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解析版)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 地理试卷(文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台湾东北的“野柳地质公园”有一块形似“金钱豹”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不过在2011年4月勘察时,发现“豹头”掉在地上,金钱豹已“一命呜呼”,导致其发生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 风力侵蚀作用 B. 冰川侵蚀作用 C. 海浪侵蚀作用 D. 流水沉积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 【详解】“金钱豹”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说明此地貌的形成与海浪作用有关,“豹头”掉在地上,金钱豹已“一命呜呼”,说明海浪的侵蚀作用使得岩层破碎图,故C正确.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冰川作用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 【点睛】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海浪作用一般在石质海岸分布明显).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 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A. 图中地貌是外力作用而成 B. 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 C. 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 D. 丙河谷由断层与流水侵蚀共同作用形成 3. 图中 A. 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 ②处可能形成于水湿环境 C. 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 D. 断层发生在岩浆侵入之前 【答案】2. D 3. B 【解析】 【分析】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2题详解】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丙河流处有断层,断层面处岩层破碎,易被侵蚀形成河谷.甲山脉是向斜底部未被侵蚀形成,乙山脉是背斜成山,故既有内力作用,又有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D正确。 【3题详解】 ①处为背斜,良好的储油构造,A错误。②处为向斜,适合储水,且有石灰岩为沉积岩,可能形成于水湿环境,B正确。③处为花岗岩,岩浆岩不可能含有生物化石,C错误。花岗岩出现了错位,断层发生在岩浆侵入之后,D错误。 【点睛】岩层新老关系或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的判断方法:一般而言,沉积岩是越向下层年龄越老;若岩浆侵入到沉积岩内部或岩浆通过沉积岩内部后喷出地表,则岩浆岩较沉积岩新;岩浆通道附近的变质岩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受高温作用变质而形成的,因此其形成时间晚于岩浆岩。地壳垂直运动导致岩层断裂错位形成断层,因此出现断裂错位的岩层形成于断层之前,反之,完整而上覆于断层之上的岩层形成于断层之后。同理,若地质构造中既有褶皱又有断层,也可依据切断关系判断,被切断的形成较早。 当地时间2012年4月24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熔岩滚滚。埃特纳火山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为欧洲最高活火山。图甲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图乙为某种地貌景观照片。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 图甲中的序号可以表示意大利火山喷发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与图乙中地貌景观成因类似的地质作用是 A. ⑤ B. ④ C. ③ D. ② 6. 山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新疆南部是我国重要的山玉产区,图甲中能表示山玉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4. B 5. C 6. D 【解析】 【分析】 主要考查了岩石圈物质循环,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图中A为侵入型岩浆岩、B为喷出型岩浆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数字代表的地质作用①②为冷却凝固、③为风化侵蚀和沉积作用、④为固结成岩、⑤为变质作用、⑥为重熔再生. 【4题详解】 意大利火山喷发属于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喷出型岩浆岩),对应的是②.故选:B. 【5题详解】 图乙中地貌景观为冲积扇,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对应的是③,C正确。 【6题详解】 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变质岩,对应的是D,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 读冰岛某岛屿示意图(如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 该岛位于 A. 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B. 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 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D. 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8. 与该岛所处的板块位置密切相关的地理现象是 A. 终年冷高压控制 B. 温泉众多 C. 渔业资源丰富 D. 冰雪广布 【答案】7. C 8. B 【解析】 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 【7题详解】 读图结合经纬度及岛屿轮廓判断,该岛屿为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上,故选C。 8题详解】 由于冰岛地处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上,所以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多,故选B。其他选项与板块位置无关。 读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其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 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甲、乙 D. 丙、乙、甲 10. 