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B卷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B卷地理试题

高三质量检测地理(B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44分)‎ 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多数地方的雾凇,只是达到形成雾凇的基本条件,但吉林雾凇的形成具备了充分有利的特殊条件。丰满大坝1942年开始蓄水,2007年底国家电监会发文将丰满大坝定为病坝。围绕着这座大坝的安全等级评价和重建与否,争议之声未绝。其中有学者提出:若拆除大坝,吉林市雾凇景观或将消失。读吉林市雾凇观测景点图(甲乙丙三地为重要观测景点)和丰满水电站剖面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 乙、丙、丁三处表层水温高低比较正确的是( )‎ A. 乙>丙>丁 B. 丁>丙>乙 C. 丙>乙>丁 D. 丙>丁>乙 ‎2. 下列不属于吉林雾凇形成的充分有利特殊条件的是( )‎ A. 吉林冬季寒冷期漫长,低温日数多 B. 江面向空中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湿度大,空气水汽易饱和 C. 冬夜漫长,辐射降温快,气温日较差小 D. 晴天多、微风天气多,气象条件好 ‎3. 雾凇景观或将消失的原因是( )‎ A. 河流封冻,水汽减少 B. 河流水位下降,流速减缓,水汽减少 C. 松花湖消失,调节气温能力下降 D. ‎ 水温与气温温差减少,不易过饱和冷凝结晶 ‎【答案】1. C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冬季气温在‎-20℃‎以下,丁位于丰满水库的表层,此时肯定是封冻的,根据水的物理性质,水库底层的水温应在‎4℃‎左右,水库底层温度较高的水体驱动发电机发电而后流入松花江,图中丙、乙、甲三个位置都可以看到雾凇景观,说明这一河段冬季都没有封冻,丙最靠近丰满水电站,所以水温最高,乙在丙下游,水温比丙低,丁此时封冻,水温最低。故选C。‎ ‎【2题详解】‎ 结合题信息和上题分析,吉林冬季寒冷漫长,低温日数多;松花江在丰满水电站下游部分河段冬季不会封冻,江面和周围气温温差很大,江水大量蒸发,空气湿度大;冬季多晴天,风力较弱,夜晚辐射降温快,水汽在周围的树枝上凝结而形成雾凇。所以A、B、D的表述是正确的,C项应为气温日较差大。故选C。‎ ‎【3题详解】‎ 结合上题对雾凇形成原因的分析,该地冬季气温在‎-20℃‎以下,拆除大坝以后,该段松花江就会封冻,江水不再大量蒸发而使雾凇的形成失去了充足的水汽来源。故选A。‎ 扎达土林位于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两列巨大山脉之间的扎达盆地,是我国土林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粘土等组成。图示意札达土林景观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 ‎4. 形成札达土林景观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岩石风化 B. 风力沉积 C. 流水侵蚀 D. 河湖沉积 ‎5. 图示地貌景观的形成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札达土林得以保存完整的气象气候条件为( )‎ A. 海拔高,昼夜温差小 B. 受印度洋暖湿气团影响,降水多,冲刷作用明显 C. 空气干燥,降水少 D. 盆地土壤中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有机质十分缺乏 ‎【答案】4. D 5. B 6. C ‎【解析】‎ ‎【4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粘土等组成”,可以推断土林岩层应是在河流或湖泊环境中沉积而形成的。故选D。‎ ‎【5题详解】‎ 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判断,图中甲为变质岩、乙为沉积岩、丙为岩浆岩、丁为岩浆,①表示冷却凝固,②表示外力作用,③表示重熔再生,④表示变质作用。该地区曾经是面积广阔的湖泊,后来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下降,经过外力长期的风化侵蚀而形成。故选B。‎ ‎6题详解】‎ 海拔高,昼夜温差大,A错误;该地受高大的山脉的阻挡,水汽难以进入,空气干燥,降水稀少,B错误,C正确;该地降水稀少,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而不是因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D错误。故选C。‎ 海水温度距平值表示某一时段内海水平均温度与多年平均温度的偏离值。下图是某时间热带太平洋的表层海水温度距平(单位为℃)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7. 据图判断,太平洋海域表面水温正距平“≥‎5℃‎”的海区在赤道上延伸约( )‎ A. ‎3500km B. ‎4000km C. ‎4500km D. ‎‎5000km ‎8. 图示海水温度距平的年份可能导致发生的现象是( )‎ A. 图示字母M附近区域降水量增多 B. 图示字母N区域附近下沉气流减弱 C. 距离我国较远,对我国天气气候基本无影响 D. 秘鲁渔场捕鱼量增多 ‎【答案】7. C 8. B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太平洋海域表面水温正距平“≥‎5℃‎”的海区在赤道上大约从90°W向西延伸到130°W,对应的距离约为111×40≈‎4440km,与C最接近。故选C。‎ ‎【8题详解】‎ 读图可知,此时太平洋东岸或南美西海岸的水温明显高于正常年份,由此可判断发生了厄尔尼诺现象,M位于太平洋西岸,受其影响,降水减少,A错误;N海域水温高于正常年份,下沉气流减弱,形成上升气流,降水增多,B正确;厄尔尼诺是一个全球性的地理现象,会影响到全球多个地区的天气和气候,C错误;东南信风减弱,秘鲁沿岸上升流减弱,秘鲁渔场捕鱼量减少,D错误。故选B。‎ 在山地苔原带,植物的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是( )‎ A. 阳坡2000-2300 B. 阴坡2000-2300‎ C. 阳坡2200-2600 D. 阴坡2200-2400‎ ‎10. 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及原因正确的是( )‎ A. 阳坡高温度高,热量条件好 B. 阴坡高蒸发弱,水分条件好 C. 阳坡高冰雪融化多,水分条件好 D. 阴坡高降水多,水分条件好 ‎11. ‎24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随海拔升高,阴、阳坡的坡度差异越来越小 B. 