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武威一中2020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命题人:杨菊梅 审题人:刘永发 一、单项选择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 壶穴主要是由水流挟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由于水流中携带的砾石对坑穴的侧壁进行不断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地貌学上称之为壶穴,壶穴易在强急流或瀑布前方形成。下图示意某喀斯特地貌区壶穴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a时期壶穴形成地点() A. 地表起伏大 B. 含沙量大 C. 水温高 D. 地表多裂隙 2. 壶穴的形成原因是() A. 风力侵蚀 B. 流水侵蚀 C. 风力沉积 D. 流水沉积 3. 水流含沙量大有利于c阶段壶穴的形成,主要原因是水流挟带的砾石和粗颗粒物质() A. 增大流速 B. 改变基岩性质 C. 对基岩磨蚀强 D. 增加地势落差 4. 喀斯特地貌区有利于壶穴形成的条件是() A. 降水更丰富 B. 地势落差大 C. 岩石抗蚀力弱 D. 全年气温较高 【答案】1. D 2. B 3. C 4. C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据壶穴主要是由水流挟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可知,a时期壶穴形成地点地表岩层产生节理和裂隙,容易被侵蚀,D正确;地表起伏大、含沙量大不是a时期形成壶穴的主要因素,A、B错误;水温高和壶穴形成没有关系,C错误。 故选D。 【2题详解】 结合材料,“壶穴主要是由水流挟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由于水流中携带的砾石对坑穴的侧壁进行不断刮擦”,所以壶穴是由流水侵蚀而形成。故选B。 【3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C阶段壶穴的形状表现为基岩受到严重的侵蚀,故水流含沙量大有利于C阶段壶穴的形成,主要原因是水流挟带的砾石和粗颗粒物质对基岩磨蚀强,C正确;流速主要受地势落差影响,读图可知,此阶段地势落差没有增大,流速也不会增大,A、D错误;基岩性质不会改变,B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结合壶穴的形成过程分析,喀斯特地貌区岩石类型是石灰岩,岩石抗蚀力弱,容易被溶蚀,有利于壶穴形成,C正确;地势落差大、全年气温较高、降水更丰富其他地区也具备类似的条件,不是喀斯特地貌区易发育形成壶穴的主要条件,A、B、D错误。 故选C。 某中学师生到中国延庆世界地质公园进行野外考察,图中a是学生绘制的地质素描图,b是祓誉为“小桂林”的龙庆峡景区照片,c是硅化木地质公园照片。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据图a和图b景观判断 A. a属于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B. a地貌形成主要与流水沉积有关 C. b山体由花岗岩构成,多气孔 D. b地貌形成主要与风力侵蚀有关 6. 同学们向专家了解到图c“硅化木”的形成历史。数亿年前,因火山喷发使高大林木迅速掩埋于地下,经硅化和变质形成特殊的“木化石”。后来有部分“硅化木”出露于延庆白河两岸高坡上,被人发现。“硅化木”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 侵蚀搬运一岩浆活动一地壳抬升一固结成岩 B 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一固结成岩一侵蚀搬运 C. 岩浆活动一沉积变质一地壳抬升一风化剥蚀 D. 地壳下沉一固结成岩一变质作用一风化剥蚀 【答案】5. A 6. C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a中间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A对。a地貌形成主要内力作用有关,B错误;龙庆峡被誉为“小桂林”,可知其岩石为石灰岩,受流水侵蚀形成喀斯特地貌,CD错。故选A。 【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数亿年前,因火山喷发使高大林木迅速掩埋于地下,经硅化和变质形成特殊的“木化石”。后来地壳上升,有部分“硅化木”出露于延庆白河两岸高坡上,在高处接受外力侵蚀,所以硅化木形成过程为岩浆活动-沉积变质-地壳抬升-风化剥蚀,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1)根据岩层的形态:向斜指的是岩层向下弯曲;背斜指的是岩层向上弯曲。(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向斜是在一水平面上,中间是新岩层,而两边是老岩层;背斜是在一水平面上,中间是老岩层,而两边是新岩层。背斜和向斜的地形特点:背斜:(1)从原始形态上看,一般是岩层向上弯曲,往往会成为山地。(2)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向斜:从原始形态上看,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往往会成为谷地。(2)由于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经长期侵蚀后反而可能成为山岭。 下图是昆明市宜良县城通往靖安哨村的盘山公路。该公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建,路基宽5米,因考虑到沿线主要为邻村土地,只好顺山梁而修,蜿蜒曲折,短短6.8公里共有68道拐,无意中创造了这惊艳世界的公路奇观。后来,不仅吸引了游客,还吸引了一些顶级车赛在此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推测当时该公路选建在山脊上是考虑() A. 山谷施工难度较大 B. 少占耕地和节省资金 C. 山谷地质灾害频发 D. 沿途居民点分布密集 8. 该公路能吸引赛车手的主要原因是() A. 平直开阔,能见度较好 B. 坡陡险峻,风景较壮观 C. 地质坚硬,不容易塌陷 D. 弯多密集,极具挑战性 【答案】7. B 8. D 【解析】 【7题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与山脊部位相比,山谷地带更平坦,有利于公路修建,A错误;公路沿线主要为邻村土地,若沿山谷修建会占用邻村耕地,需要付出大量补偿金,从而加大修建成本,B正确;相对于山谷,山脊处地形坡度较大,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更高,C错误;图中显示山脊上居民点极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临近的谷地,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根据“蜿蜒曲折,短短6.8公里共有68道拐”的材料信息,可见该公路顺山梁修建,弯多密集,迎合了赛车手追求自我挑战的心理需求,A错误、D正确;地质坚硬、坡陡险峻等,体现不出该地的独特性,均不是吸引赛车手的原因,B、C错误。故选D。 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示意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属于美洲板块的代码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据科学家测量近年来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有所增加,这是因为() A. 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 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C. 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D. 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答案】9. B 10. A 【解析】 【9题详解】 结合六大板块和全球海陆分布判断,①为太平洋板块;②为美洲板块;③为非洲板块;④为印度洋板块。故选B。 