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因为 A. 南坡为向阳坡 B. 北坡为向阳坡 C. 南坡为迎风坡 D. 北坡为迎风坡 【答案】9. A 10. D 【解析】 试题分析: 【9题详解】 甲和乙相比,同一自然带针叶林带甲分布的海拔低于乙地,纬度高于乙地;丙地山麓自然带是雨林位于热带,乙地山麓自然带是常绿林位于亚热带,丙纬度低于乙;甲、乙、丙三地纬度高高到低应是甲、乙、丙,A正确。 【10题详解】 林地和灌木草甸的差别是水分差异引起的,甲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北坡为迎风坡,D正确;阳坡和阴坡引起的差异是热量上的。 【考点定位】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 【知识拓展】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原因是海拔的变化,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分异基础是水热状况。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带谱相似。 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结合下面的澳大利亚西部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图中自然景观从X→Y→Z的变化产生的主导因素 A. 水分 B. 热量 C. 海拔 D. 洋流 12. 珀斯自然带所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热带草原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11. A 12. B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11题详解】 图中从X→Y→Z对应的气候类型分别是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自然景观从X→Y→Z对应的分别是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和热带荒漠,其变化产生的主导因素是水分,A正确。 【12题详解】 珀斯自然带为常绿硬叶林,所对应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B正确。 “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在索科特拉岛(1800万年以前,从非洲大陆分离)的悬崖上,直接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枝干顶端长出漂亮的粉红色花朵。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索科特拉岛地带性植被类型为 A. 热带雨林 B. 热带草原 C. 热带荒漠 D. 热带季雨林 14. “沙漠玫瑰”粗大的树干可有利于 A. 储水 B. 散热 C. 耐寒 D. 防沙 【答案】13. C 14. A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3题详解】 “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嵌进石头里;由此判断索科特拉岛地带性植被类型热带荒漠;热带雨林和季雨林都是高大的乔木,热带草原是茂盛的稀树草原。选C正确。 【14题详解】 “沙漠玫瑰”喜高温干燥,直接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粗大的树干有储水功能,可保证其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沙漠玫瑰”的枝叶较小,耐酷暑,减少水分的散失,不耐寒,散热、防沙作用不强。选A正确。 15.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该山地南坡属于 A. 阳坡和背风坡 B. 阴坡和背风坡 C. 阴坡和迎风坡 D. 阳坡和迎风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风坡水汽较充足,雪线分布比背风坡低一些。从图中可以读出,相对于北坡来说,南坡的气温较高(海拔4800米处7月气温高于3度),为阳坡;雪线分布较低(海拔5500米处),为迎风坡,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 【方法技巧】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1、气温: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雪线高; 2、降水:降水量大→雪线低;降水量小→雪线高。 3、山势:雪线及以下:陡→雪线高;缓→雪线低。雪线及以上:平坦的缓坡,积雪易遭风吹蚀,而使雪线4、抬高;陡峻的山坡,往往发生雪崩,而使雪线下降。 5、坡向:阳坡,T高→雪线高;阴坡,T低→雪线低 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 A. 第一次产业革命后 B. 20世纪70年代后 C.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7. 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口政策等因素影响 B. 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 C. 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 D. 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答案】16. B 17. A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人口数量变化。 【16题详解】 曲线斜率越大,人口增长越快,图中曲线斜率最大处起于1950年,时间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后,B正确。 【17题详解】 各阶段人口增长主要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国家的人口政策对人口也有一定的影响,如中国。受自然因素影响小。A正确。 图示为1977年、2017年浙江省人口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与1977年相比,2017年浙江省人口 A. 人口总量下降 B. 出生率显著下降 C. 死亡率略有上升 D. 自然增长率上升 19. 目前,浙江省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 原始型 B. 传统型 C. 过渡型 D. 现代型 【答案】18. B 19.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变化,意在考查学生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能力,总体难度一般,基础性强。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与1977年相比,2017年浙江省人口出生率下降,死亡率降低,自然增长率降低但仍为正值,总量增加,故选B。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浙江省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故选D。 读我国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统计图(单位:‰)完成下列各题。 