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 二轮复习 2019版总复习 第一篇 专题重难突破:专题五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课(全国通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 二轮复习 2019版总复习 第一篇 专题重难突破:专题五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课(全国通用)

专题五 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考纲考情 系统构建 考向突破 微专题 考纲考情 明确目的 · 把握考向 考纲展示 真题示例 考情分析 1.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8 · 海南卷 ,18 2018 · 北京卷 ,36(2)(3) 2017 · 全国 Ⅲ 卷 ,8 ~ 9 2016 · 全国 Ⅰ 卷 ,37 2016 · 江苏卷 ,7 ~ 8 2016 · 全国 Ⅱ 卷 ,6 ~ 7 2014 · 全国 Ⅱ 卷 ,8 ~ 9 1. 联系水平或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 结合区域图或景观图考查自然带的名称 , 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 结合区域图考查一些典型非地带性现象的成因。 3.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018 · 天津卷 ,1 ~ 2 2018 · 江苏卷 ,9 ~ 10 2017 · 全国 Ⅰ 卷 ,1 、 3 2017 · 全国 Ⅰ 卷 ,37 2016 · 全国 Ⅰ 卷 ,10 ~ 11 系统构建 知识重组 · 整体提升 考向突破 精研高考 · 综合提升 考向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真题回顾 (2016 · 全国 Ⅰ 卷 ,37) 阅读图文材料 , 回答下列问题 : 某科考队于 8 月考察堪察加半岛 , 考察中发现 , 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 , 南部生长森林 ; 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 ; 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 , 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 ; 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 , 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如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1) 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思路点拨 : 第 (1) 题 , 结合经纬度可以判断 , 该半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 由图中等高线可以判断中部为南北走向的山脉。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 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分析。山脉呈南北走向主要影响东西坡的降水 , 地形的垂直差异主要影响气候要素中的气温。 答案 : (1) 山脉大致呈南北向 , 阻挡季风 , 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 ; 地形高差大 , 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 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思路点拨 : 第(2)题,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说明该地区适宜动物生存的条件恶劣,主要从气温低,食物少,生存空间小及生存环境差等方面分析。 答案 : (2) 纬度高 , 植物生长缓慢 , 食物供应量少 ; 环境空间差别大 , 适宜生存的空间小 ; 冬季寒冷漫长 , 生存条件恶劣。 (3) 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 , 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思路点拨 : 第(3)题,根据材料提示 “ 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 ,甲地靠近河流,是鲑鱼沿河流而上的必经地; “ 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 ” ,有森林,便于隐蔽;同时关注时间 “ 8月 ” 为北半球夏季,甲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答案 : (3) 河流附近 , 熊出没的几率大 ; 山地地形 , 且有森林 , 便于隐蔽 ; 降水较少 , 晴天较多 , 利于拍摄。 考向透析 1. 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要素 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大气 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 , 地面性质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及运动特征 水 各种水体之间存在水分交换 ,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也存在水分的交换 地形 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 , 受河流、冰川、海浪、风、地下水等的影响 生物 ( 植被 ) 受光、热、水、营养物质 ( 土壤 ) 等因素的制约 土壤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过渡地带 , 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及时间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2.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 (1) 判断地理环境的主导性因素 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 , 抓住区域内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因素中的主导性因素。 (2)“ 一果多因”的推理 “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 , 在分析、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 , 往往是“一果多因” , 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推理“因”。例如 , 大陆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西海岸的沙漠成因 , 除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外 , 还受洋流的影响。 (3)“ 一因多果”的推理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之一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 因此在分析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时 , 一定要抓住“因” , 并分析该因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地理因素的变化。例如 , 在热带雨林区破坏植被后所引起区域内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变化。 命题角度 命题角度一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2017 · 全国 Ⅲ 卷 ,8 ~ 9) 一般情况下 , 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 , 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 , 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如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 8 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回答 (1) ~ (2) 题 : (1) 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A. 