【10题详解】 珠穆朗玛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壳隆起抬升形成的,目前印度洋板块仍在继续向北移动,珠峰的海拔仍在增长。故选A。 【点睛】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下列问题。 11. 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 B. 丁—丙—乙—甲 C. 丙—甲—乙—丁 D. 甲—丙—乙—丁 12. 图中针叶林带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坡向 D. 地形 13. 与丙图比,丁图中亚寒带针叶林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高 B. 海拔高度低 C. 处于阴坡 D. 处于背风坡 【答案】11. B 12. A 13. A 【解析】 【11题详解】 纬度越高,自然带数目越少,且可根据基带的自然带来判断其所处的纬度。根据丁地山麓的自然带为苔原带,纬度最高;丙地的山麓自然带为针叶林,纬度较高;乙地的山麓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纬度较低;甲地山麓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纬度最低,据此选B。 【12题详解】 同一自然带在不同热量带分布高度不同,纬度越低,分布海拔越高,据此选A。 【13题详解】 同一自然带在不同热量带分布高度不同,纬度越高,分布海拔越低。与丙图比,丁图纬度更高,山麓气温更低,山麓即为苔原带生长的温度环境,不具备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的环境,据此选A。 【点睛】同一自然带在不同热量带分布高度不同,纬度越低,分布海拔越高;纬度越高,分布海拔越低。 14.下列地理现象能够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 A. 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 秦岭南坡太阳辐射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C. 黄土高原由于夏季多暴雨、流水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D. 沙漠地区生长着大量水生植物,根系发达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我国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和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均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故AB错误。黄土高原由于夏季多暴雨、流水作用强烈,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最终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体现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C正确。沙漠地区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没有大量的水生植物,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下面左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右图是世界城市化进程图,回答问题。 15. 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 下列各组国家中,经历的人口发展过程与图示发展过程类型一致的是 A. 英国、法国 B. 德国、巴西 C. 中国、加拿大 D. 日本、印度 17. 现在该国城市化进程处于阶段 A. I B. I和II C. II D. III 【答案】15. D 16. A 17. D 【解析】 【15题详解】 图示④之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为正,故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而④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则人口数量达到顶峰,而④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说明人口数量开始减少。故选D。 【16题详解】 据图可知,图示该国目前的人口增长率约为0,判断为发达国家,只有A选项都是发达国家,巴西、中国、印度属于发展中国家,故排除BCD选项。故选A。 【17题详解】 据图和上题结论可知,该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应处于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处于图示Ⅲ阶段,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扰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与以上材料有关的是 A. 对外开放程度 B. 生活消费水平 C. 科技发展水平 D. 资源状况 19.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A. 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B. 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 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D. 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答案】18. C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据材料分析,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今天的中国环境人口容量比清朝高。说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故C正确。 【19题详解】 我国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可以了解到我国适宜的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可以为我国人口战略的规划和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故A正确。 下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1. 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 A. 70% 鼓励生育 B. 60% 计划生育 C. 15% 采取移民政策 D. 30% 鼓励人员出国 【答案】20. C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读图,分析图中四个国家对应人口所占比重可知,③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20%,也是四个国家中最高的,故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严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②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60%,说明该国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资源短缺,粮食短缺,就业困难等一些问题,所以,该国要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22.下图为我国中部省份某村落人口年龄构成,其成因最可能是当地( ) A. 出生率下降 B. 医疗水平进步 C. 劳动力输出 D. 乡镇企业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图中可知,该地区20—40岁之间青壮年所占的比重非常少,可知当地劳动力外出打工的人数非常多,故C正确。