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详解】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北部,离成都近,可选择票价较低的汽车出游。由材料“九寨沟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美景四季不断,各有不同,五颜六色的秋季最美。”可知,十月中旬九寨沟已进入秋季,植被落叶,景色优美;且十月中旬相较夏季和国庆假期来说,游客较少,旅游体验更好。再由九寨沟降水量和气温曲线图可知,十月中旬降水较少,气温舒适,气象和地质灾害较少,适宜游玩。‎ ‎2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昔日银川水系发达,湖泊湿地资源丰富。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银川的湖泊湿地大幅度萎缩。但是2018年春季以来,宁夏平原湖泊水污染严重, ‎ 材料二:左图为“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右图为“银川平原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1)分析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银川湖泊湿地大幅度萎缩的主要原因。‎ ‎(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宁夏平原湖泊水污染严重成因。‎ ‎【答案】(1)自然原因: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泥沙淤积。人为原因:围湖造田;城市和交通建设用地增加等。‎ ‎(2)农业上施用农药化肥量大;污染的水体随灌渠汇入湖泊,在地势低洼的湖泊聚集,污染水难以排除;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多大风导致蒸发旺盛,水体污染浓度较高;‎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银川平原湿地为背景,考查湖泊湿地萎缩的原因,水循环对湖泊污染的影响等;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从“银川平原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中,可以看出银川的年蒸发量远远大于年降水量,气候干旱降水少是银川湖泊的一个原因。由“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中,可以看出黄河流经了银川平原,黄河进入银川平原后流速减缓,河流泥沙淤积严重,也是导致湖泊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间,随着银川人口的增加、城市经济的发展,围湖造田、城市和交通建设用地等的增加,人为导致湖泊湿地的大幅度萎缩。‎ ‎(2)由材料可知,银川平原地势平坦、水系发达,有利于发展农耕。农耕季节,农民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农田中多余的化肥农药在雨水的冲刷下,随着灌渠汇入湖泊湿地,并在地势较低的湖泊聚集。由“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中,可看出银川湖泊湿地出水口少,水体更新速度慢,受污染的湖水难以及时排出。而到了来年春季,不仅降水少,且因气温回升和大风天气的影响下导致湖泊湿地蒸发旺盛,导致湖泊湿地水体污染浓度升高。‎ ‎【点睛】判断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应综合分析这个地区的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等数据指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