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下题。 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 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 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B点大于C点 D. 三点线速度相同,角速度A点大于B点 【答案】C 【解析】在地球上除极点外全球角速度相同,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A、B、C纬度依次增高,故C正确。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 减弱了地面辐射 B.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3. 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答案】2. A 3. C 【解析】 【2题详解】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减弱地面辐射,以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A对,BCD错。故选A。 【3题详解】 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产品质量,C对。减弱地面辐射,降低地温不是主要目的,A、B错。夏季热量充足,不用增加地温,D错。故选C。 下图为“三大类岩石关系示意图”,图中方框代表岩浆、喷出岩、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数字代表各种作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 图中代表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字母是( ) A. a、b B. c、d C. d、e D. a、e 5. 图中对应变质作用和重熔再生作用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④① D. ②③ 【答案】4. A 5. C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图示从地幔形成的d应表示岩浆,故岩浆生成侵入岩c和喷出岩e;则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a;而已经生成的岩石在地下经变质作用,生成b变质岩。故选A。 【5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变质作用生成变质岩,为④;重熔再生生成岩浆,为①。故选C。 下图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读图,回答下题。 6. 乍得湖流域( ) A. 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B. 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 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 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 7.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 A. 流域面积缩小 B. 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C. 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 D. 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答案】6. D 7. B 【解析】 【6题详解】 由题图,非洲乍得湖地处内陆,非洲第四大湖,属于内陆淡水湖。位于非洲中北部,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4国交界处,乍得盆地中央。由大陆局部凹陷而成,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其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选项D正确。其他选择枝据图4很容易判断是错误的。 【7题详解】 由题图,尤其是图4中的上图,很容易根据图中标注的不同时期的湖岸线的变化及湖泊所在流域情况,该湖泊所在流域几乎没有变化,而变化的只是湖泊实际蓄水水域范围,显然选项A错误。而据图示的不同时期湖岸线的变化情况,很容易判断选项B正确。从图示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选项C错误。从题图看出,从1963-2001年间,水体最深地区都是在湖泊的东南,所以判断出该湖底是西北高东南低,选项D错误。 读“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 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下图为“三圈环流的局部图”,图中甲、乙两风带分别对应的是( ) A. 甲——①,乙——② B. 甲——③,乙——④ C. 甲——②,乙——④ D. 甲——①,乙——③ 【答案】8. B 9.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风带的移动规律。 【8题详解】 根据纬度位置和风向判断,①②③④四个近地面风带分别是信风带、西风带、信风带、西风带。其中属于北半球的风带是①②,其中②为北半球的西风带,属于南半球的是③④。故选B。 【9题详解】 读图,图中乙处形成极锋,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乙位于暖气团一侧,说明来自较低纬度。所以甲乙之间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结合图中方向,甲是南半球的信风带,应是东南信风,对应图③。乙是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吹西北风,对应图④。B对,A、C、D错。 10.读图,若此时是1月,甲地的河水和地下水的互补关系最有可能是右图中的(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甲地信息,即从其位置特征可判断甲地为北半球,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1月份降水多,河流水位上涨。此时,河流水位线应高于地下水水位线,河水补给地下水,因此应为B图。 下表为某地(116°49'E,35°32N)某月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所示时间,某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 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B. 昼短夜长且夜渐长 C. 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D. 昼长夜短且夜渐长 12. 据此判断该月可能是( ) A. 2月 B. 4月 C. 8月 D. 10月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从表中数据可知,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昼长超过12个小时,昼长夜短,两天相比,日出时间推迟,日落时间提前,白天时间变短,故昼长夜短且夜渐长。故选D。 【12题详解】 该月昼长夜短且夜渐长,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南移动,故应为夏至日到秋分日之间,8月符合。故选C。 读天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①②③④自然带的名称分别为( ) A. 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 B.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山地草原带、高山草甸带、山地针叶林带 C. 温带荒漠带、山地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 D. 山地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 14. 图中①自然带的形成原因是( ) a.山麓地带位于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 b.受高大山地的阻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c.海拔较髙,降水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减少 d.