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山东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课件(43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山东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课件(43张)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2 - 考情分析 知识建构 本专题内容是对前面的总结与提升 , 是地理思维的具体体现。因此是高考的重点。其中对于差异性的考查方式多是直接考查 , 常以区域环境为背景 , 考查其分布、特征以及形成原因 ; 而对于整体性的考查多是渗透在具体的案例或者问题中。命题形式 : 选择题与综合题均有呈现。本专题内容重在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 - 3 - 考情分析 知识建构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知识精要 1 .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 4 - 考点一 考点二 - 5 - 考点一 考点二 2 .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 功能 3 .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表现 (2) 结果 : 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 - 6 - 考点一 考点二 4 .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表现 - 7 - 考点一 考点二 - 8 - 考点一 考点二 典型例题 1 .(2019 全国 Ⅲ 卷 ) 近年来 , 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 , 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 , 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 , 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 , 越年积雪 ( 积雪期超过一年 ) 面积减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 A. 气温升高 B. 气温 降低 C . 降水增多 D. 降水减少 (2) 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 A. 洪水暴涨 B. 退耕还 湿 C . 地面沉降 D. 冻土融化 (3) 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 A. 林地 B. 湿地 C . 草地 D. 寒漠 - 9 - 考点一 考点二 分析解答 第 (1) 题 , 根据材料可知 , 西伯利亚地区由于气候变化 , 土地覆被发生变化且越年积雪面积减少 , 由此推知西伯利亚地区气温升高 , 导致该地土地覆被变化 ,A 项正确。第 (2) 题 , 随着气温升高 , 冻土融化 , 土壤水分增多 , 水分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向洼地汇集 , 导致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 ,D 项正确。该地降水较少且近年来没有大的变化 , 洪水暴涨可能性小 ,A 项错误。该地纬度高 , 气候寒冷 , 人类活动较少 , 退耕还湿面积小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地面沉降 ,C 项错误。第 (3) 题 , 随着气温升高 , 蒸发量增大 , 西伯利亚平地上的土壤水分减少 , 不再适合耕种。与林地 ( 需水量大 ) 相比 , 草地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且竞争力更强 , 故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草地 ,C 项正确 ,A 项错误。平地上的耕地水分条件变差 , 无法转变为湿地 ,B 项错误。气温升高 , 冻融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减弱 , 不利于寒漠的形成 ,D 项错误。 答案 (1)A   (2)D   (3)C - 10 - 考点一 考点二 2 .(2016 全国 Ⅰ 卷 )( 节选 )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各题。 某科考队于 8 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 , 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 , 南部生长森林 ; 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 ; 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 , 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 ; 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 , 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 - 11 - 考点一 考点二 (1) 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 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 12 - 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 (1) 山脉大致呈南北向 , 阻挡季风 , 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 ; 地形高差大 , 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 纬度高 , 植物生长缓慢 , 食物供应量少 ; 环境空间差别大 , 适宜生存的空间小 ; 冬季寒冷漫长 , 生存条件恶劣。 - 13 - 考点一 考点二 思维建模 1 . 