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二1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月月考 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題 共60分) 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一款无桩借还车模式的智能硬件。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单车,完成一次几公里以内的市内骑行。右图为北京某用户在一天中不同时段查询到的同一区域单车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不同时段单车分布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路口附近 A. 办公区集中 B. 高档住宅区集中 C. 公交站点集中 D. 工业区集中 2. 如图所示的手机功能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RS B. RS和GPS C. RS和GIS D. GPS和GIS 【答案】1. C 2. D 【解析】 1. 从图中可以看出,11:43单车分布较稀疏,23:11单车分布较密集,并且单车主要集中分布在路口附近,主要原因是公交站点集中,所以C正确。 2. 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单车,完成一次几公里以内的市内骑行,为了查询到的同一区域单车分布状况,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PS 和GIS,所以D正确。 【点睛】由于“3S”技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因此在选取某一技术时应认清三者的概念及相互关系,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RS是眼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下图为黄河某支流流域年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该支流上已经建设了多个水电站,实现了梯级开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 影响图中年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大气环流 C. 地形地势 D. 海陆位置 4. 根据图上信息推断,该支流上可建水电站数量最多的河段可能是 A. ①水文站以上河段 B. ①②水文站之间河段 C. ②③水文站之间河段 D. ③水文站以下河段 5. 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有利影响主要有 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 ②增加年径流量 ③改善枯水期水质 ④提高地下水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3. C 4. B 5. D 【解析】 3.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河为黄河上游支流洮河,图示地区等温线没有与纬线平行,影响因素不是纬度位置,A错。大气环流对降水影响大,对气温影响小,B错。图示地区等温线都分布在陆地上没有显示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D错。图中显示自西向东再向北,年均温逐渐增加,说明地势逐渐降低,地形是影响气温的重要因素,C正确。 4. 水电站布局在地势落差大的地方,图中能体现落差大小的只有年均温等值线,等值线越密集,地势落差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②水文站之间等温线最密,说明地势高差最大,坡度最陡,水能最丰富,①②间水电站数量最多,B正确。 5. 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对其下游河段水量具有调节作用,使其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区域和缓,减少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同时,枯水期水量增加,水质得以改善;河流的年净流量的大小主要和河流补给状况有关,因此上游梯级开发对年净流量没有影响。因此①③正确,故答案选D项。 点睛:修建水库的利弊: 1.、主要作用:防洪抗旱、防汛抗旱(最主要)、发电 次要作用:灌溉、供水、航运、 渔业 、旅游。 2兴建水库的弊端 (1)增加库区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及其影响:兴建水库可能会诱发地震,增加库区及附近地区地震发生的频率。 (2)泥沙淤积:库区泥沙淤积造成水库的实际库容不断减小。 (3)下游土地的土壤盐碱化:不断的灌溉又使地下水位上升,把深层土壤内的盐分带到地表,再加上灌溉水中的盐分和各种化学残留物的高含量,导致了土壤盐碱化。 (4)库区及下游的水质恶化:库区水面面积大,大量的水被蒸发,土壤盐碱化使土壤中的盐分及化学残留物增加,从而使地下水受到污染,提高了下游河水的含盐量。 (5)对下游河道的影响: 由于水势和含沙量的变化,还可能改变下游河段的河水流向和冲积程度,造成河床被严重冲刷侵蚀,入河(海)口向陆地方向后退。 (6)移民问题和对库区风景、文物的影响:由于水位上升使库区被淹没,需要进行移民(大问题)。并且由于兴建水库导致库区的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被淹没,需要进行搬迁、复原等。 (7)对疾病传播的影响:由于水流静态化导致下游血吸虫病等流行病的发病率增加,库区也会更容易滋生蚊蝇及其他致病微生物。 (8)对气候的影响库区:蓄水后,水域面积扩大,水的蒸发量上升,因此会造成附近地区日夜温差缩小,改变库区的气候环境。 下图是某水库大坝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 若水库大坝再加高100米,该地区的哪个村庄可能会被淹没 A. ①号村庄 B. ②号村庄 C. ③号村庄 D. ④号村庄 7. 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②比①地势起伏小 B. 乙河向西北流 C. 支流甲河画错了 D. ③比④正好低100米 【答案】6. C 7. C 【解析】 6. 从图中看,水库大坝建在100米等高线处,如果大坝再加高100米,则200米以下的村庄可能被淹没,①号和②号村庄位于大坝下游,不受影响;AB错误;③号村庄海拔200米以下,可能会被淹没,C正确;④号村庄海拔200米以上,不会被淹没,D错误。故答案选C项。 7. 读图分析可知,②地等值线比①地等值线密集,说明②比①地势起伏大,A错误;乙河流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B错误;河流形成于山谷之中,等高线往高处凸为山谷,所以甲河流不是在山谷地区,所以甲河流画错了,C正确;读图分析可知,③地的海拔为100-200米,④地的海拔为200-3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0-200米, D错误。故答案选C项。 下图是西藏雅砻河谷地(29°N,91°E)的等高线地形(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 图示地区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A. 1280米 B. 1340米 C. 1460米 D. 1550米 9. 图示区域中 A. 图中拦水坝的主要作用是发电 B. 