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全国通用版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学案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全国通用版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17讲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反映了该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现象,它多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呈现,也以某自然带分布高度等值线图呈现,它们都反映了随着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从而导致的自然景观的差异。‎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系列,以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为背景,可以考查山地某一高度自然带的名称、山地的坡向、山地雪线高度的分析以及山地名称的判断等内容,也可以考查与自然带有关的人类活动等。‎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全年大部分时间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海拔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图所示:‎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5.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 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图所示:‎ 第一步:分析山地自然带空间分布规律(特征)‎ 根据图例或图中的标注弄清各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基带类型、随海拔升高自然带的垂直变化等)。‎ 第二步:判定山地所在地理位置(南、北半球及纬度、热量带等) ‎ 山麓基带一般能反映出山脉所处的热量带,进而判断出其所处的纬度。‎ 可根据同类自然带所处海拔的高低进行判断,如北半球南坡为阳坡,热量丰富,同一自然带南坡位置较高;南半球则相反。‎ 第三步:分析垂直自然带分布特征的成因 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山地,其自然带分布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一山地的不同坡向(阳坡、阴坡或迎风坡、背风坡)、不同坡段自然带类型、分布海拔范围等也有很大的不同。这需要根据实地情况加以分析。‎ ‎[例](2016·全国卷Ⅰ)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磷高累积区是( A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 C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磷高累积区位于海拔4 ‎000 m左右,四川西部某山地海拔4 ‎000 m高的位置植被最可能是高山草甸带。常绿阔叶林为四川的基带自然带,随着海拔升高,依次出现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山冰雪带。第(2)题,读图可知2 000~3 ‎000米处磷累积量很低,该地为山地迎风坡降水最丰富地段,植物生产量高;由材料可知大气温度低,利于磷的积累;地表径流越小越利于磷的积累;土壤含水量低,不利于磷的积累。‎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 C )‎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B )‎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 解析 第1题,山麓自然带可以反映该山所在的大致纬度和当地的水平自然带。由图可知该山脉北坡山麓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故C正确;秦岭北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南岭北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喜马拉雅山北坡为青藏高原,不可能有温带荒漠分布,故A、B、D错误。第2题,该区域为昆仑山北坡,处于背阴坡,光照和热量不足,所以对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影响小,故A、D错误;在甲地有森林的分布,而乙、丙两地没有森林的分布;甲地冰原带分布的海拔低,由此说明影响三地自然带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条件,故B正确;海拔主要通过影响热量条件而影响垂直自然带分布,故C错误。‎ ‎3.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下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牧民转场主要受( A )‎ A.草场垂直分布影响 B.山前绿洲规模影响 C.草场水平分布影响 D.聚落分布的影响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牧民转场主要受草场垂直分布的影响,夏季到地势高的森林带以上的草场放牧,称为夏牧场;冬季到地势较低的森林带以下的草场放牧,称为冬牧场,故选A。‎ ‎(2016·江苏卷)某教授参与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4~5题。‎ ‎4.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B )‎ A.山地针叶林带 B.高山草甸带 C.高山苔原带 D.冰川带 ‎5.阿尔泰山南坡( D )‎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 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此时季节为冬季 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解析 第4题,阿尔泰山的垂直带谱从下到上是荒漠带、草原带、针叶林带、高山草原带和冰雪带。教授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这说明他位于高山草甸带。故B正确。第5题,阿尔泰山高山草甸下部的森林以针叶林为主,A错误;在特定海拔高度范围内,高山上分布有高山草甸,同为草场,B错误;阿尔泰山纬度高,且教授所在地海拔较高,飘雪时节不一定为冬季,C错误;阿尔泰山南坡受西风影响,从大西洋带来水汽形成降水,故D正确。‎ ‎6.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两座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 ‎(1)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2)比较甲图和乙图两座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3)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差异,并说明原因。‎ 解析 第(1)题,雪线的高低与气温、坡度和降水量有关。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雪线出现差异主要是因为降水的差异。第(2)题,垂直自然带谱的比较主要从自然带类型丰富程度、基带差异、同一类型自然带海拔高低差异等方面进行。第(3)题,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坡向出现高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 答案 (1)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2)差异: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更加丰富;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乙图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3)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课时达标(十七)‎ 读“海陆分布示意图(甲)和某地气压、气温年变化示意图(乙)”。据此完成1~2题。‎ ‎1.图甲中与图乙所示气压、气温年变化状况相一致的地点最有可能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与图甲中①地相符的自然带是( D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解析 第1题,乙图中显示的地点在北半球(最热月在7月)且位于大陆上(北半球海洋上最热月在8月),且1月气压达1 030hpa以上,①处地点符合。第2题,①地地处高纬且位于大陆的内部,为亚寒带针叶林带。