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二年级地理试卷 说明:1.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25题,占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题,占50分。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 答题时,考生必须把选择题和在综合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①“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②“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③“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④“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这两副对联描绘出了我国四省区的突出特点。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以上四句对联描写的分别是( ) A. 新疆、黑龙江、海南、云南 B. 黑龙江、内蒙古、海南、云南 C. 内蒙古、宁夏、海南、云南 D. 内蒙古、黑龙江、贵州、广西 2. 上述四省区季节变化不明显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 下列地貌组合与①~④四省区相对应正确的是( ) A. 冰川地貌、冲积平原、风蚀洼地、火山地貌 B. 断层谷、背斜山、沙雕群、盐碱地 C. 冲积平原、荒漠、海蚀崖、溶洞群 D. 三角洲、蒙古包、红树林、火山岛 【答案】1. B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且有水稻种植,①描述的是黑龙江;②描述的地区农业为典型的畜牧业,为内蒙古;“琼海”、“五指山”等信息表明③为海南省;石林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该地貌在我国云贵地区最为典型,④为云南。故选B。 【2题详解】 海南地处热带,四季皆夏,云南所处纬度较低,地处云贵高原地区,四季变化不明显,③④正确;内蒙古和黑龙江夏季气温较高,冬季严寒,季节变化明显,①②错。故选B。 【3题详解】 黑龙江拥有三江平原等冲积平原,无三角洲和典型的冰川地貌;内蒙古气候干旱,拥有荒漠,蒙古包属于人文景观,不属于地貌;海南省地处沿海,拥有典型的海蚀地貌,风蚀洼地多位于干旱地区;云南省喀斯特地貌显著,拥有溶洞群。故选C。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上海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 4~6月 B. 6~7月 C. 6~8月 D. 5~8月 5. 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 南旱北涝 B. 南北皆旱 C. 南涝北旱 D. 南北皆涝 【答案】4. B 5. C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我国锋面雨带移动规律 【4题详解】 从图中看,雨带在4~5月位于Ⅲ地区,在7~8月位于Ⅰ地区,一般年份6~7月位于Ⅱ地区,可知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6~7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从图中看,正常年份雨带7~8月位于Ⅰ地区,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说明雨带在南方停留时间长,会导致南方涝灾,北方雨带来的晚会出现旱灾,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南涝北旱,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雨带移动规律:一般年份,每年2-5月,主要雨带位于华南沿海地区,并随着季节的转暖缓慢向北移动;6月中旬或下旬,雨带北移至长江流域,使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期,这种连续性的阴雨一直会持续到7月上旬末;到了7月上旬或7月中旬,雨带北移至黄河流域,而江淮地区则处于副高的控制之下,进入伏旱期。从8月底到9月上旬开始,雨带随着北方冷空气的活跃而开始迅速南撤,华北、东北地区雨季最早结束;到了10月上旬,雨带退至江南华南地区,随后退出大陆,结束了一年为周期的雨带推移活动。 青海省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歌谣与其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 A. “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 “一日须携四季装”——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 C. “古城气候总无常”——反映当地气候变化大 D. “日愁暴雨夜愁霜”——受高原不稳定气流影响,天气多变 7. 造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纬度 C. 夏季风 D. 人类活动 【答案】6. D 7. A 【解析】 【6题详解】 "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了海拔高度对气候的影响,属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A对。“一日须携四季装”,反映了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的特点,B对。“古城气候总无常”,按照字面意思说明当地气候变化大,C对。“日愁暴雨夜愁霜”,主要是反映昼夜天气的差异,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并不是天气多变,D错。故选 D。 【7题详解】 读图,根据经纬度和图中地点判断,图示东北部地区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海拔较低,西南部地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所以积温低。图中黄河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所以等温线向海拔高的地区凸出,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A对。纬度、夏季风和人类活动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BCD错。故选A。 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① ② ③ ④ 年平均气温(℃) 11.6 23.5 2.6 18.3 ≥10℃积温(℃) 4 140 8 200 2 800 6 500 年降水量(mm) 683 1 980 538 1 350 8. 关于表中四地的说法,最有可能正确的是( ) A. ①地位于华北平原 B. ②地位于云贵高原 C. ③地位于塔里木盆地 D. ④地位于海南省 9. 表中①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是( ) A. 热量不足 春小麦 B. 水源短缺 冬小麦 C. 光照不足 水稻 D. 降水少 甜菜 【答案】8. A 9. B 【解析】 8题详解】 我国温度带的分界线与积温有关,当积温> 8000ºC时为热带;积温在(4500ºC,8000ºC) 之间时为亚热带;积温在( 3400ºC,4500ºC)时为暖温带;积温在( 1600ºC,3400ºC )之间为中温带;积温< 1600ºC时为寒温带。表中①积温为4140ºC,故①为暖温带,可能为华北平原;②积温为8200ºC为热带,云贵高原为亚热带;③积温为2800ºC为中温带,而塔里木盆地为暖温带;④积温为6500ºC为亚热带,海南为热带。