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4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中考试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 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合计60分) 1. 下列各级行星中,都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 A. 地球和火星 B. 水星和木星 C. 金星和土星 D. 火星和木星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八大行星的物理性质及距离太阳远近,可以将八大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其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属于类地行星,A正确。故选A。 2.下列图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天体系统由低到高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其中河外星系与银河系级别相同,但不包括地月系和太阳系。据此分析可知C对。 3. 宇宙探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2020 年中国有望实现载人登月。我国正在加强航天基地的建设,海南文昌航天基地与其它基地相比,其优势条件主要表现在( ) A. 晴天多 B. 水资源丰富 C. 纬度低 D. 科技实力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卫星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我国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纬度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所以发射卫星可能节省动力。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4.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可知,根据背对阳光一侧为夜半球;顺着自转方向,经过晨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经过昏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故判断①图上a为昏线,b为晨线;②图上a为晨线,b为昏线;③图上b为晨线;④图上a为昏线;综上可知,只有②图符合要求,故选B。 5.一名来自云南的游客于3月21日清晨到天安门广场参观升旗仪式,天气晴好,当日升旗时间为地方时6时,请问升旗手准备升旗的那一瞬间,游客手表显示的时间是( ) A. 6:16 B. 6:00 C. 5:44 D. 6:06 【答案】A 【解析】升旗时间应与当地的日出时间同步。3月21日升旗时,天安门广场的地方时是6点,是东经116°的时间。游客用的北京时间是120°E的时间,比升旗时间早16分钟,所以当升旗时,手表显示时间是6:16,选A正确。 6.下图中甲为河流流向,乙是沿该河AB段的河床剖面图,下列关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河在北半球 B. 该河在南半球 C. 该河段河流由北向南流 D. 该河段河流由西向东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河流流向,及沿该河AB段的河床剖面图,河流的右岸侵蚀,左岸沉积,有堆积物,该河位于北半球,A对,B错。结合指向标,该河段由西北向东南流,C、D错。 7.下图中,实线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虚线表示运动物体的实际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④ 【答案】C 【解析】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其偏转规律是,顺着运动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③对,故C项正确。 甲、乙两图示意两种常见的热力环流,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 甲图所示的热力环流( ) A. 出现在白天 B. 出现在夜间 C. 此时陆地近地面为低压 D. 此时海洋高空为低压 9. 乙图中( ) A.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B. 市区气压高于郊区 C. 在①地建设绿化带比在②地更合理 D. 在②地布局水泥厂比①地更合理 【答案】8. B 9. A 【解析】考查热力环流及其应用。 【8题详解】 从图中可见,图中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近地面吹陆风,是 因为晚上海洋放热慢,形成低压,陆地放热快,形成高压。故选B。 【9题详解】 乙图为城市风,是因为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城市气流上升,到郊区下沉,然后在城郊之间,空气由郊区流回城区,因此在布局工业时,要把污染严重的企业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在此范围内可布置绿化带净化空气。故选A。 10.在夏季,园林工人往往会给新栽大树覆盖黑色尼龙网,其目的是( ) A. 削弱大气逆辐射,降低白天温度 B. 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 增强地面辐射,提高树木存活率 D. 削弱太阳辐射,减少树木水分蒸腾 【答案】D 【解析】 【详解】黑色尼龙网,可以有效的阻挡太阳辐射,削弱太阳辐射,减少树木的水分蒸腾,D正确;不会增加大气逆辐射,也无法增强或阻止地面辐射,ABC错误。故选D。 如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 B. 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 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12. 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 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 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④b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该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大气的能量来源,不是直接热源,因为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较少。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近地面大气),因为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近地面大气吸收热量以后再通过对流、传导等方式向上专递,近地面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所以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即选C。 【12题详解】 高原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强,①故不符合题意;地面通过吸收太阳辐射而使地面增温继而产生地面辐射,可知高原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高于同纬度地区,故而地面辐射不弱,故②不符合题意;由大气受热过程可知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故地势高大气稀薄吸收地面辐射能力较弱,故温度低,故③正确;b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较弱,即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弱,故④正确,综合得知③④正确。故选D项。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a、b表示等压面),回答下面小题。 13. 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气压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④ 14. 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②→① B. ③→④ C. ①→④ D. ③→② 【答案】13. A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等压面上的气压相等,越靠近地面气压越高,所以②>③、②>①、③>④、④>①。选A正确。 【14题详解】 图示近地面②处空气遇冷下沉①→②,③处空气受热上升③→④;在近地面形成气压场②>③,在高空形成气压场④>①;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④→①、②→③。选B正确。 读“北半球某地大气的水平运动等压线示意图”,图中数值①>②>③>④>⑤,完成以下两题。 15. 在a,b,c,d四点中风力最大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6. b点的风向为( ) A. 北风 B. 西风 C. 南风 D. 西南风 【答案】15. D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风力大小与等压线密集程度成正比,d地附近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选择D。 【16题详解】 为了得知b点风向首先应画出该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则是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垂直,做完后方向为自西北指向东南。又因该地位于北半球,在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最终偏转成北风,A正确。 17.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图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白天陆地和海洋相比,由于陆地的热容量小,升温快,比海洋温度高,海洋形成高气压中心,陆地形成低气压中心,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A错误;市区和郊区之间,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市区,C错误。受地表冷热不均的影响,受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冷却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D错误。晚上山顶降温快,气流沿山坡下沉,山谷上升,B正确。故选B。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15时14分,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35公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 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 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 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 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 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19.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地核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壳 【答案】18. A 19. D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地震波的特征。 