20. 我国死亡率自2005年以来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 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 B. 医疗卫生条件变差 C. 社会生产力水平下降 D. 居住环境质量恶化 21. 图示人口增长特点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有 A. 青少年和儿童比重过高 B. 我国老年人口大幅减少 C. 人口增长速度持续加快 D. 社会养老负担过重 【答案】20. A 21. D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了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所给的图表,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20题详解】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2005年以来我国自然增长率大大降低,导致老龄化程度加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使得死亡率有所上升.A正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变好,社会生产力水平上升,居住环境质量改善。 【21题详解】 自然增长率降低,老龄化程度加重,青少年和儿童比重下降,A错误;我国人口增长,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上升,不会大幅减少,B错误;人口增长速度下降,C错误;社会养老负担过重,D正确。 【点睛】传统型的早期模式是高高低,后期(过渡型)则是高低低.原始型和现代型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较低,主要区别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而现代型和传统型的区别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一般以百分之一为二者界线,增长率大于它则为传统型,小于则为现代型. 性别比指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下图为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不同年龄的性别比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 与2000年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 家庭婚姻 B. 交通运输 C. 工程建设 D. 产业升级 23. 与2000年相比,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 A. 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 B. 男性人口仍占多数 C. 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 D. 迁入人口性别比明显增加 【答案】22. A 23.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 【22题详解】 与2000年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工程建设、交通运输以男性劳动力为主,产业升级受性别影响,只家庭婚姻可能是影响因素;A正确。 【23题详解】 图示曲线为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2016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仍占多数,B对;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50-54岁,A错;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增加的趋势,C错;2016年曲线更平直,迁入人口性别比接近平衡态势,D错。 兰州市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的交界处,位于两山中间,黄河穿城而过。下表为兰州市人口容量总结表(单位:万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综合各种测算方法,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万人)和最大人口容量(万人)分别是 A. 311;345 B. 207;344 C. 227;338 D. 207;338 25. 为增大人口容量兰州市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 A. 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容积率 B. 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C. 开发新的城市用地 D. 发展科技,提高开放程度 【答案】24. D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短板”原理,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和最大人口容量分别是各测算方法的最小值。也就是应分别依据短板“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基于国内生产总值”,据此选D。 【25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限制兰州人口容量和最大人口容量的短板分别是“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基于国内生产总值”,这些指标和用地规模及经济发展状况直接相关。兰州市人口数量已远远超过最大人口容量,故限制因素中土地限制更加突出,但兰州市位于两山中间,黄河穿城而过,主城区已无潜力可挖;因而跳出河谷是兰州市未来发展的主要战略。治理污染不能扩大容积,发展科技见效较慢,据此最佳选项为C。 【点睛】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资源因素、科学技术因素、综合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地方的环境人口容量,与自然资源拥有量成正向关系,与科学技术水平成正向关系,与地区居民的综合生活水平成反向关系。定义中已经基本明确表示,一个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不仅仅取决于本地的自然资源,还与本地获得外来资源的能力有关。仅仅根据本地的自然资源来判断本地的环境人口容量是不合理的。环境人口容量与科学技术成正向关系,科学技术不是定量,是变化,是随着时间逐渐前进的,因此,同一个地区或国家,不同时间的环境人口容量是不同的,时间越新,环境人口容量就越大。未来社会,环境人口容量会更大。用环境人口容量预测国家的人口容量,需要考虑时间因素。原来认为合理的人口数量预测,现在也许就不合理了。 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每个城市群一般以一个或两个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读中原城市群分布图。 完成下列各题。 26. 下列关于图中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A. 