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

东山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 座号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共51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 ‎1.右图中各图等高距相同,则有关a、b、c、d坡度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A.a=b=c=d    B.a>c>d>b    C.b>d>c>a  D.c>b>a>d 我国某地9家养鸭场出现禽流感疫情。按照《动物防疫法》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在以疫点为圆心、半径3千米的疫区范围内的10万只家禽需全部进行扑杀。而在疫区边缘向外延伸5千米内的受威胁区域需实行强制免疫、防疫消毒、加强监测等措施。读我国某乡镇禽流感疫情分布图,回答下面两题。‎ ‎2.该分布图的比例尺约是(  )‎ A.1∶100 000    B.1∶200 000 C. 1∶300 000    D.1∶600 000‎ ‎3.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村落,判断正确的是(  )‎ A.必须强制免疫的是①③⑤村落 B.必须强制免疫的是③⑤村落 C.①村在②村的西北方向 D.④村在⑤村的东北方向 下面沿甲图中E~F、M~N所作的地形剖面分别为乙图和丙图,据此回答4~5题。‎ ‎4.该地的地形是(  )‎ A.山峰 B.山脊 C.山谷 D.鞍部 ‎5.①地比②地(  )‎ A.海拔高,坡度大 B.海拔高,坡度小 C.海拔低,坡度大 D.海拔低,坡度小 ‎6.下图中四地所在大洲排序正确的是(  )‎ A.①南美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亚洲 B.①非洲、②南美洲、⑧大洋洲、④欧洲 C.①南美洲、②大洋洲、⑧亚洲、④欧洲 D.①非洲、②大洋洲、③北美洲、④亚洲 读“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分布图”,回答7~8题。‎ ‎7.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  )‎ A.纬度越高,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B.纬度越低,陆地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C.纬度越低,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D.纬度越高,海陆比例趋于平衡 ‎8.与60 °N附近相比,60 °S附近不具有的地理特征是(  )‎ A.等温线更加平直 B.年降水量更加丰富 C.气压更高 D.风速更大 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个不同地区的地形图。读图完成9~10题。‎ ‎9.据图可知(  )‎ A.B点位于A点的西南方向 B.A、B两点相对高度为700米 C.甲图比例尺小于乙图 D.甲图表示的范围较大 ‎10.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地形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①甲图高原、山地为主 ②乙图以高原、丘陵为主 ‎ ‎③甲图地势西高东低 ④乙图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007年8月24日希腊发生特大森林大火,被列为近15年来世界最严重森林火灾之一。读右图,回答11~12题。‎ ‎11.读图分析造成希腊这次森林大火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A.季风→干热 B.西风→大风 C.信风→大风 D.副高→干旱 ‎12.A到B的水平距离约为:‎ A.100多 km B.300多 km C.600多 km D.1000 多km ‎ P 下图为某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影响P处等温线弯曲的因素是 A.地形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大气环流 ‎14. 关于M、N两地降水量差异比较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M地降水量小,N地降水量大 ②M地降水量大,N地降水量小 ‎③M地处于西风带的迎风坡 ④N地处于东南季风迎风坡 A. ‎①② B. ③④ C.①④ D. ②③‎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7月等温线,读图完成15~16题。‎ ‎15.P值为( )‎ A. 16 B. 20 C. 24 D. 28‎ ‎16.该月,甲地( )‎ A. 受沿岸暖流影响,气温高于乙地 B. 受温暖西风影响,气温高于乙地 C. 因地势比乙高,气温低于乙地 D. 因气压比乙高,气温低于乙地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读世界人口分布的人类大陆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未出现的人类大陆名称是(  )‎ A.欧洲      B.南亚 C.东亚和东南亚 D.北美东部 ‎18.D处只形成了一个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的原因是(  )‎ ‎①D处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小,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 ‎②D处地处沿海,寒流强大,高温干燥,人烟稀少 ‎③D处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 ‎④D处高温多雨,环境承载力强,形成人口稠密的孤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有关图中A处人类大陆西部大洲人口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人口密度居各大洲之首 ‎ ‎②老龄化问题严重 ‎ ‎③城市化水平高,农村劳动力过剩 ‎ ‎④死亡率较高 ‎ ‎⑤城市化速度减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⑥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传统型 A. ‎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读下图,回答20~21题。‎ ‎20.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中河口农业生产的水利工程量小 B.图②中河口三角洲面积不断缩小 C.图③中河口三角洲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D.图④中河流径流量稳定 ‎21.下列关于①②③④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近年来①国的宇航、电子产业发展迅速 B.长绒棉、粮食是②国的经济支柱 C.③国东海岸以高科技产业著称 D.④国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呈现向内地转移的趋势 下图表示世界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据此完成22~23题。