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ww.ks5u.com 揭阳三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地理月考1 1.我国古代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中涉及的天体分别属于( ) A. 恒星、卫星 B. 星云、行星 C. 恒星、行星 D. 星云、卫星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神话传说中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即七夕,会有喜鹊在银河上架起桥梁,让牛郎和织女得以相见,称作鹊桥,银河主要是恒星组成,嫦娥奔月的月指的月球,属于地球的卫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 A. 总星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太阳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球位于地月系,地月系位于太阳系中,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银河系位于总星系中,银河系、河外星系合称总星系,是人类目前可以观测到的宇宙部分,河外星系不包含地球,ABD错误,C正确。故选C。 3.据俄罗斯科学家预测,2036年4月13日一颗小行星将撞向地球。这颗小行星最有可能来自 A. 河外星系 B. 地月系 C. 巨行星之间 D. 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一颗小行星将撞向地球为情境设置试题,考查学生对太阳系构成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由于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众多恒星系统之间,如果这颗小行星来自河外星系,在到达太阳系之前,很有可能会被太阳系周边的许多恒星系统所捕获,到达太阳系的可能性不大,排除A。地月系中没有小行星分布,排除B。木星与土星之间,没有小行星带,小行星数量不多,小行星到达地球的可能性不大,排除C。太阳系中只有小行星带的小行星数量多,到达地球的可能性大,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D符合题意。 4.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从体积、质量上看,与木星属于同一类的是( ) A. 水星 B. 地球 C. 土星 D. 海王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木星质量、体积在八大行星中较大,属于巨行星,土星同样在八大行星中质量、体积较大,属于巨行星,C正确;水星、地球属于类地行星,AB错误;天王星、海王星距离太阳较远,属于远日行星,D错误。故选C。 【点睛】气态巨行星,又称类木行星,在木星之外的行星或巨行星,是不以岩石或其他固体为主要成分构成的大行星。木星和土星体积巨大,质量也大,但密度小,主要由氢、氦、氖等轻元素组成。 5.微厘空间一号试验卫星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后,与下列哪个天体所属的类型相同?( ) A. 太阳 B. 火星 C. 月球 D. 哈雷彗星 【答案】C 【解析】 【详解】微厘空间一号试验卫星是为地球服务的,绕地球运转,属于地月系,是人造卫星,月球也是地球的卫星,C正确;太阳是恒星,A错误;火星属于行星、哈雷彗星属于彗星,都绕太阳公转,BD错误。故选C。 【点睛】哈雷彗星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哈雷彗星的公转轨道是逆向的,与黄道面呈18度倾斜。另外,像其他彗星一样,偏心率较大。 6.微厘空间一号试验卫星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后,其属于( ) ①地月系 ②太阳系 ③河外星系 ④总星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微厘空间一号试验卫星是为地球服务的,绕地球运转,是人造卫星,属于地月系,①正确; 地月系属于太阳系,②正确;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总星系,④正确;河外星系和银河系是同一级别天体系统,微厘空间一号试验卫星不属于河外星系,③错误。因此微厘空间一号试验卫星属于①②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7. 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 A. 月球或水星 B. 水星或金星 C 金星或木星 D. 火星或土星 8. 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②没有坚硬的地表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八大行星的位置可以判断,图示M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以内,可能为水星或金星。 【8题详解】 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较近,故表面温度过高,不适宜生命的形成;且水星上没有大气,金星上有致密的大气但不适宜生命存在。水星和金星有坚硬的地表、体积和质量很小,这些不是影响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故选C。 9.报道称:人类在距离地球50亿光年的地方,发现有与地球一样存在生命的行星A。下列关于这颗“A”行星的叙述,可能性较小的是 A. 该行星表面应存在大气层 B. 该行星的温度应能使水常处于液体状态 C. 该行星应有像月球一样的卫星 D. 离该行星最近的恒星比较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学生要熟悉生物生存的条件和产生这些条件的根本原因。 【详解】主要参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主要是液态的水分、供呼吸的大气和适宜的太阳照和温度范围,AB选项可能性大。离该行星最近的恒星比较稳定说明有稳定的光照,D对。行星有无卫星与生命无关,选择C。 【点睛】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是地球本身具有日地距离适中、体积质量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中等。除外还有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方面,太阳光照比较稳定、行星际空间比较稳定和安全。 10.“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的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在下图所示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液态水的存在 B. 宇宙辐射的强度 C. 行星的体积 D. 适宜呼吸的大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球生命存在需要有适宜的温度、适合呼吸的大气、液态水及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主要取决于行星与恒星的距离。从图中可以看出恒星质量越大,“生命宜居带”离恒星越远,这说明可居住带行星的温度条件基本是相同的,距离恒星太远,温度太低,不适宜生命存在。故在图所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条件。A正确;图中不能反映宇宙辐射的强度、行星体积、适宜呼吸的大气对生命的影响,故BCD错误。故选A。 11.农业谚语“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中,体现了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 ) A. 生产能源 B. 生活能源 C. 光、热资源 D. 大气运动、水循环的原动力 【答案】C 【解析】 地球上的生物的生长依靠太阳辐射,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动物依靠植物生存,农业谚语“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中,体现了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选择C。 12.地面获得年太阳辐射总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最可能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 地理纬度 B. 大气厚度 C. 大气透明度 D. 海拔高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热量从赤道向两极递減体现了热量的纬度差异。