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全国用二轮学案:专题1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B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高考地理全国用二轮学案:专题1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B含答案

‎2018高考地理全国用二轮讲义:专题1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B含答案 第2讲 大气及其运动 网络构建 高考透视 ‎1.地位。本讲内容是历年高考中的重要内容,考查频度高、所占分值大。‎ ‎2.方法。高考复习时需重点把握以下三点:‎ ‎(1)联系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运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分析热量传递过程中引起的气、地、水等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2)结合等压线图的判读,分析常见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 ‎(3)判读气候资料和区域图,从大气环流入手,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方向。以上内容在高考试卷中常见命题方向(角度)为:‎ ‎(1)以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大气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特征)、原理。‎ ‎(2)结合具体生产、生活实践,考查气象、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重要考点1 大气受热状况、热力环流与气温 ‎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应用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3.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一般而言,同一地点夏季气温高于冬季。这与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较长,大气热量储存较多有关。‎ ‎4.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与热力环流有关的几种效应 名称 含义 成因 影响或对策 热岛效应 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 城市人工建筑物热容量小,增温快;人口、产业集中,排放热量多;绿地、水域面积小,调节功能弱 对策:增大城区绿地、水域面积;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减少人为热的释放 冷岛效应 夏季绿洲、湖泊比其毗邻地区气温低 戈壁、沙漠热容量小,增温快;戈壁、沙漠热空气上升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上热下冷的逆温层,大气稳定 绿洲、湖泊调节气温,形成比较凉爽、湿润的局部小气候 雨岛效应 城市降水比郊区降水多 受热岛效应的影响,上升气流增多;人类排放杂质多,使空气中凝结核多,利于形成降水;高楼林立,空气循环不畅 ‎“雨岛效应”集中出现在汛期和暴雨之时,加重城市内涝 下图为某城市3月底的平均气温及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丙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  )‎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公园绿地 ‎(2)甲、乙、丙、丁四地中,桃花开放最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城市广泛采用种植草木的绿色屋顶,将(  )‎ A.减少城区蒸发量 B.减弱城区热岛效应 C.增大城区径流量 D.增强城乡热力环流 解题流程 我的解答 (1)D (2)B (3)B 技法点拨 ‎1.城市气温水平分布。受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影响,地面热源及大气加热情况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气温分布特征。总体上看,气温从市区向郊区呈递减趋势,但必须注意到城市内部气温分布的高值区和低值区并结合下垫面性质,运用大气热力状况原理加以分析。‎ ‎2.热力环流实际应用分析 ‎(1)城市热岛环流。理论上讲,城市空气上升,郊区空气下沉。近地面气流方向为“郊区→市区”,高空相反。但由于市区内部水平方向存在气温差异,随之产生了市区内部的局部热力环流。‎ ‎(2)运用知识迁移,理解海陆风和山谷风。‎ ‎①海陆风 ‎②山谷风 考查角度1热力环流的形式之一:“冷岛效应”‎ ‎“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均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 ℃‎,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完成(1)~(3)题。‎ ‎(1)对“冷岛效应”形成的原理解释合理的是(  )‎ A.在垂直方向上,绿洲区空气以上升运动为主 B.在垂直方向上,沙漠区空气以上升运动为主 C.在水平方向上,高空空气平流作用较弱 D.在水平方向上,近地面空气平流作用较强 ‎(2)“冷岛效应”对该地区产生的影响有(  )‎ ‎①不利于绿洲地区污染物的扩散 ②有利于抑制植物的蒸腾和地面的蒸发 ③不利于提高环境承载力 ④有利于绿洲地区与沙漠地区热量的交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1)B (2)A (3)B 解析 第(1)题,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冷岛效应”分布区在水平方向上,高空空气平流作用较强,近地面空气平流作用较弱;在垂直方向上,沙漠区空气以上升运动为主,绿洲区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第(2)题,“冷岛效应”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大气结构稳定,不利于绿洲地区污染物的扩散;“冷岛效应”形成一种凉爽的小气候,因此,有利于提高绿洲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还可以抑制植物的蒸腾和地面的蒸发。