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诊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诊断考试地理试题

武威六中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过关考试(六)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18年12月15日至‎2019年1月16日,我国南方地区持续阴雨天气,下图为‎2019年1月10日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拍摄到的云图。风云四号获取实时云图,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BDS B. RS C. GIS D. GPS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学生熟练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详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结合题干分析,拍摄天气卫星云图用的是遥感,故选B。‎ ‎“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2. 黄河各河段的“病症”,其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 A. “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 “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C. “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 “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下游修筑梯田 ‎3. 下列关于合理开发黄河流域的正确叙述是 A. 河套平原农业以水产养殖为主 B. 中游地区疏浚河道,发展航运 C. 兰州以上河段进行水能梯级开发 D. 下游地区重点开采煤炭、铝土 ‎【答案】2. C 3. C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大量脱发”是在描述荒漠化,主要是地表植被受到严重破坏造成,应减少植被的破坏,A错误; “动脉阻塞”描述凌汛现象,应当疏浚河道,B错误; “腹泻”指的是水土流失,主要是地表植被严重破坏,因此要加强退耕还林,增加地表植被覆盖,C正确; “脚肿”是指地上河的发生也和上游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有关,应加高、加固堤坝,疏浚河道等,D错误。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根据“资源优势”确定流域开发方向资源开发;生态(恢复)建设;(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对河流污染的治理,对生物资源破坏的治理措施)。结合区域背景分析,河套平原农业生产以灌溉农业为主, A错误;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落差大,河流流量较小,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故不利于发展航运, B错误;兰州以上的上游河段,河流落差大,河流流量大,故水能资源丰富, C正确;黄河下游为华北平原,矿产资源少,D错误。故选C。‎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下图为“我国南海可燃冰富集区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 ‎ ‎4. 我国南海可燃冰的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①开采技术和成本要求高 ②运输困难,远离消费市场 ③容易对开采区造成环境污染 ④分布不集中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 若我国对南海可燃冰富集区进行大规模开采,将会(  )‎ ‎①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 ‎②加大我国对传统能源的开采力度 ‎③优化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生产链 ‎④增加能源战略储备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4. C 5. D ‎【解析】‎ ‎【4题详解】‎ 我国南海可燃冰开采技术要求高,投入的成本也较高,且容易对开采区造成环境污染,但距我国能源需求量大的东部地区非常近,由图可知,南海可燃冰分布较为集中。①③正确。故选C。‎ ‎【5题详解】‎ 我国对南海可燃冰富集区进行大规模开采,可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增加能源战略储备。①④正确。减少对我国对传统能源的开采力度,优化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不能延长煤炭生产链。故选D。‎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目前我国已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相继规划建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导致东京修建管廊的费用比北京高很多的主要因素是 A. 人口密度 B. 地形地势 C. 地质灾害 D. 气候条件 ‎7. 设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主要目的是 A. 减轻灾害对管线的破坏 B. 分散大城市主要职能 C.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D. 提高地下空间利用率 ‎【答案】6. C 7. D ‎【解析】‎ ‎【6题详解】‎ 管廊修建于地下,人口密度大小不影响管廊修建的成本,A不对;管廊修建于地下,气候条件、地表的地形地势影响不大,BD不对;东京为日本首都,日本位于火山地震带,常发火山地震,地质不稳定,因此东京修建管廊要充分考虑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影响,成本要高,C对。‎ 故选C。