【18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都明显增加,A正确;在古登堡界面,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BC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莫霍界面位于地下33千米处,其下为地幔,此次地震震源深度35千米,其应位于上地幔, 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早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地壳厚度越薄,地震波传来所需时间越短。海洋地壳比陆地地壳薄,平原地区比高原地区薄。最早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夏威夷群岛的d处,故D正确。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21.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 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 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22. 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 A. 图中C层 B. 图中G层 C. 软流层 D. 下地幔 【答案】21. C 22. C 【解析】 试题分析: 【21题详解】 读图,图中 A、B、C、D、E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水圈,A错。D是地壳,E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F是地幔,G是地核,地球内部圈层由D、F、G三部分组成,B错。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C对。地震波在F、G 交界面上,横波的传播速度减为0,纵波传播速度不为0,D错。 【22题详解】 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中,C对。图中C层是水圈,图中G层是地核,没有岩浆分布,A、B错。下地幔横波可能通过,是固态物质,D错。 读某日某时刻沿40°N太阳高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该日北京昼长为( ) A. 3小时 B. 7小时 C. 10小时 D. 14小时 24. 此时北京时间为( ) A. 9:00 B. 17:00 C. 18:00 D. 19:00 【答案】23. C 24. C 【解析】 【23题详解】 从40°N纬线上太阳高度分布情况可以判断,该时刻从45°W向东到105°E太阳高度大于零,为白昼,由此可以判断该纬线的昼长为10小时,而北京位于40°N纬线上,C正确。故选C。 【24题详解】 40°N纬线上太阳高度最大处的经度为30°E,则(40°N,30°E)处地方时为12:00,计算可知北京时间即120°E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00。故选C。 25.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5°,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4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黄赤交角为24.24°时( ) A. 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 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 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 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黄赤夹角现在约为23.5°,当黄赤交角增大到24.24°时,说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为南北纬24.24°之间,极昼极夜范围为南北纬65.76°之间,此时热带、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故选B。 26.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农业生产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程与主要节气对应位置,读图,回答问题。 立夏至立秋期间,台北市每天的日出时间( ) A. 提早 B. 先提早后推迟 C. 推迟 D. 先推迟后提早 【答案】B 【解析】 【详解】立夏至立秋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北运动到北回归线,后向南运动。北半球除极昼地区外,其他地区是昼长先变长后变短。因此台北市每天的日出时间先提早后推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7.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 ) A. 内部圈层不包括地壳 B. 内部圈层分为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C. 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D. 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之间没有联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球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包括地壳。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圈层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故选C。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8. 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 吃月饼,共庆团圆 B. 荡秋千,踏青插柳 C. 放鞭炮,守岁迎春 D. 望双星,鹊桥相会 29. 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 A. 北半球昼变长,但短于夜 B. 南半球昼变长,并长于夜 C. 北半球夜变长,但短于昼 D. 南半球夜变长,并长于昼 【答案】28. B 29. B 【解析】 【28题详解】 读图可知,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为春分至夏至,此时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荡秋千、踏青插柳,B对。 【29题详解】 读图可知,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为秋分至冬至,此段时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南半球昼变长,并长于夜,北半球夜变长,且长于昼,B对。 30. 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答案】A 二、综合题(共40分) 31.下图所示半球为东半球,AB为地轴,CD为赤道,箭头指示太阳直射点位置,∠α为12°。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正值一年中的 月或 月,北京时间为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2)说出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和极夜现象出现的纬度范围。 (3)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减小,简述北京和悉尼日出时间的变化状况。 【答案】(1)5 8 9:20 (12°N,160°E) (2)正午太阳高度由12°N向南北两侧递减;极夜现象出现在78°S及其以南地区。 (3)北京的日出时间逐渐变晚,悉尼的日出时间逐渐变早。 【解析】 【详解】(1)结合试题信息材料知,图示半球为东半球,AB为地轴,CD为赤道,C、D所在经线分别是20°W和160°E,即太阳直射点经度为160°E,∠α为12°,纬度为12°N,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推知(太阳直射点移动1°大约4天),此时正值一年中的5月或8月;此时160°E为12时,据此可知北京时间为9:20。 (2)由太阳直射12°N可得出答案,正午太阳高度由12°N向南北两侧递减;极夜出现的纬度与直射纬度互余,故极夜现象出现在78°S及其以南地区。 (3)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减小,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相反,故北京的日出时间逐渐变晚,悉尼的日出时间逐渐变早。 32.读地球内部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 ,A和B+C是 ,D是 ,C+D+E是 _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是 。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案】(1)地壳 岩石圈 软流层 上地幔 (2)莫霍界面 (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解析】 【详解】(1)从图上看:A、B所在的圈层是地壳,因为从深度上看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应是地壳的范围。地壳的厚度不均,A处是陆地,地壳厚度平均33千米,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壳最厚的地方,有60多千米;B处是海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米。F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即莫霍界面,D是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C+D+E是上地幔的一部分,其中,C是上地幔顶部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A、B、C共同构成了岩石圈。 (2)F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即莫霍界面。 (3)地震波在经过此不连续界面即莫霍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 33.读下面“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①~④所代表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序号是________。 (3)由图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④要多于大气直接吸收的①,这说明了 (4)运用上述示意图,说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 【答案】(1)太阳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2)③ (3)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4)沙漠地区白天晴朗,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作用弱,热量散失的多,所以昼夜温差大 【解析】 【详解】(1)结合图示相互关系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大气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 (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即④。 (3)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较多,对短波的吸收较少。地面辐射的波长较长,因此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要多于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这说明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4)昼夜温差大说明白天温度很高、夜间温度很低。沙漠地区气候干旱,白天晴朗,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气温很高;夜晚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作用弱,热量散失的多,温度很低,所以昼夜温差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