0—10岁的儿童比重并不少,出生率没有下降,故A错误;医疗水平进步会延长人口的寿命,也不是导致人口年龄构成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乡镇企业的发展会增加就业机会,但不会使青壮年大量外流,故D错误。故选C。 下图甲表示2012年我国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乙表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下列关于甲图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B. 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D. 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 24. 甲图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状况最接近图乙中() A. Ⅰ阶段 B. Ⅱ阶段 C. Ⅲ阶段 D. Ⅳ阶段 25. 图甲所示城市在今后应() ①加强老年人社会保障工作 ②制定鼓励生育政策,提高生育率 ③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④适当调整生育政策,提高少年儿童比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3. D 24. B 25. B 【解析】 【23题详解】 读取甲图数据分析,该城市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10‰,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为4‰,说明该城市人口增长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特点,A、C错误;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说明该城市人口呈上升趋势,B错误,D正确。故选D。 【24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甲图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读取乙图信息判断,Ⅰ阶段人口增长特点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Ⅱ阶段人口增长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Ⅱ阶段和Ⅲ阶段人口增长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综上分析,甲图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状况最接近图乙中Ⅱ阶段,故选B。 【25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甲图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因而应当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适当调整生育政策,如放开二孩,提高少年儿童比例,①④正确;我国目前仍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还不适宜全面鼓励生育,提高生育率,也不适合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该城市,②③错误。故选B。 【点睛】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如下图: 图1 图2 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的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为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即可。如:图1中底边(横轴)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左边纵轴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另外两边表示的是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于图中Ⅰ、Ⅱ、Ⅲ、Ⅳ四点的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首先作出一条对角线(图2),沿对角线箭头方向读取(箭尾到箭头表示数据越来越大),由此得出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依次是Ⅱ、Ⅰ、Ⅳ、Ⅲ。判断某点具体的数值时,可过此点作对角线的平行线,交于两边即可,如图2中Ⅰ处的虚线。(Ⅰ、Ⅱ、Ⅲ、Ⅳ四点的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依次大约为5‰、0、29‰、16‰)。 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6. a、b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 ( ) A. 现代型和过渡型 B. 原始型和传统型 C. 现代型和传统型 D. 传统型和过渡型 27. 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 )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6. B 27. B 【解析】 【26题详解】 从图中看出,a具有很高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较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因此可以判断为原始型;b具有较高的出生率和较低的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所以可判断为传统型。故选B。 【27题详解】 由图可知, c区人口增长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属于“三低”的现代型。区域分布主要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少数发展中国家也接近现代型,如中国。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方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另一方面使人们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所以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多子多福、有所养的生育观念。故c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受教育水平高、医疗生水平高、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①④正确,故选B。 下图为北京市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8. 该功能区是 A. 住宅区 B. 行政区 C. 工业区 D. 商业区 29. 该功能区 A. 货物运输量很大 B. 可以提供购物、金融、保险等服务 C. 有向市区边缘和交通干线移动趋向 D. 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答案】28. A 29. D 【解析】 该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特点。 【28题详解】 该功能区早晨流出人口多,流入人口少,黄昏相反,说明该功能区白天人口少,夜晚人口多,可能是住宅区。所以选A。 【29题详解】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一般占地面积最大。所以选D。 