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新乡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ww.ks5u.com 高一地理试卷2019 一、单选题(19*4=76) 下图中O为极点,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弧MSN表示晨昏线,弧MP与弧NP的长度相等,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 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C. 弧MS为晨线 D. 弧NS为晨线 2. 此时,北京时间是( ) A. 6日12时 B. 7日12时 C. 6日24时 D. 5日12时 【答案】1. D 2. 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以及日期的划分等相关知识 【1题详解】 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说明中心点为南极点。地球上“新的一天”与“旧的一天”的分界线为0点所在经线和180°经线,由于图中弧MSN为晨昏线,且弧MP与弧NP的长度相等,因此经线OP只能为0点所在经线(0点所在经线位于夜半球的正中央),所以OQ为180°经线。由此可知,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夏季,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A错;P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时,B错;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弧MS由白天过渡到黑夜,为昏线;弧NS由黑夜过渡到白天,为晨线,C错,D正确。 【2题详解】 地球上“新的一天”范围为0点所在经线以东,180°经线以西的地区。根据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可知,非阴影部分为“新的一天”,表示7日。由小题(1)得知,OQ为180°经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东经度数增大,西经度数减小,因此OP为60°W,即此时60°W为7日的0点,因此此时北京时间为7日12时,B正确。 【点睛】自然日界线和国际日界线对地球的日期划分如下图: 科学家对“信使号”探测器第三次飞越水星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水星表面有火山活动迹象,以及磁场磁暴等信息,并且在水星超稀薄外大气层中首次发现电离钙元素。下图为“太阳系局部图”,图中M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美国“信使号”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 ) A. M B. N C. P D. Q 4. 与P、Q相比,地球上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是( ) ①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 ②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 ③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④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3. B 4. B 【解析】 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位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3题详解】 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可知,N—水星,P—金星,Q—火星。读材料可知,美国“信使号”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水星,B正确。故选B。 【4题详解】 地球上存在生命自身条件主要有:适宜的温度、适宜的大气、液态水等,②④正确。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和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属于外部条件,太阳系中其他行星也具备该条件。故选B。 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120°E)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图中横坐标表示日期,完成下列小题。 5. 该同学的观测与记录持续了( ) A. 3个月 B. 6个月 C. 9个月 D. 12个月 6. 图中a点对应的节日可能是( ) A. 端午节 B. 劳动节 C. 国庆节 D. 元宵节 7. 在图中b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 ) A. 日本春光明媚 B. 北极出现极夜 C. 南非华人欢度春节 D. 澳大利亚冬雪纷飞 【答案】5. D 6. C 7. A 【解析】 【5题详解】 曲线左右端点、中点都是6点日出,这三个6点日出节气自左向右依次是秋分、春分、秋分。时间刚好一年即12个月,选D。 【6题详解】 A在北半球,日出时间在6点之后,接近6点,判断为刚过秋分不久。故接近国庆节。故选C。 【7题详解】 图示b为春分日之后不久,日本春光明媚,A正确。故A项正确。北极出现极夜是北半球冬半年,南非华人欢度春节是在北半球冬半年,澳大利亚冬雪纷飞应该是北半球夏季,BCD错误。故选A。 8.第30届奥运会将于2012年7月27日19点12分(零时区区时)在伦敦开幕。各国学生若计算在本地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直播的日期、时刻,可依据下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奥运会开幕时零时区区时(中央经线为0°)为7月27日19点12分,则计算可得零时所在的经线为72°E,此时从72°E向东至180°为7月28日,其余范围为7月27日,故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7月27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极地区存在极昼现象,故选项D错误;奥运会开幕时零时区的区时为19点12分,应靠近昏线,而选项C图中的伦敦靠近的是晨线,故选项C错误。 实际日照时数是指太阳光线照射地面所经历的小时数(去除地物、云、雾等遮蔽时间)。读湖北省某月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图(单位:小时),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据统计,武汉市全年实际日照时数可以达到1950小时。据图判断,图示月份最可能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1月 10. 下列关于甲、乙两地实际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受夏季昼长影响日照时间长,故日照时数较大 B. 甲地受背风地形影响,气流下沉少雨,故日照时数较大 C. 乙地受盆地地形影响,水汽难以扩散,故日照时数较小 D. 乙地受地形抬升影响,湿润多雨,故日照时数较小 【答案】9. C 10. D 【解析】 【9题详解】 图中显示月份武汉实际日照时数在230—240小时之间,占全年的八分之一左右,最可能处于夏半年;且图中武汉一带等值线向东凸出,说明武汉一带实际日照时数多于南北两侧,可能处于少雨时期,据此可判断可能是处于伏旱时期的7月。故选C。 【10题详解】 依据等值线“小于小的”规律可知,乙地实际日照时数小于160小时;同时乙地范围较小,可能处于山地地形,夏季东南季风受地形阻挡,多降水而日照时数较小。甲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天,降水少,甲乙两地夏季昼长相差不大,AB错误。故选D。 读“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对比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我国东部的M地区太阳总辐射量最少的原因是 ( ) A. 纬度高 B. 海拔低 C. 降水多 D. 晴天多 12. 太阳总辐射量N大于P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纬度低 B. 海拔高 C. 降水多 D. 晴天多 【答案】11. C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依据纬度可知,M位于我国东部地区30°N附近,纬度较低,A错。海拔低与太阳总辐射少没有必然联系,B错。M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晴天少,所以太阳总辐射量少,C对,D错。故选C。 【12题详解】 图中P、N都位于我国西部地区,从纬度位置可看出,N应该位于青藏高原、P位于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太阳总辐射量大于西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B对。纬度不是主要因素,A错。西北地区降水少、晴天多,但太阳辐射总量低,天气不是主要因素,C、D错。故选B。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 、天气等因素。不同区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差异。