第(3)题,由图可知,该区域为我国天山及其以南地区,乙地位于天山北侧,降水较多,且位于汇水区,绿洲面积较大,“冷岛效应”明显;丙位于天山顶部,应为高山冰雪带;丁地位于天山南坡,为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绿洲面积小,“冷岛效应”不明显。‎ 考查角度2“湖陆风”形成原理分析 ‎[2017·福建四地六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博斯腾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湖东部沿岸几乎没有。‎ 材料二 下图分别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1)说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分析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 答案 (1)冬季。原因: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反射率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小。‎ ‎(2)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正午太阳高度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 解析 第(1)题,从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可以看出,湖陆风最弱的季节是冬季。原因与冬季时风力强,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小、太阳辐射量小有关。第(2)题,湖陆风的形成主要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陆地升温时间早、升温快,湖面升温慢,陆风转湖风时间早。‎ 考查角度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2017·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该地可能位于(  )‎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 (1)B (2)C (3)D 解析 第(1)题,膜内温度高于自然状态下的温度。所以①②为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丰雪年阴天多,加之积雪覆盖薄膜,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小,为曲线①;枯雪年晴天较多,薄膜覆盖积雪少,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大,为曲线②。第(2)题,根据图中①②两条曲线可以看出,积雪的多少影响了膜内温度的日变化。该题的统计数据是“平均气温”,因此不能确定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高于-‎16 ℃‎。图中曲线③④基本平行,说明积雪的多少并没有明显地影响到膜外气温的日变化。第(3)题,该地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北京时间16时左右,当地时间应该为14时左右,由此推断该地位于东六区附近,加上寒冷、种植葡萄等因素,结合四个备选项位置,可判定该地可能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重要考点2 大气水平运动与全球性大气环流 ‎1.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与所受力的关系(北半球单位:hPa)‎ ‎2.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 以风为核心构筑新的思维模式 ‎[2016·浙江高考]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1)~(2)题。‎ ‎(1)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 A.③至④ B.④至⑤ C.⑥至⑦ D.⑨至⑩‎ ‎(2)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解题流程 我的解答 (1)A (2)B 技法点拨 ‎1.经纬网图中确定风向 首先据经度数值变化确定所处半球:顺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数递增,西经度数递减。由经度数递变确定南北半球及自转方向(如上题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进而确定所处半球(图示区域为南半球)。然后,结合经、纬度变化(确定东西南北)和空气运动指向确定风向。‎ ‎2.大气运动轨迹与受力 大气水平运动过程,同等时间内大气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运动轨迹越长(摩擦力相同)。大气水平运动过程偏向大小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大小的影响。近地面,还要考虑地形、植被、地面建筑等下垫面因素的影响。‎ 考查角度1地球某区域风速变化规律及原因 ‎[2017·厦门质检]中山站(69°22′S,76°22′E)位于南极大陆沿海地区。下图示意中山站1月和7月平均风速日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中山站7月平均风速大于1月的原因主要是7月(  )‎ A.平均气温较高 B.气温日较差较小 C.极地高压较强 D.副极地低压较弱 ‎(2)导致中山站1月和7月平均风速日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天气状况 B.太阳辐射 C.海拔高度 D.地面状况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沿海地区,7月平均风速大于1月的主要原因是7月是南半球的冬季,极地高气压势力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第(2)题,中山站1月平均风速日变化较7月大,因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内,1月获得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大,而7月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太阳辐射是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 考查角度2以某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读世界两区域简图,回答(1)~(3)题。‎ ‎(1)关于影响图中①②两地气候形成的大气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B.