‎ ‎【7题详解】‎ 综合管廊的设计是为了保证城市基础设施运行,修建在地下的原因是在大城市,土地紧张,因此主要目的是提高地下空间利用率,D对;地下管廊建设不能减少地震等地质灾害对管线的破坏,A不对;地下管廊建设是为了保证城市基础设施运行,与分散大城市职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没关系,BC不对。‎ 故答案为D。‎ 南非位于非洲最南端,有“彩虹之国”的美誉,其东、南、西三面被印度洋和大西洋环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与西岸相比,该国大陆东岸年降水的多少及原因是 A. 多;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暖流增湿 B. 多;地处东北信风迎风坡,暖流增湿 C. 少;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寒流减湿 D. 少;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寒流减湿 ‎9. 该国南部的好望角因风浪较大,被称作“好望不好过”,其风浪最大的月份是 A. l月 B. 4月 C. 7月 D. 11月 ‎【答案】8. A 9. C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等。南非东部沿海地区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并受到暖流的影响,因此降水比西部多。故A正确,BCD错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影响。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南非位于30°S-40°S之间,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冬季的南半球(7月份),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气压带与风带也随之北移,西风带北移触及非洲大陆的南端,因此非洲南部的好望角七月风浪最大。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赤峰市气象局研究人员为研究本市降水的空间差异,根据多年观测数据,绘制了赤峰市年降水量等值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 A. ‎149mm B. ‎239mm C. ‎321mm D. ‎‎351mm ‎11. 影响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 B. 纬度 C. 大气环流 D. 地形 ‎【答案】10. B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由材料知,图中相邻2条年等降水量线之间相差‎50mm,大局子的年降水量在500—‎550mm之间,花都什的年降水量在300—‎350mm之间,通过计算知,两地年降水量差值在150—‎250mm之间。‎239mm在此范围之内,其余选项数字均不在此范围内。B正确。故选B。‎ ‎【11题详解】‎ 图中北部有大兴安岭,赤峰市位于内蒙古地区。由图中信息知,大局子位于河流的源头附近,南部有七老图山,大局子的年降水量在500—‎‎550mm 之间,降水多;花都什位于河流下游地带,地形平坦,降水少;结合周边的山脉走向,该地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可知影响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D正确。两地均位于内陆,海陆位置基本相同,A错误。纬度差别小,对降水影响小,B错误。两地大气环流相同,C错误。故选D。‎ 范成大的《喜晴》中有这样一段诗句“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该“连雨”‎ A. 与蒙古高压势力强盛有关 B. 易引发农田盐渍化 C. 主要发生于我国江淮地区 D. 主要发生时间为7月中旬 ‎13. 该区域 A. 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B. 耕地类型多为旱地 C. 降水量季节变化较小 D. 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中的“连雨”是指梅雨天气,是初夏时由准静止锋形成的天气现象,此时亚洲低压已经形成,蒙古高压基本消失,排除A。梅雨天气出现在南方地区,气候湿润,不易引发农田盐渍化,排除B。梅雨天气是由江淮准静止锋形成连绵阴雨天气,因此主要发生于我国江淮地区,选项C符合题意,梅雨天气主要发生在6月是旬至7月初,排除D。故选C。‎ ‎【13题详解】‎ 根据上题判断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江淮地区。江淮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排除A。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地表水丰富,耕地类型多为水田,排除B。江淮地区属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春夏,其它季节相对较少,因此降水量季节变化较大,排除C。江淮地区降水较多,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根据北京市2011-2017年常住人口增量及增长速度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 2011年北京常住人口最多 B. 2017年北京常住人口减少 C. 2016年北京常住人口最少 D. 2015年北京常住人口增速最快 ‎15. 导致北京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北京市 A. 产业转型升级 B. 食品价格大增 C. 环境质量下降 D. 交通拥堵加重 ‎【答案】14. B 15.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特定条件下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析,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材料信息背景,分析出处影响人口的迁移因素。‎ ‎【14题详解】‎ 读柱状图可知2011-2016年北京常住人口一直是增加,只是增幅变小,而到2017年北京常住人口首次出现负值,所以到2016年北京常住人口数量最多,A、C错误;读曲线数值可知增速最快的应该是2011年, D错误, 2017年北京常住人口增量及增长速度首次出现负值,所以常住人口减少。