‎ 地球表面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①地所处自然带是( C )‎ A.热带草原带 B.热带荒漠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4.②处自然带中的树木大多没有年轮,其成因主要是( D )‎ A.年降水量变化小 B.气温年际变化小 C.盛行风向变化小 D.一年四季变化小 ‎5.图示①~⑥地自然景观形成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 B )‎ A.①②两地 B.①③两地 C.③④两地 D.⑤⑥两地 解析 第3题,①‎ 地位于巴西东南部,纬度较低,气温高,虽离赤道较远,但其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且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故自然带应为热带雨林带。第4题,②地位于亚马孙河入海口,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一年四季变化小,故大多没有形成年轮。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地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带;③地受地形起伏的影响,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故图示①~⑥地自然景观形成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①③两地。‎ 下图是“我国30°N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读图完成6~7题。 ‎ ‎6.造成我国100°E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C )‎ A.冰川 B.降水 C.海拔 D.土壤 ‎7.我国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 B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解析 第6题,根据图中地势阶梯分界线可知,我国30°N沿线、100°E以西地区为青藏高原,该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气温低导致热量不足,植物生长缓慢,而气温低又是海拔高造成的,故选C项。第7题,结合图示可知,我国30°N植被叶面积指数自西向东逐渐增大,与水分条件的变化一致,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②为( A )‎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9.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D )‎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 解析 第8题,②地位于内蒙古高原,植被应该为草原,故选A项。第9题,东部森林植被分布南宽北窄,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因为夏季风势力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所以年降水量也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植被的覆盖范围也逐渐减小。故选D项。‎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 A )‎ A.1 800~1 900 B.1 900~2 000‎ C.2 000~2 100 D.2 100~2 200‎ ‎11.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C )‎ A.喜光喜湿 B.喜热耐旱 C.喜阴喜湿 D.耐寒耐旱 ‎12.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C )‎ A.光照增强 B.水土流失加重 C.气候变暖 D.降水减少 解析 第10题,根据图例,4种情况均是海拔在1 800~1 ‎900米处,该森林植被类型覆盖率最高。第11题,4种情况中,阴坡、迎风坡该森林植被类型覆盖率达90%,为最高,据此可推知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第12题,高山苔原带分布的高度比林带高,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面积增加,说明高山苔原带热量条件改善,应为气候变暖的结果。‎ 下图为秦岭东段南坡丹江河源区垂直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导致Ⅰ、Ⅱ自然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C )‎ A.地形 B.光照 C.降水 D.热量 ‎14.Ⅲ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B )‎ A.温带草原带 B.针阔混交林带 C.荒漠带 D.积雪冰川带 解析 第13题,阅读图示可知,Ⅰ自然带为温暖半干旱性、Ⅱ自然带为温暖半湿润性,二者没有明显的热量差异,但水分条件差别大,属于降水因素影响下的垂直地域分异。故C项正确。第14题,该山地1 ‎500 m以下以阔叶林为主,1 ‎500 m以上的Ⅲ地带属于由阔叶林向针叶林过渡地带的针阔叶混交林带。故B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该山地东坡为迎风坡。读图回答15~16题。‎ ‎15.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B )‎ A.针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热带荒漠 ‎16.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 A.水分 B.热量 C.海拔 D.土壤 解析 第15题,根据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而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图中显示甲的上面为落叶阔叶林,所以甲最可能为常绿阔叶林;而针叶林位于海拔高处;热带雨林和热带荒漠都不能与落叶阔叶林相邻。故B 正确。第16题,由图可知,该山地东坡为常绿阔叶林,西坡为荒漠草原;我国南方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因而东坡为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而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少,导致两坡自然带有较大差异。故A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分布示意图,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降水量大于‎400 mm为森林景观,200~400 mm为草原,小于‎200 mm为荒漠。读图,完成17~18题。‎ ‎17.森林景观出现在( B )‎ A.甲 B.乙 C.丙 D.丁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甲地大量掘井,可增加牧场扩大耕地 B.冬季在乙地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C.丁地夏季草场生长好,宜扩大畜群数 D.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 解析 第17题,根据材料,森林景观出现在降水量大于‎400 mm的区域。读图可知乙地降水量大于‎400 mm,B正确。第18题,读图,从甲地作垂线,与降水量线相交,可以判断交点的降水量约‎200 mm,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大量掘井,容易导致环境问题,不能增加耕地,A错误;结合前面分析,乙地是森林,不适宜放牧,B错误;丁地降水量很少,在‎50 mm以下,应是荒漠,草场生长条件差,C错误;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D正确。‎ 读世界著名山脉、高原的雪线平均海拔高度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有关图中山脉、高原雪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海拔越高,雪线越高 B.纬度越高,雪线越高 C.海拔是横断山与帕米尔高原雪线差异的主因 D.降水是帕米尔高原与内华达山雪线差异的主因 ‎20.帕米尔高原上的布伦库勒湖冰山环绕,水草丰美,该湖泊湿地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D )‎ A.发展航运 B.旅游观光 C.调蓄洪水 D.维持生物多样性 解析 第19题,海拔与雪线不成正比关系,A错误;纬度与雪线高度成反比,B错误;帕米尔高原雪线低于横断山是因为前者纬度高、气温低,C错误;帕米尔高原和内华达山纬度相近,但前者身居内陆,降水稀少,后者位于西风迎风坡,降水多,所以,前者雪线高于后者,D正确。第20题,高山湖泊是多种候鸟繁衍之地,珍稀水生鱼类、植物等众多,对维护生物多样性作用大,D正确。A、B、C均不属于湿地的生态功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