流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 C. 当地传统发居具有墙厚层高的特点 D. 河流流向大致是由北向南 【答案】8. C 9. B 【解析】 8. 图中最高处为4 950米,最低处为3 400米至3 600米之间,高差在1 350至1 550米之间。故答案选C项。 ..................... 下表是我国某区域2000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0. 该区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土地荒漠化 C. 生物多样性的锐减 D. 草场破坏 11. 有关该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A. 沙尘暴强度增大,频率降低 B. 草地面积增长幅度较小 C. 有可能位于黄土高原 D. 气温日较差增大 【答案】10. B 11. D 【解析】 10. 读图分析可知,该流域耕地比重增大,水体比例下降最大,说明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加剧,最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地荒漠化。正确答案是B 。 11. 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加剧,过度垦殖,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大,沙尘暴强度增大,频率增加,A错误;因此草地面积减少,植被少,河流含沙量增多,B错误;同时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大,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增大,D正确;由此判断,该地有可能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C错误。故答案选D。 山药是缠绕性藤本植物,其地下根茎可食、可入药,幼苗期不耐寒,性喜光,宜在排水良好处种植。下面的左图示意华北某山药种植基地的地形情况,右图示意该地采用攀爬网种植山药。完成下列问题。 12. 甲、乙、丙、丁四地中,种植山药条件最好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3. 种植山药采用攀爬网的主要目的是 A. 减轻霜冻对幼苗的危害 B. 有利于田间排水 C. 有利于山药的充分采光 D. 便于果实的收获 【答案】12. D 13. C 【解析】 13. 种植山药采用攀爬网的主要目的是有利于山药的充分采光,A 对。攀爬网不能减轻霜冻对幼苗的危害,C错。与田间排水无关,B错。果实是地下的根茎,与收获无关,D错。故选A。 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完成下列问题。 14. 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 过度开垦 B. 过度放牧 C. 围湖造田 D. 过度养殖 15. 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 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 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 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14. A 15. D 【解析】 14. 由材料及图可知,该地区山地丘陵所占比重大,平原比重小,因此,其农业用地结构中林业所占比重应该大,种植业比重应该较小;但从农业用地结构饼状图中可以看出,种植业所占比重最大,而林业所占比重较小,由此可以推知,该地区是将大量的山地丘陵开垦为耕地所致,故选项A正确。 15. 由于该地区地处江南丘陵地区,山区面积广大,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必然会导致水土流失,致使生态环境恶化;因此,要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降低种植业比重,提高林业的比重,其出路必然是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故选项D正确。 点睛: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 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生物质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的一种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读我国三个省区生物质能资源状况表,完成下列问题。 16. 江苏和浙江的薪柴总量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是 A. 两省面积差异较大 B. 江苏人口较浙江多 C. 两省水热条件差异大 D. 浙江丘陵较江苏多 17. 新疆的生物质能资源远不能满足需求,其最主要原因是 A. 人口迁入多,矿物能源少 B. 海拔较高,雪山面积小 C. 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D. 交通落后,运输不便 【答案】16. D 17. C 【解析】 16. 江苏和浙江的薪柴总量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是浙江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江苏以平原为主,浙江的丘陵较江苏多,D对;根据表格内容,省区面积差异很小,A错;江苏人口较浙江多,但是薪柴总量多少 与人口多少无关,B错;两地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相似,C错。故答案选D项。 17.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稀疏,所以薪柴总量不能满足需求。C对;新疆石油、天然气丰富,矿物能源较多,A错;当地生物质能源少,与交通运输无关,D错;新疆位于地势第二阶梯,海拔较高,雪山面积与植被少没有直接关系,关键是干旱少雨导致的植被少,B错。故答案选C项。 下图是某地区原始森林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8. 与图中甲区域原始森林形成有关的因素是 ①纬度位置 ②暖流 ③地形 ④东南信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9. 如果图中乙处森林被毁,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①大气中CO2合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②全球水循环活跃,降水量大增 ③当地沙漠化严重 ④当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18. D 19. B 【解析】 18. 读图分析可知,甲地位于巴西的东南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读图分析可知,甲地位于赤道和回归线之间,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沿岸有巴西暖流的增温增湿的作用,从而使该地形成了热点雨林气候,发育了热带雨林带,故①②③④正确,故答案选D项。 19. 