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3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2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案)
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2. 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3. 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一、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分析 读田纳西河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河流开发原则 2.田纳西河概况 发源于 A 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是 B 密西西比河支流—C 俄亥俄河的支 流。 3.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 易误点拨] 1.河流的水系特征不同于水文特征 河流的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 河网密度、河道状况等内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而水文特征则主要指河流 水位、径流量大小及变化、含沙量、汛期、结冰期等内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气 候。 2.水量大,水能资源不一定丰富 水能资源是否丰富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河流的水量;二是河流的落差。 一般来讲,水量越大,落差越大,水能资源越丰富;反之水能资源贫乏。 【要点突破】 1.流域开发的整体性分析 流域既是一个自然区域又是一个经济区域,区域内自然因素之间、自然因素 与经济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由此构成了流域的整体性 特征,因此我们在进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分析时,应紧紧围绕流域的整体性表 现去分析,如下图所示: 2.案例分析(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环境要 素 田纳西河流域 特征 对其他环境要素的 影响 流域开发方向 地 形 多山、地形起伏 较大 陆路交通不便,发 展航运 修建船闸和水 库 蕴藏着丰富的水能 水能开发,建水 电站 气 候 温暖湿润的亚 热带 流域内光、热、水 较丰富 较早成为发达 农业区 冬末春初多降 水,夏秋降水相对较 少 河流流量不稳定 给航运带来困 难,需将修水库和船 闸相结合 降水季节变化与农 作物和季节需水相矛盾 修水库蓄水,解 决降水与灌溉的矛 盾 水 系 水系发达,支流 多,水量丰富 航运发达 大部分可通航, 通往全国大部分地 区 水量不稳定,流 量差异大 航运不便 修水库,建船 闸,促航运 矿 产 矿产丰富,有 煤、铁、铜、锌、磷、 云母等 利于能源工业、钢 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 工业的发展 影响流域综合 开发的重要因素 3.河流航运价值的分析思路 二、流域的综合开发 1.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状况及其后果 时间 开发状况 后果 18 世纪下半 叶 开发早,有较为发达的农 业,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 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自 然环境的影响不大 19 世纪后期 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 流域内的资源进行大规模的 掠夺式开发 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 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2.流域的综合开发 (1)流域开发的目标 ①核心是河流的利用与治理。 ②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 ③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2)具体措施:修建水坝。 (3)效果 ①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 和管理。 ②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③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知识拓展】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一、长江流域的地理概况 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①地形:上游高原、盆地,中下游平原。 ②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③水量:水量居我国首位,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④流域概况: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居全国首位。 (2)自然资源 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等。 2.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1)经济发展快,形成三大经济区 ①上游:以重庆为中心。 ②中游:以武汉为中心。 ③下游:以上海为中心。 (2)城市化水平较高 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中下游地区的 城镇密度远高于上游地区。 二、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 河 段 优势 问题 可持续发展措施 上游地 区 水能蕴藏量丰 富 地质灾害频发; 植被破坏,水土 流失严重 三峡工程建设;生 态环境建设 中游地 区 平原广大,矿 产丰富 洪涝威胁 退耕还湖、搞好分 洪工程;营造防护林 下游地 区 工农业发 达 水体和大 气质量下降 调整优化产业结 构;加强环境保护,综 合治理环境污染 【要点突破】 1.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模式 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是河流的利用与治理,利用的是“优势条件”,治理的 是“流域问题”,并且治理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和保障。田纳西河流域作为流域综 合开发的典范,其综合开发模式如下: 2.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经验的借鉴 流域综合开发中可以以田纳西河为模板,借鉴以下几点: (1)以水力资源综合开发为流域治理核心。 (2)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加强管理——保证流域治理与开发的长期稳定。 (3)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从防洪入手, 重点发展水运、水电。 (4)因地制宜地选择栽培作物,由单一经营到综合发展农、林、牧、渔业。 (5)加大开发力度和开放度——以便利的运输条件和廉价的电力供应吸引大 量投资。 (6)重视环境保护。 3.河流综合治理的措施与目的 治理措施 治理目的 建设水利工程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 开发重点 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 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高频考点一 流域开发的背景和方式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 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 1962 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 年在该 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 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 1~3 题。 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1~3 月 B.3~6 月 C.6~9 月 D.9~12 月 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方法规律】流域开发、治理的背景分析策略 (1)要对一条河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首先要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是 从地形、气候特征等方面分析河流的流向、流量、含沙量、结冰期等水文特征。 (2)进一步分析该河流对流域内人类生活的影响,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①供水:包括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从河流流量大小及季节分配情况和水 质方面分析。 ②航运:包括影响航运的自然条件,产生航运价值的社会经济需求状况等。 ③发电:从河流流量和地势落差说明,河流水量大且地势落差大更有利于发 电。 ④水产养殖:重点考虑水域面积及水质状况。 ⑤旅游:与河流和周边自然景观及文化景观搭配状况有很大关系。 (3)对某河流治理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①修建水利工程:效益从防洪、发电、航运、供水、水产养殖等方面说明, 其中前两方面易于理解,而对航运的有利影响是通过水利工程使上游水深增加, 水流变平缓且流量季节变化小而实现的。 ②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可减少河流含沙量,提高防洪能力。 ③流域内污染治理工作:保护水质、安全供水。 ④在河流的不同河段,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情况下,中上游 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 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高频考点二 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分析 读长江荆江河段及荆江分洪工程示意图,回答 1~3 题。 1.关于荆江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泥沙沉积形成了南五洲 B.溯源侵蚀使得河道弯曲 C.荆江分洪区汛期大量蓄水 D.人民大垸不受洪水威胁 2.“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 ) A.湖泊的调节功能较弱 B.地下水位过高,补给河流 C.泥沙淤积使得河床增高 D.流速过快,河岸侵蚀严重 3.关于分、蓄洪区土地利用的叙述,最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A.为应对特大洪水而禁止开发 B.发展湿地生态经济及旅游 C.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 D.开挖成湖,增强调节功能 高频考点三 河流综合开发的影响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内加尔河发源于非洲西部的高原地区,注入大西洋。因其下游河床缓,河 口宽,低水位时期,咸水有可能向上游倒灌,严重影响沿岸农业和居民用水。该 河上的迪亚马水坝建成后,设有高达 13 米的通航船闸,解决了海水上溯问题。 但也带来一些生态问题,如河道和水库淡水滞留,使一种很高的宽叶香蒲迅速生 长,导致几十万平方米的水面荒芜。下图为西非某区域略图。 (1)说出迪亚马水坝的主要作用。 (2)迪亚马水坝建成后,给塞内加尔河上游的环境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 【解析】 【答案】(1)改善航运;解决海水上溯(海水进入河流)问题;存蓄淡水提供水 资源等。 (2)加剧沿岸地区土壤盐碱化;河流水质恶化;河流渔业资源锐减等。 【变式探究】 下图为我国珠江流域示意图,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珠江下游是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试分析原因。 (2)目前,我国已经在珠江干支流上建立了若干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的 建设有什么意义? (3)有人建议云南省全面停止珠江上游的水电开发,为什么? 过建设水库,发挥水库的防洪、发电、灌溉、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第(3)题, 我国西南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且交通不便,水电开发难度较大,且水利工程建设 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故有人建议云南省停止珠江上游的水电开发。 【答案】(1)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强度大;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 容易形成较大的洪峰;上游流经山区,流速快,集水速度快;下游平原地区水流 速度慢,排水不畅,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2)调蓄径流,减少下游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提供大量的电能,满足经济 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改善流域内的航运条件;发展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增加收 入,促进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3)我国西南地区地质条件不稳定,加上水利工程建设会破坏流域内的生态 环境,故有人建议云南省全面停止珠江上游的水电开发。 【方法规律】水利工程的评价思路 水利工程的评价包括工程建设可行性评价和建成后对周边环境影响的评价 两大方面。可行性评价主要从水利工程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分 析。影响评价则需要从有利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 1.可行性评价 (1)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包括资源条件和工程条件。 自然条件 具体内容 资源条件(水能丰富程 度) 流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 工程条件 峡谷河段,筑坝工程量小 地质基础好,安全性好 (2)社会经济条件 ①市场条件: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②工程条件:移民少,淹没农田少,生态破坏小,有利于工程实施。 2.影响评价 水利工程影响评价首先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 利也有弊;其次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即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 生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 ②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 量;改善水质。 (2)不利影响 ①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 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 ②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带来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 入海径流量减小,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 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 高频考点四 河流特征分析类题目 【命题特点】 命题视角 设问特点 描述某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 系特征 常用“描述”“分析”“比 较”“说明”“探究”“指出”等 行为动词引领,结合流域地图及相关 统计资料,点明设问方式及内容 分析某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 比较两条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 的差异 读图,回答问题。 图 1 图 2 据图 1、图 2 中的信息,概括出 B 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请答出三项。 【答案】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流速较缓;汛 期较长。 【方法技巧】一、快解题按思维流程 角度一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描述,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二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成因分析,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三 两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比较,其思维流程为: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水 文 流量 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 水位 水位高(低);水位季节变化大(小) 汛期 汛期长(短),早(晚);汛期出现夏季(或其他 季节) 特 征 含沙量 含沙量大(小) 结冰期 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 现象 流速(水力) 流速快 (慢);水力(能)资源丰富 水 系 特 征 长度 多大江大河;河流短小等 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大(小) 支流 支流多(少) 弯曲度 河道弯曲(平直) 水系形状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 枝状水系 【变式探究】 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我国第三大咸水湖,近些年出现湖水水位上 涨的现象。读纳木错湖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纳木错湖区的水系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推断纳木错的主要补给方式及近些年湖水水位上涨的主要原 因。 【答案】(1)入湖河流呈向心状,分布不均;河流大多分布在南岸和西岸; 北岸河流数量很少。 (2)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增多;入湖水量加 大,湖水水位上涨。 高频考点五 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类题目 【命题特点】 命题视角 设问特点 分析某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 常用“说出”“分析”“比 较”“总结”“归纳”等行为动词引 领,结合区域地图点明设问方向及内容 比较两流域开发治理措施的异同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 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 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 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 1931 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 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 流量的季节变化。 (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 进行选择,完成表格内容。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 沙 改善航运条件 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 目标 第一 阶段 19 世纪 40 年代 至 20 世纪 20 年代 整治河道,裁 弯取直,消除河道 分汊 ①______、______ 第二 阶段 20 世纪 20~80 年代 进行梯级开 发,整理河谷滩地 等 ②______、 ________、______ 第三 20 世纪 90 年代 恢复弯曲河道 恢复河流生态 阶段 以来 及河道分汊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答案】 (1)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 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 冬季为丰水期。 (2)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 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 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 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 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方法技巧】一、快解题按思维流程 角度一 直接回答某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二 比较两流域开发治理措施的异同,其思维流程为: 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上游:调洪 修建水库;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中游:分洪、蓄 修建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洪 下游:泄洪、束 水 修筑河堤,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 挖河道 其他 建设水利工程,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 地选择开发重点;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减轻污染,提高水质 【变式探究】 读区域图和图中文字信息,回答问题。 (1)甲、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都结合了各自地理环境特点,这说明两区域 发展都遵循了________原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中也有一些共同之处,请提炼、 概括出两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中信息,探究甲区域 a 河下游地区过去经常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填 写内容。 自然地理特征 对 a 河下游地区洪水泛滥的影响 ② ―→ 泛 滥 【答案】(1)因地制宜 保护环境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2)①上游坡 度大(上游以山地丘陵为主、支流多) ②年径流量大(河流水量大) ③下游地势低平 (下游以平原为主、河口地区有河流交汇) 1.