低纬地区,太阳高度角较大,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地区,太阳高度角较小,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就低。地面获得年太阳辐射总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受地理纬度影响最大,A正确;大气厚度、大气透明度、海拔高度对此规律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A。 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B. 太阳辐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C.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耀斑,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黑子 D. 从里向外太阳大气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答案】C 【解析】 【详解】太阳辐射是指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A正确;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是由四个氢原子聚变成一个氦原子,产生的质量亏损转化成太阳辐射的能量,B对;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黑子数目的多少,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耀斑,C错误;根据太阳外部大气层的结构,从内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D对。故选C。 我国古书曾记载:“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4. 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指( ) A. 耀斑 B. X射线 C. 紫外线 D. 黑子 15. 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内部 16.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黑气区域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 B. 黑气区域温度比周围高 C. 黑气区域释放出大量的偏黑色气体 D. 黑气区域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尘埃 【答案】14. D 15. A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耀斑发生在色球层,是增大增亮的斑块,A错。X射线、紫外线不是太阳活动,B、C错。地球上的人用肉眼看到的是太阳光球中的黑子,根据“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可判断该黑气现象不是日全食,而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在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色斑点,温度比周围要低,看起上去就显得暗一些,所以古人才把太阳黑子说成太阳上的黑气,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是指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之一,发生在光球层,不是太阳内部,A正确,D错误;耀斑发生在色球层,B错误;日冕层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C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黑子区域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颜色比周围暗一些,不是释放出大量的偏黑色气体,A对、C错。黑子区域温度比周围略低,B错。黑子区域温度大约为4500摄氏度,没有水汽、尘埃,D错。故选A。 【点睛】太阳活动是太阳外部大气的活动表现,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黑子并不黑,只是温度比周围略低,颜色比周围暗一些。黑子活动影响地球的气候,耀斑活动影响地球电离层或磁场,导致无线电短波信号减弱或中断,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据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是( ) A. 由南向北逐渐增加 B. 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 C. 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D. 整体分布较均衡 18. 图中a区域较b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正午太阳高度 B. 地势 C. 距海远近 D. 纬度 【答案】17. C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据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C对。根据图例,b处太阳辐射少,不符合由南向北逐渐增加,也不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A、B错。整体分布不均衡,D错。故选C。 【18题详解】 b地位于四川盆地,气候湿润、降水多、雨季长,盆地内多河流,空气湿润,地形闭塞,水汽不易扩散,多阴雨雾日,光照不足;A区域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所以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势,B正确。两地纬度接近,正午太阳高度相差不大,AD错误;两地均距海较远,距海远近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B。 . 下图示意我国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冬季、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结合图文,完成下面小题。 19. 下列四地中,冬季、夏季日照时数差异最大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 相较于四川,导致该区域日照时数较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太阳高度 B. 地形 C. 人类活动 D. 昼夜长短 【答案】19. A 20.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19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的等值线数值,判断各地的取值范围,计算出冬夏日照时数差异值.①地夏季日照时数大于900,冬季等于700,差大于200.②地夏季日照时数800,冬季600-700之间,差小于200.③地夏季日照时数700-800之间,冬季等于700,差在0-100之间.④地夏季日照时数500,冬季等于600,差为100,所以四地中冬季、夏季日照时数差异最大的是A,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题详解】 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地区,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地势高,空气稀薄;云层薄、云量少;日照时间长。以上是造成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太阳辐射强大的主要原因。两地纬度接近,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差异不大。人类活动影响小。故选B。 【点睛】本题以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为知识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等值线的判读能力和细心. 21.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 A. 赛车 B. 煤球炉 C. 太阳能热水器 D. 羊八井地热发电站 【答案】D 【解析】 【详解】地热能是地球内部自身释放的能量,与太阳辐射无关,D正确。赛车行驶的动力来自石油,石油和煤炭是古代生物固定的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直接利用太阳能。本题要求“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故选D。 