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①为我国暖温带,而年降水量为683mm,最有可能为华北平原,华北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为水资源短缺,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正常年份地下潜水位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该地区最可能是() A. 云贵高原 B. 松嫩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黄淮海平原 11. 该地区7、8月潜水位较低,原因是() A. 受准静止锋控制 B. 处于夏季风背风坡 C. 受气旋控制 D.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12. 当该地区地下潜水接受补给最多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 我国江淮地区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 C. 巴西热带草原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D. 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沙尘暴天气 【答案】10. C 11. D 12. B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灵活应用能力以及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夏半年的气候特征和地下水特征分析,需要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0题详解】 读图,根据该地潜水位深度的变化,在夏季潜水位较浅,说明以大气降水为主。7月份潜水位于较深,说明7月份降水较少,可能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7月份的伏旱天气造成的,C对。云贵高原7月份潜水位浅,雨季长,A错。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降水主要在7、8月份,潜水位浅,B、D错。 【11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该地区7、8月潜水位较低,主要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形成伏旱天气,降水少,蒸发量大造成的,D对。准静止锋、气旋控制时降水多,位于背风坡不会只影响一个月,A、C、D错。 【12题详解】 读图,当该地区地下潜水接受补给最多时,时间是6月份。此时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巴西热带草原一片枯黄;我国江淮地区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沙尘暴天气是在冬、春季节,结合选项,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图16为我国局部地区图,读图回答问题 13. 图16中山脉,属于我国南北方分界线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 乙地形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高于甲地形区,是因为乙地( ) A. 地势较高 B. 纬度较高 C. 植被较少 D. 云量较少 【答案】13. D 14. 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13题详解】 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为秦岭、淮河,图示④表示秦岭。故选D。 14题详解】 气象因素是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重要因素,因我国的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故乙地的年降水量较甲少,即晴天多,云量较少,则年太阳辐射强。故选D。 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问题。 15. 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A. 耐湿 B. 耐旱 C. 耐盐 D. 抗倒伏 16. 【小题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A. 化肥 B. 农家肥 C. 农药 D. 淡水 【答案】15. C 16. D 【解析】 本题考查宜农荒地(农业低产区)的改造。 【15题详解】 沿海滩涂由于距海近,地势低平,常受海水浸泡,因而盐度高,可采用种植耐盐植物等生物措施进行改造。故选C。 【16题详解】 因为沿海滩涂具有盐度高的特点,要想缩短改造时间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淡水,降低盐度。故选D。 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区域增长格局出现一些明显的变化。与“中国经济领头雁”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近年来遭遇整体经济增速回调、经济增长趋于理性回归相比,以环渤海为中心的中国北方区域突然发力,区域增长重心持续向北转移。在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速上,环渤海地区的各省市排名前列。超过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许多省市。看下图回答题。 17.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重心持续向北转移的原因有 ①北方土地和劳动力价格等要素比南方低 ②北方各种资源和能源比南方丰富 ③国家加快了推进以环渤海地区为中心的北方区域的发展步伐 ④北方交通和对外联系比南方方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8. 天津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其最具优势的产业部门是 A. 微电子工业 B. 重化工业 C. 食品工业 D. 玩具工业 19. 首钢迁出北京,落户河北曹妃甸的主要目的是 A. 为了迎接北京奥运,减少对北京环境的污染 B. 为了开发北方煤炭和铁矿资源,发展北方地区经济 C. 为了开发海洋资源,推进北方可持续发展 D. 为了发展和日本等东北亚地区的对外贸易 【答案】17. B 18. B 19. A 【解析】 试题分析: 【17题详解】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重心持续向北转移,一是北方土地和劳动力价格等要素比南方低,二是国家加快了推进以环渤海地区为中心的北方区域的发展步伐,故选 B。 【18题详解】 由于天津有丰富的海盐、石油资源,所以天津最具优势的产业部门是以此为原料的重化工业。 【19题详解】 钢铁工业生产有严重的环境污染,故保护北京的大气环境是首钢搬迁的主要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概况,并能结合环境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综合分析。 读黄河干支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分布图,判断题。 20. 有关①、②两河段水质状况及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①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流域内工业布局较少 B. ①河段水质较差,主要由于该河段上游支流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 C. ②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支流多,河流净化能力强 D. ②河段水质较差,因为该河段工业污染大 21. 