水体营养盐 B. 太阳辐射 C. 水体含沙量 D. 洋流流向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图示海域自西向东浮游植物密度递增,是由于夏季河流水体含沙量大,抑制了西部浮游植物的生长,故西部浮游植物密度小于东部;河口地区水体营养盐应优于东部地区,故不是导致夏季该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该海域太阳辐射和洋流流向差异不大。 答案: (1)C (2) 与夏季相比 , 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    ) A. 总数量减少 , 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 总数量增多 , 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 总数量减少 , 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 总数量增多 , 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解析 : 第 (2)题,与夏季相比,冬季该海域水温较低,营养盐较少,故浮游植物总数量减少;同时,由于冬季河流含沙量小,河流流速降低,泥沙沉积更靠近河口,故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答案 : (2)A 命题角度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018 · 四川雅安三模 ) 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 , 曾经是一个淡水湖 , 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 20 世纪 50 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 23 条 ,70 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 , 湖泊面积不断缩小 , 大片湖区干涸 , 如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回答 (1) ~ (3) 题 : (1) 推测艾比湖现湖区湖水最浅的位置是 (    ) A. 东侧 B. 西侧 C. 北侧 D. 南侧 解析 : 第 (1) 题 , 湖泊干涸的部分说明水域较浅 , 图中艾比湖西北部为干涸湖区 , 故湖水最浅的位置是西侧。 答案 : (1)B (2) 下列不属于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是 (    ) A. 全球气候变暖 , 蒸发加剧 B. 人类活动增多 , 大量引用入湖河水 C. 过度开垦 , 长期引湖水灌溉 D. 入湖河流减少 , 稀释作用减弱 解析 : 第(2)题,湖水由淡变咸主要原因是湖水变少了,稀释作用减弱,导致盐分比重增大。自然原因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人为原因主要是随着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导致入湖的河水变少,故A、B、D项都有关。艾比湖湖水为咸水,不能直接引湖水灌溉,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 (2)C (3) 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带来的影响是 (    ) ① 湖泊面积缩小 , 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 ②渔业资源减少 , 鸟类栖息环境恶化 , 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风沙加剧 , 影响交通 ④地下水位上升 , 土壤盐渍化加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 第(3)题,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湖水水量减少,蒸发量减少,则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①正确;湖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会变坏,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正确;湖底裸露面积不断增加,会使盐渍化和沙化加重,风沙加剧,进而影响交通,③正确;湖泊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不会导致土壤盐渍化加重,④错误。故选A项。 答案 : (3)A 考向二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 真题回顾     (2017 · 全国 Ⅰ 卷 ,1 、 3) 如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 , 拍摄于 2017 年 3 月 25 日。数年前 , 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 ; 而如今 , 一侧灌木修剪齐整 ( 左图 ), 另一侧则杂树丛生 , 灌木零乱 ( 右图 ) 。拍摄当日 , 这些杂树隐有绿色 , 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回答 (1) ~ (2) 题 : (1) 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硬叶林 D. 针叶林 思路点拨 : 第 (1) 题 , 抓住关键信息 : 空间 —— 我国东部 ; 时间 “ 3 月 25 日 ” —— 春季 ; 其他特征 : “ 隐有绿色 , 新叶呼之欲出 ” —— 要绿未全绿 —— 落叶阔叶林。 答案: (1)B  (2) 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 , 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 气温 B. 降水 C. 光照 D. 土壤 思路点拨 : 第 (2) 题 , 常绿灌木栽种范围很明显受气温的限制 , 我国北方冬季气温低 , 可能会致使植物冻死 , 栽种范围应该小。而降水、光照、土壤等虽然可以影响植物的分布 , 但不是主要自然因素。 答案: (2)A 考向透析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 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 2. 典型的非地带性现象 因素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海陆 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出现苔原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 北极地区无冰原带 北极地区主要是北冰洋 地形 起伏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深入内地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自然带南北延 伸 , 南北更替 , 呈长条状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东非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带 , 却形成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低 , 降水少 , 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洋流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 , 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低纬度 , 大陆东岸是暖流 , 西岸是寒流 南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 , 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或直逼海岸 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水分 昆仑山山麓荒漠带中的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中的绿洲 尼罗河水灌溉 命题角度 命题角度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现象 (2018 · 天津卷 ,13 节选 ) 读图文材料 , 回答问题 : 我国的攀枝花市与俄罗斯的新库兹涅茨克市都是本国重要的钢铁工业 城市。 