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22. 有关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四川盆地是太阳能丰富的地区 B. 内蒙古高原太阳能丰富 C. 东部沿海地区太阳能最丰富 D. 东南地区太阳能比西北地区丰富 23. 西藏能成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②天气晴朗干燥 ③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④地势高,离太阳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22. B 23. A 【解析】 考查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特征,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22题详解】 四川盆地云雾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多,太阳辐射能不丰富,A错误;东部沿海地区多阴雨天气,所以太阳能不丰富,C错误;太阳能分布东南比西北弱,D错误;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能丰富,B正确。故选B。 【23题详解】 西藏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并且天气晴朗,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所以成为我国太阳能最多的地区,①②③正确。故选A。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4. 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 东南丘陵 B. 山东半岛 C. 黄土高原 D. 柴达木盆地 25. 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 提高作物产量 B. 提升地表温度 C. 误伤途径飞鸟 D. 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答案】24. D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能光热电站适宜建设在地势平坦、光照强度大、日照时间长的地方。黄土高原、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都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相对较多,地形条件较为复杂。而柴达木盆地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度大;降水量较少,日照时间长,最适宜建设太阳能光热电站。D符合题意。 【25题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反光板反射、聚焦太阳能,从而加热高塔顶端的锅炉,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会降低地表温度,且这一过程也与飞机电子导航和作物产量无关。反光板聚焦太阳能导致光热电站温度极高,飞鸟飞过容易被烫伤,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昼长、地势和天气状况等,一般太阳辐射强度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昼长越长,太阳辐射越强;地势越高,太阳辐射越强;晴天太阳辐射强,阴天太阳辐射弱。我国总体上看,从底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太阳辐射逐渐增强,高值区在青藏高原,低值区在四川盆地。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成反比 D. 没有相关性 27. 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 A. 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B. 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C. 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 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答案】26. A 27. A 【解析】 【26题详解】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图中太阳黑子相对数多时,年轮宽度较宽,推测二者的关系大致是正相关,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7题详解】 图中反映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呈正相关,说明温带乔木的生长状况与气候密切相关,因此推测,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而故A正确;该图是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不能反映太阳活动影响了电离层、“磁暴”和极光现象,故BCD错误。 故选A 2017年9月6日20时02分,太阳爆发了有史以来最耀眼的耀斑。下图为太阳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8. 太阳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 ) A. ①层和②层 B. ①层和③层 C. ②层和①层 D. ②层和③层 29. 此次耀斑爆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 A. 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 B. 影响有线电通信 C. 宿迁地区上空出现极光现象 D. 发生“磁暴”现象 【答案】28. A 29. D 【解析】 28题详解】 图中显示①为光球层,②为色球层,③为日冕层;黑子和耀斑分别发生于光球层和色球层,对应①层和②层,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9题详解】 太阳活动带来影响很多,会扰乱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但不会导致地震,地震的产生与地壳运动有关,A、B错误;极光多出现在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的夜空,宿迁地区位于中纬度,不会有极光,C错误;耀斑爆发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地球的磁场,发生“磁暴”现象,D正确。故选D。 30.下列人类活动需要密切关注太阳活动的是 A. 煤炭采掘 B. 水产养殖 C. 航天发射 D. 道路施工 【答案】C 【解析】 【分析】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时烈时弱,平均以11年为周期。 【详解】太阳活动会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影响航天发射。与煤炭采掘、水产养殖、道路施工无直接关系。故选C。 31.用一般收音机收听短波广播时,声音常常会忽大忽小,甚至中断,主要是因为( ) A. 太阳大气层发射的电磁波扰动地球大气层 B. 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扰乱了地球磁场 C. 短波在大气中传播时,被空气分子吸收 D. 短波到达电离层后,被全部反射回地面 【答案】A 【解析】 【详解】用一般收音机收听短波广播时,声音常常会忽大忽小,甚至中断,主要是因为太阳大气层发射的电磁波干扰地球的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导致地面有时收不到短波信号,而不是反射向地面,短被全部反射回地面则能够收到短波广播,即A对,D错。太阳大气层发射的电磁波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不影响短波通讯,B错。短波在大气中传播时,被空气分子吸收很少,C错。故选A。 【点睛】太阳大气层发射的电磁波扰动地球大气的电离层,导致短波信号减弱、消失,通讯信号中断。太阳大气层发射的电磁波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据媒体报道,2010年太阳活动进入活跃期(如左图),到2013年太阳活动达到高峰期,发生了强烈的太阳风暴;而到2016年,太阳表面的黑子开始逐渐变少(如右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2. 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时,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 ①全球都会出现极光现象 ②地球上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受到干扰 ④北极附近会出现极昼现象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 33. 