②地终年受西风影响 C.①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受季风环流影响 D.②地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2)1月③地的盛行风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3)关于图中①②两地气候特征的比较,正确的是(  )‎ A.高温不同期,多雨不同期 B.高温同期,多雨同期 C.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 D.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 答案 (1)C (2)C (3)D 解析 第(1)题,①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受季风环流影响显著,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②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第(2)题,③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1月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风。第(3)题,①地为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两地高温不同期,但多雨期都是7月份左右。‎ 重要考点3 常见天气系统与等压线分布图 ‎1.冷锋与暖锋的形成原理与天气特征 提示:冷、暖气团势力强弱不同,其运动的主动性也不同,从而导致冷、暖锋及准静止锋的形成。冷、暖锋在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特征差异较大;两者锋面坡度、雨区位置及范围大小、冷暖气团运动特征各不相同。‎ ‎2.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原理与天气特征(以北半球为例,单位:hPa)‎ 提示:低气压控制下未必一定产生阴雨天气,气流上升动力大小、水汽供应是否充足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3.锋面气旋及其解读(北半球为例)‎ 提示: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冷、暖锋在锋面气旋中出现的位置基本相同(冷锋出现在西部低压槽内,暖锋出现在东部低压槽内)。锋面气旋多出现在中纬度地区。在北半球冷、暖锋均逆时针前进,南半球则为顺时针;锋线两侧风向不相同。‎ 天气、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 ‎(1)冷空气活动强度较弱,风力较小等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出现重污染天气风险高。‎ ‎(2)冬季取暖燃煤量大,污染物排放量大,易发生大气污染。‎ ‎(3)降水天气易导致大气中悬浮颗粒物降落到地面,易于净化空气,降低大气污染。‎ ‎(4)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风力微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易造成大气污染。‎ ‎(5)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大气污染程度较轻。‎ ‎(6)逆温的出现,大气稳定,不易形成上升气流,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易造成大气污染。‎ ‎[2016·北京高考]下图表示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及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空气质量指数越大,污染越严重)。读图,回答下题。‎ 该日20时(  )‎ A.北京大风扬沙,空气污染加重 B.东海海域天气晴朗,风大浪高 C.低压天气系统中,P强度最强 D.Q地位于暖锋锋前,出现降水 解题流程 我的解答 A 技法点拨 常见天气系统与等压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1.等压线与风 ‎(1)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2)风力:等压线越密集,单位距离的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单位距离的气压差越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越小。‎ ‎2.气压场与天气 ‎(1)高压中心与高压脊: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高压脊附近,冷暖气团不相遇,不能形成锋面,故多晴朗天气。‎ ‎(2)低压中心与低压槽: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低压槽附近冷暖气团相遇,易形成锋面,故多阴雨天气。‎ ‎3.冷暖锋与天气 ‎(1)冷锋:过境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带来大风、雨雪等天气,降水强度大。‎ ‎(2)暖锋:过境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带来连续性降水天气,降水强度小。‎ ‎(3)描述天气状况:阴晴、风(风向、风速)雨、气压、气温变化。‎ 考查角度1等压线分布图的判读与分析 下图示意澳大利亚附近区域天气形势及天气系统运行速度。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时刻,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北岛之间的气压差(单位:hPa)可能是(  )‎ A.8 B.‎12 C.16 D.18‎ ‎(2)此时,①②③④海域,渔船航行危险性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一天之内,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大澳大利亚湾降温、阴雨 B.澳大利亚大陆寒冷干燥 C.珀斯雨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D.布里斯班吹偏北风 答案 (1)B (2)D (3)A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塔斯马尼亚岛的气压值介于1 020 hPa至1 024 hPa之间,新西兰北岛的气压值介于1 008 hPa至1 012 hPa之间,故两地之间的气压差介于8 hPa至16 hPa之间。