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山麓地带降水较多 A. ab B. cd C. ac D. bd 【答案】13. C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距海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加上山地的阻挡作用,该地气候干旱,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山麓地带形成温带荒漠带,随着山体海拔升高,降水逐渐增多,依次出现山地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和高山草甸带,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天山位于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再加上高大山地的阻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荒漠带,山麓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图中①自然带位于天山山麓,所以形成了温带荒漠带,ab正确。①自然带为山麓基带,海拔较低,c错误。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在半山腰形成地形雨,山麓地带水汽还没抬升,降水较少,d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琵拉大沙丘位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34'W,44°50'N)的大西洋畔,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琵拉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呑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盛行西风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 B. 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 C. 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D. 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16. 该地景观反映了(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非地带性 D. 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答案】15. A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琵拉大沙丘位于44°50'N大西洋畔,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盛行西风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A正确。该地西面是大西洋,没有山地阻挡海洋水汽深入,B错误。该地纬度较高,不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C 错误。沿岸有暖流流经,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按照地带性规律应该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但实际上该地形成了大沙丘,所以,该地景观不符合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现象,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习近平主席于2016年11月17日至23日对南美洲西部的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三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访问期间出席了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及沿海洋流(箭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甲自然带向北延伸至赤道附近,体现了( ) A. 纬度地带性 B. 经度地带性 C. 垂直地带性 D. 非地带性 18. 丙洋流的流量远远大于乙洋流,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东南信风 B. 地球自转偏向力 C. 海陆分布 D. 盛行西风 【答案】17. D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赤道附近应该为热带雨林带,甲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甲自然带延伸至赤道附近,与南美洲西部沿岸的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有关,因此甲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非地带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题详解】 南美大陆南部伸展到较高纬度,阻挡了西风漂流,迫使大量海水向北流,形成了强大的丙洋流(秘鲁寒流),而乙洋流(巴西暖流)是因南赤道暖流受到南美大陆东部凸出海岸的阻挡,致使一部分海水向南流而形成的,因而流量较小。所以,丙洋流的流量远远大于乙洋流,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分布,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20. 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 A. 炎热干燥 B. 高温多雨 C. 温和干燥 D. 温和湿润 【答案】19. B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由图中副热带高气压吹向低纬的风向向左偏转(注意应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来判断左偏或右偏),表明此半球应为南半球,a处于副热带髙气压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应为南半球西风带,故为西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b处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的大陆中部(澳大利亚中部地区),形成了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1.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球自转是指围绕地心的运动 B. 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是地轴 C. 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D. 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球自转是指围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运动,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故A错误。 2017年1月28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图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2. “春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 A. 位于北半球,在向南移动 B. 位于北半球,在向北移动 C. 位于南半球,在向北移动 D. 位于南半球,在向南移动 23. “春节”这一天地球的绕日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24.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的时段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① 【答案】22. C 23. D 24. D 【解析】 【22题详解】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图示中①位置的地球上画出垂直于地轴的赤道,画直线连接地球和太阳的球心,观察直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在赤道以北,说明①位置,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时间6月22日;同理可判得,③位置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间为12月22日,金额和地球的公转方向可以判断②为秋分,④为春分;1月28日为春节,位于冬至日与夏至日之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同时在向北移,故答案选C项。 【23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春节期间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并且向北移,应该位于冬至日和春分之间,对应轨道的③与④之间的d点,故选D项。 【24题详解】 地球的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最快,时间为1月初,远日点最慢,时间为7月初,由近日点到远日点速度逐渐变慢,近日点在冬至日之后,远日点在夏至日之后,③为冬至日,①为夏至日,由③到④,速度先变大在变小,有④到①速度逐渐变小,故答案选D项。 