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饶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实验、体艺班) Word版
考试时间:2018年11月22日—23日 上饶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实验、体艺班)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 如图是经纬网和中国著名山脉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四至点。读图,回答1~3题。 1.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 A.3° B.5° C.8° D.10° 2.图中山脉( ) A.①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B.②是黄河的发源地 C.③是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 D.④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3.图中 山脉③的东西两侧分别是( ) A.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B.河北省、山西省 C.落叶林带、草原带 D.外流区、内流区 读沿108°E的地形剖面图,回答(4)~(5)题。 4.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 A.喀斯特地貌广布 B.平原广布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5.关于⑥地形区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D.主要是褶皱凹陷形成 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秋景秋色差异甚大。下图中“三纵一横”四条线路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策划的寻访秋天的路线。读图完成6~7题。 6.沿线路Ⅰ、Ⅱ、Ⅳ穿越甲区域时均能看到的景色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C.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D.暖温带草原 7.世界范围内我国的四季更替最鲜明,四季类型组合也特别丰富。4条线路中只经历了“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和“长夏无冬,秋去春来”两种四季类型的是( ) A.I线路 B.Ⅱ线路 C.Ⅲ线路 D.Ⅳ线路 下图显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表示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的是( ) A.① B.② C .③ D.④ 9.关于图中四条地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800 mm,没有湿润地区 B.②线以西地区的河流皆为内流河 C.③线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D.①线与④线之间的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如副高控制区域位于图中位置,则雨带处于( ) A.南部沿海一带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11.当北方冷空气势力最强盛时( ) A.我国受副高控制最明显B.我国锋面雨带控制华北地区 C.锋面雨带已撤离我国大陆D.台风已蓄势待发 读“鄱阳湖多年平均最高水位演变趋势图”,完成12~13题。 鄱阳湖多年平均最高水位演变趋势 12.鄱阳湖多年平均最高水位逐步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湖水淹没范围扩大 B.泥沙沉积湖底抬高 C.流域内多年降水量大增D. 流域内土壤含水率增大 13.近期,江西省计划在鄱阳湖湖口修建水闸。这种做法带来的影响有( ) A.调节湖泊汛期最高水位 B.湖底会持续降低 C.减少本省水资源利用量 D.增加长江下游水资源利用量 某考察小组在7月份进入一个海拔3 000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却寸草不生。据此回答14~15题: 14.山坡寸草不生,反映出该地区( ) A.昼夜温差大B.年降水量少 C.水土流失严重D.地质灾害频发 15.该河谷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 A.甘B.新C.藏D.滇 读下图,完成16~17题。 16.关于A、B两个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热带气候分布面积广大 ②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③B区域以热带 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④A区域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A、B两个区域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 A.经济 B.地 形 C.气候 D.植被 下图为澳大利亚沿28°S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 ) A.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B.从东到西多为热带草原 C.东岸比西岸年降水量大D.东西沿岸自然景观相似 19.图中①地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 A.自给自足 B.产品商品率高 C.刀耕火种 D.劳动密集型农业 下图为北极航道示意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北极航道越来越具有现实价值,其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印度洋海盗猖獗 C.传统航道拥堵 D.北极沿岸多港口 21.北极航道是( ) A.亚洲东部联系欧洲西部的捷径 B.太平洋联系大西洋、印度洋的捷径 C.北非联系亚洲、大洋洲的捷径 D.大洋洲联系南美洲、北美洲的捷径 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图,其纵坐标划分间隔为0.5 cm,横坐标划分间隔为1 cm,读图完成22~23题。 22.图中的垂直比例和水平比例分别是( ) A.1∶1 000和1∶50 000 B.1∶2 000和1∶50 000 C.1∶10 000和1∶5 000 D.1∶20 000和1∶5 000 23.图中B点的绝对高度和相对于A点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 A.100米和-25米 B.150米和125米 C.150米和-25米 D.100米和125米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24~25题。 24.既近水又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 ) A.①B.②C.③ D.④ 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居民点最容易发展成为城镇 B.站在M山可以看到图中的所有居民点 C.图中河流干流由西北流向东南 D.由⑤地取近道攀登M山忽上忽下较耗体力 二、综合题 26.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年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图 , 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气温变化有明显特点,请你归纳出三点。(3分) (2)图中四城市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显示我国_________。(填字母) (1分) A.夏季降水量的比重自南向北递减 B.夏季降水量的比重自南向北递增 C.年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 D.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3)据图归纳广州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 (4)根据图中信息,指出哈尔滨所在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及多发时间。(4分) 27.读图“我国沿北纬32°纬线地形剖面”,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下表中相应处。(4分) 数字 ① ② ③ ④ 地形区的名称 (2)由图可知我国的地势具有________特点,对河流有什么影响?(3分) (3)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3分) 28.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局部水网略图。 (1)在下面表格中比较甲河流南北两侧河流特征。(4分) 南岸支流 北岸支流 (2)甲河是我国重要的 地理分界线,比较该河南北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6分) 温度带 干湿地区 植被类型 南 北 (3)甲河流域内多洪涝灾害治理的措施有哪些?(4分) 29.读美国(本土)东部农业区的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图示A、B、C是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其中:A是________区,B是__________带。C是__________带,该地带农业发展的优越社会经济因素是______________。这些农业地带的分布状况,反映了美国农业生产的典型特点__________。(5分) (2)简述B地带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6分) (3)借鉴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经验,谈谈我国发展粮食生产可采取哪些措施。 (不少于三点)(3分) 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实验特长班) 1-5 BDBAA 6-10 BBBCB 11-15 CBABC 16-20 CBCBA 21-25 ACDAD 26.(1)夏季(7月)普遍高温;冬季(1月)南北温差大;自南向北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 (2)C ( 3)特征:年降水量多(在1 6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夏季(800毫米左右)。成因:广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夏季受夏季风 影响,雨季长,台风活动较频繁。 (4)寒潮,冬半年;洪涝灾害,夏季。 27.答案:(1) 数字 ① ② ③ ④ 地形区 的名称 青藏 高原 横断 山脉 四川 盆地 长江中下 游平原 (2)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另外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蕴藏着巨大的水能。 (3)有利影响:①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②山区森林、草地、旅游、矿产等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不利影响:①我国山区多,平原少,耕地资源不足,不利于发展种植业;②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不利于农产品等山区资源外运。 28【答案】 (1) 南岸支流 支流短小,水流湍急,无冰期 北岸支流 支流长,水流缓慢,冬季结冰 (2) 温度带 干湿地区 植被类型 南 亚热带 湿润地区 常绿阔叶林 北 暖温带 半湿润地区 落叶阔叶林 (3)上游植树造林、种草,增强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中游利用天然洼地、湖泊修建蓄水工程;下游等地修建防护堤,疏通河道,增加入海河道。(4点即可) 29.(1)小麦 玉米 乳畜 该地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具有巨大的市场 地区生产专门化 (2)生产的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交通便利;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3)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要加快商品粮基地建设;进一步增大科技投入;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国家政策要扶持粮食生产,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