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靖宇县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靖宇县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地理 第Ⅰ卷(选择题) 2015年7月24日美国航天局宣布在天鹅座宜居带发现开普勒452b,这颗行星围绕着与太阳同类型恒星旋转,直径是地球的1.6倍,被称为地球2.0(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天文学家认为开普勒452b宜居的理由不包括( ) A. 光照条件相对稳定 B. 物质组成与地球一样 C. 与最近的恒星距离适中 D. 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液态水 2. 7月24日这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B. 江苏昼大于夜,且昼渐长 C. 北印度洋海区表层洋流向东流 D. 新加坡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悉尼 【答案】1. B 2. C 【解析】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球生命存在条件、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地球公转速度变化。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为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成分和大气厚度,充足的水分,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而物质组成对地球生命存在没有影响,故选B。 【2题详解】 7月24日这天,太阳直射北半球,地球公转速度较慢(1月初最快,7月初最慢),A错;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B错。北印度洋海区海水流向为冬逆夏顺,此时为北半球夏季,为顺时针流动,表层海水向东流,C对。新加坡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南半球的悉尼,D错。故选C。 美国“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上拍摄到15张类似“蘑菇”的照片,下图为“火星‘蘑 菇’照片”,下表为地球与火星数据比较。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科学界大多认为图中白色球状物不是火星土壤生长出的“蘑菇”,其主要依据是火星 A. 无大气层 B. 表面光照太强 C. 无液态水 D. 表面温度太高 4. 易对地球上接收火星“蘑菇”照片信号产生干扰的是 A. 太阳活动 B. 火山活动 C. 太阳辐射 D. 臭氧层空洞 【答案】3. C 4. A 【解析】 本题组考查生命存在的条件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1题结合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目前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可得答案。第2题是基础性知识点,只要熟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得答案。 【3题详解】 A. 据科学家探索研究,火星有稀薄大气层,A不对。 B. 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远,表面光照太强描述不对,B不对。 C. 据科学家研究,火星上无液态水存在,因此不会有蘑菇,C正确。 D. 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远,表面温度应该比地球低,D不对。 故选C。 【4题详解】 A. 太阳活动释放出的强烈射电或者带电粒子会干扰信号传输,A正确。 B. 火山活动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不会干扰宇宙空间信号的传输,B不对。 C. 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热量,不会干扰信号传播,C不对。 D. 臭氧层空洞指臭氧层变薄的现象,不会干扰信号传播,D不对。 故选A。 2018年11月17-18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首都莫尔兹比港举行。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这次会议召开期间,莫尔兹比港 A. 白昼比东莞短 B. 正午日影朝南 C. 日出方向从东南升起 D. 正午太阳高度比赤道小 6. 7月份,莫尔兹比港的盛行风向是 A. 东北 B. 西北 C. 西南 D. 东南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这次会议召开期间,日期是11月17-18日,太阳直射点约在15°S,且正向南移动。莫尔兹比港位于10°S,此时正值当地的夏季,昼长夜短,而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故莫尔兹比港白昼比东莞长,A错。正午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莫尔兹比港南方,故该时段莫尔兹比港正午日影朝北,B错。此时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为夏季,日出方向为东南,C对。该地距直射点比赤道近,正午太阳高度比赤道大,D错。据此分析本题选C。 【6题详解】 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莫尔兹比港受东南信风影响,盛行风向是东南风,D对。A、B、C错。据此分析本题选D。 【点睛】结合地球运动规律可知,11月17-18日,太阳直射点约在15°S,正向南移动。结合莫尔兹比港纬度,正午日影朝北。北时北半球是冬季,日出方向为东南。该港口7月份受东南信风控制。 2019年元旦北京时间7:40北京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曙光。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据此推断当天北京时间的日落时间应为( ) A. 16:04 B. 16:20 C. 16:36 D. 16:52 8. 此时,已进入2019年的区域约占全球面积的( ) A. 近1/3 B. 近1/2 C. 近2/3 D. 近3/4 【答案】7. D 8. B 【解析】 【7题详解】 北京时间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当北京时间7:40时北京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曙光,即北京(116°E)的日出时间是7:24;由昼长=24-2×日出时间,可算出北京的昼长为9小时12分;日落时间=昼长+日出时间=9:12+7:40=16:52。 