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卷·2018届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卷·2018届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16

邢台二中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3次月考 地理试卷 ‎ ‎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地形和气候 B.水文和植被C.植被和土壤 D.气候和土壤 ‎2.有关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自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无论冬夏气温均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平行 C.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河流水量自北向南不断减小 ‎3.下列关于三大自然区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动物稀少,只有少数耐高寒的种类 C.青藏高寒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人口最少 D.东部季风区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区 ‎4.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人文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从南向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三大区域中最微弱的 C.青藏高寒区现在还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以种植业为主 ‎5.有关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主要表现为东西差异 C.青藏高寒区的内部差异既有垂直差异,也有水平差异 D.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都是由于热量因素造成的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下题。‎ ‎6.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 B.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 D.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7.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读下面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我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为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 ‎8.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A、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 ‎ B、我国水能资源不丰富 ‎ C、由于我国用电量大,所以水力资源尽管开发率很高,但仍比火电少 D、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少 ‎9.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 A、河流的梯级开发 B、土地资源利用率及高耗能工业 C、旅游业开发 D、疏通河道 ‎10.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光热、降水  B、土壤、水源C、风向、地势  D、地形、河流 ‎12.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洪涝灾害  B、沙尘暴 C、水土流失  D、土地盐碱化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3.决定图中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 B.热量 C.降水量 D.地形 ‎14.下列能够正确体现图中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 D.②④⑦⑧‎ 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5.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面对工业化不断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状,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 )‎ ‎①加大科技投入,将粮食用地全部转变为蔬菜、花卉、乳畜用地 ‎ ‎②治理环境污染,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 ‎③大量施用化肥和低残留农药,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 ‎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其带动作用表现在( )‎ ‎①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 ‎ ‎②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 ‎ ‎③贸易的发展,使周边地区成为其广阔的消费市场 ‎ ‎④交通线路向周边延伸,加强了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改变了农民的生活节奏和生活观念 ‎ ‎⑤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④⑤‎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7.图中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该湖泊面积变化的情况,最快捷的途径是( )‎ A.利用RS技术 B.利用GPS技术 C.利用GIS技术 D.实地考察 ‎18.图中乙、丙、丁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酸雨、水土流失、风暴潮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9.该区域工业化水平最低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分别是 A.①② B.④② C.③① D.③④‎ ‎20.按照区域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该区域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③④②①‎ ‎21.下列关于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城市化必然带来工业化 B.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抑制工业化 C.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晚虽不同,但水平基本相同 D.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2.三江平原土地肥沃,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 A.东北地区粮食过多,出售困难 B.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 C.近些年气候干旱,土壤肥力降低 D.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23.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平原面积广阔,为我国三大平原之一 C.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 D.河流纵横交织,但河流流量较小,不利于发展航运 ‎24.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各题。‎ ‎25.能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排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26.三个地带比较(  )‎ A.①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B.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③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大幅度 ‎ 地提高 C.三个地带中第三产业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D.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将会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有所下降 据美国耐克公司网站介绍,最早耐克运动鞋的生产工厂设在日本,随着日本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生产基地移到了韩国和中国台湾,后来又迁至东南亚和中国大陆,到2010年越南成为最大的生产国。完成各题。‎ ‎27.影响美国耐克运动鞋生产基地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 A.劳动力 B.资金 C.市场 D.技术 ‎28.越南承接美国耐克公司产业转移,对其发展的影响是 ( )‎ ‎①促进产业升级 ②不会改变地理环境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加快城市化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读“德国鲁尔工业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图”,读图分析回答下题。‎ ‎29.从图中分析可知,两工业区相比,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 A.