第(2)题,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渔船航行危险性越大。图中④地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第(3)题,冷锋前行速度为‎60 km/h,一天内会经过大澳大利亚湾,带来降温、阴雨天气;澳大利亚大陆处于夏季,不可能寒冷干燥;珀斯可能受冷锋影响,气温降低;布里斯班吹偏南风。‎ 考查角度2天气系统及其变化 ‎[2017·广西桂林调研]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不同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1)~(3)题。‎ ‎(1)图(a)中时刻,台北的风向是(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2)图(b)中时刻,北京的天气状况是(  )‎ A.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B.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C.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大 D.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大 ‎(3)从图(a)中时刻到图(b)中时刻(  )‎ A.台北风力变大 B.上海气压降低 C.北京风向不变 D.平壤气温升高 答案 (1)C (2)A (3)B 解析 第(1)题,据图(a)可知,台北北部是一个高压中心,故台北附近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南方,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可判断出图(a)中时刻台北的风向为东北风。第(2)题,图(b)中时刻,北京位于低压中心附近,中心气流上升,形成阴雨天气。北京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温度较低,夜间由于云层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故昼夜温差较小。第(3)题,由图可知,从图(a)中时刻到图(b)中时刻,台北附近等压线的密度变小,故风力减小;上海市的气压从1 020 hPa降低到了1 014 hPa;图(a)中时刻北京位于低压中心的东侧,风向为偏南风,图(b)中时刻北京位于低压中心的北部,盛行东北风;从图(a)中时刻到图(b)中时刻,平壤的气压升高,气温应该下降。‎ 重要考点4 气候 ‎1.世界气候的形成与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基本模式 ‎2.影响气候的因素 部分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季风气候——有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不利:季风强、弱的影响,易形成旱、涝灾害。有效措施是兴修水利设施。‎ ‎(2)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利: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积累养分,在水源充足的地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种植瓜果、棉花等。不利: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干旱是典型特征,多为草原荒漠),适宜发展畜牧业。‎ ‎(3)地中海气候——有利: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水果和花卉等时鲜业(园艺业)作物的生长;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作物越冬。不利:夏季降水少,蒸发量大,雨热不同期,灌溉水源缺乏;有效措施之一是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如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型农业如种植耐旱作物等。‎ ‎(4)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全年降水均匀,气温变化不大,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可发展乳畜业。不利:光热不足,不利于谷物生长、成熟。‎ ‎[2017·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1)~(3)题。‎ ‎(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解题流程 我的解答 (1)D (2)A (3)B 技法点拨 ‎1.掌握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1)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2)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例如,地中海气候的典型植被是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气候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3)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的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总结如下:‎ ‎2.熟练运用气候特征的描述方法 ‎(1)描述气候特征的一般模式是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如下表)描述气候要指出冬夏气温、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小。‎ ‎(2)描述气候分布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入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等。‎ ‎(3)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在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时,常要表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等。