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据上图,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端和西端两侧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东端人口稠密,西端地广人稀 B. 东端城市化进程快,西端城市化水平高 C. 东端产业结构层次高,西端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 东端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西端农牧业发达 中国古代将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融入传统民居建筑设计中。读图完成下题。 ‎ 1. 北方四合院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 A. 北面 B. 南面 C. 东面 D. 西面 2. 客家先人来自中原地区,经数代迁移至福建等地繁衍。客家土楼墙体厚实坚固,与当地原有民居形成鲜明对比,对客家土楼建筑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土楼采用独特的建筑材料是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B. 圆形土楼的防卫功能极强,主要起防卫的作用 C. 体现了客家人和原住民的和谐共处 D. 土楼建筑风格是对中原文化的传承 下图为德国鲁尔区每吨普通钢材生产成本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4-5题。 ‎ 1. ‎150 年间鲁尔区钢铁工业的生产成本 ‎ A. 燃料比重上升明显 B. 原料比重不变 C. 燃料比重一直高于原料比重 D. “其他”投入因素中劳动力素质的比重上升 2. 鲁尔区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目前处于区域发展的()‎ A. 初期阶段 B. 成长阶段 C. 转型阶段 D. 再生阶段 过去六十年来,台湾经济实现了快速成长。读“台湾经济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 3. 关于台湾经济第Ⅰ、Ⅱ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第Ⅰ阶段是典型“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②第Ⅰ阶段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③第Ⅱ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大量优质劳动力和国外投资 ‎④第Ⅱ阶段产业附加值高、经济发展迅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4. 第Ⅲ阶段是台湾重化工业阶段,重点发展化纤、塑料、橡胶、钢铁等重化工业。其优势区位是()‎ A. 岛内广阔的市场 B. 矿产资源丰富 C. 海岛多港口 D. 大批高素质从业人员 在决定建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变化,主要是河口渔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读“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回答下列小题。 ‎ 1. ‎下列关于两个工程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峡工程坝址位于长江的中游河段 B. 三峡水利枢纽位于葛洲坝水利枢纽下游 C. 阿斯旺工程建在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上 D. 阿斯旺工程位于埃及境内 1. 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下游供水 B.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C. 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D. 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2. 年径流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是( )‎ A. 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 三峡工程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C. 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 D. 阿斯旺工程上游人口稠密,取水量较大 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下列各题。 ‎ 3. 人口总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地区是()‎ A. 南方区 B. 北方区 C. 西北区 D. 西南区 4. 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状况匹配最差的是()‎ A. 北方与西南区 B. 北方与西北区 C. 南方与西北区 D. 西北与西南区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1. 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 光照 B. 水分 C. 坡度 D. 温度 3. 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A. 甲地植被退化 B. 乙地区沙化 C. 丙地区荒漠化 D. 丁地区植被改善 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回答下题。 ‎ 1. 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 A. 原料工业 B. 加工工业 C. 采掘业 D. 冶金业 2. 围绕能源开采,山西省构造的产业链是( ) ‎ ‎①煤—电—铝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⑤‎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B. 原料工业2000年比1995年增加了25%‎ C. 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到了主体地位 D. 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 ‎2011年,深圳GDP首次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0%以上。三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据此并结合下面两图,完成下面各题。 ‎ ‎2010年年底深圳市三大产业结构图(%) 2 011年年底深圳市三大产业结构图(%)‎ 1. 结合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深圳市已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B. 在2011年深圳市GDP中,第三产业产值最多 C. 与2010年相比,2011年深圳市第一产业产值不变,第二产业产值下降 D. 深圳市产业结构已经达到最优化状态,不需要进行产业升级 2. 目前,深圳市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忧虑。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 A. 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B. 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C.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一产业 D. 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以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 如图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据此回答各题。‎ 1. 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A. 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B. 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 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D. 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2. 