各城市功能区在城市空间位置上往往交错分布,各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读某城市地区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图中a、b、c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A.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B.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C. 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D. 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31. 图中可能形成商业区的有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④⑥ D. ①②③ 【答案】30. B 31. A 【解析】 【30题详解】 根据地租水平和各功能区的付租能力,图中a区地租最高,是商业区。b 地租水平居中,代表住宅区。c地租水平最低,代表工业区。B对,A、C、D错。 【31题详解】 结合地租曲线,图中①位于市中心,地租最高,是商业区。③、⑤处是地租次高峰,可能是十字路口处,形成商业区,A对。②、④地租较低,距市中心较近,可能是住宅区。⑥位于城市外缘,地租最低,是工业区。B、C、D错。 下图为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和风向频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2. 对图中城市功能区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功能区人口密度最大 B. ②功能区环境污染最重 C. ③功能区建筑密度最大 D. ①功能区交通通达度最好 33. 在市场经济和竞争条件下,城市土地的利用主要取决于( ) A. 付出租金的高低 B. 土地利用价值的大小 C. 各种经济活动的需求 D. 政府的政策 【答案】32. C 33. A 【解析】 【32题详解】 图示中①在城市周围为工业区,环境污染最重,人口密度不是最大,A错;②在城区,占地面积大,为住宅区,污染并不是最重,B错;③在城市中心地区,为中心商业区,人口密度和建筑物密度最大,交通通达度最好,C正确,D错,故选C。 【33题详解】 城市土地在不同功能活动竞争作用下用于何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功能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付出租金最高的最终得到这块土地,A正确,BC选项不是最终决定因素,排除BC;注意题干关键词“市场经济”,排除D。故选A。 读“我国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该地农业结构调整后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 A. 农产品商品率降低 B. 市场适应性增强 C. 粮食作物减少,经济效益下降 D. 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就业机会减少 35. 图中反映该地发展花卉种植的最有利区位因素是: ( ) A. 资源丰富 B. 地价便宜 C. 交通便利 D. 政策支持 【答案】34. B 35. C 【解析】 试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生产对区域的影响。 【34题详解】 该地农业结构由单一的水稻种植调整为面向市场的花卉、蔬菜、有机茶、饮料作物和水稻,调整后农产品商品率提高,A不对;农产品种类增加,市场适应性增强,B正确;粮食作物减少,经济作物面积增加,经济效益提高,C不对;劳动力需求量增加,就业机会增多,D不对。故选B。 【35题详解】 图中花卉种植区临近公路,交通便利,C正确;资源、地价、政策从图中读不出来。 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完成下列各题。 36. 增施肥料效果散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A. 土层薄 B. 降水变率大 C. 坡度大 D. 植被覆盖率低 37. 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 A. 调节大气温度 B. 提高土壤肥力 C. 增大空气湿度 D. 增加日照时数 【答案】36. C 37. B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生产。 【36题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 ”说明山坡地是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所以选C。 【37题详解】 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减少地表的水土流失,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对调节大气温度、增大空气湿度和增加日照时数没有影响。所以选B。 上海世博会上,很多建筑都使用了“垂直绿化”的概念,世博会主题馆外的一面总面积5 000平方米的植物墙更是创下“世界第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 城市推广“垂直绿化”的最大好处是( ) A. 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林木资源丰富的国家 B. 缓解我国普遍存在的夏季能源紧张的局面 C. 美化环境,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 D. 解决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状况 39. 下面哪些措施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最为可行( )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转移部分人口,吸纳高素质人才 ②植树种草,提高绿地面积 ③建立立体交通道路系统,增加私人汽车数量 ④控制人口增长,规划建设高大稠密的高档住宅楼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38. C 39. A 【解析】 【38题详解】 城市推广“垂直绿化”的最大好处是增大城市绿地面积,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C对。对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影响不大,不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林木资源丰富的国家,A错。不能缓解我国普遍存在的夏季能源紧张的局面,B错。不能解决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状况,D错。故选C。 【39题详解】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可以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转移部分人口,吸纳高素质人才,①对。可以植树种草,提高绿地面积,②对。增加私人汽车数量,不利于城市环境改善,③错。规划建设高大稠密的高档住宅楼,可能增强城市热岛效应,④错。A对,B、C、D错。故选A。 40.城市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速度变化可用倒U型曲线来表示。依据城市化速度曲线图可以推断 A. PN阶段,城市化水平逐渐下降 B. MP阶段城市化问题突出 C. M点、N点城市化水平相同 D. N点后城乡差距扩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城市化进程。 【详解】图中纵坐标表示城市化速度,从图中PN阶段,城市化速度逐渐下降,城市化水平逐渐增加;图中MP阶段城市化速度加快,处于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化问题突出,B正确;图中M点、N点城市化速度相同,城市化水平N高于M; N点后城市化速度趋缓,城乡差距缩小。 二、综合题(50分) 41.某地理兴趣小组为研究本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通过搜集并查阅相关材料,分别绘制了市区1960年、1990年、2010年的平面示意图。