随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增强 C. 随海拔升高,阴、阳坡之间水分、热量交换增强,差异变小 D. 随海拔升高,人类活动干扰越来越小 ‎【答案】9. A 10. B 11. C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题目信息,在未受干扰的情况下,该山阴阳坡的坡度,降水条件类似,故应均为单峰状态,但由图中曲线可知,该山阳坡并没有出现单峰曲线的情况,故可判断受到干扰的应是阳坡;而由题干可知在条件类似的情况下,山坡植物物种数量的变化趋势应一致,而对比图中阴坡曲线的阳坡曲线的差异即可知在2000‎-2300米地区阴坡和阳坡物种数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至,即可知发生干扰的范围应在2000‎-2300米。故选A。‎ ‎【10题详解】‎ 结合题目信息,“植物的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未受干扰时,阳坡植物多样性的最高值应出现在中部海拔大约‎2300米的位置,对比阴坡曲线可以判断,在不同的海拔高度阴坡的植物多样性均高于阳坡,A、C错误;两坡降水量差异不大,D 错误;阴坡太阳辐射少,蒸发弱,因而水分条件好于阳坡,B正确。故选B。‎ ‎【11题详解】‎ 两坡坡度差别不大,坡度不是造成两坡植物多样性差异因素,A错误;随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B错误;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蒸发减弱,两坡的水分差异减少,而且两坡之间水分和热量的交换增强,从而导致两坡之间的植物多样性差异缩小,C正确;“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结合上题分析,受干扰的部位在‎2300米以下,‎2300米以上没有人类活动干扰,D错误。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6分)‎ ‎12.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对建三江垦区考察,途中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北大荒的土质要不断优化,不能退化……‎ 材料二:建三江地处三江平原腹地,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年平均无霜期仅120天。水稻生产主要包括育苗——插秧(移栽)——田间管理(水分排灌、除草、防病治虫)——收获等流程。为加快建三江绿色水稻产业的发展,垦区通过实施科技、良种、育壮秧、田间管理、全程机械、基础建设等六大工程,全面提升了水稻标准化生产水平。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加快了垦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春播期间,农场职工将田间水位放到最低后再进行插秧,全分局500万亩水稻只用半个月就完成了插秧任务。建三江分局造高寒地区种植水稻奇迹,水稻最高亩产达到830公斤。现在建三江分局已经建起了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农场群,成为全国著名的优质商品粮基地。‎ 建三江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为稻谷加工。2013值年实现总产值24.7亿元,工业增加值6.03亿元,实现利税0.95亿元。‎ 建三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显著增温。这与建三江开垦面积的增加同步,因此湿地大面积开垦可能直接导致增温突变。土壤生态安全指数呈下降趋势,指数偏低。土壤中有机物质含量比开垦前下降近三分之二,板结和盐碱化现象严重。‎ 材料三: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图,田间插秧图。‎ ‎(1)依据材料说明发展建设建三江的重要意义。‎ ‎(2)结合水稻生产流程及相关材料,分析高寒水稻种植成功的措施。‎ ‎(3)分析说明土壤问题形成的原因。‎ ‎(4)评价区域气候增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1)加强粮食生产与管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引领并促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收入的提高。‎ ‎(2)选择生育期较短、抗低温早熟品种利用苗床(大棚)育种对稻田内水位控制,控制在最低水位提升地温。机械化操作,节约各类农事活动安排时间。‎ ‎(3)土壤侵蚀导致黑土厚度和有机质含量降低,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大量的化肥农药使用导致土壤板结和盐碱化现象严重。‎ ‎(4)无霜期延长,农作物生长时间延长,受冻害灾害影响变小,农作物产量增加。病虫害增多,影响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突发性气象灾害增加,对农业的危害程度可能增大。‎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了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建设建三江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社会方面,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实现农业现代化;经济方面,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产业化水平,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了经济效益。‎ ‎(2)建三江种植水稻的限制条件在于热量不足,作物的生长期短,结合材料信息,建三江种植水稻需要改造不利的自然条件,如培养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优良品种,如耐低温、成熟早;利用温室大棚进行育苗;对稻田水位进行控制;机械化水平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3)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是由于流水对土壤的侵蚀;土壤板结和盐碱化是由于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 ‎(4)气候增温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分析。