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北京市朝阳区 2019~2020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质量检测 地理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45 分) 一、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星轨是照相机位置保持不动,长时间曝光的相片中,由恒星产生的持续移动轨迹。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星轨 A. 反映了恒星的真实移动轨迹 B. 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C. 形成一个整圆的周期是 24 小时 D. 圆圈越大表明恒星越靠近两极 2. 关于星轨的拍摄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 大部分学校的天文台都适合拍摄 B. 郊区或者偏远的山区更适合拍摄 C. 中秋节的夜晚是最佳拍摄时间 D. 适合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拍摄 【答案】1. B 2. B 【解析】 【1 题详解】 地球不停的自转,所以照相机位置保持不动拍摄的恒星轨迹,是地球自转的反映;行星是绕 着恒星运动的,地球上看到的是恒星视运动轨迹,而不是恒星移动轨迹;形成一个整圆的周 期是地球自转的周期,23 时 56 分 4 秒,即一个恒星日;圆圈越大表明恒星越靠近赤道。选 B 正确。 【2 题详解】 星轨的拍摄需要找远离市区的地方,避开光污染,大部分学校在城市,灯光干扰大,不适合 拍摄,郊区或者偏远的山区更适合拍摄,A 错、B 正确;中秋节的夜晚月亮最亮,会遮住遥 远恒星的光,不是最佳拍摄时间,C 错;拍摄应在日落后两个小时开始,日出前两个小时结 束,四季都可,D 错。选 B 正确。 【点睛】星轨其实是地球自转的反映。地球相对背景恒星以整圆形式旋转,旋转一周时间大 约为 23 小时 56 分钟,这个周期也被称为恒星日。靠近两极的恒星会产生最小的圆,而靠近 地球赤道的恒星则会产生最大的圆。恒星,就像白日里的太阳一样,每夜每晚从夜空东边移 动到西边。每颗恒星每小时大约向西移动 15 度。 拍摄地点选择:需要找远离市区的地方,避开光污染。找一个合适的前景,最好可以稍微仰 拍,这样可以避免地平线附近较强的光污染,拍到天顶更明显的星星。 拍摄时间选择:要避开日光,差不多日落后两个小时开始拍,拍到日出前两个小时。还要避 开月光,农历 15,满月附近那几天是没法拍摄的,初 1 附近那几天几乎整晚都可以拍摄, 避开月亮即可。 某学校校园东西长 1000 米,南北宽 600 米,校内有孔子像距北门 300 米,距西门 500 米。校训牌位于孔子像的东北方。 回答下列各题。 3. 下图中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 A. A 图 B. B 图 C. C 图 D. D 图 4. 学校门口早上和傍晚都有老师值班接送学生。某日,王老师背向校门站立,影子在他正 前方。此时,王老师 A. 早上在东门迎学生进校 B. 早上在西门迎学生进校 C. 傍晚在北门送学生离校 D. 傍晚在南门送学生离校 【答案】3. C 4. B 【解析】 【3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孔子像应在校园正中,校园东西长、南北窄,校训牌位于孔子像的东北方,判 断 C 图正确。 【4 题详解】 王老师背向校门站立,影子在他正前方,说明老师与太阳方向刚好相反;太阳东升西落;早 上在老师应在西门迎学生进校;傍晚应在东门送学生离校。选 B 正确。 观测显示,山体内部气温(T1 )远高于山体外部相同海拔自由大气的温度(T2 )。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5. 导致 T1 与 T2 差异的直接原因是,山体内部近地面大气 A. 吸收的太阳辐射多 B. 吸收的地面辐射多 C. 大气逆辐射强 D.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6. 若图中所示现象出现在横断山区,会导致该山体内部比外围地区 A. 降水更多 B. 植被更茂密 C. 自然带垂直带谱更完整 D. 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更高 【答案】5. B 6. D 【解析】 【5 题详解】 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不是直接吸收太阳辐射,A 错;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稀薄,接受太 阳辐射比山体外强,加之山体内较干燥降水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地面接受的 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多;同高度山体外的大气热量来自海拔更低的 地面,随着海拔升高,温度下降,当热量传递到山体同样高度时,已大大减弱,所以 T2 获 得的热量远小于 T1,与吸收的地面辐射多少有关,与大气逆辐射无关,B 正确、C、D 错; 选 B 正确。 【6 题详解】 若图中所示现象出现在横断山区,山体内部较外部热量更多,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也更 高;降水的多少与坡向有关,迎风坡多雨,与山体热量多少关系不大;植被茂密度与水热组 全有关,垂直带谱多少与海拔高低、相对高差及水热组合有关,不是单纯的山体热量影响的。 选 D 正确。 【点睛】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 雪线等要素在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这是由于山体中央太阳辐射被吸收并转 换成长波热能,其温度远高于山体外相同海拔自由大气的温度。