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0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热点难点突破)-2019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0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热点难点突破)-2019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作业

‎1.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 A.秦岭 B.喜马拉雅山 C.阿尔卑斯山 D.阿巴拉契亚山 ‎【答案】B 焉耆马是我国古代西域名马,体型较小,善奔跑,耐力好,这些特征与其所处环境密切相关。焉耆马集中产自天山海拔2800米处高山盆地,此盆地由三个“U”形谷组成。下图为“我国天山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有关天山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为北坡,B为背风坡 B.A坡植被比B坡的更为茂盛 C.L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D.可找到冰川运动痕迹 ‎3.焉耆马的特征形成原因与下列哪个因素关系最小(  )‎ A.冰雪融水提供优质水源 B.平坦地形提供奔跑场所 C.多样植被营养丰富 D.高寒缺氧提高耐力 ‎【答案】2.D 3.A ‎【解析】第2题,由图可知A坡雪线高于B坡,雪线以下同一自然带A坡高于B坡,则可推知A坡既是阳坡又是背风坡,B坡既是阴坡又是迎风坡,故A坡为南坡,B坡为北坡。B坡的自然带数量多于A坡,故B坡植被更为茂盛。L自然带介于山地草甸带和山地草原带之间,且海拔较高,又是阴坡,光照不足,气温低,植被以针叶林为主。该山顶部有高山冰雪带,海拔2800米处有“U”形谷分布,故可以找到冰川运动痕迹。第3题,焉耆马集中产自天山海拔2800‎ 米处高山盆地,海拔高,高寒缺氧的环境提高了焉耆马的耐力;盆地地形,盆地内部平坦开阔,有利于形成其善奔跑的特点;多样植被为其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气候干旱降水少,形成了其较小的体型特征。 ‎ 浙江境内多丘陵山地,位于浙西北的西天目山生物多样性丰富。读“西天目山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完成4~5题。‎ ‎4.西天目山从山麓到山顶的土壤分布特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5.M自然带是(  )‎ A.针叶林带 B.落叶阔叶林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4.A 5.D 下图为“哈萨克族牧民转场放牧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该山地牧民有季节转场放牧的传统,其影响因素是(  )‎ A.水热B.光照C.风向D.水源 ‎7.转场放牧充分利用了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中的(  )‎ A.整体性B.差异性C.空间性D.综合性 ‎【答案】6.A 7.B 自然界中的碳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碳循环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地域性B.差异性C.无序性D.整体性 ‎9.人类影响大气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8.D 9.B ‎【解析】本题组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8题,由图可知,碳循环过程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之间实现迁移,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D正确。第9题,读图可知,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将岩石圈中的碳释放到大气中,使大气圈中的碳元素(CO2)增加,故选B。 ‎ ‎ “渝新欧”是重庆至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国际铁路大通道沿线①②③④对应的地带性自然带,正确的是(  )‎ A.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②——亚寒带针叶林带 C.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1.图中国际铁路大通道经过的自然带主要体现了(  )‎ A.以水分为基础的分异规律 B.以热量为基础的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10.A 11.A 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要素关联图”,回答12~13题。‎ ‎12.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特征 B.垂直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13.图示区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①低山丘陵地形,落差大 ②红壤贫瘠,河流含沙量大 ‎③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密集,下渗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答案】12.A 13.B ‎【解析】第12题,各要素之间是双向箭头,体现出各要素之间应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13题,水能资源丰富应具备两个条件:落差大、水量大。落差大与起伏的地形有关,①正确;水量大与降水量大有关,③正确。‎ 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4~15题。‎ ‎14.非洲南部,与③相同的自然带向南北延伸较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B.洋流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 ‎15.图中沿①—②—③—④方向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垂直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14.B 15.A 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7.与丙山地相比,甲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更复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降水较多 D.距海较远 ‎【答案】16.A 17.B 费沙岛地处澳大利亚东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沙积岛,岛上拥有沙丘、雨林、河流、淡水湖。结合图形,完成18~19题。‎ ‎18.对岛上雨林广布的原因,推断不合理的是(  )‎ A.纬度较低,雨热充沛 B.雨林下沙地土壤肥沃,利于雨林生长 C.来自海洋的盛行风带来较充沛的降水 D.沿岸有暖流流经,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19.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与Ⅳ地带比较,Ⅱ地带发展畜牧业的最大优势是(  )‎ A.靠近市场 B.科技水平高 C.土地租金低 D.草场资源丰富 ‎【答案】18.B 19.A ‎【解析】第18题,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因此B项推断不合理。第19题,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Ⅱ地市场广阔。 ‎ ‎【答案】C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回答26~27题。‎ ‎26.按高纬到低纬的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答案】A ‎27.与同纬度地区相比,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原因是(  )‎ A.纬度低 B.海拔低 C.地处阴坡 D.地处背风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垂直带谱缺失的原因。丙图山顶为灌丛带,与甲、乙两图相比,缺失苔原带,这是山地海拔低(或山麓到山顶的相对高度小)所致。综上所述,故答案应为B项。 ‎ ‎【答案】B 下面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左图)和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右图)。读图,回答28~29题。‎ ‎28.右图甲所示的自然带与左图中的哪一自然带的自然景观具有相似性(  )‎ A.① B.②‎ C.③ D.④ ‎ ‎【答案】B ‎29.非洲南部,与③相同的自然带南北延伸较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洋流 C.大气环流 D.地形 ‎【解析】由图可判断③为热带沙漠带,其西海岸南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受寒流的影响。‎ ‎【答案】B 图示意青藏高原主要湖泊水位变化与降水、气温的关系。据此完成30~31题。‎ ‎30.下列关于青藏高原主要湖泊水位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湖泊水位变化与年平均温度大致呈正相关 B.全球变暖是导致湖泊水位变化的直接原因 C.湖泊水位变化与年平均降水量大致呈正相关 D.湖泊水位变化与高原、山地冰雪融水无关 ‎【解析】年均温持续上升,湖泊水位先增后减,因此A选项错误;全球变暖可以导致青藏高原冰雪融化加剧,增加湖泊水的来源,并对湖泊水位造成影响,但不是湖泊水位变化的直接原因,因此B、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为C选项。‎ ‎【答案】C ‎31.青藏高原主要湖泊水位的变化,会导致近期内(  )‎ A.青藏高原冰川面积缩小 B.青藏高原气候趋于干旱 C.东部江河上游水量减少 D.青藏高原水循环受影响 ‎【答案】D 龙首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4万多公顷盐碱地。读图,回答32~33题。‎ ‎32.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水分蒸发 ②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 ③实现自流引水 ④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3.如今由于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破坏,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关于此地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 B.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堆积 C.这一变化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这一变化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答案 32.D 33.C ‎【解析】第32题,由题意和图示可知,龙首渠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是利用地势实现自流,采用井渠施工法便于分段施工,从而降低工程难度。第33题,人类活动使植被减少,从而导致气候异常、流水侵蚀加强,使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 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CO2,而森林土壤是CO2产生的重要来源,土壤CO2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一坡向、同一优势树种(米槠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34~35题。‎ ‎34.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CO2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  )‎ A.降水较多 B.蒸发较大 C.气温较高 D.枯枝落叶较多 ‎35.研究表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CO2排放量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土壤温度较高 B.土壤湿度较大 C.土壤含水量较高 D.枯枝落叶量较多 ‎【答案】34.A 35.D 新疆罗布泊地区分布着成群红柳沙包。红柳每年4月中旬发芽生长,11月落叶。风沙流受红柳的阻挡堆积,形成沙堆,随着红柳的不断生长,一层枯枝落叶层、一层沙层交替出现,这样年复一年两层交替堆积,逐渐形成高大的红柳沙包(下图)。据此完成36~38题。‎ ‎36.当地红柳沙包的枯枝落叶层沉积的主要季节是(  )‎ A.春季、夏季 B.夏季、秋季 C.秋季、冬季 D.冬季、春季 ‎37.属于红柳沙包形成的必备条件是(  )‎ A.沙源丰富 红柳的特性 B.沙源丰富 地形阻挡 ‎ C.土层深厚 红柳的特性 D.土层深厚 地形阻挡 ‎38.沙包中的沙层厚度、沙粒粒径与形成时的风速、空气湿度有明显对应关系的是(  )‎ A.风力强,空气湿度较小,沙粒粒径小,沙层厚 B.风力弱,空气湿度较小,沙粒粒径大,沙层薄 C.风力强,空气湿度较大,沙粒粒径大,沙层厚 D.风力弱,空气湿度较大,沙粒粒径小,沙层薄 ‎【答案】36.C 37.A 38.D 我国传统民居以砖、木建筑为主,而在我国东南沿海某海岛上流传着“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谚,这里有一种奇特的传统民居,以岛上特有的花岗岩、火山岩为主体材料,屋顶石块压瓦片,窗户一律开小窗。当地人称之为石厝(如下图)。读图,完成39~40题。‎ ‎39.该海岛(  )‎ A.原始森林茂密 B.属珊瑚岛 C.河流短小 D.土壤肥沃 ‎40.石厝“屋顶石块压瓦片,窗户一律开小窗”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泥石流 B.防大风 C.防沙尘暴 D.防地震 ‎【答案】39.C 40.B 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土壤处于冷湿状态,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从而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下图为“某湖泊沼泽地的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图”。读图,完成41~43题。‎ ‎41.该湖泊沼泽地(  )‎ A.有机土厚度甲大于乙 B.有机土厚度甲、乙可能相同 C.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 D.有机土厚度与水域的深度无关 ‎42.影响有机土成土的主要因素是(  )‎ ‎①气温 ②湿度 ③成土母质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3.下列地区中,有机土面积广大的是(  )‎ A.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41.C 42.A 43.A ‎【解析】第41题,结合图中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可读出,甲处厚度为2.0~2.5 m,乙处厚度为2.5~3.0 m,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C项正确。