从③河段到②河段,黄河干流( ) A. 平均流量明显加大 B. 地势逐渐降低 C. 含沙量显著增大 D. 结冰期逐渐变短 22. 最适宜对乙地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直接监测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地理信息系统 B. 数字地球 C. 遥感技术 D. 全球定位技术 【答案】20. D 21. B 22. 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河流特征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0题详解】 图示①②两区域的水质状况都为超V类水,即水质都较差,结合图示的地理位置判断,①处为主要的灌溉农业区,其水质差应与灌溉农业的发展有关,而该地区气候较干旱,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②处为内蒙古主要的工业区,故水质较差主要是由于工业污染。故选D。 【21题详解】 结合图示从③河段到②河段流经主要灌溉农业区,故水量逐渐减少,A错误;河流总是自高处向低处流,B正确;该区域为黄河上游,含沙量较小,C错误;由于河流自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流,故结冰期变长,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监测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可利用遥感的影像资料获得。故选C。 23.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脉, 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间。下面图中表示东北平原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所示的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B图所示的是东北平原,C图所示的是黄土高原,D图所示的是青藏高原。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对中国地形熟悉并掌握。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 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 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 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25. 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4. C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据图中区域轮廓和地理事物可知,甲区域位于西北塔里木盆地地区,河流为内流河,呈向心状水系,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河流流量大,出现汛期;乙区域为我国海南岛,河流为外流河,呈放射状水系,因地处季风气候区,因此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夏季为雨季,河流流量大,出现汛期,ABD均正确,C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甲是塔里木盆地,属于暖温带,夏季光热充足,经济落后,农业科技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力价格低。乙是海南岛,位于热带,一年四季热量充足,经济开发晚,科技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价格较低。因此两地共同的区位优势是①②。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4大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大理市(25°32′N,100°12′E)地处横断山脉南段。大理市下关镇(市政府所在地)平均海拔1 976米,位于山谷,风期长、风力强。下关风,风高不寒,无沙无尘,有益无害,美名远扬。该地已建成云南省较大的风力发电场。下面两图分别为洱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大理风力发电景观图。 (1)依据材料写出下关镇的气温年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2)该区域是否适合发展风力发电?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变化特点:气温年变化较小(年较差较小)。 原因:①该地纬度较低,且受地形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冬季气候温暖;②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高,夏季凉爽;③洱海的调节作用较大。 (2)适合。理由:风力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风能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环境效益好;设备简单,投入少;技术相对成熟。(3点即可) 不适合。理由:风能有间歇性,发电量不稳定;需要占用大量土地才能生产较多的能源;破坏植被;噪声较大。(3点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下关镇风力发电为背景,考查下关镇发展风力发电的利弊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下关镇的气温年变化特点:气温年变化较小。由题中材料可知,该地纬度较低,因北部地形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冬季气候温暖;位于横断山脉南段,海拔高,夏季凉爽,洱海对气候也有调节作用,冬夏气温差异不大。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适合的理由可以从自然资源的利用、环境效益、技术等方面分析:该地位于山谷,风期长、风力强,风力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风能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环境效益好;技术相对成熟。不适合的理由可以从风力特点、占地面积大、环境等方面分析:风能具有间歇性,发电量不稳定;风能资源密度小,需要占用大量土地才能生产较多的能源;对植被的破坏大;发电时噪声较大。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吐鲁番盆地年降水量不到20毫米,蒸发量是降水量的几千倍,年平均气温14℃,极端高温达48℃,地表温度超过80℃。 材料二 吐鲁番盆地水资源量为10.62×108m3,而引水量已达到饱和。过度的开采已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材料三 吐鲁番市政府规划加快引进优良的无核鲜食和高档酿酒葡萄品种,积极发展葡萄干、葡萄酒、葡萄汁、葡萄醋等的深加工。 (1)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农业。 (2)说明吐鲁番盆地的环境承载力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3)吐鲁番盆地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行动? (4)结合材料三,试从社会经济条件的角度说明为实现上述规划需要采取的措施。 【答案】(1)绿洲 (2)本区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源。 (3) 关闭部分机井,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减缓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压缩农田面积,减小农业用水量,实现退耕还林还草;推广滴灌技术,减小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消耗(或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进行生态移民,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4)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解析】 本题以吐鲁番地理环境为背景,考查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考查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考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分布。该地为西北地区,水资源不足,制约农业发展,在地表水资源丰富的绿洲地区,发展绿洲农业。 (2)考查环境承载力及其影响因素。据材料可知,吐鲁番盆地水资源缺乏,制约当地的环境承载力。 (3)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结合该地农业生产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措施。该地农业生产主要问题是水资源不足,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等问题,治理措施是关闭部分机井,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减缓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压缩农田面积,减小农业用水量,实现退耕还林还草;推广滴灌技术,减小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消耗(或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4)加快引进优良的无核鲜食和高档酿酒葡萄品种,积极发展葡萄干、葡萄酒、葡萄汁、葡萄醋等的深加工,当地需要提高科技水平;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东西两端每年还在以143米的速度延伸。 材料二:崇明岛庙镇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种植藏红花,是中国最大的藏红花种植地,近年种植面积有减少的趋势。藏红花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它原产地不是西藏,西藏曾试种,但未成功。藏红花喜温和、凉爽,冬季不低于-10℃即可安全越冬(球茎冻坏),怕炎热,较耐寒,以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好,忌积水,喜轮作,忌连作。生长特点是夏季休眠,秋季发根、长叶,花期10-11月,花朵从开放到凋谢只有两三个小时,凋谢以后就会烂掉,失去价值。 材料三:崇明岛示意图和藏红花示意图。 (1)说明西藏曾试种藏红花未获成功的自然原因。 (2)指出崇明岛藏红花种植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以及对藏红花的影响。 (3)有人提议扩大崇明岛庙镇的藏红花种植面积你是否同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西藏冬季气温低,藏红花球茎易冻伤或死亡;土壤贫瘠,土层浅,不适宜藏红花生长。 (2)洪涝;6月的梅雨天气,降水多,时间长,崇明岛地形平坦,积水多;干旱(伏旱); 夏季伏旱高温天气,影响藏红花休眠;秋季的台风和暴雨,影响藏红花生长和采摘。 (3)同意。扩大藏红花种植面积可以进一步发展与藏红花相关的加工业;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利用藏红花发展旅游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不同意。藏红花从开放到凋谢时间短,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劳动力不足;崇明岛土地有限,藏红花喜轮作,导致土地资源紧张。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崇明岛藏红花种植为背景,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根据材料“藏红花喜温和、凉爽,冬季不低于-10ºC即可安全越冬,怕炎热,较耐寒,以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好”,青藏高原海拔高,冬季气温低,藏红花难以正常越冬,土壤贫瘠,土层浅,不适宜藏红花的生长。 (2)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有梅雨,伏旱,台风,暴雨。根据材料所知藏红花忌积水,长江下游崇明岛地区,6月是梅雨天气,降水多,时间长,崇明岛地形平坦, 藏红花田易积水,影响藏红花生长。同时藏红花喜温和、凉爽,而崇明岛夏季的伏旱高温天气,影响藏红花休眠;夏秋季节的台风和暴雨,影响藏红花的生长和采摘。 (3)赞同崇明岛庙镇的藏红花种植面积扩大,主要从藏红花连锁产业的经济价值分析:即扩大种植面积,进一步发展与藏红花相关的加工业,满足藏红花的市场要求,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利用藏红花发展旅游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如果不赞同,则从藏红花的限制性因素分析:藏红花从开放到凋谢时间短,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当地经济发达,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劳动力不足。崇明岛土地面积有限,藏红花需轮作,导致土地资源紧张。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藏西部和西北地区是西藏最重要的食盐产地,这里的食盐广泛的分布于湖边,根本就无须晒盐。古代,西藏的壮民以十几户牧民为一个团队组织上百头牦牛和上千头绵羊,在冰雪消融的季节到西藏西部和西北地区运输食盐,在每年的秋季(青裸收获的季节)赶到藏东南的拉萨等地用食盐去交换粮食。有的运输食盐的团队甚至走得更远。这条古代食盐的商贸通道被称为“食盐之路”。 (1)指出西藏西部和西北部盛产食盐的原因。 (2)简析西藏牧民在夏半年运输食盐的优点。 (3)简述西藏牧民在食盐运输路线上遇到的主要困难。 【答案】(1)该地区多内流湖,湖水盐度高,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多大风天气。水分蒸发强烈,因而多盐。 (2)该季节气候温暖,利于人类活动;夏半年沿途地区草料茂盛,满足牲畜饲料;积写融水和降水多,水资源补给充足。 (3)气候多变,路途艰险;运输牲畜队伍庞大。食物补给困难;海拔高,缺氧且紫外线强烈;地质灾害多;食盐装卸过于耗时。 【解析】 本题以西藏的食盐运输为背景,考查西藏盛产食盐的原因、和食盐的运输季节和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盛产食盐的原因。西藏位于青藏高原,降水少,因此该地区多内流湖,湖水盐度高;由于该地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温差大,多大风天气,因此水分蒸发强烈,因而多盐. (2)本题主要考查季节对食盐运输的影响。西藏属于高寒气候,海拔高,气候寒冷,夏季气候温暖,利于人类活动;古代,西藏运输主要靠牲畜运输,夏半年植被较为茂密,在运输途中草料茂盛,满足牲畜饲料;同时,积雪融水和降水多,水资源补给充足。 (3)该题主要考查影响运输的因素。根据材料可知,食盐运输过程中,要从西藏西部和西北地区运输到藏东南的拉萨地区,沿途气候多变,路途艰险;运输牲畜队伍庞大;食物补给困难;海拔高,缺氧且紫外线强烈;地质灾害多;食盐装卸过于耗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