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卷·2018届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请根据该区域海拔在400米左右,地表有一定起伏的特征,完成下题。 该区域可能位于 (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海拔每升高100米,下降小于0.6℃的时候,就会出现逆温现象,那么这个时候乙地就不可能出现强对流,也就是说气流不会在乙地下沉,而且由于无对流气流,地面升温后,乙地的热空气会盘旋于地表,气温上升最快,但此处由于有湖泊,湖泊水有蓄温作用,乙地的气温不会快速升高,因此该区域可能位于东南丘陵。 考点:大气运动 下图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读图可知北半球纬度越高,距冬季风源地越近最大降温高度一般也越高,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据图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沈阳小于广州 B.海口大于北京 C.东北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 D.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 3.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获得太阳辐射多少 B.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C.下垫面性质的差异 D.对流层厚度的不同 【答案】 2.C 3.B 【解析】 试题分析: 2.图中显示城市的最大降温高度数值越大,说明高度越大,在看其纬度变化会发现,整体上纬度高的地方降温高度偏大,辽河平原在图中能代表的城市是沈阳,洞庭湖平原看以借鉴30°N附近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 3.据材料分析,最大降温高度是连续3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平均值,最大高度南北方向的变化趋势,可以得出主要影响因素是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所以B正确。 考点:大气运动 我国≥10℃积温(℃)分布情况:东北地区、内蒙、北疆小于3400;华北地区、南疆3400——4500;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江南大部4500——8000;南部沿海大于8000。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4.表中①地区的植被类型和农作物是 ( ) A.针阔混交林,春小麦 B.落叶阔叶林,棉花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稻 D.针叶林,甜菜 5.四地河流水文特征比较,描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水位变化最小 B.②地含沙量最大 C.③地冰期最长 D.④地汛期最长 6.关于四地所在地区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②③铁矿资源丰富 B.②④煤炭资源丰富 C.①④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D.①③石油资源丰富 【答案】 4.B 5.C 6.D 【解析】 试题分析: 4.根据气候资料,可以得出①地位于暖温带华北地区,②地位于热带南部沿海地区,③地位于中温带东北地区,④地位于亚热带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农作物主要是棉花。所以B正确。 5.我国的河流水位季节变化相对而言,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更大,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很明显不在②,汛期最长的是珠江,在②地区,位于东北地区,冰期最长。 6.我国煤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约占60%,石油集中在华北、东北、新疆,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在南方,铁矿主要在辽宁、河北、四川等地,所以D正确。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 下图是我国重要的四条交通干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对四条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线路穿越高原、丘陵,人口密度最大 B.③~④线路穿越高原、平原,聚落分布均匀 C.⑤~⑥线路穿越高原、山脉,少数民族种类最多 D.⑦~⑧线路穿越丘陵、平原,聚落密度较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②线位于西北内陆,穿越山脉、盆地;③~④线跨过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穿越高原、平原,聚落集中分布在东部;⑤~⑥线穿越高原、山脉,少数民族主要为藏族居民;⑦~⑧线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穿越丘陵、平原,聚落密度较大。 考点:中国区域地理 2010年10月26日9时,随着两列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从上海虹桥站、杭州站同时疾驶而出,沪杭高速铁路通车运营。这是我国高速铁路引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潮流的又一重要标志,对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读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各题。 8.下列有关沪杭高速铁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B.加强上海和北京之间的联系 C.增加货物运量 D.加剧大气污染 9.下列对沪杭高铁通车后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对两个地区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较小 B.促进沿线的资源调配 C.有利于加强中、东部地区的联系 D.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答案】 8.A 9.D 【解析】 试题分析: 8.8.沪杭高铁可以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沪杭高铁位于上海和杭州之间,不能加强上海和北京之间的联系,高铁是客运列车,不会增加货物运量,动车不会加剧大气污染。 9.高铁建成后,人口出行占用时间更少,对两个地区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较大,高铁是客运列车,不能改变沿线的自然资源调配,沪杭高铁位于东部,不会加强中、东部地区的联系,可以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的进程。 考点: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0.图示区域发展过程中主要的限制性因素( ) A.劳动力 B.资金 C.技术 D.能源 11.相对松嫩平原,该区域发展农业处于劣势的是 ( ) A.降水 B.热量 C.人均耕地面积少 D.河流、湖泊 【答案】 10.D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10.从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图示位于长三角地区,区域发展过程中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能源不足,所以D正确。 