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4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1课时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教案1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农业区位 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课时 农业的区位选择 【设计思路】 农业的区位选择及农业地域类型一直是高考的重点,侧重考查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综合 分析能力、从材料中提取并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基于此, 本课拟运用案例教学法,用对模拟区域和实际区域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分析,提高学生的上述 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知识构建】 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其具体要求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掌握影 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二是能对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进行评价,并能进行合理的农业布 局;三是能综合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目标】 1.构建起关于《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运用农业区位选择原理 分析解决社会实际中关于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相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思维和辩证 思维能力。 2.以具有逻辑关系的问题链为线索,采用课堂讨论、读图表分析和读材料分析、案例分析 等方法使学生学会分析、评价农业区位选择以及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娴熟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为问题解决提出合理建议。运用对比分析法,培养学生的审 题和解题能力。 3.进一步强化可持续发展思想,树立全球意识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影响农业生产主要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农业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综合思维、辩证思维能力的提升,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强化,从文字、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能 力的强化,审题能力的强化。 2.教学难点 运用农业区位选择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综合思维、辩证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强化。 【课前准备】 提前让学生结合教材插图复习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编制导学案让学生提前进行比较全 面完整的预习,让学生在预习时主动发现自己在本节内容的学习存在的问题。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建议每个小组以 4-6 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 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每个小组确定 1 名小组长,1 名记录员,1 名发言人,1 名纪检员。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 1 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 【课堂活动设计】 第一部分:复习课导入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情 诊断 调查:关于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方 面的知识,你已经了解了哪些?结 合课前练习题你认为本节内容高 考如何出题?你的疑问有哪些? 学生回答。 了解学生对已学的关于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和 农业地域类型所掌握的 状况,让学生熟悉高考考 路并合理调整教学计划。 学习 目标 展示 投影学习目标,要求说出关键词。 ①朗读学习目标; ②迅速说出关键词 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有 意注意,培养抓关键。 第二部分:复习内容设计 知识建构:师生共同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建 构 地 理 知 识 体系 ①展示导学问题:请回忆影响农 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并对这 些因素进行分类。 ②投影图 1,展示导学问题:农业 区位选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①学生回答。 ②学生读图分析。 ①帮助学生构建本节内 容的知识体系。 ②使学生形成从可持续 发展角度思考农业区位 选择的意识。 探究活动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图 3 中 A 地年平均降水量 734.5 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 61.4%;1 月平均气温-12.0℃,7 月平均气温 24.6℃。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农 业 生 产 区 位 选择 ①投影图 2,展示导学问题:评 价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②投影图 3 和材料,展示导学问 题: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 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 ①分组讨论、记录。 ②不同小组学生回 答、纠错、整理讨 论结果,作出回答。 提升学生运用农业区位理 论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图 1 图 2 图 3 [内容解析]不同农作物需要的自然条件不一样,如表 1 所示: 表 1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农作物 自然条件 水稻 好暖喜湿,主要分布在雨热同期,水热资源丰富区 小麦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 玉米 多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棉花 热量充足、光照强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天然橡胶 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茶叶 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地区 椰子 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苹果、梨 暖温带气候区 花生 亚热带、暖温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内容解析]表 2 反映了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包括技术)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但分析自然因素时应重点引导学生区分“水源”与 “气候”,在考查中常有学生会对这两自然因素产生混淆。“水源”一般指降水少,而农业生 产需要水源灌溉的地区,如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灌溉水源可以是高山冰雪 融水,也可以是河流水或地下水等,但不可来自咸水湖。“气候”因素可分为降水、热量(或 气温)以及光照。首先降水不等于水源,如新疆降水稀少,但有灌溉水源分布的地区就可以 发展绿洲农业;其次热量不等于光照,如青藏高原光照强,但农业生产却热量不足;再次气 温可分年较差和日较差,如我国西北、东北地区冬季严寒,农业生产病虫害少,可发展绿色 无公害农产品,又如西北还具有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糖分积累,品质好,可发展特 色农业。社会经济因素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市场(信息)与交通(冷藏、保鲜)等对农业 生产的影响。