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人口净迁入率是指人口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差值。下图示意2017年我国部分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人口数量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人口增长模式与③地区相似的国家可能是 A. 德国 B. 美国 C. 中国 D. 印度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受自然增长率和迁移卒的影响。根据题干可知,人口净迁入率是指人口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差值,为正值说明迁入多于迁出,负值说明迁出多于迁入。据图可知, ④地区人口迁移率较大,且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值较大,即自然增长率大,因此④人口数量变化幅度最大。故④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据图可知,③地区人口出现负增长,且人口净迁入率为正值,说明该地区经济发达,西欧国家符合。美国/中国、印度人口都呈正增长,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 读“北京市不同用地类型车位数与夜间停车需求量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3. 甲类车位主要集中分布于 A. 住宅区 B. 商业区 C. 工业区 D. 行政区 ‎4. 为缓解停车位供需矛盾,北京市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实行错峰共享车位 ‎ ‎②减少路侧车位数量 ‎③大力发展立体停车 ‎ ‎④提高夜间停车费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甲类车位的数量最多,而且在夜间停放的最多。居住区人口数量最多,需要的车位最多,而且夜间人们下班回家,停放车辆较多,因此该种车位集中分布在住宅区,故答案选A。‎ ‎【4题详解】‎ 为缓解停车位供需矛盾,北京市可以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将停车位夜间或双休日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同时也可以,提高科技,大力发展立体停车,因此①③正确,故答案选B项。‎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2017年12月3日至5日在浙江省乌镇举行,主题为“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乌镇现已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如下图为乌镇聚落形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对乌镇聚落形态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 地形 B. 河流 C. 气候 D. 交通 ‎6. 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对其城镇发展的影响有 ‎ ‎①提高城市等级②提升城市知名度 ‎③推动产业升级④扩大服务范围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5. B 6. D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及城市规划的优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聚落的因素,据图可知,乌镇临水而建, 河流穿城而过, 沿河流呈条带状分布,因此河流是影响其聚落形态影响最大的因素,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城市规划的优点。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对其城镇发展的影响有提高乌镇的知名度;促进乌镇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会促进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故D②③正确,ABC错误,故选D。‎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图3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7. 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性别比例 B. 医疗水平 C. 教育程度 D. 年龄结构 ‎8. 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A. 人口迁移加剧 B. 劳动力渐不足 C. 人口分布不均 D. 社会负担减轻 ‎【答案】7. D 8. B ‎【解析】‎ ‎【7题详解】‎ 观察图发现,2015年以后,老年抚养比明显上升,说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明显,应选D项;与性别比例和教育程度无关,A、C项错误;医疗水平在2015年以前就达到很高水平,与B项关系不大。‎ ‎【8题详解】‎ 从图3得知,2025年老年抚养比即将超过少儿抚养比,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故B正确,D错;老龄化严重,不一定会引起人口迁移加剧,A错;人口分布不均与老年抚养比无关,C错。‎ 考点:影响老年抚养比的因素;老年抚养比变化带来的问题 ‎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下左图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下右图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 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A. 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 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 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10. 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A. 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 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 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 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答案】9. B 10. C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可以看出,自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增长始终为正增长,所以人口规模持续增加;图中看人口增速有较大波动,整体先增快,再减慢,后又增快,再后来持续减慢;故答案选B。‎ ‎【10题详解】‎ 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有所增加,但是随着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以及婚育观念的变化,人口增长速度不一定持续增加;由于我国人口规模大,早期生育惯性作用 即使生育政策不变,在未来30年内人口规模可能会增长;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不一定持续上升,但是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故答案选C。‎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下题。‎ ‎11. 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状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 粤、豫、黔、沪 B. 豫、粤、黔、沪 ‎ C. 粤、豫、沪、黔 D. 豫、粤、沪、黔 ‎12. 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豫实际最相符的是 A. 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 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 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 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答案】11. A 12. D ‎【解析】考查读图分析人口迁移并推测所对应省区。‎ ‎【11题详解】‎ 这是一个坐标图,横坐标是户籍人口,纵坐标是常住人口。图中斜线左上的省份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说明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多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斜线右下的省份情况则相反,多为内地经济欠发达省份。图中①和②总人口都排在全国前列,根据最近人口普查结果,只有广东省和河南省符合。①在斜线以上,表明经济发达,人口以迁入为主,为广东省;②在斜线以下,表明经济落后,人口以迁出为主,表示河南省。同理可推断出③为贵州省,④为上海市。根据所学知识把四省市的简称一一对应,A项正确。故选A。‎ ‎【12题详解】‎ 人口迁移主要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改革开放后的人口迁移方向之一是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一般遵循就近迁移原则。当前,我国人口主要是从不发达省份流向较近的发达地区。河北省应流向较近的津京唐地区,A错。安徽流向长三角地区,B错;湖南应流向较近的珠三角地区,C错;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D正确。故选D。‎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A. 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B. 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C. 