综上分析,本题选择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北京是首都,经济发达, 城市化水平高,设施完善,吸引着大量人口流入,近年来产业结构转成以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即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水平和技能,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水平和技能,外来常住人口的总体素质达不到要求,因此慢慢减少,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由北京转出,造成普通劳动者随之迁出。综上分析,故选A。‎ 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武都(位置见图)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据此完成题。‎ ‎16. 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产花椒的气候条件优越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较高 ②海拔较高 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 ④年温差较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7. 目前,武都花椒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 A. 交通不便 B. 人力成本上升 C. 土质退化 D. 种植面积扩大 ‎【答案】16. A 17. B ‎【解析】‎ 该题组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根据题干中的提示,花椒的生长习性为:喜光,耐寒,耐旱。四川盆地为盆地地形,云量多,太阳辐射弱,光照时间短;而武都所处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所以气温较低,光照较强,位于夏季风迎风坡为增加降水量,不符合花椒的习性,所以选A项。‎ ‎【17题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提示,花椒的果实需人工采摘,所以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的成本上升,花椒的生产成本上升,所以选B项。‎ 时装是具有鲜明时尚感的服装,其特点是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洛杉矶时尚街区是世界著名的时尚专区,街区内集聚了众多的时装企业,集时装设计、销售等于一体。这些时装企业一般不直接加工时装,而是将加工环节转给分包企业,生产灵活,产品款多量少,价格相宜。‎ 据此完成下列各題.‎ ‎18. 时装企业在洛杉矶时尚街区集聚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 B. 原材料 C. 市场 D. 劳动力 ‎19. 从事时装加工的分包企业大多分布在洛杉矶,主要目的是 A. 节约工厂建设成本 B. 获取高素质劳动力 C. 缩短产品流通时间 D. 延长时装产业链条 ‎20. 为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洛杉矶时装企业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 快速更新产品 B. 改进生产技术 C. 扩大生产规模 D. 拓展国际市场 ‎【答案】18. C 19. C 20. A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题干提示: 时装是具有鲜明时尚感的服装,其特点是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时装是市场变化影响大,所以时装企业在洛杉矶时尚街区集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19题详解】‎ 洛杉矶时尚街区内集聚了众多的时装企业,集时装设计、销售等于一体,一般不直接加工时装,而是将加工环节转给分包企业,从事时装加工的分包企业大多分布在洛杉矶,距离时装设计、销售企业近,有利于缩短产品流通时间。‎ ‎【20题详解】‎ 根据时装是具有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的特点,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洛杉矶时装企业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快速更新产品,适宜市场需求的变化。‎ ‎【点睛】该题组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第6题,关键是从时尚街区的主要功能和特点考虑,时装是具有鲜明时尚感的服装,其特点是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第7题,键是根据时尚街区与洛杉矶的位置来看,都位于同一地区,因此即可得出答案。第8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时装的特点的掌握,结合材料即可分析得出答案。‎ 柴达木盆地的东部,怀头他位草原上,有两个一大一小、美丽恬静的湖泊,名叫克鲁克湖和托素湖,两湖泊一咸一淡水域相通,人称“塔琏湖”,下图示意两湖泊所处位置及北部某地貌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甲乙两湖泊中 A. 甲湖湖水无流出,为咸水湖 B. 乙湖地势较低,为咸水湖 C. 甲湖蒸发微弱,为淡水湖 D. 乙湖有河流注入,为淡水湖 ‎22. 甲乙两湖附近适合发展种植业的区域是 A. 甲乙两湖中间 B. 乙湖东西两侧 C. 甲湖东侧地区 D. 甲湖西侧地区 ‎【答案】21. B 22. C ‎【解析】‎ 试题考查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及区域开发。‎ ‎【21题详解】‎ 通过图中河流的流向以及和湖泊的位置关系可以判断该区域整体地势北高南低,为山前冲积扇地貌,据此判断图中甲湖泊的地势高于乙湖泊;,其中甲湖的湖水有进有出,为淡水湖,A错误;乙湖地势较低,无流出,为咸水湖,B正确;甲湖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夏季蒸发量大,C错误;淡水湖的成因是有河流流入和流出, D描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选择B。‎ ‎【22题详解】‎ 通过图中河流的流向以及和湖泊的位置关系可以判断该区域整体地势北高南低,为山前冲积扇地貌,种植区域分布在甲湖东侧地势较高地区,乙湖为咸水湖,周边种植容易生土壤盐碱化, C正确。故选C。