(2018 年全国Ⅱ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 提高。2013 年 7 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 1 为当月 6 次降水过程的时 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 5 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 6 次降水形 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表 1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 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 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 1750m3/s 9. 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 减小降水变率 B. 减少河水含沙量 C. 增加降水量 D. 加大 河流径流量 10. 第 5 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1. 第 6 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 河床 B. 沟谷 C. 裸露坡面 D. 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9. B 10. B 11. D 9. 我国降水变率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无关,A 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 持水土能力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 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能够提高区域 降水量,但提高幅度不大,C 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高,河流径 流量会有所减小,D 项错误。 10. 第 5 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第 5 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 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 3 次,降水强度大,②对;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 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 ③对;植被对径流汇聚的作用每次降水都相同,④错。B 项正确,A、C、D 项 错误。 11.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第 5 次降水形成洪峰, 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 项错误。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 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 5 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 域裸露坡面少,C 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 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第 6 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 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 D 选项正确。 2. (2018 年全国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 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 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 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 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 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 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 (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泥;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 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 (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1)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表积水条件(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畅(蒸发、 地形、冻土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扎龙湿地地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排水不畅; 据材料可知,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说明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2)据材料中知,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应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 之和,降水量基本不变,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后成为内流河时,说明蒸发量逐渐增大;随 着尾闾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3)盐度高低与蒸发量和降水量有关。河水泛滥不断为湿地带来矿物质,且受全球变 暖影响湿地水分蒸发加强,盐分析出;且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据 材料知泥沙淤积量大,湿地水浅,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因此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 增加。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正反均可言之有理即可。同意应从外流河的优点角度分析。 外流河加快水流速度,促进水循环和更新,可以防止盐分富集和污染物的富集,减轻水体污 染;同时流速加快,可 减少泥沙淤积;以及河流中营养物质增多,会扩大水生生物的种类 和数量。不同意应从保护湿地角度分析。工程措施的建设会破坏湿地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 等。 (2016·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 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 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 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 1931 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 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 流量的季节变化。 (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 进行选择,完成表格内容。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 沙 改善航运条件 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 目标 第一 阶段 19 世纪 40 年代 至 20 世纪 20 年代 整治河道,裁 弯取直,消除河道 分汊 ①______、______ 第二 阶段 20 世纪 20~80 年代 进行梯级开 发,整理河谷滩地 等 ②______、 ________、______ 第三 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 以来 恢复弯曲河道 及河道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答案】 (1)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 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 冬季为丰水期。 (2)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 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 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 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 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2016·全国卷Ⅱ)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 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 意该河下游某地 1962 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 面。1964 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 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 成 1~3 题。 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1~3 月 B.3~6 月 C.6~9 月 D.9~12 月 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程发生在由汛期到枯水期的时段,9~12 月符合,故选项 D 正确。第 2 题,水库 竣工后,汛期水库下游流量减小,径流冲刷河床的作用减弱,河道淤积加重,故 选项 B 正确。第 3 题,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可以减弱潮流带来的泥沙补 给,从而减少河流的泥沙淤积,故选项 A 正确。 (2016·浙江高考·节选)根据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如图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 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解析】 1.获取信息 【答案】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 利工程搬迁量小。 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 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 (2014·天津高考·节选)读图,回答问题。 图 1 图 2 据图 1、图 2 中的信息,概括出 B 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请答出三项。 【答案】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流速较缓;汛 期较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