研究表明,形成山体效应的 主要原因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另外,山体越大,和周围环境差异越大;山体效应在山体 内部比边缘地区明显。 下图为“台风路径实时发布系统”发布的 2019 年第 19 号台风“海贝思”移动路径。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 台风“海贝思” A. 生成于西南太平洋热带洋面 B. 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 登陆日本之前强度持续增强 D. 导致日本南部灾情比北部更严重 8. 关于台风“海贝思”的防灾和减灾措施合理的是 ①途经中国海域的货轮要全面停运 ②朝鲜等国需加固海岸堤坝以防范海啸侵袭 ③日本多地要注意防范暴雨洪涝和大风灾害 ④台风经过的城市应引导民众向开阔地疏散 ⑤可能受台风影响的城市居民应提前加固门窗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⑤ D. ③⑤ 【答案】7. D 8. D 【解析】 【7 题详解】 台风生成于热带、副热带海区,主要在西北太平洋洋面,A 错;北半球台风是强热带气旋, 水平气流逆时针方向旋转,B 错;登陆日本之前其强度先增强后减弱,C 错;从日本南部登 陆,带来狂风、暴雨及风暴潮,登陆后向北运动势力逐渐减弱,导致日本南部灾情比北部更 严重,D 正确。 【8 题详解】 “海贝思”从日本登陆,没有途经中国海域①错;台风在沿海登陆形成 是风暴潮,不是海 啸,海啸是海底地震引发,②错;台风中心气压极低,所到之处形成狂风、暴雨,日本多地 。 的 要注意防范暴雨洪涝和大风灾害,③正确;台风经过的城市应引导民众向不易被水淹没的高 地疏散,④错;可能受台风影响的城市居民应提前加固门窗,以防狂风,⑤正确。选 D 正确。 【点睛】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 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风力达 12 级或以 上的,统称为台风。 台风灾害主要是在台风登陆前和登陆之后引起的。台风引起的直接灾害通常由狂风、暴雨、 风暴潮三方面造成。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9. 右图所示阿勒泰气象站、水文站所观测数据对应正确的是 A. ①-气温 ②-降水 ③-径流量 B. ①-径流量 ②-气温 ③-降水 C. ①-气温 ②-径流量 ③-降水 D. ①-径流量 ②-降水 ③-气温 10. 左图所示地区的河湖 A. 夏秋季节为丰水期 B. 水汽主要来源于印度洋 C. 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D. 为大量水鸟的越冬栖息地 【答案】9. A 10. C 【解析】 【9 题详解】 图示①曲线是气温曲线,冬冷夏热;该地深居内陆降水较少,西风受山地抬升影响,多地形 雨,降水曲线冬夏季差异不大, ②是降水曲线;该地河流主要是高山的冰雪融水和季节性 积雪融水补给,春夏流量大,冬季枯水,③是径流量曲线。选 A 正确。 【10 题详解】 由径流量曲线看出,春夏季流量最大,A 错;水汽主要来源于大西洋,B 错;冰川融水补给 为主,径流量季节变化大,C 正确;冬季湖河结冰,不可能成为水鸟越冬栖息地,D 错。选 C 正确。 马拉开波湖区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地区,除北部沿岸年降水量不足 500 毫米外,湖区 大部分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 1500 毫米以上。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导致马拉开波湖区高“湿”的主要原因是 A. 湖面广,蒸发旺盛,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 B.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多对流雨 C. 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被山地抬升,多地形雨 D. 加勒比海沿岸飓风强烈,多暴雨 12. 马拉开波湖 A. 位于板块交界处,为火山口湖 B. 为内流湖,湖水清澈,水质好 C. 湖水盐度不均,南部比北部低 D. 周边植被茂盛,为常绿阔叶林 13. 马拉开波湖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有 ①河流注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饵料丰富 ②低纬地区光热充足,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③湖区面积广大,为鱼类生存提供广阔空间 ④湖区与外海相通,寒流和暖流在此交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1. A 12. C 13. A 【解析】 【11 题详解】 马拉开波湖湖面广,蒸发旺盛,提供大量水汽,地处马拉开波盆地,盆地地形不利于热量和 水汽的散失,A 正确;从图中纬线可知,该地纬度低,地处热带,气温高,受赤道低压和信 风影响,多对流雨,B 错;该地在北半球,受东北信风影响,不是东南信风,C 错;马拉开 波湖纬度低,受不到加勒比海沿岸飓风的影响,D 错。选 A 正确。 【12 题详解】 马拉开波湖位于美洲板块内部,不在板块交界带,A 错;由图示可知,马拉开波湖比较封闭, 使湖水与海水交换量少,本身降水丰富,且湖南部大量的河流注入,湖水为淡水,是外流湖, B 错;南部降水多,河流众多,流量大,稀释强,北部降水少注入河流少且与外海相联,海 水倒灌,湖水盐度不均,南部比北部低,C 正确;地处热带,热带雨林气候,是热带雨林植 被,D 错。选 C 正确。 