‎ ‎22.位于热带气候区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位于南半球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日本1月气温、降水分布图,回答24~25题。‎ ‎24.图例①②③的数值关系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 D.不能确定 ‎25.关于日本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首都东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②降水高度集中在夏季 ③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④年降水量太平洋沿岸多于日本海沿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有6个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喀什铁路将喀什和南疆主要县市连接(如下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26.与深圳相比,喀什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是(  )‎ A.位于陆上边境,利于边境贸易 B.交通通达度好 C.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 D.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 ‎27.喀什铁路沿线的城镇主要分布于(  )‎ A.河流下游 B.沙漠地区 C.高山雪线附近 D.绿洲地带 ‎28.下列说法属于喀什铁路产生的影响的是(  )‎ A.利于承接中亚的产业转移 B.加快特色农业和采矿业的发展 C.和田成为新疆的核心城市 D.餐饮、家电等营业额下降 夕张市从明治时期就开始开采优质煤矿,是日本煤矿、煤矿机械以及相关产业的重要基地。然而,从1963年起开始衰退。为此,夕张市试图通过观光、开设主题公园、开发蜜瓜农产品品牌等进行产业转型,可惜没有收到成效,2006年7月宣布破产。下图示意夕张市位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9. 夕张市自1963年开始走向衰退的原因是(   )‎ A. 煤炭地位下降和开采成本增加    B. 军事订单减少和产业结构单一 C. 新技术兴起,传统工业产品市场萎缩   D. 纬度高,受低温、寒潮等灾害影响大 ‎30. 夕张市可持续发展尝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蜜瓜等农产品附加值低    B. 人口数量急剧减少 C. 人口老龄化严重    D. 产业调整方向失误 图4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5为甲岛屿的放大图。读图,完成31~32题。‎ 图4‎ 图5‎ ‎31.2011 年2月乙国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雪灾,其中受灾较严重的城市可能有(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 关于甲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 因火山喷发而形成 B. 沿岸可能拥有不冻港 C. 虚线框内东南部地势较平坦,西北部地势较陡峻 D. 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读某年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百分比和当年日本主要产品占世界市场的百分比表,回答33~34题。‎ 主要工业原料 石油 天然气 煤炭 铁矿石 铜矿石 棉花 进口比例(%)‎ ‎99.7‎ ‎96.4‎ ‎95.2‎ ‎100‎ ‎100‎ ‎100‎ 主要产品 小汽车 船舶 摩托车 车床 照相机 合成纤维 占世界市场(%)‎ ‎43.1‎ ‎72.6‎ ‎78.1‎ ‎57.2‎ ‎87.0‎ ‎48.7‎ ‎33.表中内容能够充分说明(  )‎ ‎①日本工业原料主要靠进口 ②日本经济实力强 ‎③日本经济对外依赖性强 ④日本人口少,国内市场十分狭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4.日本进口的工业原料与原料出口国之间的搭配,正确的是(  )‎ A.石油—沙特阿拉伯 B.铁矿石—智利 C.煤炭—印度尼西亚 D.铜矿石—中国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 座号_________‎ 东山二中高二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第ІІ卷(非选择题 共49分) ‎ 35.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我国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而“坚持计划生育不能动摇”的提法首次“缺席”.  材料二:总和生育率(TFR)‎ ‎ ,即一个妇女一生生育的孩子数.一般来讲,总和生育率至少要达到2.1,才能完成世代更替,保持人口数量相对稳定.国际经验显示,当一个国家的总和生育率降至1.5以下之后,都没能再回到2.1的人口更替水平.据推算,2015年我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1.7左右.  图1   1953`2013年我国总人口与儿童人口  图2  2013年我国人口金字塔   ‎ 35. ‎(1)读图1,说明我国总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说明儿童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的变化情况.(3分) ‎ ‎ (2)读图2,与埃及金字塔的形状相比“2013年我国人口金字塔”有些“名不符实”.请用恰当的句子描述该人口金字塔的形状,并说明形状发生改变的原因. (4分)‎ ‎ (3)“据推算,2015年我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1.7左右.”这会产生怎样的后果?预测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3分)‎ ‎36.读直布罗陀海峡和马六甲海峡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说明甲、乙两地区附近板块界线的类型及其地质活动的特点。(4分)‎ ‎(2)简述甲、乙两海峡附近区域的气候特征。(4分)‎ ‎(3)甲、乙两海峡沿岸地区主要的农产品分别有哪些?(4分)‎ ‎(4)1月,一艘由甲海峡开往乙海峡的轮船,经过甲海峡时风高浪急,而经过乙海峡时则风平浪静,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4分)‎ ‎37.埃及的亚历山大、伊拉克的巴格达、我国的拉萨和上海四城市都位于北纬30°附近,但气候却有明显的差异。(11分)‎ ‎(1)判断下列表格中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将亚历山大、巴格达、上海三城市的名称填写在相应的空格中。