11.从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图示位于长三角地区,相对松嫩平原,该区域发展农业处于劣势的是人均耕地面积少,所以C正确。 考点:区域农业发展 读“下面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①内蒙古高原、②江汉平原、③长江中下游平原、④东南丘陵。完成下列各题。 12.沿包头至广州,在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的景观正确的是 ( )。 A.①——层层稻田 B.②——风吹草低见牛羊 C.③——塬、墚、峁 D.④——橘园、竹海 13.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黑土流失明显 B.②地因修建多个水电站导致河流断流 C.③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D.④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区 【答案】 12.D 13.D 【解析】 考点:荒漠化的防治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4.该地区位于我国 ( )。 A.华北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华南地区 15.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答案】 14.A 15.D 【解析】 试题分析: 14.从图示气温和降水资料,可以得出该地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所以应为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我国的华北地区,所以A正确。 该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农业的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而一年中春季降水少,蒸发量大,两者的差距最大,所以D正确。 15. 考点: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 2011年1月7日,广珠城轨开通运营。广珠城轨的开通将升级珠三角为“超级城市体”,有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读珠三角部分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6.下列关于本地区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平原面积广阔,为我国三大平原之一 C.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 D.河流纵横交织,但河流流量较小,不利于发展航运 17.下列关于广珠城轨开通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能促进珠三角西岸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水平的提升 B.能推动珠三角西岸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C.能从根本上解决珠三角西岸城市之间的人员出行难问题 D.能加速珠三角的相互融合即增强“同城化”效应,有助于形成中国南部最大的“超级城市体” 【答案】 16.C 17.C 【解析】 试题分析: 16.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亚热带地区,无温带季风气候;这里平原面积较为广阔,但不属于我国三大平原;珠江的运输能力仅次于长江,位居全国第二位。 17.广珠城轨的开通,能促进珠三角西岸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水平的提升,能推动珠三角西岸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但是不能“从根本上” 解决珠三角西岸人们出行难的问题,,所以C不正确。 考点: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表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18.该地形区是 ( ) A.太湖平原 B.江南丘陵 C.三江平原 D.黄土高原 19.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气温低,蒸发量少 ③冻土广布 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城市化水平较低 B.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 C.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 D.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 【答案】 18.C 19.A 20.A 【解析】 试题分析: 18.根据表格分析,该地有大面积的沼泽地和滩地,我国的沼泽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只有三江平原位于东北地区,所以C正确。 19.该地形区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太湖平原1月均温在0℃以上,山东丘陵距离秦淮线(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不远,1月气温不会达到-16.4℃,所以该地区最有可能是三江平原。我国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是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土壤中冻土阻挡了水的下渗,所以形成了沼泽。 20.根据表格分析,该地有大面积的沼泽地和滩地,位于三江平原,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主要原因是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不是城市化水平较低。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 读下表中我国陆地领土四端点的经纬度位置,回答下列各题。 21.②端点是我国陆地领土的 ( ) A.最西端 B.最东端 C.最北端 D.最南端 22.③端点所在地的自然地理事物对人类活动最重要的意义是提供( ) A.土地资源 B.矿产资源 C.水资源 D.太阳能资源 23.①端点所在地区的地理特征是 ( ) A.热量资源丰富 B.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分布特征 C.农业以“河谷农业”为主 D.南部地区的河流有春汛现象 【答案】 21.B 22.C 23.A 【解析】 试题分析: 21.根据表格资料,可以得出②位于135°E附近,是我国陆地领土的最东端,所以B正确。 22.根据表格资料,可以得出③位于我国的最北端,即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河流能提供丰富的水资源,所以C正确。 23.据表格资料,可以得出①端点位于我国领土最南端,热量资源丰富,以种植业为主,所以A正确。 考点:中国区域地理 读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①②③④是我国四个地理区域,由各区的面积和人口比,可知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5.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条件不同 B.水热条件不同 C.土壤条件不同 D.光照条件不同 【答案】 24. D 25.B 【解析】 试题分析: 24.根据图示各区的面积和人口比,可以得出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是南方地区④,所以D正确。 25.