(如下表)‎ 气候要素 光照 热量 降水 昼夜温差 水热组合 气象灾害 描述语言 充足或不足 丰富或不足 多或少 大或小 好或差雨热同期或雨热不同期 易受干旱洪涝冻害等影响 考查角度1气候类型的判读与应用 下图为某地逐月累计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四幅气候统计图中,能反映该地气候状况的是(  )‎ ‎(2)如果该地位于北半球,则下列有关该地所示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气候类型中,6~8月累计降水量曲线平缓,这是受稳定的西风影响的结果 B.该气候类型夏季降水少、光照强,适合亚热带水果的生长 C.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D.该气候类型雨热不同期,是不同季节受不同风带影响的结果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6~8月的累计降水量变化很小,说明这段时间降水极少;在12月前后的一段时间内累计降水量变化较大,即该段时间降水丰富;故该地可能为南半球的季风气候或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读图判断,A项是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B项是北半球的温带季风气候、C项是热带雨林气候、D项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气候夏季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少雨、光照强的特征适合亚热带水果的生长;该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是受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交替控制而形成的。‎ 考查角度2某区域气候特征及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017·湖北新联考四]纳瓦里诺岛是智利的岛屿,位于火地岛的南面。岛屿面积2 473平方千米,人口1 677人(2012年),人口稀少。岛上最高点海拔1 ‎195米,岛的北部年降水量467毫米,南部年降水量800毫米。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 ℃‎,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 ℃‎。岛上有一些农场。下图示意纳瓦里诺岛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纳瓦里诺岛南部降水多于北部的原因可能是(  )‎ A.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B.濒临德雷克海峡,有暖流流经 C.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 D.山脉西北走向,利于西风深入 ‎(2)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气压带与风带 D.地形地势 ‎(3)纳瓦里诺岛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恶劣 B.冻土冰川遍及全岛 C.自然资源短缺 D.土地生物生产力低 答案 (1)C (2)B (3)D 解析 第(1)题,从纬度位置和地形分布状况判断,纳瓦里诺岛的南部为西风(西北风)的背风坡,A、D项错误;德雷克海峡流经的洋流是西风漂流,该洋流为寒流,B项错误;从纬度位置判断,该岛南部可以受到副极地低气压带,即极锋的影响,多锋面气旋雨,C项正确。第(2)题,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所处纬度偏高,夏季接受太阳辐射较少。第(3)题,纳瓦里诺岛自然条件不恶劣,可谓是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适中,A项错误;纳瓦里诺岛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在‎0 ℃‎以上,岛上不可能遍布冻土冰川,B项错误;关于纳瓦里诺岛的自然资源状况,题文与题图中未显示,C项排除;由于热量不足,最热月平均气温过低,土地生物生产力较低,环境承载力较低,所以人口稀少,D项正确。‎ 考查角度3气候差异及气候的影响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非洲地区及苏丹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喀土穆和朱巴气候资料统计图。‎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比分析喀土穆和朱巴气候特征差异及其成因。‎ ‎(2)材料一图中丙地与丁地相比,区域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______________。‎ ‎(3)根据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推测两地气候类型及其对当地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答案 (1)喀土穆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年降水量较小;朱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年降水量较大。朱巴靠近赤道,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年均温要低于喀土穆。‎ ‎(2)热量充足,降水较丰富 位于内陆,交通不便 ‎(3)甲地位于15°N附近的非洲大陆,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因而甲地河流流量较大,季节变化明显,无结冰期;乙地位于非洲北部,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北信风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因而乙地河流流量较小,季节变化较大,无结冰期。‎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喀土穆位于苏丹北部,而朱巴位于苏丹南部且靠近赤道;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喀土穆降水较少,年均气温较高,而朱巴降水丰富,年均温明显比喀土穆低;结合两地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归纳出两地气候特征差异的成因。第(2)题,丙地位于东非高原,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热量充足、降水较丰富;由于位于内陆,交通不便,制约了其经济发展。第(3)题,结合两地地理位置和气压带、风带分布,可判断两地气候类型;结合两地气候特点综合分析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2017·河北调研]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下图)。