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 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答案】C ‎【解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造成人才流失;对迁入地的影响: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务工人员大量返乡就业,家乡人口增多,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也促进了家乡经济发展,促进区域文化交流;外出务工人员减少了,春运长途客运量减少,所以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4. 有人口学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 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14. D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提供的理论人口容量的公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纬度最低的④市熟制最大,所以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④。故选D。‎ ‎【15题详解】‎ 人均用水总量低于人均水资源总量的城市,说明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结合图例信息,读图可知,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①④。故选C。‎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 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 地形 B. 气候 C. 公路交通枢纽 D. 港口 ‎17. 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 位置适中 B. 资源丰富 C. 气候宜人 D. 经济中心 ‎【答案】16. D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仔细读图分析可知,甲地位于沿海,是港口(看图例),据材料中有“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说明港口运输繁忙,经济繁荣。相比其他因素,港口对甲地形成城市影响更大。故选D。‎ ‎【17题详解】‎ 该城市位于沿海,并不适中,A错误;题中没有信息反映该城市资源丰富,而且该国经济的发展也不是建立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B错误;该国与该城市气候相同的地方很多,C错误;据材料分析,该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而该城市又是主要港口,其经济应该很活跃,是该国经济中心,经济繁荣应该是其成为首都的优势条件,D正确。故选D。‎ 下表示意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情况。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18. 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 先增后减 B. 逐渐增加 C. 不断减少 D. 先减后增 ‎19. 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A. 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B. 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C. 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D. 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答案】18. B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小于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所以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逐渐增加,B项正确。故选B。‎ ‎【19题详解】‎ A.无法判断乡村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A错误;‎ B.城市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不同地区的城市人口增长的方式有所不同,B错误;‎ C.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用地面积增加,则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C正确;‎ D.城市新增用地以住宅用地为主,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下题。‎ ‎20. 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 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 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 D. 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21. 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 ①处和③处 B. ①处和④处 C. ②处和③处 D. ②处和④处 ‎【答案】20. B 21. A ‎【解析】考查城市布局模式的优点;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的布局。‎ ‎【20题详解】‎ 通过读图分析,该图中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林地分布在城区之间,并且面积较大,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B正确项;但这种布局延长了居民出行距离,不利于各区之间联系,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因此A、C、D错。故选B。‎ ‎【2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和风频图示:物流园区应布局在交通便利、地租较低、面积较大的①处;而化工园区应布局在风频较小的③处或④处。但④处位于河流的上游,易污染水源,并且④处距离城市较近,易污染城区大气,因此化工园区布局在③处较合适。故选A。‎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 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2. 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 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 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 增加自住房面积 D. 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3. “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A. 居住人口减少 B. 城市房价昂贵 C. 人居环境恶化 D. 城区不断扩大 ‎【答案】22. D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握手楼”建在中心城市周边,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人口迁入,房价过高,许多人没有自己的住房,所以农民可以出租房屋增加收入,D正确;而其目的不是吸引外来人口定居,A错误;吸引城市周末度假不是直接目的,B错误;农民自家居住也不需要过多楼房,C错误。故选D。‎ ‎【23题详解】‎ ‎“握手楼”主要目的是出租,是因城市房价过高,许多人不能购买,才有出租市场,B正确;反映居住人口增多,A错误;不是销售给市区居民,所以也不是反映人居环境恶化,C错误;周边农民的住宅不属于城区扩大,D错误。故选B。‎ 下图是某特大城市开发区社区居民不同购物行为空间差异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4. 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是 A. 食品 B. 日常用品 C. 服装 D. 家用电器 ‎25. 影响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空间倾向的主要因素是 A. 出行距离 B. 购物成本 C. 交通方式 D. 购物环境 ‎【答案】24. CD 25. AB ‎【解析】‎ ‎【24题详解】‎ 由左图可知,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服装;由右图可知,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家用电器。所以选CD。‎ ‎【25题详解】‎ 由图可知,开发区的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到开发区的倾向较高,主要是由于这里出行距离较近,所需交通费用低,且物价较中心城区低,购物成本低。所以选A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我国2011~2015年人口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表(暂不包括港澳台数据)。‎ 材料二国家统计局相关信息显示,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为2.47亿人,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 材料三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下表示意2010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年龄中位数(单位:岁)。‎ ‎(1)材料一反映我国人口变化有何特点?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推测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3)若不考虑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影响,据材料预测我国年龄中位数的变化趋势,并说出原因。