故选D 【8题详解】 新的一天是由0时所在经线开始的,向东到180°经线结束;地方时0时出现在5°E,全球进入新一天的范围小于1/2,但接近1/2。 故选B 面向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河流左岸,右手方视为河流右岸。读某一平直河流剖面图。 完成下面小题。 9. 若该河为平直河道,剖面是由于自然力影响,则该河位于( ) A. 南半球 B. 北半球 C. 赤道上 D. 回归线上 10. 若该河自西向东流动,河堤需要特别加固的是( ) A. 北岸 B. 南岸 C. 东岸 D. 西岸 【答案】9. B 10. B 【解析】 【9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右岸受到侵蚀,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所以该河位于北半球。B正确;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A错误;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偏转,C错误;回归线上没区分南北回归线,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若该河自西向东流动,河流有南岸和北岸,CD错误;该河位于北半球,南岸为右岸,河流主要侵蚀南岸,所以河堤需要特别加固的是南岸,B正确,A错误。故选B。 下图为同时刻不同日期晨昏线图,斜线区域为T1时刻夜半球范围,阴影区域为T1时刻过后的T2时刻夜半球范围。回答下列各题。 11. T2时刻,北京时间为 A. 11:00 B. 12:00 C. 13:00 D. 5:00 12. T1当天,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A. 23°26’ B. 73°26’ C. 26°34’ D. 90° 【答案】11. A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图为南极地区,根据题干提示,斜线区域为T1时刻夜半球范围,阴影区域为T1时刻过后的T2时刻夜半球范围,以及经线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135ºE为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为12:00,因此此时北京时间为11:00,A对。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T1当天,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6°34’,C对。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此时天气最可能是 A. 晴朗、无风 B. 阴雨、无风 C. 晴朗、大风 D. 阴雨、大风 14. 图示大气现象 A. 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 B. 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 C. 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 D. 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扩散 【答案】13. A 14. B 【解析】 图片中阳光充足,炊烟、山岚明亮。无风,炊烟竖直升起。阴雨天炊烟、山岚是灰暗,大风时炊烟是倾斜的。静风天气,空气流动速度慢,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 【13题详解】 图片中炊烟、山岚明亮,说明阳光充足。炊烟竖直升起,说明无风。此时天气最可能是晴朗、无风,A对。阴雨天能见度不高,炊烟、山岚是灰暗的,大风 时炊烟是倾斜的,B、C、D 错。 【14题详解】 图示大气现象是一种静风天气,空气流动速度慢,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B对。可能是由近地面逆温现象引起,A错。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炊烟不能上升,会积聚在近地面,C错。不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扩散,D错。 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 甲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是( ) A. 1004 1006 B. 1006 1008 C. 1008 1010 D. 1004 1008 16. 在乙图中,上海市的风向是( ) A. 东南风 B. 偏北风 C. 东北风 D. 偏南风 17. 在段时间内,关于风速变化的叙述,符合图中实际情况的是( ) A. 台湾岛风速变大 B. 珠江口风速明显加大 C. 长江口地区风速变小 D. 环渤海地区风速明显变小 【答案】15. B 16. D 17. D 【解析】 等值线的递变规律,数值总是按某一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变化。甲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与相邻等压线中一个数值相同。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等压线变的稀疏,说明风速变小。 【15题详解】 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数值总是按某一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变化。甲图中A处等压线的相邻等压线数值是1006或1008百帕,等差距是2百帕,A处数值可能是1006或1008百帕,B对。A、C、D错。 【16题详解】 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根据等压线数值,在乙图中,上海市的风向是偏南风,D对。A、B、C错。 【17题详解】 两图对比,在这段时间内,台湾岛的等压线变的稀疏,说明风速变小,A错。珠江口的等压线变得稀疏,风速明显变小,B错。长江口地区等压线变得密集,风速变大,C错。环渤海地区等压线变得稀疏,风速明显变小,D对, 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最高处海拔253米,植被稀少。该国旅游业发达,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 形成“蓝窗”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 A. 火山活动 B. 风化作用 C. 海浪侵蚀 D. 冰川堆积 19. 一年中,“蓝窗”受外力破坏最强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0. 马耳他岛植被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低平,盐碱化严重 B. 