热带雨林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故调节气候,维护全球的水热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因此热带雨林被破坏,会导致大气中CO2合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当地沙漠化严重、当地生物多样性减少,因此①③④正确,故选B项。 点睛: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 (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全球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 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干旱,甚至出现旱涝失调 的局面。 (2)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3)热带雨林的破坏,还会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 物遗传基因不断减少。 下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单位:℃)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 影响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洋流 C. 海陆位置 D. 纬度 21. 图中R地的气温数值,最可能是 A. 13 B. 16 C. 20 D. 23 22.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20. D 21. B 22. B 【解析】 20. 读图,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与纬线平行,数值递变从赤道向北极递减,所以主导因素是纬度,D对。地形影响不随纬度变化,与纬线平行,A错;洋流和海陆位置影响,等值线与海岸平行,B、C错。故答案选D项。 21. 读图,R地周围有一条等值线,可能是20或25,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若是20,则R的数值大于15,小于20。若是25,则R的数值大于25,小于30。图中R位于河流的源头,应是山地,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所以R的气温值大于15,小于20,所以B对。A、C、D错。故答案选B项。 22. 根据图中的海陆位置分析,甲地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沿岸有寒流经过,是沙漠气候,降水少,A错。乙、丙、丁都是地中海气候,但乙地冬季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所以年降水量较多。丙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丁地纬度较低,受西风带影响时间短,降水较少。所以B对,C、D错。 下图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3. 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 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 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 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24. 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不正确的是 A. 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 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 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 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答案】23. C 24. D 【解析】试题分析: 23. 原煤、原油、天然气都是非可再生资源,A错。只有水电是清洁能源,比重很小B错。原煤、原油、天然气矿物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C对。煤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会增加酸雨的危害,D错。故选C。 24. 根据四省的能源生产结构判断:①天然气比重在四省中突出,同时拥有煤炭和水电判断为四川。②省原油比重占主导地位判断为黑龙江。③煤炭虽占主导地位,但是水电比重在四省中最大判断为甘肃。④原煤占比重最大为河北。四川进一步开发水能的不利条件是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故选D。 【考点定位】我国能源生产地区分布 制约四川水能开发的条件 【知识拓展】中国能源消费的构成 当前化石能源在一次商品能源消费结构中占89.8%,中国占97.1%、美国占89.8%。中国能源工业已经形成了以煤炭为主、多能互补的能源生产体系。以1999年化石燃料和电力能源的消耗结构为例:煤炭76.2%,石油16.6%,天然气2.1%,电力(水电、核电、新能源发电)5.1%。我国煤炭占世界煤炭消费量的27%,是全世界少有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大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展望未来,按常规发展方案,化石能源比重将逐渐下降,到2050年世界及中国化石能源比重相应降至62.4%及76.6%。由此可见化石能源是当今中国的主要能源,到2050年仍将占重要地位。 25. 下图示意某山地地形剖面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读图,山地乙坡与甲坡状况,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B. 甲坡山麓地带为暖温带气候 C. 乙坡最热月均温0℃处的海拔约为5200米 D. 甲坡日照时数较长 【答案】C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降水量最大的位置在山地的甲坡,说明甲坡为迎风坡,降水多,A正确;甲坡山麓地带在冬季温度高于0℃,所在热量带应该为亚热带气候,B错误;读图分析可知,乙坡最热月均温0℃处的海拔约为5200米,C正确;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坡为迎风坡,降水多,阴雨天气多,日照时间较少,D错误。故答案选C项。 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陕西省西北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6. 该固定沙丘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月土壤含水量高 ④6-8月土壤含水量低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7. 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①气温较高 ②蒸发量较大 ③风速较大 ④降水较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8. 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A. 植树 B. 种草 C. 栽灌木 D. 自然演化 【答案】26. A 27. A 28. D 【解析】 26. 