‎ ‎【答案】(1)总人口数逐年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整体上有小幅上升。总人口数逐年增加的原因是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自然增长率有小幅上升主要是受人口政策调整的影响。‎ ‎(2)我国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条件、生活水平、就业机会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3)年龄中位数将会变大。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且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们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解析】(1)材料一反映近年来我国总人口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我国总人口数逐年增加的原因可以从我国自然增长率为正方面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原因主要从人口政策的调整角度分析。‎ ‎(2)我国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主要是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我国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人口大量流入经济条件好、生活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的地区。‎ ‎(3)不考虑二孩政策的影响,在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低水平的前提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平均年龄会提高,人口年龄中位数的数值会变大。‎ ‎2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口普查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意义重大,它可以了解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人口迁移和人口素质等,为各级行政机构进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决策提供依据。2010年我国以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面图甲示意2000年与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数,图乙示意2000年与2010年上海市人口年龄结构对比。‎ ‎(1)2010年与2000年相比,上海市常住人口增加了约628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增加了552万人。与全国同期相比,上海市的人口增速特别快,试分析其原因。‎ ‎(2)结合图乙说出目前上海市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并简述其对上海市产生的影响。‎ ‎(3)结合图乙说出上海市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1)2000~2010年,上海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外来人口的吸纳能力不断增强,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使上海市人口增速加快。‎ ‎(2)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影响:社会养老费用上升,财政压力增大,青壮年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对外来劳动力依赖程度加大;接纳外来劳动力对城市的公共交通、住房、社会治安等产生较大的压力。(其他回答合理亦可)‎ ‎(3)变化:下降。2000~2010年,外来劳动年龄人口大量涌入上海市,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使得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相对降低。‎ ‎【解析】(1)人口增速快的原因主要从上海市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速度角度分析。读图甲可知,2010 年与 2000年相比,上海市常住人口增加了大约 628 万,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增加了552万,常住人口比例增加了约 37.51%。与全国同期相比,上海的人口增速显得特别快,其原因是近十年来,上海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外人口的吸纳力不断增强,大量外来人口来到本市就业,使上海市人口增速加快。‎ ‎(2)读图乙可知,上海市65岁以上人口占到10% 以上,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主要从养老压力、劳动力短缺、城市公共设施等方面回答;人口老龄化会使社会赡养费用上升,财政压力增大,青壮年负担加重;对外来劳动力依赖程度大;接纳外来劳动力的同时会对城市的公共交通、住房、社会治安等产生更大的压力。‎ ‎(3)读图乙可以看出,上海市65岁以上人口比重有所下降;这是因为近十年来,由于外来劳动年龄人口大量涌入,劳动年龄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上升较快,所以上海市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相对降低。‎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表示某市1980~2009年城市化的过程。‎ 材料二 该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城市病”),专家建议打造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1)根据材料一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写出你所了解的“城市病”的表现,并针对“城市病”表现提出整改的合理建议。‎ ‎【答案】(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 ‎(2)“城市病”的表现:劳动力过剩,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质量恶化,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合理建议: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设经济适用房,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植树造林,将重污染工业外迁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解析】(1)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内涵,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从城市规模、城市人口数量及比重、功能分区等角度去回答。由材料一可以判断,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为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 ‎(2)“城市病”主要表现在住房、交通、就医和环境质量等方面。合理建议可从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分散城市职能、改善城市交通等方面分析。材料二中“城市病”的表现有居住困难,交通拥堵,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环境质量恶化,幸福感下降,导致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 ‎29.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左图为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右图为不同时期该地河流在等量降水过程后形成的洪水流量过程示意图。‎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 ‎(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说明理由。‎ ‎(3)材料二中,最能反映该地城市化迅速发展以后河流洪水流量过程的曲线是____(填①或②),为防止洪水导致的城市“内涝”,该城市完善了排水管道网。据图1判断排水管道网中排水管道的走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4)简要评析湖泊、山地对城市环境和交通的影响。‎ ‎【答案】(1)地租高低:A>B>C。判断依据: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最好,地租最高。‎ ‎(2)位置:D地。理由:①靠近文化区;②地势较高;③靠近森林,处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优美;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答出两点即可) ‎ ‎(3)① 东北—西南走向。判断理由:应与河流流向一致。 ‎ ‎(4)湖泊、山地可以改善并美化城市环境,但也会影响城市交通线路的布局。‎ ‎【解析】(1) 根据城市地租理论,由中心向外逐渐降低。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地租最高。C地位于城市最外围,地租最低。B地居中,三地地租是A>B>C。‎ ‎(2) 高级住宅区对环境质量要求高,D处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地势较高,靠近文化区,环境优美,最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 ‎(3) 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地面硬化,下渗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加,洪峰提前。最能反映该地城市化迅速发展以后河流洪水流量过程的曲线是①。排水管道的走向要与河流的流向基本一致,呈东北—西南走向。‎ ‎(4) 湖泊、山地对城市环境有美化作用,但对交通线路的布局也会产生限制作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