从图中可以看出,P是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南北地区水热条件不同,所以B正确。 考点:中国区域地理 下表是我国四个省区:黑龙江、河南(小麦比例最高)、山西(稻谷比例最小)和湖南(稻谷比例最大)粮食作物构成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26.四个省区中位于华北平原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7.“麦苗青青菜花(油菜花)黄,蜜蜂飞舞采蜜忙”这一农业景象在哪个地区最典型 ( ) A.① B.② C.③ D.④ 28.四个省区中粮食商品率最高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26.C 27.D 28.B 【解析】 考点:中国区域地理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M河是淮河、回答下列各题。 29.关于图中M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水田农业和旱地农业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D.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30.有关图中省区南部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丘陵地区开辟梯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土壤肥沃,是主要的粮食产区 C.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茶树等多样化农业生产 D.重点发展薪炭林,以保证农村生活能源的供应 【答案】 29.B 30.C 【解析】 试题分析: 29.由题中信息,可以得出M河为淮河,淮河是我国南北方、水田与旱地、湿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1月0℃等温线、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经过的地方,还是湿润与半湿润、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30.由题中信息,可以得出M河为淮河,图中省份为安徽省,以南方低山丘陵为主,以红壤为主,土壤贫瘠,应以保持水土为主,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特色农业,所以C正确。 考点:中国区域地理 31.阅读下列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河南大部位于华北平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 “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 (1)请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角度,简述河南省的地形特征(4分)。 (2)请从原料、交通、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简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社会经济条件(6分)。 (3)为了研究河南省部分地区农业发展状况,有一地理兴趣小组对该省东南部某地的一个农村进行了社会调查,获得下表资料: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该村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分)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6分)。 【答案】(1)西部为山地、丘陵,东部为平原(2分);地势西高东低(2分)。 (2) 河南省地处我国农业(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每点2分,意思正确即可,本题最多6分)。 (3)主要问题: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每点2分,意思正确即可,本题最多4分)。合理化建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商品率(每点2分,意思正确即可,本题最多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 河南省的地形特征,需要从等高线数值切入,着重描述清楚主要的地形类型和地势起伏状况即可。 (2) 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社会经济条件,可以从原料、劳动力、市场、政策、交通等方面回答。 (3) 该村农业发展中存在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等问题,改进措施可以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回答。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 32.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 (1)简述图示地区降水分布的主要特点和主要气候类型(4分) (2)C地区辽宁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请从矿产资源、交通、水源、劳动力、农业资源等方面,简析20世纪70年代以前这一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6分)。 【答案】(1)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2分)。温带季风气候(2分) (2)丰富的铁、煤等矿产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辽河提供水源,劳动力资源丰富,辽河平原的农业资源丰富(每点2分,意思正确即可,本题最多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 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2) 该地区为辽中南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可以从矿产资源、交通、水源、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回答。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 33.读“长江沿岸经济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请从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分析长江的水文特征(6分) (2)丁经济区的核心地带属于长江经济带的_______工业基地(名称),该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缺乏。(4分) 【答案】(1)长江的水文特征:流量大,流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含沙量较小(与黄河比较),没有结冰期,上游流速快、中下游流速慢(每点2分,意思正确即可,本题最多6分)。 (2)沪宁杭(2分) 能源和矿产资源(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 长江的水文特征,可以从流量、径流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冰期、水能等方面回答。 (2) 从图中可以看出,丁经济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长江经济带的沪宁杭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能源和矿产资源短缺。 考点:中国区域地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