地表严重缺水 C. 夏季干热,冬季冷湿 D. 大风天数多 【答案】18. C 19. D 20. B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 A、火山活动是指与火山喷发有关的岩浆活动,A错误; B、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材料中并没有明确显示风化作用,B错误; C、由材料分析可知,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海水作用比较广泛,位于岛屿的东北角,受海浪侵蚀作用明显,因此判断“蓝窗”景观的地质作用为海水侵蚀,C正确; D、冰川堆积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该地纬度位置偏低,受冰川作用不明显,D错误。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气候特征。“蓝窗”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的景响,海浪较大,海水侵蚀作用较强,破坏最强,D正确;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多晴天,风浪小,破坏力小,春秋为过度季节,破坏力都不是最大的,ABC错误。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地理特征。马耳他岛屿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降水较多,但由于该岛的陆地面积较小,少河流与湖泊,而且岛上石灰岩广布,水体容易下渗,因此地表水体较少,水资源短缺,植被难以存活,B正确,ACD都不是缺少的主要原因。故选B 。 【点睛】海岸主要受海水动力因素侵蚀所产生的各种形态,又称海蚀地貌,它是海岸地貌的—大类别。塑造海岸侵蚀地貌的主要动力因素是波浪和潮流,但高纬度地带的海岸还受到冰冻的侵蚀,热带和亚热带的海岸则受到丰富的地表水和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的侵蚀。 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雾霾或灰霾天气。霾是一种天气现象,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读“某区域4月20日气压分布示意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各题。 21. 等压线a的数值为 ( ) A. 1 017.5或1 012.5 B. 1 012.5或1 015 C. 1 015或1 017.5 D. 1 015或1 020 22. 下列关于图中各地的天气特点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受台风影响,东京风力大于长沙 B. 受暖锋影响,淮南即将迎来绵绵细雨 C. 受上升气流影响,北京天气晴朗 D. 受反气旋的控制,平壤出现狂风暴雨天气 23. 仅考虑气象条件,图中出现霾可能性最大的区域是( ) A. 平壤地区 B. 北京地区 C. 山东半岛东部地区 D. 郑州地区 【答案】21. C 22. B 23. B 【解析】 【21题详解】 考查等压线的判读。据图可知,相邻两条等压线相差2.5百帕,故从平壤向东等压线数值是递增的,所以等压线a数值为1017.5百帕;再根据相邻的等压线数值可以是相等的,所以等压线a数值也可以是为1015百帕,所以B正确。 【22题详解】 据图可知,东京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长沙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故A项错误;淮南位于暖锋锋前位置,即将迎来绵绵细雨,故B项正确;北京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故C项错误;受反气旋的控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故D项错误。 【23题详解】 大气稳定的无风天气,容易出现雾霾;据图可知,北京受高压控制,气流下沉运动,大气较稳定,容易出现雾霾,故B项正确;平壤受低压控制,气流上升运动,故A项错误;山东半岛东部地区和郑州地区均有风,不易出现雾霾,故C、D项错误。 【点睛】锋面气旋的判读 1.冷锋、暖锋的判断:在锋面气旋中,要判断冷锋和暖锋,需要先判断出是冷气团还是暖气团主动移动。常规的方法是根据槽线处锋面的移动方向来判断:如下图,在虚线处画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外向内,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如甲线箭头所指方向;再根据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向右偏转)可知气团的运动方向为乙线箭头所指方向。通过作图很容易判断出虚线甲处是北侧冷气团主动移动,为冷锋;虚线丙处是南侧暖气团主动移动,为暖锋。南半球判断方法与此类似。 2.降水区域的判断: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而暖锋降水在锋前。但锋前、锋后的判断是一个难点,这要根据锋面的移动方向来分析,锋面将要经过的区域为锋前,锋面已经经过的区域为锋后。这里同样有一个规律:锋面降水都在冷气团一侧,即图中的1和4区域。 3.锋面过境时的天气变化:冷锋过境时出现雨雪或大风天气,而暖锋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甲处为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出现雨雪或大风天气。 温度平流是指冷暖空气水平运动引起的某些地区温度降低或升高的现象。空气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称“暖平流”;空气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称“冷平流”。冷暖平流是大规模天气变化的原因之一。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某日海平面气压形势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该日10: 00受暖平流影响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5. 在冷平流影响下,常出现 A. 霜冻 B. 阴雨天气 C. 气压降低 D. 连续性降水 【答案】24. C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所给材料,空气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称“暖平流”,可以判断出现暖锋,③处有暖锋,C正确;①处有冷锋,A错;②④位于高压脊,B、D错。 【25题详解】 在冷平流影响下,空气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出现冷锋,常会有大风、降雨、降温等天气,B正确;不一定会出现霜冻,A错;气压会逐渐升高,连续性降水为暖平流影响下的天气特点,C、D都错。 