‎ 河涌是广东方言中对河流的称谓,在广州地区主要指除珠江干流以外的河道水系。广州的河涌纵横交错,景色优美,曾经是城区居民的生活水源(下图),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产生活污水不断排入城区内的河涌,污水易在涌内迂回往复,消散缓慢,污染严重。1997年广州开始采取“两闸联控”、“抽水补水”等措施整治河涌。其中,“两闸联控”指通过河涌两端闸门的调控,提高涌内水位,实现涌内水的单向流动,达到“流水不腐”的治理效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污水易在河涌内迂回往复,主要由于( )‎ A. 潮汐涨落的影响 B. 流域降水集中 C. 城区地形起伏小 D. 河涌纵横交错 ‎24. 适宜采用“两闸联控”措施治理水污染的河涌是( )‎ A. 乌涌 B. 猎德涌 C. 海珠涌 D. 大冲口涌 ‎【答案】23. A 24. C ‎【解析】‎ ‎【23题详解】‎ 据材料中“河涌是在广州地区主要指除珠江干流以外的河道水系”分析可知,“河涌”主要是指“支流”,污水在“支流”中“往复”。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一般每日涨落两次。外海潮波沿江河上溯,使得江河下游发生潮汐。涨潮下游干流河水流入支流,落潮时支流水汇入干流,从而导致污水易在河涌内迂回往复。A正确。我国属于季风气候,多数河流流域降水均较集中,这不是污水易在河涌内迂回往复的主要原因,B错误。据图中河涌分布分析可知,城区地形北部发育多条河流,地势较高,南部河道密集、河道较宽,地势较低,城区地势起伏大,C错误。我国南方河网密集,河涌纵横交错,这不是污水易在河涌内迂回往复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 ‎【24题详解】‎ 由材料知,“两闸联控”指通过河涌两端闸门的调控,提高涌内水位,实现涌内水的单向流动,达到“流水不腐”的治理效果。由图知,乌涌、猎德涌自北向南流动、大冲口涌自西向东流动,均具有一定落差,是单向涌,除河口局部受潮汐影响外,大多数水流顺畅,污水迂回往复范围小,ABD不需要建;只有海珠涌与珠江相连,联通两个河道,地势较低洼,河网密集,受潮汐涨落影响较大,最适合通过“两闸联控”措施治理水污染。C正确。故选C。‎ ‎【点睛】广州市地形地貌特征为:以山地为主的东北部区域;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的中部区域;以平原为主的南部区域。‎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该河段4~8月 ‎①河面宽度变化不大 ②河流水位先降后升 ‎③河底泥沙变化不大 ④河水深度先增后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6. 造成该河段河岸直立的原因主要有 ‎①地面沉降 ②河流下切 ③植被稀疏 ④岩性单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25. B 26. D ‎【解析】‎ ‎【25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河段4~8月河面宽度变化不大,①正确;河流水位先升(4~6月)后降(6~8月),②错误;河床加深的原因一方面因为沉积减弱,另一方面是河床受侵蚀加强,图中4~6月河底不断加深,说明河底泥沙沉积少,侵蚀作用强,而6~8月河底变浅,说明泥沙沉积多,侵蚀作用若,因此河底泥沙变化大,③错误;4~6月河面到河底的垂直距离增加,6~8月河面到河底的垂直距离变小,说明4~6月河水深度增加,6~8月河水深度减小,④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 ‎【26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河岸直立,河床较深,说明可能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作用明显所致;两侧河岸形态接近一致,说明两岸侵蚀差异小,河床岩性相同。①错误,②④正确。河岸直立与植被稀疏关系不大,③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 ‎【点睛】第一小题较简单,直接读图即可;第二小题解答时可参照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那么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 京张高铁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交通配套工程之一。该铁路建成通车后,从北京到河北省张家口由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到1小时以内。沿线的八达岭长城站是世界上第一个埋藏深度超过‎100米的高铁地下车站。下图示意京张高铁沿线站点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站点密度大的根本原因是 A. 人口密度大 B. 工业密度大 C. 景点密度大 D. 建筑密度大 ‎28. 八达岭长城站埋藏深度大的原因是 A. 保持温度恒定 B. 节约建设用地 C. 减轻地面震动 D. 避免雨水渗漏 ‎【答案】27. A 28. C ‎【解析】‎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站点密度大的根本原因。铁路沿线站点密度的大小取决于沿线人流量的多少,所以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站点密度大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密度大,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位于北京西北方向,图示信息没法确定工业、景点和建筑密度,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八达岭长城站埋藏深度大的原因。八达岭长城站埋藏深度超过‎100米的主要原因是减轻地面震动来保护八达岭长城,保持恒定温度、节约建设用地、避免雨水渗漏没必要埋藏深度超过‎100米,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森林巨大的水文生态作用,早已为国外的大量观测与研究所证实。森林郁闭度是指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林分因子(树高、胸径、林龄、密度等)的影响。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不同林型内有较大差异。下图示意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与林外空地相比较,‎3月15日前林内积雪薄的原因最可能是 A. 