(3分)‎ 气温曲 线与降 水量柱 状图 城市名称 拉萨 ‎(2)简述亚历山大气候成因:(位置、气压带与风带)(3分)‎ ‎(3)读图比较上海与降水亚历山大差异:(2分)‎ (4) 北回归线大陆西岸沙漠广布,东岸是一片绿洲,是因为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不同,影响其气候类型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不同,西岸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控制,东岸主要受_________影响。(3分)‎ ‎38.某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该国最可能是 (  )(1分)‎ A.印度尼西亚 B.英国 C.日本 D.新西兰 ‎(2)结合上图,试简述该国气候、地形和水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3分)‎ ‎ (3)某科考队赴该国实地科考,见证了以下景观的变化,试探究其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6分) ①同种植物开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逐步推迟。  ②山脚森林茂密,山顶白雪皑皑。  ③该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的北界纬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 ‎ (4)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制结构,试分析其自然地理原因。(2分)‎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 座号_________‎ 东山二中高二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 共51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B C B B B C C C B D D C A C B C D 题号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答案 B C B D D C A C A D B A D D B A 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9分。) ‎ ‎35. 答案详解 解:(1)读图1,我国总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为总人口不断增长,近年来增长速度变缓.儿童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的变化情况为1953--1982年儿童人口比重上升,1982--2003年比重下降.  (2)读图2,与金字塔相比,2013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呈现出底部收缩、上部变宽的形态.原因: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减小;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3)“据推算,2015年我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1.7左右.”这会产生的后果是较低的总和生育率会导致人口增长变缓、停滞甚至负增长,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不足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社会问题.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为逐步改变当前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鼓励生育.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总的变化趋势是总人口不断增长,近年来增长速度变缓. 1953`1964年儿童人口比重上升,1964`2003年比重下降.  (2)与金字塔相比,2013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呈现出底部收缩、上部变宽的形态.原因: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减小;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3))较低的总和生育率会导致人口增长变缓、停滞甚至负增长,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不足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社会问题.逐步改变当前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鼓励生育.‎ ‎36.答案:(1)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形成海沟、海岸山脉。(4分)‎ ‎(2)甲地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乙地终年高温多雨。(4分)‎ ‎(3)甲图所示区域主要生产花卉、蔬菜、水果等;乙图所示区域生产天然橡胶、棕油等。(4分)‎ ‎(4)甲海峡冬季受西风影响,乙海峡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4分)‎ ‎37.(1)上海 亚历山大 巴格达 (3分)‎ ‎(2)位于北纬30度-40度大陆西岸,夏季受副高影响,冬季受西风带影响(3分)‎ ‎(3)上海降水多于亚历山大,上海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亚历山大降水集中在冬季(2分)‎ ‎(4)大气环流 副高 季风(3分)‎ ‎ 38.(1)C(1分)  (2)该国气候主要为季风气候且海洋性特征明显,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充足,地形受流水侵蚀和冲积作用明显;由于地形坡度大,水力资源丰富。(3分)  (3)①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2分)  ②反映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拔高度的变化。(2分)  ③反映了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暖流的影响。(2分)  (4)该国森林资源丰富,取材方便,又多火山、地震,木制结构利于防震。(2分)‎ 第(1)题,由各要素关系图中提供的位置信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板块位置),可知该国为日本。  第(2)题,结合“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可知:该国气候主要为季风气候且海洋性特征明显,降水丰沛,由于河流水量充足,地形受流水侵蚀和冲积作用明显;由于地形坡度大,水力资源丰富。  第(3)题,分析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应主要把握其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以山地为主的地形特征。  第(4)题,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制结构,其原因可结合日本的资源优势与位置特点分析。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