陆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 生存空间 : ① 面积大 , 地形复杂 , 气候差异显著 , 环境多样 , 适生空间大 ; ② 环境空间差别大 , 适生空间小 ; ③ 长期与大陆分离 , 环境封闭 , 物种独特。 (2) 气候 : ① 纬度 ( 海拔 ) 低 , 水热充足 , 植物繁茂 , 食物充足 ; ② 纬度 ( 海拔 ) 高 , 植物生长缓慢 , 食物供应量少 ; ③ 冬季 ( 终年 ) 寒冷漫长 , 生存条件恶劣。 (3) 环境 : ① 生态环境发生改变 , 食物来源减少 , 饮用水短缺 , 生存空间减小 ; ② 全球气候变化 , 草地退化 , 生存环境改变 ; ③ 生态良好 , 环境污染少。 (4) 天敌 : ① 缺少 ××××, 天敌少 ; ② 受到 ×××× 天敌威胁。 (5) 人类活动 : ① 人烟稀少 , 人类活动强度小 , 干扰少 ; ② 森林、草原减少 , 污染加剧 , 食物减少 , 栖息环境遭破坏。 - 14 - 考点一 考点二 2 . 水生动物 ( 鱼类 )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 生存空间 : ① 湖面 ( 海域 ) 广阔 , 生存空间大 ; ② 跨度大 ( 流程长 ), 水域环境多样 , 种类繁多 ; ③ 河湖 ( 海 ) 相连 , 有利于 ××× 洄游产卵。 (2) 气候 : ① 纬度低 , 水温高 , 生长速度快 ; ② 水温适宜 , 利于产卵、繁殖 ; ③ 水域浅 ( 纬度低 ), 光照充足 , 光合作用强。 (3) 水文 : ① 盐度高 ( 低 ), 适宜咸水 ( 淡水 ) 鱼类生存 ; ② 纬度 ( 海拔 ) 高 , 盐度低、水温低 , 适宜冷水性鱼类生长 ; ③ 结冰期长 , 存活率低 ; 水质好。 (4) 食物 : ① 多条河流入海 ( 湖 )/ 寒暖流交汇 ( 上升流 / 水温变化明显 ), 底层海水上泛 , 营养盐类丰富 , 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 ② 水草丰美 / 其他鱼类为 ××× 提供充足饵料。 (5) 天敌 : 缺少天敌制约 , 繁殖速度快 , 种群密度大。 (6) 人类活动 : 水质下降 , 污染加重 ; 过度捕捞。 - 15 - 考点一 考点二 3 .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 应用 - 16 - 考点一 考点二 - 17 - 考点一 考点二 演练冲关 (2018 海南卷 ) 历史上 , 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 , 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 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 , 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 “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 。据此完成 1~3 题。 1 . 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 ① 固定表土  ② 减少径流  ③ 沉积泥沙  ④ 降低风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 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 , 还可以放水冲沙 , 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    ) A. 洪水期持续 放水 B . 枯水期持续放水 C. 洪水期集中 放水 D . 枯水期集中 放水 A D - 18 - 考点一 考点二 3 .“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 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    ) A. 水循环与水平衡 原理 B . 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 地理环境整体性 原理 D .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C 解析 第 1 题 , 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 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 , 故 A 项正确。第 2 题 , 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 , 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 , 故排除 A 、 C 两项。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 , 侵蚀搬运能力弱 , 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 , 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 , 但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 , 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 , 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 , 故 D 项正确 ,B 项错误。第 3 题 ,“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 蕴涵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 - 19 - 考点一 考点二 4 .(2019 湖南娄底高三 4 月二模 )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伊塞克湖属于内陆湖 , 湖面平均海拔约 1 608 米 , 面积约 6 200 多平方千米 , 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 , 湖水清澈澄碧 , 终年不冻。该湖东西两岸年降水量差异大 , 东岸地区有常年积雪。 材料二   在伊塞克湖的沿岸地区 , 是吉尔吉斯斯坦的重要产棉区和畜牧区。随着灌溉技术的提高 , 灌溉用水量明显减少。湖中有 20 多种鱼类 ,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 , 该湖已成为候鸟迁徙、过冬和繁殖之地。 - 20 - 考点一 考点二 材料三   图 1 为伊塞克湖地理位置示意图。图 2 为 1990—2015 年湖泊面积变化曲线。 (1) 简述伊塞克湖 “ 清澈澄碧、终年不冻 ” 特点的成因。 (2) 分析伊塞克湖入湖径流量东多西少的自然原因。 (3) 推测伊塞克湖 1998 年以来湖泊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 (4)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 说明伊塞克湖开发利用的价值。 - 21 - 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 (1) 入湖径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 泥沙含量少 ; 湖水处于静水环境 , 泥沙大量淤积 ; 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 , 冬季水温较高 ; 湖水盐度较高 , 不易结冰 ; 湖泊深度和容积较大 , 不易结冰。 (2) 盛行西风经过湖面后 , 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抬升 , 水汽凝结在湖泊东岸形成丰富的降水 ( 雪 ); 东岸海拔高 , 气温低 , 有常年积雪 , 补给水源充足 ; 东岸河流发育较多 , 入湖径流量大。 (3) 全球气候变暖 , 冰雪融水增加 ; 全球气候变暖 , 水循环加快 , 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 , 降水增多 , 入湖径流量增大 ; 灌溉技术提高 , 灌溉用水减少 , 入湖径流量增大。 (4) 生态价值 : 维持生物多样性 ; 调节气候。经济价值 : 湖内可通航 ; 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 ; 旅游观光。科研价值 : 为地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 。 - 22 - 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 第 (1) 题 , 伊塞克湖 “ 清澈澄碧、终年不冻 ” 特点的形成与该湖的补给水源特点、水体水文特征、周边地形、湖水盐度及湖泊本身的特点有关。伊塞克湖居于内陆 , 入湖径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 泥沙含量少 ; 湖水处于静水环境 , 泥沙大量淤积 ; 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 , 冬季水温较高 ; 湖水盐度较高 , 不易结冰 ; 湖泊深度和容积较大 , 不易结冰。这些条件使得伊塞克湖 “ 清澈澄碧、终年不冻 ” 。第 (2) 题 , 联系中亚的有关地理知识可知 , 当地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 , 湖泊位于西风带 ; 来自大西洋、湖泊蒸发的水汽被吹送到湖泊东岸 , 受山地抬升、冷却凝结 , 形成降水 ; 同时 , 湖泊的东岸海拔高 , 气温低 , 有常年积雪 , 补给水源充足。这些条件使得该湖的东岸河流发育较多 , 入湖径流量大 。 - 23 - 考点一 考点二 第 (3) 题 , 伊塞克湖 1998 年以来湖泊面积呈波动增大的特点 , 这与湖泊补给水源的增多有关。近些年 , 全球气候变暖 , 冰雪融水增加 ; 全球气候变暖 , 水循环加快 , 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 , 降水增多 , 入湖径流量增大 ; 灌溉技术提高 , 灌溉用水减少 , 入湖径流量增大。第 (4) 题 , 伊塞克湖属于湿地 , 其开发利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生态、科研、经济价值等方面。如伊塞克湖的生态 价值 有 维持 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 ; 经济价值 : 湖内可通航、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旅游观光 ; 科研价值 : 为地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知识精要 1 . 气候类型的分布与自然带的分布 - 24 - 考点一 考点二 - 25 - 考点一 考点二 2 .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规律 - 26 - 考点一 考点二 - 27 - 考点一 考点二 3 . 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及其 成因 - 28 - 考点一 考点二 - 29 - 考点一 考点二 典型例题 1 .(2017 全国 Ⅰ 卷 )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 , 拍摄于 2017 年 3 月 25 日。数年前 , 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 ; 而如今 , 一侧灌木修剪齐整 ( 左图 ), 另一侧则杂树丛生 , 灌木零乱 ( 右图 ) 。拍摄当日 , 这些杂树隐有绿色 , 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 30 - 考点一 考点二 (1) 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硬叶林 D. 针叶林 (2) 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 , 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 气温 B. 降水 C. 光照 D. 土壤 - 31 - 考点一 考点二 分析解答 第 (1) 题 , 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地域分异规律 ) 及逻辑思维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提供的时间 “3 月 25 日 ” 和关键词语 “ 杂树隐有绿色 , 新叶呼之欲出 ”, 可推理出 3 月 25 日当地自然生长的杂树萌生新叶而呈现一丝绿色 , 说明当地自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 , 故选 B 项。常绿阔叶林冬季不落叶 , 与材料不符 , 排除 A 项 ; 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区植被 , 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 , 排除 C 项 ; 观察景观图中杂树枯叶的特征 , 可排除 D 项。