林外风速较小 B. 林外降雪较多 C. 林内气温较高 D. 林内郁闭度大 ‎30. 与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及原因是 A. 快,太阳辐射较强 B. 先快后慢,气温先高后低 C. 慢,风速较小 D. 先慢后快,降水量增多 ‎【答案】29. D 30. A ‎【解析】‎ 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小兴安 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说明林内与林外空地气温、降雪相差不大。BC错误。林区森林郁闭度明显大于林外空地,D正确。由于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明显,故林内积雪薄。因森林能降低风速,则林内风速一般要小于林外。A错误。故选D。‎ ‎3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图示积雪厚度逐渐增加时间段为积雪时期:厚度减小时期主要为融雪时期:图中折线斜率越大,说明积雪或融雪速度越快。图示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比云冷杉常绿原始林快。根据“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再结合此时落叶林郁闭度较小而太阳辐射较强,可知落叶松区气温较高;同时落叶松区风速要大于常绿林区,也使融雪速度加快,故A 正确。BCD错误。‎ 二、综合题(共50分)‎ ‎31.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盐城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同时也是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在沿海滩涂上建有麋鹿和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 材料二:21世纪以来,东亚成为巴西、秘鲁等拉美国家铜矿、铁矿、大豆等大宗商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地。随着中国铁路建设产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以及中国同拉丁美洲地区双边合作的深化,中国与巴西、秘鲁启动了建设“两洋铁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下图2示意南美两洋铁路线路规划。‎ ‎(1)据材料一 简析盐城湿地广布的原因。‎ ‎(2)据材料二 推测“两洋铁路”的建成,对巴西大宗商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影响。‎ ‎(3)据材料二 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点,分析“两洋铁路”建设成本高的原因。‎ ‎【答案】(1)沿海地带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海水倒灌;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丰富;河水泛滥等。(任答三点)‎ ‎(2)缩短产品到东亚运输距离,减少产品运输时间;燃料成本降低,进而降低产品售价,提高产品竞争力。(答两点)‎ ‎(3)铁路穿越高山、高原,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穿越多条河流,需要修建的隧道、桥梁里程长;湿热气候环境,多毒虫猛兽滋扰,用工成本高;热带雨林植被茂密,铁路修建难度大、成本高,为保护热带雨林环境,投入资金多。(任答三点,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该题以江苏盐城两个自然保护区和南美两洋铁路线路规划为材料,考查湿地的成因分析、交通运输线建设的意义和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区位因素。‎ ‎【详解】(1)从来得多(水源充足)、走得少(地势、蒸发等)、存得多(径流)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分析, 盐城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该区域河网密布,河流径流量大;且位于沿海滩涂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以及海水倒灌,容易泛滥,易形成沼泽。‎ ‎(2‎ ‎)结合图中两洋铁路的路线与原来的海运相比,两洋铁路缩短了产品到东亚运输的距离,一是减少了产品运输的时间,提高产品的新鲜程度,可以提前上市,提前占有市场;二是缩短运输距离,能够降低运输成本(燃料运输成本及冷藏保鲜的成本),进而降低产品的价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从地形、地质、水文、气候、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析两洋铁路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两洋铁路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有:①铁路沿途穿越的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②铁路穿越安第斯山区,地质条件复杂;③跨越多条河流,桥隧工程量大;④热带及高原山地气候区,天气条件恶劣多变;⑤部分区域位于人烟稀少、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物资运送不便等。‎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柑橘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水果,低温冻害是影响其生长的主要障碍。对柑橘的利用除鲜果和柑橘汁外,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相继从柑橘果品中分离提取出橙黄色素、柠檬苦素、食用纤维素等许多功能性成分,这些高附加值产品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而在这方面我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下图a和图b分别是我国江南丘陵某地198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示意图 ‎(1)该地土地利用的变化,使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减少,请分析原因。