答案 : 纬度 地表高差大 , 海拔较高的地区能种植温带作物 ; 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 , 冬季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 , 山谷地区能种植热带作物。 解析 : 新库兹涅茨克市纬度较高 , 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 攀枝花市所在地纬度较低 , 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 , 这种现象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即纬度地带性规律。攀枝花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 还可以种植热带、温带作物 , 说明该地地势高差大 , 高海拔的地区可以种植温带作物 ; 山谷地区地形封闭 , 热量充足 , 可以种植热带作物。 新库兹涅茨克市所在地区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 攀枝花市所在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这种现象体现了          地带性规律。攀枝花市所在地区还能种植热带、温带作物 , 说明其自然原因。   考向三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真题回顾 (2017 · 全国Ⅰ卷,3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如图)。 思路点拨 : 第 (1) 题 , 由材料可知 , 山地苔原带呈单峰变化 , 在山地苔原带下部 , 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 , 植物多样性较低 ; 随着海拔升高 , 种间竞争减弱 , 植物多样性升高 ; 到了高海拔地区 , 生物多样性减少。由图可知 , 阳坡曲线 ( 虚线 ) 呈单一变化 , 随海拔升高 , 植物多样性呈减少趋势 , 说明受到了干扰 ; 按照一般变化规律 , 植物多样性是随海拔先增加再减少 , 阳坡在 2 000 ~ 2 300 米 , 植物多样性少 , 而在 2 300 米以上基本符合苔原带植被类型的变化规律 , 所以在 2 300 米以下 , 干扰强度大 , 在 2 300 米以上 , 干扰强度减小 , 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1) 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 , 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答案 : (1) 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 : 阳坡 , 苔原带的下部 ( 中下部 ,2 000 ~ 2 300 米左右 )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 : 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 海拔越低 , 干扰越强烈 ) 。 思路点拨 : 第 (2) 题 , 正常情况下 , 阴坡水分状况优于阳坡 , 植物多样性高于阳坡。图中 2 300 米以上部分 , 就体现了这种差异。 (2) 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 , 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 , 并说明判断依据。 答案 :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 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思路点拨 : 第 (3) 题 , 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长 , 获得太阳辐射多 , 故温度高 ; 由材料可知 , 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 , 而阳坡与阴坡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 , 干扰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 , 所以可判断阳坡温度高 , 蒸发量较阴坡大 , 湿度小。 (3) 分析与阴坡相比 , 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答案 : (3) 特点 : 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 ( 水分条件差 ) 。 原因 : 阳坡太阳辐射强 , 地表温度高 , 蒸发强度大 ; 阳坡融雪早 , 蒸发历时长。 思路点拨 : 第 (4) 题 , 由材料可知 , 在 2 300 米至 2 600 米地区 , 阴、阳坡面积减小 , 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影响减弱 ; 海拔升高 , 气温降低 , 热量条件变差 , 蒸发量减少 , 而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 , 阴、阳坡相互影响 ( 水分、热量交换作用 ) 增强 , 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 (4) 说明从 2 300 米至 2 600 米 , 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答案 : (4) 随着海拔升高 , 阴、阳坡面积减小 , 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 ; 阴、阳坡相互影响 ( 水分、热量交换作用 ) 增强。 考向透析 1.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1) 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问题。该类型试题答题思路一般为 : 确定该自然地理要素是什么 , 如地形等 → 分析该要素对其他因素有什么影响 → 分析其他因素对该要素有什么影响 (2) 运用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解释地理问题。该类型试题答题思路一般为 : 2. 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1) 判定南北半球 : 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 , 则 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如上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 (2) 判定热量带 : 山麓的自然带 ( 基带 ) 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如上图中的山地所处的热量带为热带。 (3) 判读纬度高低 : 通常 , 带谱数量越多 , 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如上图中的山地位于低纬度 ( 赤道 ) 地区。 (4) 判断迎风坡 : 迎风坡降水丰富 , 自然带的数量较多 , 雪线的海拔较低。如上图中南坡为迎风坡。 3. 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的因素 (1) 山体所在纬度 —— 纬度低 , 自然带海拔高 ; 纬度高 , 自然带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自然带阳坡高,阴坡低。 命题角度 命题角度一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2018 · 江苏卷 ,9 ~ 10) 下图为 “ 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 ” 。据该山地海拔 2 500 ~ 3 400m 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 , 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460mm, 水量支出中蒸发占 28%, 下渗占 2%, 不产生地表径流。 据此回答 (1) ~ (2) 题 : 解析 : 第 (1) 题 , 材料中该小流域位于海拔 2 500 ~ 3 400m, 处于山地针叶林地区 , 地表植被覆盖率较高 , 收入的降水大部分被植被截留吸收 , 降水中 28% 蒸发 , 所占比重较小 ,2% 下渗比例更小 , 下渗后形成的地下径流比例会更低 , 该地区的降水在海拔 4 000 米以上多转化为固态 , 形成冰雪冻原带。 (1) 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    ) A. 地表蒸发 B. 植物截留和蒸腾 C. 地下径流 D. 转化为固态水 答案 : (1)B 解析 : 第 (2) 题 , 山地自然带从山地荒漠到山地针叶林时 , 随着降水的增多温度的降低 , 多以山地草原作为过渡。 (2) 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    ) A.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 山地草原带 C.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 荒漠带 答案 : (2)B 命题角度二 自然地理要素的垂直分布 (2016 · 全国 Ⅰ 卷 ,10 ~ 11)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 , 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 , 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如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 。据此回答 (1) ~ (2) 题 : (1) 磷高累积区是 (    ) A. 高山草甸带 B. 高山冰雪带 C. 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 常绿阔叶林带 解析 : 第 (1) 题 , 图中磷高累积区主要分布在海拔 4 000 米附近 , 该地位于我国四川西部 , 山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 , 基带上部为针阔叶混交林带 , 故排除 C 、 D 项 ; 海拔每升高 1 000 米 , 气温降低约 6℃, 夏季山麓远高于 30℃, 故 4 000 米不可能有高山冰雪带 , 排除 B 项。 答案: (1)A (2) 与磷高累积区相比 , 该山坡 2 000 ~ 3 000 米处 (    ) A. 大气温度较低 B. 生物生产量较低 C. 土壤含水量较低 D. 地表径流量较小 解析 : 第(2)题,影响土壤中磷累积量大小的因素,即水分越少、气温升高、流水侵蚀会导致累积量减少,相反则增加;与磷高累积区(4 000米)相比,2 000~ 3 000米处磷累积量较小,联系上面获取的影响磷累积量的因素,海拔低、气温高、生物生产量较大,故磷累积量较小,土壤含水量应较低、地表径流量应 较大。 答案: (2)C 微专题 强化技能 · 素养提升 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要素 影响 气 候 气候对 植被 ①热量 : 决定了植物的种类、生长速度、生长量 , 热量条件的不同使得自然植被呈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②光照 : 影响着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 , 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③降水 : 同一纬度 , 降水从沿海到内陆降水减少 , 植被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同一地点 , 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 , 年 轮宽 植被对 气候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 , 森林茂密的地区 , 空气湿度大 , 气温日较差小 地 貌 地貌对植被 ①山地阳坡和阴坡植被不同 , 马尾松生长在阳坡 , 而冷杉生长在阴坡。②海拔不同 , 水热组合不同 , 因此山区植被呈现垂直分异特征 ;③ 受地形的阻挡 , 山脉两侧植被截然不同 , 如安第斯山脉南部大陆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 东岸为温带荒漠和草原 ; 天山北坡有森林 , 南坡则没有 植被对地貌 一方面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 , 改变地貌形态 ; 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 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 水 文 水文对植被 水文条件影响生物 ( 动物和植物 ) 的数量、种类 ( 如水域中渔业资源的种类 ) 植被对水文 植被能够涵养水源 , 保持水土 , 促进水循环 , 减小河流含沙量 , 降低径流量的变化幅度 土 壤 土壤对植被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 , 如茶树耐酸怯碱 , 喜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植被对土壤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 , 如大豆可以固氮 【 提升训练 】 【 角度 1】 植被的水平分布 1. (2014 · 全国大纲卷 ,4 ~ 5) 如图中 K 岛于 1983 年火山爆发 , 植被消失殆尽。 1987 年 , 该岛上已有 64 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 , 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回答 (1) ~ (2) 题 : (1)K 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 A. 热带雨林 B. 热带草原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 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 ,K 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    ) A. 海拔高 B. 种源丰富 C. 火山灰深厚 D. 光照充足 解题思路 : 第 (1) 题 , 根据经纬度信息判断 ,K 岛位于马来群岛 , 岛上植被属于热带雨林。第 (2) 题 , 与大陆上的热带雨林相比 ,K 岛并没有种源优势和光照优势 , 海拔高也不是植被恢复迅速的优势因素。但 K 岛火山爆发带来的火山灰形成的土壤矿物质丰富 , 利于植被恢复。 答案 : (1)A   (2)C 【 角度 2】 植被的垂直分布 2. (2015 · 北京卷 ,1)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 , 越上树木越密越高 , 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 , 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 , 繁衍着狼的族类 , 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 ( 引自贾平凹 《 太白山记 》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 , 海拔 3 767 米 ) 。 据此回答下题 : 太白山 (    ) A. 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 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 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解题思路 : 太白山为秦岭的主峰 , 其北侧为温带地区 , 山麓地带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A 项错误 ; 从山麓向山腰林木越来越密 , 说明山麓比山腰降水少 ,B 项错误 ; 根据山地垂直地带性自然带变化规律 , 由山麓向山腰自然带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转变为针叶林带 , 所以 C 项正确 ; 稀树草原为热带草原带的植被 , 不可能出现在太白山区 ,D 项错误。 答案 : C 【 角度 3】 植被种植区域选址 3. (2013 · 全国 Ⅱ 卷 ,8) 如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 , 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    ) A.① 地 B.② 地 C.③ 地 D.④ 地 解题思路 : 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 则根据亚热带条件 ,①②③④ 四地中 ,④ 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 ( 北回归线以南 ),③ 地地势高 , 年平均气温低 , 不适合亚热带植被生长 ;① 处为近海河流下游平原地区 , 城镇密集 , 主要发展种植业。②处为山坡位置 , 地形、气候均适合樟树生长 , 可能在此集中分布。 答案 : B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