【点睛】该题关键在于对“暖平流”、 “冷平流”的理解,根据定义可判断“暖平流”会出现暖锋,“冷平流”会出现冷锋。 第Ⅱ卷(非选择题) 26.下图为某时刻局部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回答问题。 (1)此刻太阳直射的经度为___________。P点的昼夜状况是_______。 (2)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__,自传线速度最小的是______,地转偏向力最大的是 ____。 (3)如果A点的时间为19时20分,B点所属时区是____________,B地日出时间为___________。 (4)若此日以后周口的昼长变短,则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_________(方向)移动,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点。 (5)PA为晨昏线中的_________ 线。 【答案】 (1). 45°W (2). 极昼 (3). C (4). C (5). C (6). 西十区 (7). 4:40 (8). 南 (9). 23 (10). 昏 【解析】 【详解】(1)此刻,阴影部分为黑夜,即夜半球中间的135°E经线时刻是0点,与其相对的经线是45°W,时刻是12点,太阳直射的经度为45°W。P点的昼夜状况是极昼,夜长为0。 (2)图中越向北,白昼越长,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C。自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最小的是C。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最大的是C。 (3)如果A点的时间为19时20分,是日落时间,135°E时刻是0点,即东9区的区时是24点。A点比135°E时刻晚4小时40分,B点与A点对称,时刻是4点40分,所属时区是西十区,B地日出时间为4:40。 (4)若此日以后周口的昼长变短,则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此时,135°E时刻是0点,北京时间为23点。 (5)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的分界线是昏线,PA为晨昏线中的昏线。 27.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A、B两地均处在30°N。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点看到的北极星的倾角为________;连续两次在此看到北极星高度最大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B、C、N四点: ①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转线速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线是________(晨线或昏线),从B水平运动到N的物体会向________(东或西)偏转。 (4)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国际标准时间为________。 (5)该日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占全球 ( ) A.一半多 B.少于一半 C.恰好一半 D.没有任何地方 (6)赤道上西半球黑夜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7)这天,赤道上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北极圈上日落时间是________时。 【答案】(1)30° 23小时56分4秒 (2)A=B=C>N C>A=B>N (3)晨线 东 (4)16时 8时 (5)A (6)160°E~180°~30°W (7)6 18 【解析】 (1)A的纬度是30°,北极星的倾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连续两次在此看到北极星高度最大的时间间隔为1个恒星日,即23小时56分4秒。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外,处处相等,即A=B=C>N;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C>A=B>N。 (3)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是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是晨线;可判断NCS线为晨线。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从B水平运动到N的物体会向东偏。 (4)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表示太阳直射赤道,即春、秋分日的光照图。此时晨线NCS线上的时间为6时,图示经线间距是30°,相差2小时;可知0°经线时间(即国际标准时)为8时,北京时间为120°E经线的地方时为16时。 (5)北京时间为16时,0:00在120°W,是新一天的开始,与北京日期相同的范围为:120°W向东到180°经线,占全球的5/6(一半多)。 (6)西半球的范围为:20°W向西到160°E;赤道上黑夜的经度范围为:150°E 向东到30°W,即赤道上西半球黑夜的经度范围是160°E~180°~30°W。 (7)二分日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各地均日出6时,日落18时。 本题考查日照图的判读及地球运动的知识。北极星的倾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恒星日就是以恒星为参照,恒星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外,处处相等;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是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是晨线;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表示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各地均日出6时,日落18时。 2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南部,西藏自治区中部(如图甲所示),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我国第三大咸水湖,近些年出现湖水水位上涨的现象。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湖区周边风力较大且变化明显。