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 A. 太阳黑子减少的年份,耀斑爆发频率减少 B. 太阳活动高峰年,应增加户外活动,增强皮肤的活力 C. 太阳黑子减少的年份,神舟飞船的信号接收易受干扰 D. 2019年将再一次出现太阳活动高峰年 【答案】32. C 33. A 【解析】 【32题详解】 太阳风暴发生时会在短时期内释放出大量能量,高能带电粒子流与两极稀薄大气摩擦会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①错误;导致指南针失灵,出现磁暴现象,同时干扰通讯系统,②、③正确;极昼现象的形成主要和黄赤交角的存在有关,和太阳活动无关,④错误。所以选C。 【33题详解】 太阳黑子增多时,耀斑也较为强烈,反之亦然,A正确;太阳活动高峰年,向地面释放大量带电粒子,此时应减少户外活动B错误;太阳黑子减少时,太阳活动较弱,对神舟飞船的信号影响小,C错误;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据材料信息推测,下次太阳活动高峰年大约在2024年前后,D错误,所以选A。 34.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证据的是( ) A. 日月升落 B. 月明星稀 C. 月相变化 D. 星光闪烁 【答案】A 【解析】 【详解】日月升落(太阳、月亮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正确;月明星稀的意思是月光很亮的时候,相较之下,那些亮度低的星星就不容易被看到,所以感觉星星比较稀疏,主要反映了天体因距离不同出现的亮度差别,和地球自转无关,B错误;月相变化反映的是地球、月球、太阳三者之间位置关系的变化,C错误;星光闪烁是由于大气处于不同的运动变化之中,导致大气折射率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星光的路径发生变化,肉眼看到的星星颜色、位置会不断变化,这不能证明地球自转,D错误。故选A。 35.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 A. 23小时56分 B. 24小时 C. 24小时56分 D. 24小时零4分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及地球自转的特点。 【详解】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称为太阳日,其时间长度为24小时。 36.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任何地点的地球自转角速度都一样 B. 南北纬60度处角速度大约是赤道的一半 C. 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D. 两极点只有角速度,无线速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详解】地球自转角速度规律:除南北两极外,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自转线速度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C项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知识性试题。 37.下列时间段,地球公转的速度越来越快的是( ) A. 9月23日到次年1月初 B. 1月初到3月21日 C. 3月21日到7月初 D. 9月23日到次年3月21日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球公转在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在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所以9月23日到次年1月初,地球公转的速度越来越快,A正确;1月初到3月21日地球公转的速度在变慢,B错;3月21日到7月初,地球公转的速度越来越慢,C错;9月23日到次年3月21日地球公转速度是先变快后变慢,D错。故选A。 38.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 A. 23°26′ B. 30° C. 60° D. 66°34′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本题难度低,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详解】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成66°34'的交角,而地轴始终与赤道垂直,故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为23°26'。所以选A。 39.2018年元旦时,太阳直射点及其移动方向是( ) A. 在赤道以北,向北移动 B. 在赤道以南,向南移动 C. 在赤道以北,向南移动 D. 在赤道以南,向北移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可知,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直射南回归线,元旦是1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12月22日至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元旦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南,向北移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0.在下面四幅图的A、B、C、D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黄昏即指图示为昏线,昏线是顺着自转方向由白天即将进入黑夜的界线,晨线是顺着自转方向由黑夜即将进入白天的界线,根据图示,ABCD分别为晨线、昏线、晨线、晨线。据此分析本题选B。 【点睛】昏线是顺着自转方向由白天即将进入黑夜的界线,晨线是顺着自转方向由黑夜即将进入白天的界线。 41.一般来说,在北京人们8点上班,在乌鲁木齐人们10点上班,这是因为( ) A. 北京对工作时间的要求比乌鲁木齐长 B. 北京比乌鲁木齐天亮晚 C. 北京地方时比乌鲁木齐早2个小时 D. 北京在乌鲁木齐的西边 【答案】C 【解析】 【详解】北京对工作时间的要求和乌鲁木齐相差不大,A错误;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方,北京比乌鲁木齐天亮早,BD错误;在北京人们北京时间8时上班,在乌鲁木齐人们北京时间10时上班,这是因为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方,相差大约三十个经度,也就是说地方时比乌鲁木齐早两个小时,C正确。故选C。 【点睛】区时的计算方法:①先确定当地的时区和区时。②找出另一城市所在的时区。③计算出两个城市之间的时区差,即为区时差。④根据东早西晚的原理,计算出另一城市的区时,当要计算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时区的东边时,在已知时区的基础上加时区差,反之则减时区差。划分日期的界限一般有两条,一个为地方时0点所在经线,另一条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大体沿18 0º经线南北延伸,180º经线理论上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叫日界线。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一天,即知道西十二区日期,求东十二区日期时,要加上一天。结合东、西十二区的位置,东侧是西十二区,西侧是东十二区,可以判断出西侧的日期。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逆时针方向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2. 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①昼夜的交替 ②1个太阳日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④地方时的差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43. 图中P地( ) A. 位于晨线上 B. 位于昏线上 C. 当地时间6时日出 D. 