回答(1)~(2)题。‎ ‎(1)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  )‎ A.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 B.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 C.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 D.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 ‎(2)能够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的旅游时间在(  )‎ A.12~2月 B.3~5月 C.6~8月 D.9~11月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该岛有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说明坡度较大;受地形和降水的影响,流水冲刷、侵蚀能力强,土层浅薄,不利于树木的生长,故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第(2)题,依材料,每年热季,为雨季来临之前,“草堆”干枯,转为褐色,故3~5月符合题意。‎ 气候与相关地理环境要素的关系 ‎(一)气候对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1.气候对水文的影响 ‎(1)河流。水系特征:降水多的湿润地区,地表径流丰富,河网密度较大,水系发育好。‎ 水文特征:降水多的地区,河流流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冬季气候寒冷的地区河流有较长结冰期。‎ ‎(2)湖泊。降水少、蒸发旺盛的干旱地区,内流湖较多,湖水盐度较高,为咸水湖。降水丰富的地区,多发育淡水湖、外流湖,湖泊面积大,水量大。‎ ‎2.气候对植被的影响 水热充沛的地区,植被类型多,乔、灌、草和藤本科植物按一定空间层次分布;树木多为常绿阔叶树。炎热少雨的沙漠地区植被少,低矮,叶子小,根系发达。热量丰富而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植物景观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雨季葱绿,旱季枯萎。寒冷的亚寒带地区适宜耐寒的针叶树种生长,形成广袤的针叶林带。极端寒冷的两极地区植被难以生长。‎ ‎3.气候对土壤的影响 不同气候条件下发育不同类型的土壤。‎ ‎4.气候对建筑的影响 气候环境影响建筑风格,建筑风格反映气候特点,并与环境达到协调或一致。‎ ‎(1)温度对建筑的影响 气温高的地方一般墙壁较薄,气温低的地方墙壁较厚。有些地方为了抵御寒冷,将房子“埋”在土里,如中国陕北窑洞(保温作用好)。‎ ‎(2)降水对建筑的影响 降雨多和降雪量大的地区,房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泻水和减少屋顶积雪。降雨少的地区(我国西北),屋顶一般较平,建筑材料也不是很讲究。降水多的地方,植被繁盛,建筑材料多为竹、木;降水少的地方,植被稀疏,建筑多用土、石;降雪量大的地方,雪甚至也是建筑材料,如爱斯基摩人的雪屋。‎ ‎(3)光照对建筑的影响 从采光方面考虑,房屋建筑需注重三个方面:①采光面积,②房间间距,③朝向。气温高的地方,往往窗户较小或出檐深远以避免阳光直射。吐鲁番地区的房屋窗户很小,既可以避免灼热的阳光,又可以防止风沙侵袭。傣族民居出檐较长,一个目的是为了避雨,另一个目的是遮阳。‎ ‎(4)风对建筑的影响 防风是房屋的一大功能,尤其是在台风肆虐的地区。我国台湾兰屿岛,距台风源地近,台风强度大,破坏性极强,岛上居民营造了一种“地窖式”民居。我国冬季屡屡有寒潮侵袭(多西北风),避风就是为了避寒,朝北的一面墙往往不开窗户,院落布局非常紧凑。‎ ‎(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对宏观气候:①海拔高的地区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②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非热带草原气候。③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④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阻挡冬季风。⑤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对局部小气候:①局部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②局部降水(地形雨)。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体的迎风坡降水远大于背风坡。③风速。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 考向一 气候与人类活动 ‎[2016·海南高考]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1~3题。‎ ‎1.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 A.降水多 B.风力大 C.日照强 D.气温高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提取信息“福建海坛岛”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季风区,“风沙满地跑”说明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风力大。故选B。‎ ‎2.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 A.高大、屋顶尖、窗大 B.低矮、屋顶缓、窗大 C.高大、屋顶尖、窗小 D.低矮、屋顶缓、窗小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风沙满地跑”说明风力很大,“房子像碉堡”说明房子需要具备的特点是防风,所以是低矮的、窗小。从材料提取信息“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根据该地区地理位置判断,影响该地区的东南季风受台湾山脉影响,气流下沉,形成干热的雨影区,降水少,所以传统民居的屋顶缓。故选D。‎ ‎3.当地居民主要从事(  )‎ A.渔业 B.林业 C.种植业 D.牧业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提取“光长石头不长草”说明该地区不适合植物生长,因此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林业和牧业,但由于该地区四周临海,有广阔的海域条件,因地制宜发展渔业,故选A。