第42‎ 题,由材料可知,有机土是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形成的,说明影响因素是湿度;由材料可知,因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影响有机质分解速度的因素是气温。故A项正确。第43题,由材料可知,形成有机土的因素是土壤湿度大、气温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又是湿地,故有机土面积广大,A项正确。‎ ‎44.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图”和“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中沿40°N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分异规律。甲图中沿116°E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分异规律。甲图中A地出现片片绿洲,这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分异规律。‎ ‎(2)乙图中字母A、B、C、D所代表的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和针叶林带,从A到D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相比,垂直自然带数目多的是________,该坡形成明显垂直自然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干湿度地带 纬度地带 地方性(非地带性)‎ ‎(2)高山灌木林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3)南坡 该坡基带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气温高,海拔差异大,所以垂直自然带更明显。‎ ‎45.读甲、乙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规模的扩大,甲图所示地区湖泊面积缩小呈减缓趋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特征。‎ ‎(2)试分析甲图所示地区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3)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与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图中。‎ 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B.地面变干燥 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小 ‎【答案】(1)整体性 ‎(2)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对河流调节作用下降、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 ‎(3)从上至下依次为A、B、C。‎ ‎【解析】第(1)题,防护林建设和湖泊面积缩小减缓之间的因果关系如下所示:防护林建设→水土流失减轻→河水含沙量减少→泥沙淤积减缓→湖泊面积缩小减缓。从中可看出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体现了整体性特征。第(2)题,把握关键信息“自然环境”‎ ‎,依据整体性原理,从气候、河流、水生生物、整体景观等方面分析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第(3)题,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植被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减弱,蒸发增强,地面变得干燥,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空气的湿度降低,降水减少,会进一步加剧荒漠化。‎ ‎46.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 ‎(2)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答案】(1)差异: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更加丰富;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任答两点即可) 乙图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2)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相对于北坡较高。‎ ‎(3)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解析】(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自然带带谱差异可以从自然带的多少、山麓自然带基带的不同、相同自然带分布海拔不同等方面进行分析。(2)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3)‎ 雪线在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4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疆罗布泊水量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0年以后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材料二 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简述罗布泊面积缩小直至干涸的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答案】(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泊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来判断)。‎ ‎(2)塔里木河上游地区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利用了部分河水;中游地区河道不稳定,造成大量河水浪费;人类滥伐流域内的野生植物,破坏天然植被,造成下游水量减少,湖水补给匮乏。‎ ‎(3)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4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而距离北冰洋遥远的长白山之巅也拥有这类极地植被,实属珍稀,长白山也因此被称为“北极的飞地”。长白山保存着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分布森林植被景观,7月份,在海拔2 100米的无林地带上,花瓣洁白的宽叶仙女木、有着蓝色蝶形花朵的高山棘豆和低矮的苞叶杜鹃竞相开放(如图2),大地宛若色泽明艳的花毯,山地苔原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空中花园。图1示意“长白山苔原带分布位置”。 ‎ ‎(1)简析长白山之巅有利于山地苔原带形成的自然条件。‎ ‎(2)推测长白山之巅苔原带植被的主要特征。‎ ‎(3)分析长白山能够保存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分布植被景观的原因。‎ ‎【答案】(1)长白山纬度位置高,冬季寒冷漫长;海拔高,夏季凉爽,常年气温低;降水丰沛,全年湿度大;成土时间短,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较为贫瘠。‎ ‎(2)植株矮小,贴地生长;植物根系浅而发达;植物花期短。‎ ‎(3)长白山面积大,物种丰富;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山地海拔高,水热条件垂直变化显著;长白山开发较晚,植被受人类破坏程度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