表 3 则是对理论上的农业区位因素从不同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在分析时可结合 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示意图”,以突出地理学科知识尽可能对应空间性的特点。 探究活动 2:填写表 2,读图 4 分析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表 2 农业生产区位因素 主导区位因素 实例 自 然 因 素 南方盛产柑橘;北方盛产苹果 我国东部平原地区以耕作业为主,一些山区以林业为主 东南丘陵的茶叶 西北绿洲农业 社 会 经 济 因 素 工矿区、城市周围发展乳畜业和园艺业;“订单”农业 荷兰成为世界鲜花生产基地 我国宏观调控下农业结构的调整 橡胶生产北界的推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差距 水稻种植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 差异? ③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 回答者的答案作出正确评判。 图 5 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主要商品粮分布图 图 6 我国目前主要商品粮分布图 探究活动 3:小组合作,比较我国商品粮优势区位置的变化,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 生产的影响。 【典型例题】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农 业 生 产 区 位 选择 ①投影表 2,展示导学问题:根 据所学知识完成表 2。 ②投影图 4,展示导学问题:说 出字母所在地主要农作物及其 发展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③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 回答者的答案作出正确评判。 ①学生抢答 ②小组讨论,全班 交流 提升学生综合思维和辩证 思维能力,同时使学生学会 抓主要矛盾。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农 业 生 产 区 位 选择 ①投影图 5、图 6,展示导学问 题 1:比较我国不同时期商品粮 优势区位置变化,分析造成这种 变化的原因。 导学问题 2:长三角、珠三角商 品粮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 些? 导学问题 3:交通和农业技术条 件的发展,对江南地区柑橘生产 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③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 回答者的答案作出正确评判。 ①学生读图,小组 合作讨论 ②学生交流分析的 内容,并归纳 使学生学会用变化发展的 眼光看待农业区位选择,学 会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 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发 展合理布局农业生产,真正 做到因地制宜。 图 4 图 7 图8 图9 1.(2013 江苏高考)图 7 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与丙地相比,甲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A. 热量更丰富 B. 地形更平坦 C. 土壤更肥沃 D. 水源更充足 (2)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 A. 扩大播种面积 B. 提高机械化水平 C. 选用优良品种 D.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参考答案:(1)BC (2)CD 思路点拨:典题 1 组题考查农业生产优势条件的对比及农业可持 续发展的措施。第(1)问,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甲为东北平原, 丙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部,甲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但热量不足,故选 BC。第(2)问,题目设问关键是“单产”、“有 效”,乙地处华北平原,是季风区多水旱灾害,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利于建立稳产、高产农 田,选用优良品种可提高玉米单产,故选 CD。 2. (2015 年新课标Ⅱ文综卷)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 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 成(1)—(3)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 A. 提高土壤质量 B. 节省劳动力 C. 促进生态循环 D. 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A. 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 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 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 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思路点拨:第(1)题:该地基塘转建设用地增加,湿地面积减少,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量 减少,大气湿地降低,大气降水减少,大气比热容减小,气温变率增大,地面摩擦力增大, 近地面风速减小,故答案 A,B、C 错误,选 D。 第(2)题: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对花卉、蔬菜需求不断增长,花卉、蔬菜市场不 断扩大,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可以直接提高经济收入,故答案 D。 第(3)题:自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 化,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渐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 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大部分湿地变为建设用地。故选 A。 3.(2016 江苏卷)图 8、图 9 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1)—(2) 题。(双选) (1)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A. 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 B. 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管理 C. 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 D. 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2)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 A. 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 B. 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 C. 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D. 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参考答案:(1)BD (2)CD 思路点拨:第(1)题:山上河谷养种鱼不需要捕捞,可以顺着河流到水稻地放养;村寨秧田 育鱼苗靠近居民,便于管理;山腰梯田种水稻面积小,上下梯田坡度大,不利于机械化耕种; 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第(2)题:水稻种植业商品率低受市场影响小;专业化 程度低;此图说明生态农业,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肥料使用的是粪便,无污 染;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重点图像】 【重点图像解读】图 10 为“我国华北某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图中等高线单 位:米)。图 11 为该地区“生态农业结构示意图”。图 10 中 200 米以上是林地,海拔 200 米以下是耕地,地势低平处是水稻田,土地利用完全是因地形而不同,基本遵循了因地制宜 的原则。但该地既然地处华北地区,就不应该大面积发展水稻种植,因为该地水资源短缺。 图 11 生态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多种经营,增加 农民收入。 图 10 图 1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