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闽南地区类似甲地区城市化模式 B. 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 C. 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长三角地区 D. 乙地区的发展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 3. 在下列选项中,体现遥感技术应用实例的是()‎ A. 为航空飞行精确导航 B. 精确测量板块运动 C. 实时提供全球地理坐标 D. 寻找马航失联客机 下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完成下列各题。 ‎ 4. 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 )‎ A. 河流分布 B. 地形特征 C. 商店布局 D. 客货流量 1. 为了较合理地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 A. 甲与乙 B. 甲与丁 C. 乙与丁 D. 甲、乙、丁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2. 读“新疆和田地区有关资料”“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10分,每空1分) ‎ 资料1 新疆和田地区水资源和人口、耕地情况 资料2 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 (1) 新疆和田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当地的农 业以 为主。‎ ‎(2)和田地区河流的补给主要来自 ,河流径流量随 的变化而化。‎ ‎(3)三道防线中,林带发挥了 的功能,因此绿洲地区的风速比沙丘地区 ,蒸发量比沙丘地区 。‎ ‎(4)从下列选项中选出相应字母填入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产生的影响关联图。‎ A.土地盐渍化 B.下游季节河水位上升 C.绿洲沼泽化 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E.下游季节河径流量减少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 材料一规划建设的“西三角经济区”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至天水经济带,将打造成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我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材料二成都、西安气候统计材料。‎ 城市 ‎ ‎1月均温(℃) ‎ ‎7月均温(℃) ‎ 年降水量(mm) ‎ 年平均日照时数(小时) ‎ 无霜期(天) ‎ 成都 ‎ ‎6 ‎ ‎25.1 ‎ ‎1500 ‎ ‎1071 ‎ ‎296 ‎ 西安 ‎ ‎-0.9 ‎ ‎6 ‎ ‎658 ‎ ‎2267 ‎ ‎232 ‎ ‎(1)从农业生产角度看,成都平原较渭河平原有哪些气候资源方面的优势?(3分)‎ ‎(2)分析西安和成都冬季气温的差异及原因。(4分)‎ ‎(3)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相比,规划建设中的西三角经济区有哪些有利条件?(3分)‎ 1. 图1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通过对图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2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如表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问题 (12分)‎ 图 1 图2‎ 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耕地 林地 草地 荒地 其他 ‎1978年 ‎55.0%‎ ‎19.8%‎ ‎4.9%‎ ‎15.4%‎ ‎4.9%‎ ‎2008年 ‎40.2%‎ ‎44.1%‎ ‎6.2%‎ ‎1.3%‎ ‎8.2%‎ ‎(1)描述M地的地形和气候特征。(4分)‎ ‎(2)根据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4分)‎ ‎(3)若M区域及其周围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对N湖泊产生什么不利影响?(4分)‎ 2. ‎(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双转移”是广东省 2008年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两大战略的统称,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下图为广东省“双转移”方向示意图。‎ ‎(1)分析“双转移”中的“产业转移”战略实施的可行性。(6分)‎ ‎( 2)分析“双转移”中的“劳动力转移”战略实施带来的有利影响。(6分)‎ ‎(3)金融危机袭来,珠三角不少企业压力很大,甚至倒闭,有人说:“政府决不能去干市场经济不允许干的事情,不能去救落后的生产能力。”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阐明理由。(6分)‎ ‎1. B    2. A    3. C    4. D    5. D    6. D    7. C    8. D    9. B    10. C    11. A    12. A    13. D    14. B    15. C    16. C    17. C    18. B    19. B    20. B    21. D    22. A    23. D    24. C    25. D    ‎ ‎26. (1)干旱绿洲农业或灌溉农业均可 ‎ ‎(2)高山冰雪融水气温(季节)‎ ‎(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小少 ‎(4)上:D 中:E 下:A ‎27. (1)①1月均温高,生长期较长;②年降水量丰富,水源充足;③无霜期较长,热量较丰富。 (2)西安冬季气温较成都低。①西安比成都纬度高,太阳高度较小,白昼较短,获得太阳辐射量较少;②西安接近冷空气源地,易受冷空气活动影响;或成都受(秦岭)山地阻挡,冷空气活动影响较小。 (3)①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丰富;②优惠的西部大开发政策;③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④地处中部地带,市场潜力大,经济腹地广。‎ ‎28. (1)地形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东、南、西高,北面较低 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2)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减轻。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小 (3)M区域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泥沙淤塞,湖泊面积缩小,调蓄功能减弱;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坏;湖泊生物多样性减少。‎ ‎29. (1)广东省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和珠江三角洲相比,劳动力工资水平低;土地价格低廉;珠三角地区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突出;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需要;政府政策的导向和支持。 ‎ ‎(2)劳动力向当地的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就业;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有利于促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3)赞同:淘汰落后生产力,有利于缓解城市环境污染、交通压力大等问题;有利于将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产业中去,有利于促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机构调整和升级。‎ 不赞同:这里所说的落后的生产主要是指劳动密集型产业,任由这类企业大量倒闭,将会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导致地方财政税收受到影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