【13 题详解】 周边河流多,河流注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饵料丰富①正确;低纬地区光热充足,利于浮 游生物生长,吸引鱼类生活,②正确;湖区面积广大,为鱼类生存提供广阔空间,③正确; 湖区与外海相通,但并没有洋流在此交汇,④错。选 A 正确。 【点睛】马拉开波湖从成因上来看属于“构造湖”,属于安第斯山脉北段的断层陷落而形成 的湖泊,湖泊的形态呈南北长,东西稍窄形态,而湖泊北部只有一条狭窄的水道与加勒比海 相连,由于湖泊和海洋连接的通道狭窄,使得淡水和海水的交换十分缓慢,海水对湖泊中南 部区域影响有限。马拉开波湖所在的地区,除了北部年降水量较少之外,其他地区都是高温 多雨的气候特征,年降水量多。湖泊及周边区域丰富的降水,形成了数量众多的河流,注入 马拉开波湖的河流数量多,源源不断的向马拉开波湖汇入淡水,使得湖泊大部分区域的水都 是淡水。马拉开波湖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是一种咸水和淡水共存的生态系统,渔业 资源十分丰富,周边有很多渔民以马拉开波湖为生,可以说是当地的“聚宝湖”。 小明同学前往泰山游学时捡到一块岩石标本,通过查阅资料确定是花岗岩。 回答下列各题。 14. 下图中最有可能是小明捡到的岩石标本的照片是 A. B. C. D. 15. 泰山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于地表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 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 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 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D.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答案】14. C 15. D 【解析】 【14 题详解】 图示 A、B 有层理构造,是沉积岩,A 是页岩,B 是砂岩;C 质地坚硬、由多种矿物组成,是 花岗岩;D 有气孔,是玄武岩。选 C 正确。 【15 题详解】 花岗岩是地下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的;花岗岩出露地表说明地壳抬升;再经外力风化、侵蚀、 搬运形成可见的花岗岩石。选 D 正确。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55 分) 16.小华于国庆节期间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参观游览,下图为她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下列 问题。 (1)推测照片拍摄的时间并说明理由。 北京时间第二天中午 12 时,小华把照片分享到朋友圈,立即收到了来自莫斯科 (55°45'N,37°37'E)的小颖、纽约(40°43'N,74°W)的小萍、悉尼(33°51'S, 151°12'E)的小宏等在不同国家留学同学的点赞。 (2)判断当时与小华不在同一天的同学并说明理由。 (3)在下图中画出国庆当日太阳直射光线、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比较该日莫斯 科、纽约、悉尼三城市的昼长。 【答案】(1)6:00-8:00(或早晨),因为此时太阳在东南(或东方)天空,太阳高度较小 (或太阳在地平线附近),说明此时正值日出不久。 (2)小萍;北京(东八区)与纽约(西五区)区时相差 13 个小时,当北京 12 点时,纽约 为前一天的 23 时。 (3)昼长:莫斯科<纽约<悉尼。 【解析】 【详解】(1)图示太阳刚在地平线上,天安门是坐北朝南,可知太阳在东南天空地平线上, 是日出时间约 6:00-8:00(或早晨)。 (2)经度相差 15°时间相差 1 小时,当北京时间是第二天 12 时,莫斯科(55°45'N, 37°37'E)在东 3 区,小颖的时间是第二天的 7:00;纽约(40°43'N,74°W)在西五区, 小萍的时间是前一天的 23:00;悉尼(33°51'S,151°12'E)在东十区,小宏的时间是第 二天的 13:00;与小华不在同一天的同学是纽约的小萍。 (3)国庆当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半球各地纬度越 高昼越短;三地中莫斯科比纽约的纬度高,悉尼在南半球,三城市昼长:莫斯科<纽约<悉尼。 如图示 17.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利马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原因。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某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2017 年 3 月,秘鲁受沿海“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遭受 20 年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全国多个省 遭受暴雨袭击,造成许多地方山洪爆发、河水泛滥、泥石流成灾。 (2)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秘鲁连降暴雨的原因。 (3)简述秘鲁政府为减轻上述灾害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答案】(1)全年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不足 100mm。利马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沿岸寒流流经,有减湿作用。 (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西岸海面温度异常升高,海水蒸发旺盛,气流上升强烈, 水汽凝结,导致连降暴雨 (3)工程措施:加固堤坝,加强植被保护,护坡固土。非工程措施:加强海水温度监测, 做好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进行防灾宣传教育,完善应急预案,及时疏散人口,积极开展灾 后救援重建工作。 【解析】 【详解】(1)降水特征从降水总量和季节变化两方面描述,原因从影响降水的大气环流因素、 地形及洋流因素分析;图示该地全年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不足 100mm;从其所处纬度可知, 该地是东南信风带影响,利马地处安第斯山西侧,是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沿岸秘鲁 寒流流经,有减湿作用明显。 (2)暴雨的形成是对流旺盛的结果;厄尔尼诺现象,是指某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 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西岸海面温度异常升高,海水蒸 发旺盛,气流上升强烈,水汽凝结,导致连降暴雨。 (3)暴雨洪涝是气象灾害,减少暴雨洪涝从加强气象预报、工程措施等方面提建议;工程 措施:加固堤坝,加强植被保护,护坡固土,以减少暴雨的冲刷和洪涝的危害;该气象灾害 。 与海水水温的变化关系大,一定要加强海水温度监测,做好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进行防灾 宣传教育,完善应急预案,及时疏散人口,积极开展灾后救援重建工作。 【点睛】厄尔尼诺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 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 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 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厄尔尼诺发生时,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 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使地球出现大面积干旱。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太平 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18.下面右图为左图中位于虚线方框位置地区的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山西省铁路线分布特点。 (2)说明山西省地形对汾河的影响。 汾河南端古河道向南与黄河相通,现代汾河南端向西汇入黄河。 (3)说明汾河南端改道的原因。 【答案】(1)铁路线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河谷、矿产和城市分布。 (2)山西省整体中部低,东西高,汾河流经中部地区;地势北高南低,汾河自北向南流; 地表崎岖,汾河流速快;黄土地貌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大。 (3)地壳运动岩块上升,地势变高,河流南流受阻;西侧地势较低,河流改向西流。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交通线布局的影响因素及河流水系、水文变化。影响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因素是社 会经济因素,即城市矿产分布,山西省铁路线分布特点结合其地形、河流、资源和城市分布 说明。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主要是影响流向、水系形状及水文特征。汾河南端改道是流向的变 化,与地形变化有关,结合汾河流域及周边地形特征说明。 【详解】(1)影响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即城市矿产分布,山西省铁路 线分布特点结合其地形、河流、资源和城市分布说明;由图示信息可以看出,山西省铁路线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河谷、矿产和城市分布。 (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主要是影响流向、水系形状及水文特征;山西省整体中部低,东西 高,汾河流经中部地区;地势北高南低,汾河自北向南流;地表崎岖,汾河流速快;流经黄 土高原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大。 (3)汾河南端改道是流向的变化,与地形变化有关,,结合汾河流域及周边地形特征说明; 汾河地处吕梁山和太行山之间,由图示信息可以看出,古河道向南与黄河相通,地壳运动岩 块上升,地势变高,河流南流受阻;西侧地势较低,河流改向西流,进入黄河。 19.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达兰鄂罗木河(图中 D 处河段)是呼伦湖唯一的天然外泄通道,河水有时北流,有时 南流。达兰鄂罗木河河道浅平,蛇曲发达,当地人称之为“圈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达 兰鄂罗木河中游曾出现断流。 (1)指出呼伦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2)分析达兰鄂罗木河流向变化 自然原因。 (3)简述达兰鄂罗木河断流对呼伦湖产生的影响。 【答案】(1)大气降水 河流水。 (2)河流的水位变化比湖泊大,且该地地势低平,丰水期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水补 给湖水,达兰鄂罗木河向南流;枯水期河流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湖水补给河水,达兰鄂罗木 的 河向北流。 (3)呼伦湖由外流湖变成内流湖,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盐度上升,水质变差,危及动植物 尤其是水生生物的生存。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成因及水循环原理。呼伦湖是内陆湖,地处温带草原气候区,夏季降 水较多,其主要补给源是大气降水和河流水。河流的流向与地形有关、河流与湖泊的补给有 关,水总是向低处流的;达兰鄂罗木河河道浅平,蛇曲发育,说明地势低平;河流的水位变 化比湖泊大,丰水期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水补给湖水,额尔古纳河流入湖泊,达兰鄂 罗木河向南流;枯水期河流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湖水补给河水,湖水流向额尔古纳河,达兰 鄂罗木河向北流。河流的断流对湖泊的影响主要是影响湖水含盐量及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 【详解】(1)呼伦湖是内陆湖,地处温带草原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其主要补给源是大气 降水和河流水。 (2)河流的流向与地形有关、河流与湖泊的补给有关,水总是向低处流的;达兰鄂罗木河 河道浅平,蛇曲发育,说明地势低平;河流的水位变化比湖泊大,丰水期河流水位高于湖泊 水位,河水补给湖水,额尔古纳河流入湖泊,达兰鄂罗木河向南流;枯水期河流水位低于湖 泊水位,湖水补给河水,湖水流向额尔古纳河,达兰鄂罗木河向北流。 (3)河流的断流对湖泊的影响主要是影响湖水含盐量及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该河为湖水 的唯一排泄通道,由于河流断流,呼伦湖由外流湖变成内流湖,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盐度上 升,水质变差,危及动植物尤其是水生生物的生存。 20.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的白桦和黑云杉等浅根系树种森林,出现了一种当地人 称之为“醉树”的新景观。下面左图为阿拉斯加位置示意图,右图为阿拉斯加“醉树”景观 图片。 (1)分析左图中 N 地比 Q 地气温高的主要原因。 (2)推断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出现“醉树”景观的自然原因。 (3)说明“醉树”的增多对当地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案】(1)周围山地阻挡北方冷空气,且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散失;沿岸暖流流经,有增 温作用。 (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当地永久性冻土层消融,低洼地易积水,土质松软;再加上白桦、 黑云杉根系较浅,树木容易倒伏。 (3)有利:“醉树”景观增加了当地的旅游特色,吸引更多游客,居民旅游收入增加。倒 下的树木可能成为当地居民的生活燃料和建材来源。不利:树木倒伏造成野生动物的栖息范 围会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小,环境质量降低。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环境特征及气候变化对区域环境影响。影响气温 因素有纬度、地形、海陆位 置及洋流等,,结合图示两地位置及沿岸地形和洋流分析。 “醉树”景观是因为树根不稳, 东倒西歪;阿拉斯加北部纬度高,本身地势低洼,有多年冻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当 地永久性冻土层消融,低洼地易积水,土质松软;再加上白桦、黑云杉根系较浅,树木容易 倒伏,形成“醉树”景观。 “醉树”的增多是气候变暖的预警,对当地可能产生的影响从 特色景观及气候变暖对当地环境的影响说明,可分利和弊两方面说明;有利影响是特色景观 效应,增加了当地的旅游特色,倒下的树木可能成为当地居民的生活燃料和建材来源;不利 的影响主要是气候变暖及树木倒伏,影响生物多样性。 【详解】(1)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海陆位置及洋流等,结合图示两地位置及沿岸 地形和洋流分析;图示美国的阿拉斯加,两地都临海,温度差异不是海陆位置,两地纬度差 异不大,考虑地形和洋流影响大;N 位于半岛南部,周围山地阻挡北方冷空气,且地形封闭, 热量不易散失;沿岸有阿拉斯加暖流流经,有增温作用;Q 地在半岛西部沿海,受北冰洋冷 空气影响大。 (2)“醉树”景观是因为树根不稳,东倒西歪;阿拉斯加北部纬度高,本身地势低洼,有 多年冻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当地永久性冻土层消融,低洼地易积水,土质松软;再 加上白桦、黑云杉根系较浅,树木容易倒伏,形成“醉树”景观。 (3)“醉树”的增多是气候变暖的预警,对当地可能产生的影响从特色景观及气候变暖对 当地环境的影响说明,可分利和弊两方面说明;有利影响是特色景观效应:“醉树”景观增 的 加了当地的旅游特色,吸引更多游客,居民旅游收入增加;倒下的树木可能成为当地居民的 生活燃料和建材来源。不利的影响主要是气候变暖及树木倒伏,影响生物多样性:树木倒伏 造成野生动物的栖息范围会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小,环境质量降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