‎ 考向二 我国不同地区气候对建筑的影响 ‎[2016·河北省三市联考]读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完成4~5题。‎ ‎4.上图中(  )‎ A.各区域是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 B.各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一致 C.各区域的分布范围相当 D.各区域之间的边界清晰明确 答案 A 解析 图中各区域是按建筑气候单一指标划分的;各区域内部特征并不完全一致;各区域的分布范围也不相同;气候类型本身具有过渡性,因此,图中各区域之间的边界具有过渡性。‎ ‎5.从a到d(  )‎ A.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大 B.传统房屋窗户越来越小 C.现代楼房高度越来越大 D.传统房屋墙壁厚度越来越薄 答案 D 解析 从a到d反映出我国从北到南地理环境的差异。从a到d,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小;从a到d热量条件越来越好,为了更好地散热,传统房屋的窗户越来越大,墙体越来越薄;现代楼房高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受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  时间:50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设计。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图一),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图二)。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据此完成1~2题。‎ ‎1.“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辐合上升 B.辐散上升 C.辐合下沉 D.辐散下沉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塔的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所以“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辐合下沉,故C项正确。‎ ‎2.与“风塔”原理相同的是(  )‎ A.温室大棚气温较高 B.暖气团的上升运动 C.秘鲁沿岸的上升流 D.库区比周边降水少 答案 D 解析 据上题分析,“风塔”处气流下沉,说明“风塔”底处气温偏低,形成热力环流;因库区气温比周边气温低,库区盛行下沉气流,库区比周边降水少,故D项正确。温室大棚气温较高主要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暖气团的上升运动与锋面活动有关,秘鲁沿岸的上升流与离岸风有关,均与热力环流无关,排除A、B、C三项。‎ ‎[2017·湖北新联考四]地表净辐射是太阳短波辐射在“地—气”系统中经过吸收、散射和反射等作用后,地表接收的辐射收支净余部分,大致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与地面辐射之间的差额。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地表净辐射年内变化图。据此完成3~5题。‎ ‎3.与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最密切的地理要素是(  )‎ A.日照时数 B.气温年较差 C.气温日较差 D.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答案 B 解析 由题干可知,地表净辐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多少决定了地面温度的高低,地面温度的高低决定了地面辐射的强弱,地面辐射的强弱决定了气温的高低,因此地表净辐射的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相似。‎ ‎4.冬季,对西藏和黑龙江地表净辐射差异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昼长 C.海拔 D.地表植被 答案 D 解析 西藏的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白昼较长,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较黑龙江多,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多。因此,太阳高度、昼长、海拔对两地地表净辐射差异影响均较大,冬季两地的植被覆盖率低,对地表净辐射影响小,故D项正确。‎ ‎5.湖南省5、6月份地表净辐射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弱 B.阴雨天气多 C.地面辐射强 D.白昼较短 答案 B 解析 湖南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受锋面雨带的影响,5、6月份正值雨季,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弱,从而导致该省5、6月份地表净辐射较小,选项B正确。‎ ‎[2017·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6~7题。‎ ‎6.下列描述中,不符合上图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沙尘的源地位于甲地,受上升气流影响形成扬沙,并经高层气流输送到乙地上空,到乙地下沉而形成浮尘。‎ ‎7.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上图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 答案 D 解析 由上题可知,浮尘天气主要发生在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较小的地区。D图中乙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风速较小,故D项正确。A、B图中乙地位于高压中心外围,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且风速相对较大,C图中乙地位于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故A、B、C项错误。‎ ‎[2017·太原三模]下图示意南美阿塔卡马沙漠沿南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中A地每年有很长时间被厚厚的雾层笼罩,空气潮湿黏滞。据此回答8~9题。‎ ‎8.图中暖湿气流是指(  )‎ A.东南信风 B.东南季风 C.东北信风 D.