试比较三幅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市从1960年到1990年城市变化特征是: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2)1990年前后该城市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答案】(1)①城区面积由小到大 ②城区工业区由少到多 ③商业区增多 (2)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治安较差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不同年份城市变化图呈现信息,侧重基本原理与人文地理等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城市化的过程、特征、城市化带来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市从1960年到1990年城市变化特征是城市面积由小到大、城市工业区由少到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 (2)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1990年前后该城市容易出现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治安较差等方面回答 42.读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冬枣果实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维生素E、钾、钠、铁、铜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为百果之冠,有“百果王”之称。冬枣鲜食可口、皮脆、肉质细嫩,品质极佳,是北方落叶果树中的高档鲜食品种,但鲜果不容易保存。P地的冬枣近年来不断的销往国内外市场。冬枣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对水肥要求不严格。 (1)分析P地成为优质冬枣分布区的主要自然条件。 (2)简述近年来冬枣的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3)你认为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大面积推广冬枣种植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答案】(1)位于黄河三角洲,灌溉便利;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地形平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秋季光照较充足,温差大。 (2)冬枣营养丰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量增大;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3)观点1:可行。黄河三角洲冬枣种植的自然条件优越;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可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2:不可行。过度种植,产量大增,价格下跌,收入下降;大量种植,管理难度上升,质量下降。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内容为: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详解】(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从图中可知P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据此可判断P地灌溉便利;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地形平坦 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P地属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秋季光照较充足,气温日差大。 (2)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国家农业政策的变化也会对农民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规模有很大影响。结合材料能够推断出冬枣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大;现代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也扩大了其销售范围。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认为可行则主要考虑该地区的自然条件、种植经验、市场需求等方面;认为不可行则主要从质量、价格等角度分析。 可行:黄河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受季风影响雨热同期,冬枣种植的自然条件优越;当地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冬枣品质优良,市场需求量大。冬枣适应性强,种植冬枣,可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不可行:冬枣鲜果不易保存,过度种植,产量大于市场需求,会造成价格下跌,收入下降;冬枣以品质著称,是北方落叶果树中的高档鲜食品种,大量种植,管理难度上升,易造成质量下降。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武汉市城区图: 材料二:下图为武汉市迁入人口的来源地构成图及武汉市迁入人口就业结构图. 材料三:下图为主要人口迁出省份迁往武汉市的人口统计图. (1)指出目前武汉市的人口增长类型及其特点。 (2)简述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3)根据材料说明武汉市迁入人口的地区构成特点。 (4)分析人口迁入对武汉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水陆交通便利。 (3)特点:迁入人口以本省人口为主;省外迁入人口以周边省份为主。 (4)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促进武汉市第(二)三产业发展。 不利影响:带来交通、住房、教育、环境压力;增加管理难度。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材料为背景,涉及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城市区位因素、人口迁移和城市化问题等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详解】 (1)武汉为湖北省省会,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据图可知武汉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位于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水源充足,地处亚热带,属于季风气候,温和湿润,气候条件好,有河运和铁路等运输,水陆交通便利。 (3)根据材料二可知,省内迁入的人口比重占73.7%,外省占26.3%,说明迁入人口以本省人口为主,据材料三可知,省外迁入人口主要来自河南、四川、湖南、江西等,说明以周边省份为主。 (4)可从有利和不利的影响两方面来答,从有利的方面来看: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促进武汉市第(二)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从不利的方面来看:可加剧城市化问题,使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教育、环境压力大,增加管理难度,易出现治安问题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