科技发达 B.内河航运便利 C.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D.国家政策的扶持 ‎30.我国辽中南工业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 A.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B.加强环境管理,美化绿化环境 C.改造传统产业 D.加大煤、铁等资源的开采力度 ‎31.2011年6月渤海蓬莱19-3油田发生了重大溢油事故,要对污染海区进行大范围及时、准确监测,主要用到的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船舶海监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32.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33.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C.原料指向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 千米,全线有140 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中卫和干塘间的线路经过腾格里沙漠,这里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4.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防沙、治沙,是因为 ‎ A.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B.有利于保持水分和植物成活 C.可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 D.可降低风速,减弱沙丘面风力的吹蚀 ‎35.为促进图中所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 A.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B.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C.利用黄河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D.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 实施跨区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重要举措。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6.加利福尼亚州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属于 (  )‎ A.西水东调   B.南水北调   C.东水西调   D.北水南调 ‎37.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气候类型是 (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8.“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39.“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 ‎40.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41.(20分)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山东省总面积15.78万平方千米,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已经接近47%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 286万增加到 1 870.3万。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山东省城市化、工业化统计图 ‎(1)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4分)‎ ‎(2)从材料和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4分)‎ ‎(3)山东省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三项即可)(6分)‎ ‎(4)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城市化对这一地区的水果生产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6分)‎ ‎42.(2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乙国人口约2亿,盛产甘蔗,为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该国积极倡导利用娴熟的技术以甘蔗为主要原料制取酒精,目前已成为酒精生产大国,也是世界上以酒精为汽车燃料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 ‎(1)比较A、B两区域人口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2)简述乙国生产酒精燃料的有利条件。(6分)‎ ‎(3)分析乙国政府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8分)‎ 地理参考答案 ‎1.A 2.C 3.D 4.C 5.D 6.B 7.D 8.A 9.A 10.D 11.A 12.D 13.B 14.B 15.D 16.C 17.A 18.C 19.C 20.D 21.D 22.D 23.C 24.C 25.A 26.C 27.A 28.D 29.C 30.D 31.A 32.A 33.A 34.D 35.A 36.D 37.C 38.C 39.A 40.B ‎41.‎ ‎(1)城市面积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人口比重上升(2分)‎ ‎(2)工业产值增加 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增加(2分)‎ ‎(3)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任答两项,2分)‎ ‎(4)有利。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对水果的需求增加,带来广阔市场。(或不利。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使果树种植面积减少。)(合理即可)(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知有三项城市面积、工业产值、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都在增加,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城市面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 ‎(2)从材料中可见山东省工业化表现为从事第地产业人口增加,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表现为工业产值增加。‎ ‎(3)城市化过程中最主要是第二产业增加,出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工业带来的污染主要有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等。‎ ‎(4)城市化发展使城市人口增加,市场需求量增大,有利于扩大市场;但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会占用大量耕地,使果园面积减少,这是不利方面。‎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化与城市化表现、对农业影响及带来问题。‎ ‎42.‎ ‎(1)A区小于B区(2分)。‎ 原因:A区气候过于湿热(2分),开发历史短,地处内陆,交通较不便(2分);B区气候较凉爽(2分),开发历史悠久,位于沿海,海运便利(2分)。‎ ‎(2)①原料(甘蔗)丰富(2分);②劳动力充足(2分);③能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2分);④生产技术成熟(2分);⑤政府支持,前景广阔(2分)。‎ ‎(3)①人口众多,汽车的需求量大;②酒精燃料产量大,有利于减小对石油的依赖;③新能源汽车产生的大气污染小(或答酒精燃料是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能源);④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娴熟。(每点2分,共8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A区位于巴西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过于湿热,开发历史短。A区地处内陆,交通较不便。不适宜人类居住、生活,所以人口少。B区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气候较凉爽,开发历史悠久。位于沿海,海运便利。适宜人类居住,利于经济的发展,所以人口多。‎ ‎(2)乙国盛产甘蔗,生产酒精燃料的原料丰富。人口多,劳动力充足。能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生产技术成熟,有政府支持,前景广阔。有利于酒精燃料的发展。‎ ‎(3)乙国是巴西,人口众多,汽车的需求量大。该国石油资源缺乏,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小对石油的依赖。新能源汽车产生的大气污染小,酒精燃料是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能源。乙国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娴熟。所以乙国政府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考点定位】区域人口分布差异的原因,发展酒精燃料的条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原因。‎ ‎【名师点睛】1、考查影响聚落分布分的因素——‎ 地形、气候、水文、土壤、资源、交通、政策、生态、经济等层面,所以关键在于学生对两地的上述要素进行分析,判断错它们的差异。‎ ‎2、考查工业区位条件的分析。对于这题学生可以从材料中分析,如盛产原料甘蔗,减少进口,说明常规能源少,对环境保护有益等。那其他发面结合本国的条件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