东北季风 答案 A 解析 南回归线附近受东南信风的影响,暖湿气流主要是指东南信风,故A项正确。‎ ‎9.A地区长时间被浓雾笼罩,主要是因为(  )‎ A.地形较封闭 B.海域面积广 C.逆温层稳定 D.太阳辐射弱 答案 C 解析 A地区位于沿海地区,西临广阔的太平洋,东侧为山脉,不属于封闭地形,故A项错误;雾气的形成与沿岸寒流有关,由于寒流流经,降温作用明显,导致近地面气温较低,形成较为稳定的逆温层,空气对流运动不显著,雾气不易消散,故C项正确;B、D两项与此地雾气的形成关系不大。‎ ‎[2016·江苏高考]‎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下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此时我国(  )‎ 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答案 D 解析 图示时刻,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高压脊控制,但西部的青藏高原东南(成都、昆明一线西侧)则受低压槽影响,A错误;北方广大地区受高压及高压脊控制,天气寒冷干燥,B错误;昆明附近等压线比三亚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更强,C错误;北京、上海附近的等压线几乎都呈南北走向,因而两城市风向基本相同。故D正确。‎ ‎11.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 A.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 B.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D.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答案 A 解析 ‎ 读图可知,该日图示区域北部有强大冷高压,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北有山地、西有高原,阻挡了强大冬季风南下,此时上海盛行强劲的西北风,离岸风使得海洋对上海的影响大大减小。‎ 二、综合题(2小题,共46分。)‎ ‎12.[2017·资阳一诊]结合所掌握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24分)‎ 根据国家防总《关于三峡水库2016年试验性蓄水实施计划的批复》要求,‎2016年9月10日正式启动三峡水库2016年‎175米试验性蓄水(坝高‎185米),三峡水库‎9月30日蓄水位原则上按‎162米控制,10月底或者11月份争取蓄至‎175米。‎ ‎(1)据地形和气候条件分析三峡水库大坝在此选址的原因。(8分)‎ ‎(2)据气候和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三峡水库在此期间蓄水的原因。(8分)‎ ‎(3)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夏季三峡库区和周围地区的局部气候差异。(8分)‎ 答案 (1)①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的交界处,河水落差较大,水流湍急;②长江中上游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丰富,且库区流域面积较大,汇集的水量大;③此处位于峡谷地区,大坝长度较短,工程量较小;④库区地质条件稳定,利于修大坝和蓄水。‎ ‎(2)①冬春季降水少,提前蓄水,能保证冬春季发电所需的水量和水位差;②保证上游航道的水深,满足大型船舶的航运需要;③保证次年春季灌溉、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④此期间库区降水强度小,来水含沙量较小,河水清澈,因蓄水产生的泥沙淤积量较小。‎ ‎(3)①库区水面宽广,水的比热容大,夏季升温慢,气温较周围地区低;气流下沉,降水较少;②库区周围地区陆地比热容小,夏季升温快,温度较高;气流受热上升成云致雨,加之水库修建后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导致库区周围降水量较多。‎ 解析 ‎ 第(1)题,大坝选址要求考虑工程量、水库库容量、水能资源富集程度等因素;水能资源与降水量(河流径流量)、地形起伏(河流落差)等有关;工程量大小主要与地形(峡谷)有关,库容量主要与地形(河谷盆地)有关。第(2)题,水库蓄水时间的选择应考虑河流水文特征(水位、含沙量)的季节变化,河流水文特征的季节变化又与降水的季节变化有关;此外,水库蓄水后,水位上升,可以提高河流枯水期航运价值、提高枯水期供水量。第(3)题,受热容量的影响,夏季水库库区比周围气温低,从而形成库区和库区周围的热力环流;库区面积扩大后水汽含量大,也利于成云致雨。‎ ‎13.[2017·邯郸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奥伊米亚康位于东西伯利亚地区,因迪吉尔卡河上游,气温年较差达‎101.8 ℃‎,是世界最冷的永久定居点,北半球的寒极就在这里。当地居民生活幸福,以长寿著称于世。居民的食物以鱼、马肉和奶制品为主,还会采摘野生浆果补充营养。这里的房屋建筑为木质结构,房子特别厚实,门窗有四五层。这里有“三大怪”:屋子木桩上面盖(木桩深埋地下,木屋与地面最少有‎0.9米的间隔);水管不埋露在外;汽车启动直线开。‎ ‎(1)分析北半球的寒极在奥伊米亚康而非北极点的原因。(8分)‎ ‎(2)从地理角度分析奥伊米亚康居民普遍长寿的原因。(8分)‎ ‎(3)推测奥伊米亚康“三大怪”的成因。(6分)‎ 答案 ‎ ‎(1)奥伊米亚康地处东西伯利亚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处于山地环绕的盆地之中且地形北低南高,南下冷气流至此积聚不易散出,使盆地内部更加寒冷;北极点地处北冰洋,海冰覆盖,海冰(水)比热容大,(并有热量从冰下传向冰上的低层空气),致使冬季气温比奥伊米亚康高。‎ ‎(2)严寒能抑制病菌,病毒生长,空气洁净(无明显环境污染);当地存在富有营养而健康的饮食(以及纯净的水);保有传统的生存方式,生活压力小(或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 ‎(3)屋子木桩上面盖:防止室内热气融解冻土地基,发生房屋倒塌;水管不埋露在外:冻土深厚,无法在地下开挖管线(水管沿线有加热设施以防冻);汽车启动直线开:防止因道路结冰而出现汽车打滑或侧翻,防止极端低温带来的汽车零部件损坏而产生故障。‎ 解析 第(1)题,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北极点位于北冰洋,奥伊米亚康位于内陆,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大陆降温幅度大。第(2)题,影响人类寿命的地理因素主要有环境质量、食品的品质、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第(3)题,该地“三大怪”的形成与其地理环境有关,主要是与气候寒冷有关。‎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