洛阳提供的服务种类比开封多 B. 郑州的服务范围覆盖图示整个区域 C. 新乡和焦作的城市等级不同 D. 许昌的服务范围包含了漯河的服务范围 27. 下列关于中原城市群建设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推动河南省城市化建设 B. 建成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区域性金融中心 C. 把中原城市群打造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群,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D. 带动全省并辐射周边地区发展 【答案】26. B 27. C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等级。 【26题详解】 图中城市郑州为省级行政中心,城市等级最高,郑州的服务范围覆盖图示整个区域,B正确。洛阳和开封等级一样,洛阳提供的服务种类和开封一样,A错误。新乡和焦作、许昌和漯河的城市等级一样CD错误。 【27题详解】 中原城市群建设推动河南省城市化建设、带动全省并辐射周边地区发展、建成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区域性金融中心。但该地区位于中部地区,东部优势更明显,不可能把中原城市群打造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群,C错误。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境内,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规划范围涵盖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等3个县城及周边部分区域。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8. 下列不是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作为国家级新区的优势条件是 A. 工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 B. 离京津地区较近,交通便捷 C. 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 D. 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 29. 雄安新区设立对北京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以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B. 北京的失业率可能提高 C. 缓解北京市的人口压力 D. 有利于提高北京的城市化水平 【答案】28. A 29.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学生要熟悉城市化及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掌握解决城市化措施,了解雄安新区地理特征。 【28题详解】 下列不是作为国家级新区的优势条件是 河北雄县、容城、安新工业基础不好,经济较落后,协作条件不好,A不是作为国家级新区的优势条件;离京津地区较近,交通便捷通,有利于北京、天津城市部分职能转移,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 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这些是国家级新区的优势条件,选择A。 【29题详解】 雄安新区的设立可以转移北京非首都功能,A合理;部分产业转移可能减少就业,北京的失业率可能提高,B合理;人口转移到雄安新区,缓解北京市的人口压力,C合理;人口向外转移,北京人口增加速度降低,不有利于提高北京的城市化水平,D不合理。选择D。 下图为我国中部地区某城市示意图,该城市新城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0. 影响新城区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 公路 B. 铁路 C. 航空 D. 水运 31. 新城区建设对老城区的积极影响有 ①缓解交通拥堵 ②优化空间结构 ③引发人口集聚 ④用地规模扩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30. C 31. A 【解析】 【分析】 主要考查了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 【30题详解】 首先从材料得知新城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电子信息产业产品具有高精尖的特点,一般情况下采用航空运输;其次从图可以获取在新城区有一个飞机场,铁路、公路等交通线路比较稀疏,没有河流等相关信息.影响新城区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航空,C正确。 【31题详解】 新城区建设对老城区的积极影响有缓解交通拥堵,①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②对.分散城市人口,不是引发人口集聚,③错.老城区用地规模并没有扩大,④错. 【点睛】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源、交通、政策等. 下图为2017年冬季拍摄的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路边绿化带照片。绿化带内栽种了常绿灌木,入冬前园艺工人对灌木浇透水,并用无纺布从外围围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2. 该地入冬前园艺工人对绿化带采取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浇透水可增加夜晚温度,防止灌木冻害 ②浇透水可降低白昼温度,减缓灌木生长 ③围挡无纺布可挡风御寒,减少冷空气的影响 ④围挡无纺布可有效预防路边灰尘侵蚀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33. 城市中的这种绿化带往往修剪整齐,其原因是 A. 发挥最高生态效益 B. 使城市景观更美观、整洁 C. 行政管理过于严格 D. 防止长势过快、耗肥严重 【答案】32. C 33. B 【解析】 【32题详解】 入冬前园艺工人对灌木浇透水,并用无纺布从外围围挡。该地入冬前园艺工人对绿化带采取上述措施,主要目的是水结冰时会释放出能量,浇透水可增加夜晚温度,防止灌木冻害,①对。降低白昼温度,不是浇透水目的,②错。围挡无纺布可挡风御寒,减少冷空气的影响,③对。预防路边灰尘侵蚀,不是围挡无纺布的原因,④错。C对,A、B、D错。 【33题详解】 城市中的这种绿化带主要功能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往往修剪整齐,其原因是使城市景观更美观、整洁,B对。修剪与发挥最高生态效益无关,A错。行政管理过于严格、防止长势过快、耗肥严重等不是主要原因,C、D错。 城市道路绿化布置形式多样,“二板三带式”即道路被中间一条绿化带隔离成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和两条人行道。下图为二板三带式道路绿化断面。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4. 关于人行道上绿化带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涵养水源,减轻内涝 B. 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C. 