在湖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作用下,湖区a气象站检测该地,雨季多夜雨(如图乙所示);同时年内平均气温日较差随季节变化明显(如图丙)。 (1)推断纳木错近些年湖水水位上涨的主要原因。 (2)请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说明纳木错夏季多夜雨的原因。 (3)分析a气象观测站8月比1月平均气温日较差小的原因。 (4)你是否赞成大规模开发纳木错周边的风能资源?请说明理由。 【答案】(1)主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增多,入湖水量增加,导致湖水水位上涨。 (2)夏季,季风带来丰富的水汽,受湖泊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夜晚湖区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 (3)8月降水较多,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夜晚多云雨,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好;8月气温高,冰雪融水多,湖泊水域面积大,湖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明显,所以温差小。 (4)赞同: 该地常年风力较大,风能资源丰富;开发风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带动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等。(答对两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不赞同:该地人口稀少,对能源的需求少;输电距离远,地形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导致成本较高;风向变化较大且不稳定;生态环境脆弱等。(答对两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读图的方式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属于基础题,根据所处的位置和课本内容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题干可知,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南部,西藏自治区中部,属于内陆湖泊,其水源补给主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流域内的高山冰雪融水增多,入湖水量增加,导致湖水水位上涨。 (2)纳木错为高山高原气候,夏季,季风带来丰富的水汽,大气湿度大,由于湖泊和湖岸陆地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夜晚湖岸降温快,气温低,近地面为高压,湖面降温慢,气温高,气压低,则风向有湖岸吹向湖面,导致湖区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冷却易凝结形成降水,所以纳木错夏季多夜雨。 (3)8月为北半球的夏季,该地降水较多,说明高空云层较厚,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热量少,气温低;而根据上题可知,该地夜晚多云雨,说明大气中的云层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保温作用好;8月气温高,周围冰雪融水多,注入湖泊的水量大,则湖泊水域面积大,湖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明显,所以温差小。 (4)根据题干可知,湖区周边风力较大,说明风能资源丰富;开发风能,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风力发电创造较多的就业岗位,有利于带动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有利于脱贫致富等,所以应该大规模开发纳木错周边的风能资源。 但由于该地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对能源的需求量少,消费市场小;由于该地地广人稀,距离电能需求的消费市场远,则输电距离远,投资大;该地处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导致成本高;根据题干可知,该地风向变化较大且不稳定,导致发电量不稳;该地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开发风能有可能破坏生态环境,所以风能的开发要慎重。 29.阅读图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冰雾(ice-crystal fog)由悬浮在空气中大量微小冰晶组成的雾,冰晶由空气中水汽凝华而成。冰雾是辐射冷却雾,气温日变化直接影响冰雾的日变化,日落后降温,<-40℃的温度出现越早,冰雾出现也越早,当相对湿度在55%~65%时,就会出现冰雾。但不是每次气温低于-40℃都会出现冰雾,如有降雪,风速较大时也不能形成。冰雾出现后一般不会间断,出现越早,持续时间越长,日出后浅薄的冰雾容易消散,但在-45℃以下出现强浓雾时,冰晶长得很大,既使太阳升起,也不会立即消散,直到冰晶体自然降落才趋于消散。(注:空气中含水量一定时,气温越高,相对湿度越低) (1)根据材料说出冰雾的形成条件。 (2)分析冰雾在一天中14~20时占比较少的原因。 【答案】(1)近地面降温快,出现逆温;气温极低,在-40℃以下;相对湿度在55%~65%之间;静风、大气稳定。 (2)午后气温升高,(逆温结束)上升气流增强,风速增大,利于冰雾蒸发和消散;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减小不利于冰雾的维持;强浓雾维持时间长,直到午后冰晶体长得很大才自然落下消散。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冰雾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详解】(1)冰雾出现的条件要结合材料,从材料“气温日变化直接影响冰雾的日变化,日落后降温,<-40℃的温度出现越早,冰雾出现也越早,当相对湿度在55%~65%时,就会出现冰雾。” 可知气温极低,近地面降温快,降在-40℃以下,相对湿度在55%~65%之间,易出现冰雾;静风、大气稳定,冰雾不易散去,冰雾持续的时间就长。 (2)冰雾在一天中14~20时占比较少的原因要结合冰雾发生条件,从午后气温、风速、湿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午后气温升高,(逆温结束) 上升气流增强,风速增大,利于冰雾蒸发和消散;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减小不利于冰雾的维持;强浓雾维持时间长,直到午后冰晶体长得很大才自然落下消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