有利的方面,气候增温使当地的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受低温冻害的影响减小;使适合耕作的土地面积增加,有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不利的方面,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病虫害增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格库铁路,又称库格铁路,由青海省格尔木市到新疆巴州库尔勒市的铁路,是成库铁路的北段。计划2018年年底建成,将成为第三条出疆铁路。铁路建成后,格尔木到库尔勒由原先乘坐汽车班车的26个小时缩短至火车客车12个小时左右。库尔勒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北倚天山支脉库鲁克山和霍拉山,南临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尔勒市地处欧亚大陆和新疆腹心地带,南疆交通枢纽。该铁路新疆段主要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抵御风沙的同时要多次穿越塔里木河。‎ ‎(1)指出新疆铁路线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说明铁路建设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巨大意义。‎ ‎(3)指出该铁路新疆段建设需克服的困难,并提出穿越塔里木河为保护生态而采用的铁路修筑形式。‎ ‎【答案】(1)铁路线稀少、密度小,主要沿天山山麓分布区域面积广阔人口稀少、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水平低市场需求量小,山麓自然条件优越建设养护费用低,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 ‎(2)合理布局中国西部铁路网,完善新疆交通的基础设施,加强新疆与其它区域的联系;带动基础实施建设,促进资源的开发与输出,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在生活方面缩短往来时间,加速了南疆与其他地区的商品贸易往来,使当地百姓的物质生活得到进一步满足。‎ ‎(3)大风、沙尘暴、缺水、昼夜温差大等,以桥带路。‎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了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和交通运输线的建设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读图归纳,总体分布特点是线路少,密度小;具体分布特点是分布在天山山麓或盆地的边缘。成因包括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自然方面,新疆面积广阔,大部分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山麓地带或盆地边缘多绿洲分布,自然条件更优越;社会经济方面,新疆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低,对大部分地区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少,山麓地带或盆地边缘人口和城市密集,对交通运输需求量大。‎ ‎(2)铁路运输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在经济方面,促进了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促进了与其他地区的商贸联系;铁路建设投资大,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社会方面有助于完善铁路网的布局,促进就业,巩固国防安全,加快沿线少数民族地区脱贫的步伐。‎ ‎(3)结合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新疆铁路线的建设面临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当地极端的气候条件,包括当地气候干旱,缺水严重;昼夜温差大,冬季白昼时间短,气温低;多大风、沙尘天气;生态环境脆弱等。穿越塔里木河可以采取以桥代路的形式,既减少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为野生动物的穿行留出了通道。‎ ‎14.【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外汇收入成为旅游业总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示意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的空间差异(图中O为全国平均水平)。 ‎ 概括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的空间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空间差异: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增长较快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增长较慢。‎ 原因:与中西部地区相比,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区位条件优越,交通发达,目的地可达性强;改革开放早,对外开放水平高;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 或:与东部地区相比,我国中西部地区区位条件差,交通欠发达,目的地可达性弱;中西部改革开放晚,对外开放水平低;中西部旅游基础设施欠完善,接待能力较弱。‎ ‎【解析】‎ 分析】‎ 考查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的空间差异并分析原因。‎ ‎【详解】通过读图分析,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增长较快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就是空间差异。其原因可以从地理位置优越程度、交通阿达程度、对外开放水平高低、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等方面来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