‎ ‎(2)冬季夜晚,图b中②地的柑橘树比①地更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请说明原因。‎ ‎【答案】(1)耕地变桔园后,下渗和植物截留增强,地表径流减小,同时由于树木的阻挡,水流速度变慢,流水侵蚀作用减弱,因此水土流失减小;‎ 耕地变桔园后,雨季汇入河流的水量减少,而旱季地下水补给河流水量增大,使河流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因此旱涝灾害减少。‎ ‎(2)冬季夜晚,坡顶近地面因辐射冷却气温降低,冷而重的空气沿山坡下沉到②地。‎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立体农业带来的相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详解】‎ ‎(1)从我国江南丘陵某地198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示意图可以看出,山坡上有原来的粮食种植转经济林,必然会获得经济效益,耕地变为林地,植被覆盖率增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会增加,会改变水循环的蒸发、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进而影响到河流汛枯流量,所以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会减轻。‎ ‎(2)本题主要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在山谷,晚上由于山顶和谷地的热力差异,晚上山顶降温快,冷空气下沉,导致温度降低剧烈,所以山谷的果树更容易遭受冻害。‎ ‎(3)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合理,主要从发展经济以及当地的条件入手,该地原料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等。‎ 不合理,主要从环境以及投入等方面考虑。例如,可能会加大果树与粮食争地的矛盾;需要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资金投入高;劳动力素质较低等。‎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松子,红松等松科植物的种子,有较高的食疗和药用价值,也是松鼠等动物的食物。野生红松要成长40年才结子,种子成熟期为两年。‎ 吉林省梅河口市自古有采松子、食松子的传统。20世纪70年代末,梅河口农民依托当地红松子,用手工加工后出口国外。之后,梅河口松子采购量和加工量逐年增长,采购范围由国内扩大至俄罗斯、蒙古、朝鲜等国家。如今,梅河口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松子集散地,全世界近七成松子原材料聚焦到梅河口175家松子加工厂里,机械加工成松子果仁销往世界各地,并形成左右世界果仁市场的“梅河价”。下图示意梅河口市地理位置。‎ ‎(1)简述早期梅河口松子加工业兴起的自身条件。‎ ‎(2)说明梅河口大量采集当地红松子对森林环境造成的影响。‎ ‎(3)分析梅河口松子采购范围迅速扩展的原因。‎ ‎(4)推测梅河口人将当地发展成“全球最大的松子集散地”所做的努力。‎ ‎【答案】(1)靠近长白山红松林区,松子原材料丰富;拥有传统工艺;廉价劳动力充足。‎ ‎(评分标准:从原料、工艺(经验)、劳动力三方面答对一个要点即给2分)‎ ‎(2)红松种子被食用,使红松林难以自然更新,森林资源遭破坏;以松子为主要食物的动物因缺少食物而数量减少,破坏森林食物链,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3)本地红松生长周期长,松子产量低;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目前采用机械化生产,加工能力增强。‎ ‎(4)推进松子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加大科研投入,开发保健等新产品;完善交通,方便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扩大采购范围和开拓市场);制定行业标准,培育自主品牌(引领世界松子价格);种植人工红松林,增加本地松子产量。‎ ‎【解析】‎ ‎【分析】‎ 本题综合性强,难度大。该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详解】(1)早期梅河口松子加工业的兴起主要依靠丰富的原料、精湛的加工工艺以及廉价丰富的劳动力。看图可知,梅河口靠近长白山红松林区,原料丰富;读文字材料可知,“梅河口市自古有采松子、食松子的传统,20世纪70年代末,梅河口农民依托当地红松子,用手工加工后出口国外”,说明当地有传统的加工工艺;早期梅河口经济较为落后,劳动力丰富廉价。‎ ‎(2)对森林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对植物的影响和对动物的影响。大量采集当地红松子会使红松林难以自然更新,森林资源遭破坏;松子是松鼠等动物的食物,大量采集红松子会使以松子为主要食物的动物因缺少食物而数量减少,破坏森林食物链,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3)读文字材料可知,松子本身成熟期长、产量低;“机械加工成松子果仁销往世界各地”,说明市场需求量大、加工能力增强。‎ ‎(4)为使当地发展成“全球最大的松子集散地”,可以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完善交通、打造品牌等。‎ ‎【点睛】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答题模板 区位因素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自然因素 原料 燃料 水源 土地 ‎××等原料丰富(缺乏);××等能源丰富(缺乏);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 经济条件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科技 农业基础 靠近××,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劳动力丰富(不足)、科技水平高(低)、农业基础好 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 环境要求 政策支持;环境优美(污染严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