调节气候,为行人庇荫 D. 减弱噪音,美化环境 35. “二板三带式”的优点是 A. 用地经济,管理方便简单 B. 车辆之间,互不干扰和影响 C. 人行道与车行道分离,安全性好 D. 绿地较广,投资费用很大 【答案】34. A 35. 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人行道上绿化带的作用,理解即可. 【34题详解】 读图,结合生活中常识,人行道上绿化带的作用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为行人庇荫;减弱噪音,美化环境.由于面积较小,不能起到涵养水源,减轻内涝的作用,选A。 【35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分析可知,该模式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对人和车辆的分离,提高了安全性,因此选择C答案. 【点睛】本题以二板三带式道路绿化断面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板三带式道路绿化的优点.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 36.读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为_______地貌,B为_______地貌。 (2)图示区域的盛行风向是_______。 (3)图中C、D、E岩层形成由早到晚的顺序是_______。 (4)根据该地质剖面图可知,该地区在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风力侵蚀 (2). 风力堆积 (3). 北风 (4). 由先到后依次为:E、D、C。 (5). 地壳运动 (6). 岩浆活动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详解】(1)A处地貌为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地貌,B处地貌是沙丘,为风力堆积地貌。 (2)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沙丘的迎风坡坡度小,背风坡坡度大,结合图示沙丘形态可知该地风向为自右向左。注意方向标。 (3)阅读图示可知,该区域曾经发生过岩层水平挤压,导致E岩层弯曲,并出现断层;断层左侧随后发生沉积作用,形成水平分布的岩层D。由于岩浆活动侵入并冷却凝结,在D层内形成侵入岩。故按新老顺序为E D C。 (4)断层为地壳运动,侵入岩为岩浆活动。 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6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2)据材料二,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_______,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案】(1)数量大(1分),规模持续增长(1分),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1分) (2)南部沿海地区(1分) 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任答两点,2分) 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2分) (3)增多(1分) 国家政策支持(1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1分);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1分)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数值及流动人口统计图,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是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 (2)根据材料二表格数值,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是增加劳动力数量,增强社会活力。劳动力充足,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是人口大量增加,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容易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原因主要有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对流动人口的拉力增强。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点睛】我国流动人口特点是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是增加劳动力数量,增强社会活力。劳动力充足,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38.读“某城市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资料,A、B、C三地地租由高到低分别是 ,并说明判断依据。 (2)在A、B、C、D四地中,高级住宅区选址在 和化工厂建造地址在 最为合适,并分析理由。 (3)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提出合理解决措施。 【答案】(1)A>B>C。 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B地位于城市外缘交通干线的会合处,地租较高;C地远离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地租较低。 (2)D C 理由:D地为高级住宅区,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靠近森林,处于上风地带,环境优美;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C地为化工厂,位于城区河流下游,最小风频上风地带,对城市水源和空气污染较小。 (3)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地租理论,工业选址条件,城市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详解】(1)根据图示资料分析,影响地租高低的是距市中心的远近。 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B地位于城市外缘交通干线的汇合处,地租较高。C地远离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地租较低。地租高低排序是A>B>C 。 (2)高级住宅区主要考虑环境,远离工业区,D地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靠近森林,处于上风地带,环境优美;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适合建高级住宅区。化工厂选址,主要考虑减少对城市的污染。在A、B、C、D四地中, C地位于城区河流下游, 最小风频上风向地带,对城市水源和空气污染较小。是化工厂的最佳建造地址。 (3 )解决交通拥堵可以从合理规划和建设交通道路及加强城市管理等方面回答,具体来说可以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