在东部地区,海拔差异小、图中曲线形态与纬度影响关系不大,所以主要是天气因素。但青藏地区最主要因素是海拔高。纬度、天气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13.下图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A、C错;东经度数顺着自转方向增加,B是正确C错。 【考点定位】地球自转方向 我国古书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 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4. 记载中所写的黑气指( ) A. 耀斑 B. x射线 C. 紫外线 D. 黑子 15. 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内部 【答案】14. D 15. A 【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以记忆为主. 【14题详解】 资料中记载的“黑气”是太阳黑子,它比太阳表面温度低,在太阳表面形成暗斑,看起来象是太阳变黑了一块。选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根据文中描述,可判断为黑子现象,该现象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故选A。 北京时间2009年12月17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6. “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17. 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 A. 该行星陆地面积狭小 B. 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 C. 该行星距离太阳太远 D. 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 【答案】16. C 17.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天体系统及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试题难度容易。 【16题详解】 根据题干“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可知该天体位于太阳系以为,银河系以内,所以“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属于银河系;故选C。 【17题详解】 据材料“它是一个热气腾腾“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说明该行星与恒星的距离太近,不利于生命的存在。故选D。 某岛国面积700多平方千米,由170多个岛屿组成,其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尽管可能遭遇飓风,但美丽的珊瑚、大片的椰林和新年第一缕阳光,仍吸引了各地游客来此迎接新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 该国首都的位置可能是 A. 21°8′N,175°12′E B. 42°10′N,170°22′W C. 21°8′S,175°12′W D. 42°10′S,170°22′E 19. 当该国首都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A. 1:00 B. 6:00 C. 11:00 D. 20:00 【答案】18. A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该国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结合选项可知该国首都的经度为175︒12'E或170︒22'E,A、D符合条件,又根据该地有美丽的珊瑚,大片的椰林,可知该国首都位于热带低纬度地区,排除D,即选A。 【19题详解】 当该国首都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时,即日出时,低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差距较小,日出的区时约为6时,该国为12区,即北京时间(东8区)的时间为2时,结合四个选项最接近的A。 【点睛】本题以某岛国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和区域地理知识.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区时的计算公式是:未知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注意,东加西减,并且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从春分到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其中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从秋分到春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其中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冬至到春分,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 二、读图填空题。 20.下图是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用图中数字填空,只填数字)。 (1)今天(11月12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之间。 (2)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的时段是从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 (3)北半球夜长逐日增长的时段是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 (4)太阳直射点的①②③④⑤五个位置中,昼夜平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 (5)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时候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_______点。 (6)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日减小的时段是从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③ ④ (2)① ③ (3)② ④ (4)①③⑤ (5)② (6)② ④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结合地球公转及其对太阳直射点的影响、对昼夜长短的影响等知识点进行分析作答。 【详解】(1)据图可知,①为春分日,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日;②是夏至日,时间是每年的6月22日;③是秋分日,时间是每年的9月23日;④是冬至日,时间是每年的12月22日。故今天(11月12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③到④之间。 (2)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是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时候,北半球的夏半年,据图可知,是从①到③。 (3)北半球夜长逐日增长时段应该是太阳直射点从北向南移动,从夏至日到冬至日的阶段,是从②到④。 (4)昼夜平分应该是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五个点当中,应该是①③⑤。 (5)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时候应该是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故应该是位于②点。 (6)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日减小的时段应该是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之间,故是从②到④。 21.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以____极点为中心的光照图,日期为______月____曰。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 (3)图中昏线是弧_______,晨线是弧_________。 (4)A、D、E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范围是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___________。 (5)B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时,乙点的日落时间是___________。 (6)A点的夜长为__________小时。 【答案】 (1). 南; (2). 12; (3). 22; (4). (23°26'S,90°W); (5). BC; (6). AB; (7). E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