25.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会发生偏移。一条河流沿北纬35°自西向东流的河中有一沙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沙坝将与南岸相连 B. 沙坝北侧河道变窄 C. 南岸沉积作用强烈 D. 北岸受冲刷严重 【答案】B 【解析】根据地转偏向力偏向原则(北半球偏向运动方向的右侧,南半球偏向左侧)可知,本条河流在流动中会向右即南岸偏转,因此南岸侵蚀严重,北岸堆积作用强,这会使沙坝北侧河道逐渐变浅最终可能与北岸相连。B正确。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的方向及大小(粗细),读图回答以下各题。(注:大气透明度往往与大气密度、天气有关) 26. ①⑤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 说明甲、 乙两地( ) A. 纬度相当 B. 海拔相当 C. 距海远近相同 D. 大气透明度相近 27. 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①⑤ B. ②⑦ C. ③⑧ D. ④⑥ 28. 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寒冬季节晴朗的夜晚,主要是因为此时( ) A. 地面辐射弱 B. 太阳辐射强 C. 大气反射强 D. 大气逆辐射弱 【答案】26. A 27. B 28. D 【解析】 【26题详解】 图示箭头①⑤都是来自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若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即两箭头所示的太阳高度是相同的,说明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当,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同,A正确;海拔相当,纬度不同,大气上界的太阳高度不可能相同,B错;距海远近相同、大气透明度相近与甲乙两地的大气上界的太阳高度角的大小相同无关,C、D错。选A正确。 【27题详解】 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近地面大气接受了地面辐射②⑦增温后再通过热传导作用,向高空大气传送热量,越靠近地面温度越高,越远离地面温度越低。选B正确。 【28题详解】 晚秋或寒冬季节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的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降温快,使空气中的水汽易形成霜冻;夜晚无太阳辐射,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强,AB错;大气的反射作用是对太阳辐射的反射,C错。选D正确。 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9. 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0. 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 A. B. C. D. 【答案】29. B 30. A 【解析】 【29题详解】 平直的河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④地冲刷重。弯曲的河道适用于凹凸岸理论。根据凹岸凸岸理论,凹岸侵蚀强,凸岸侵蚀较弱,图中①地是凸岸,侵蚀弱;②为凹岸,侵蚀重。②、④地相比,弯曲度大的地方冲刷力强,则②的冲刷最严重,B正确,故选B。 【30题详解】 读图,①②连线处,①是凸岸,河流的沉积岸,坡度较缓。②是凹岸,河流的侵蚀岸,坡度较陡。与选项中的A对应,A对,B、C、D错。故选A。 二、综合读图题(共3小题 总计40分) 31.读我国部分地区地面天气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此时,A地处于 (天气系统)控制下,其中心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呈 流动,A地此时的天气状况是 。 (2) B、C两地在未来几天都将有锋面过境,简述两地在锋面过境时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过境后的气温、气压变化和天气状况。 (3) 如果该天气形势出现在春季,那么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出现 和 等灾害性天气。 (4) 下列四幅图中,符合我国华北地区主要气候类型的是 。 【答案】(1) 高压 顺时针方向辐散 晴朗 (2) (3)寒潮 沙尘暴 (4)D 【解析】(1)由图中等压线数值可知,A地处在高压中心处,因此受高压天气系统的控制。图中可知是在北半球,因此北半球的高压系统(反气旋)中心气流在水平面上是由中心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中心气流在垂直面上是下沉,因此是晴朗天气。 (2)由图中和(1)题水平面上气流方向可知,B地将会受暖锋影响,在过境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可能出现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C地将会受冷锋影响,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下雨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会出现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3)如果出现在春季,气温回升,蒸发增多,靠近沙源地,受冷锋影响西北和华北地区会出现在可能会出现寒潮和沙尘暴天气。 (4)我国华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图中A温带海洋性气候,B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是温带季风气候。因此选D。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洋流名称分别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其中属于风海流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字母) (2)__________(洋流)是西欧__________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__________(洋流)对北非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 (3)图示范围内有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渔场,它位.于A和__________的交汇处。 (4)当船到达挪威沿海时,可能发现来自美国东北部工业的污染物。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1)墨西哥湾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 加那利寒流;; 北赤道暖流; B; D (2)北大西洋暖流;温带海洋性; 加那利寒流 (3)纽芬兰;拉布拉多寒流 (4)正确。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污染物被扩散。 【解析】(1)根据图中的海陆轮廓和纬度范围,可以确定该海域为大西洋,图中字母代表的洋流名称分别是:A墨西哥湾暖流;B北大西洋暖流;C加那利寒流;D北赤道暖流。其中属于风海流的是B北大西洋暖流和D北赤道暖流。 (2)读图可知,图中B北大西洋暖流是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C加那利寒流对北非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 (3)读图可知,图示范围内有世界著名的纽芬兰岛渔场,它位于A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饵料丰富,鱼群密集。 (4)这种说法正确。读图可以看出,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来自美国东北部工业的污染物会被北大西洋暖流扩散到挪威海海域。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处反映的地质构造为______。 (2)图中A处岩层较两侧高的原因是_____,在我国与A处类似的典型山地有______、____、_____等。 (3)从图示信息可知,地震多发地带位于图中______处。 【答案】(1)断层 (2)A处岩块沿断层线较两侧有明显的上升 泰山 华山 庐山 (3)E 【解析】(1)读图可以看出,图中E处岩层断裂,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所以图中E处反映的地质构造为断层。 (2)读图可以看出,图中A处岩块沿断层线较两侧有明显的上升,形成断块山,所以,A处岩层较两侧高,在我国与A处类似的典型山地有泰山、华山、庐山等。 (3)由图可知,图中E处为断层构造,断层附近地区地壳不稳定,地震等地质灾害多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