当地时间8时日出 【答案】42. C 43. A 【解析】 【42题详解】 从“逆时针方向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可知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拨动,故实验能演示由于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异问题,故①和④正确;太阳日是以太阳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的周期,即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同一子午线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太阳日,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一个太阳日,地球要自转360°59′需24小时。此实验只是地球仪在逆时针方向拨动,只是模拟了自转,没有模拟公转,因此不能演示1个太阳日,②错误;演示中没有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故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演示不出来,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3题详解】 逆时针方向拨动地球仪,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拨动,P点将进入昼,故P点位于晨线,A正确,B错误;此时P点昼长夜短,日出时间在当地地方时6时之前,C、D错误。故选A。 44.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 A. 不存在 B. 秋分日 C. 冬至日 D. 夏至日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 【详解】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故全球昼夜平分。所以选B。 【点睛】本题难度低,基础性强,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分二至日的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并逐渐形成规律:昼夜长短的分布看直射点的位置。 45.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A. 赤道以北地区 B.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C.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D. 赤道附近地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赤道以北至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出现太阳直射的时候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A错误;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B正确;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赤道附近地区出现太阳直射的时候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CD错误。故选B。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46. 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 吃月饼,共庆团圆 B. 荡秋千,踏青插柳 C. 放鞭炮,守岁迎春 D. 望双星,鹊桥相会 47. 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 A. 北半球昼变长,但短于夜 B. 南半球昼变长,并长于夜 C. 北半球夜变长,但短于昼 D. 南半球夜变长,并长于昼 【答案】46. B 47. B 【解析】 【46题详解】 读图可知,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为春分至夏至,此时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荡秋千、踏青插柳,B对。 【47题详解】 读图可知,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为秋分至冬至,此段时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南半球昼变长,并长于夜,北半球夜变长,且长于昼,B对。 下面为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8. 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 秋分(9月23日前后) B. 春分(3月21日前后) C. 寒露(10月8日) D. 清明(4月5日) 49. 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 南半球,向北移 B. 北半球,向北移 C. 北半球,向南移 D. 南半球,向南移 【答案】48. B 49. A 【解析】 【48题详解】 由材料今日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7:58,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48分;明日日出时间为6:09,日落时间为17:59,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50分。这两天昼长小于12小时但昼长不断增加,昼长接近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且接近赤道,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春分日,B正确;秋分(9月23日)直射点位于赤道向南移动,昼夜等分为12小时,A错误;寒露(10月8日)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C错误;清明(4月5日)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昼长夜短,D错误。故选B。 【49题详解】 由材料今日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7:58,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48分;明日日出时间为6:09,日落时间为17:59,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50分。这两天昼长小于12小时但昼长不断增加,昼长接近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且接近赤道,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春分日到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直射点在南半球(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当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冬至日到次年夏至日)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相反;当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夏至日到冬至日)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南半球相反。 50.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如图所示)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下题。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 A.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 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 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答案】B 【解析】 题中测试时间是每年11月至次年4月,该地纬度高达68°以上,冬至日前后出现极夜现象,所以会出现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故B对。冬半年北半球日出东南,但极夜地区没有日出;白昼时长最大差值超过12小时;由于该地纬度高,位于西伯利亚西北方,不会遭受东方寒潮侵袭。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最佳测试期内,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太阳直射点先向南回归线移动,后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一直移动到赤道以北的北半球,由此可知该地在此过程中的昼夜长短及日出方位的变化,进而可以顺利获取正确答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