第 (2) 题 , 较温暖的气候才能满足灌木四季常绿 , 冬季气温过低则难以生存 , 因此气温是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 答案 (1)B   (2)A - 32 - 考点一 考点二 2 .(2018 天津卷 ) 结合图 1 和图 2 中的信息 , 完成下列各题 。 图 1   某地景观 图 图 2  天山西部及附近地区地形图 (1) 最有可能观察到图 1 中景观的地点 , 是图 2 中的 (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 在图 1 所示地区 , 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    ) A. 终年积雪区 B. 高山草甸带 C. 云杉林带 D . 山麓草原 - 33 - 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 (1)A   ( 2)C - 34 - 考点一 考点二 思维建模 1 .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 35 - 考点一 考点二 2 . 根据水热条件和分布模式判断陆地自然带 (1) 根据水热条件判断陆地自然带 : 如下图中 ① 为热带雨林带 , ② 为热带季雨林带 , ③ 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④ 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⑤ 为亚寒带针叶林带。 - 36 - 考点一 考点二 (2) 根据分布模式图判断陆地自然带 ( 植被类型 ): 如下图中沿 X 方向热量递减 , 沿 Y 方向降水递增 , 甲、乙分别为热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 - 37 - 考点一 考点二 3 .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断 (1) 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 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 1 000 米 , 气温约下降 6 ℃ 。因此 , 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 , 但并不完全一致。 (2)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 一般而言 , 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 “ 少 — 多 — 少 ” 变化 , 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 , 随山地海拔升高 , 降水增多 , 可能会出现森林带 , 如天山、阿尔泰山等。 (3) 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 同一自然带 , 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4) 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 , 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5) 山体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 , 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 - 38 - 考点一 考点二 4 .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夏季气温小于 0 ℃ 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 , 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如下表所示 : - 39 - 考点一 考点二 演练冲关 ★ (2020 届山东等级考模拟 ) 秦岭 — 大巴山山区由一系列东西走向、南北排列的山地组成 , 具有南北过渡的地理 — 生态属性 , 因此常被作为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 秦巴山区形成了复杂多样且具有过渡性质的山地垂直带。某研究小组在对该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 绘制了部分山地的垂直带谱 ( 下图 ) 。据此完成 1~2 题。 - 40 - 考点一 考点二 1 . 下列山地按照自南向北顺序排列的是 (    ) A. 米仓山、三峡大老岭、草链岭、太白山 B. 太白山、草链岭、三峡大老岭、米仓山 C. 草链岭、太白山、米仓山、三峡大老岭 D. 三峡大老岭、米仓山、太白山、草链岭 2 . 太白山南北坡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差异小的主要原因是 (    ) A. 海拔基本相同 B. 坡面环境差异小 C. 坡度差异不大 D. 坡面相互影响小 D B - 41 - 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 第 1 题 , 秦岭 — 大巴山山区以南为四川盆地 , 整体来看越往南基面海拔应该越低。所以判断此题一方面根据基面海拔 , 另一方面根据基带及垂直带谱的变化。第 2 题 , 太白山南北坡高山灌丛草甸带均位于山顶。在山顶处 , 不同坡向的的水分、热量相互交换较强 , 水热条件基本一致 , 两坡在山顶处坡面环境差异小 , 水热条件差别小 , 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差异小。 B 项正确。 - 42 - 考点一 考点二 (2019 江苏徐州高三二模 ) 下图为同一区域不同时期的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 3~4 题。 3 .“ 不同时期 ” 是指 (    ) A. 夏季和冬季 B . 湿季和干季 C. 地质时期和历史时期 D . 间冰期和冰期 4 . 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现象 D A - 43 - 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 第 3 题 , 乙图显示的植被与甲明显不同 , 乙时期气候变得干旱 , 大陆冰川范围明显增大 , 故乙为冰期 , 甲为间冰期。第 4 题 , 该区域反映了自地中海至北冰洋的水平地域分异 , 因此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