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含水量在7%左右,含水量较高;6-8月土壤含水量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 27. 毛乌苏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受西北季风影响更大,所以6-8月的风速相对不会大,①错误。同时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④错误。6-8月处于夏季,气温较高,蒸腾量较大,使得土壤含水量偏低。 28.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 点睛: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看懂图中信息,理解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的区别。固定沙丘是指植物盖度>40%或丘表有薄层粘土结皮、盐结皮,在风力作用下不发生位移的沙丘。固定、半固定沙丘也不断发生变化。既可因遭受风蚀而改变形态,也可因接受风积而增高、扩大和延伸。因条件改变或人类活动的影响,固定、半固定沙丘可转变为流动沙丘;反之亦然。流动沙丘的特征是:地表植被稀少,沙丘形态典型,在风力作用下, 容易顺风向移动。它对交通、工农业建设威胁大。流动沙丘移动速度与沙丘的高度、风速及其变率、下垫面的状况等有关。 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温州。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9. 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A. 西瓜品种优 B. 种植利润高 C. 种植成本低 D. 市场需求大 30. 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期间 A. 温州正值农忙季节 B. 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 C. 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 D. 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 【答案】29. B 30.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农业生产条件和地区的地理特征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29. 各地西瓜品种上并没有太大差别,只要适宜生长就可以引种,不是西瓜品种优,A错;海南岛纬度较低,水热充足,西瓜成熟早,上市早,而此时其他地区西瓜还没上市,属于反季节销售,海南西瓜因为没有竞争对手,利润高,B对;海南岛水热充足, 作物四季可以生长,但经济水平相对温州来说要落后, 所以种植的成本较低,不过相对于其他经济更落后的地区,其种植的成本也不是最低的,C错;海南岛人口较少,本地的市场较小,D错。 30. 5-8 月全国各地的西瓜相继成熟上市,而且北方西瓜由于光照强,气温日较差 大,质量优于海南西瓜。海南距离全国大部分地区市场距离较远,运输费用较高,竞争力较弱,C 对。5-8 月是农忙时节,瓜农要干的农活就是种瓜,与温州农忙无关,A错;海南岛5-8月种瓜只是竞争力弱,不是不宜种植,B错;离开的目的不是为的休耕,只是因这个时间种植没有优势,D错。 第Ⅱ卷(综合題 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 材料二 “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涯措施,并且在作物收割后,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根茬留在田地过冬。下表为实施“保护性耕作法”实验前后,图中棉花产区冬春季节的有关资料。 (1)说出图中棉花生产区有利的气候条件。 (2)结合材料二,简述实施“保护性耕作法”的优点。 (3)新疆矿产资源丰富多样,有人认为应加大开发力度;有人鉴于新疆环境脆弱,认为应控制开发速度。你认为呢,试说明理由。 【答案】(1)夏季高温,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③昼夜温差大;④降水少,利于棉花后期的生长和采摘;⑤冬季低温,能减少次年病虫害。 (2)保持(或增加)土壤水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减少荒漠化危害;增加大气湿度。 (3)应加大开发力度。理由:①新疆矿产资源丰富;②需求量大,市场广阔;③有铁路、管道交通,运输便利;④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促进新疆经济发展。 应控制开发速度。理由:①新疆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大规模开发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②资源大规模开发易造成资源枯竭;③目前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较低,易造成资源浪费;④控制开发速度,有利于我国资源的战略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区域农业生产的特征,区域开发措施等相关知识。 (1)读图,图中的棉花产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这里是暖温带地区,夏季高温,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降水较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利于棉花后期的生长和采摘。冬季低温,能减少来年病虫危害。这是有利棉花生产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数据,“保护性耕作法”有利于保持或增加土壤水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了风力对土壤侵蚀,减轻荒漠化危害。增加大气湿度。 (3)这是一道发挥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新疆矿产资源丰富,市场对资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新疆有铁路、管道交通,运输便利。加大开发力度,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促进新疆经济发展。所以应加大开发力度。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新疆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大规模开发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资源大规模开发易造成资源枯竭。目前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较低,易造成资源浪费。控制开发速度,有利于我国资源的战略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应控制开发速度。 32.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气候差异显著。结合图中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上海、哈尔滨秋季(9-11月)降水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上海与成都纬度位置相近,但成都的冬季气温高于上海,分析原因。 (3)夏季到拉萨旅游,游客必备防晒用品和较厚衣物。请分析其原因。 【答案】(1)9-11月上海为260mm左右,哈尔滨为70mm左右,上海秋季降水量大于哈尔滨。原因:秋季时,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锋面雨带南移,所以上海秋季降水较哈尔滨多。 (2)成都地处盆地,北部山地的阻挡减弱了冬季风的影响,气温较高;上海地处平原,北部没有山地的阻挡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大,气温较低。 (3)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较强,因此需防晒。(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需准备较厚衣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影响气温的因素、以及区域气候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从图中可以看出,秋季时上海的降雨量多雨哈尔滨的降雨量,根据各月降雨量可分别计算出两地秋季降水总量。上海纬度较低,秋季锋面雨带南移,使该地再次形成雨季,降雨多。而北方的哈尔滨,一般7、8月份为雨季,秋季时锋面雨带南移,该地雨季结束。 (2)纬度、地形、海陆分布是影响温度的主要因素。成都和上海纬度大致相同,造成其冬季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差异。成都地处盆地,北部山地的阻挡减弱了冬季风对其影响,气温较高;而上海地处平原,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气温较低。 (3 )必备防晒用品说明该地光照强,影响光照(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有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天气状况、海拔高低等,拉萨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较强,因此需防晒。必备较厚衣物说明该地寒冷(或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影响因素主要有纬度、地形等,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少,因此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需准备较厚衣物。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 1、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1)纬度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2)海陆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差下;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 3)下垫面性质: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广的地区温差小,裸露地区温差大 2、大气:锋面活动、天气状况 1)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过境时,大风降温;过境后,气温较低) 2)天气状况:白天多云,气温较低;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全天多云,昼夜温差较小;全天晴天,昼夜温差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 。 3、地形 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 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 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 5、植被:植被覆盖率高,温差较小(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蒸发量的影响)。 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温差较小(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 7、人类活动:城市热岛效应、大气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的影响。 33. 根据“欧洲西部局部区域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50°N以北区域主要地形特征,指出这种地形对该区域河段水文特征的影响。 (2)判断图中甲河段开发的重点方向,并分析原因。 (3)说出该河流三角洲地区的围海造陆工程对当地可能带来的影响。 【答案】(1)特点:地形以平原为主;海拔较低;地表起伏小,地形平坦。 影响:由于地形平坦,所以水流落差小(水流平衡),速度慢。 (2)水能开发(建水电站) 流经山区(山地地区),地形起伏大,水流落差大;主要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丰沛,水能丰富。 (3)生物多样性锐减;滩涂的污染加剧,水质下降;抵御风暴潮、消浪护岸能力下降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形特征的描述,以及地形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河流开发方向和围海造陆工程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1)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形特征以及地形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读图分析可知,图示50°N以北区域等高线稀疏,数值多在500米以下,说明该地地形起伏较小,地形平坦,以平原为主,海拔较低。地形对水文特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河流的流速、水能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该地地形平坦,地势落差较小,因此水流速度较慢,水能资源短缺。 (2)读图分析可知,甲地流经峡谷地区,地形崎岖,落差较大,从地理位置来看,该地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多雨,因此河流的水量丰沛,因此甲地水能资源丰富,适合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3)本题主要考查围海造陆工程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围海造陆工程形成后由于本身侵占湿地以及周围海域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对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影响。围海造地通常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天然湿地减少,不少栖息地动物和植物灭绝。港湾外航道的水流明显减慢,海水自净能力减弱,填海材料中的污染物质和围填海活动过程中产生大量悬浮泥沙也对海洋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导致水质恶化。此外,海滩和沙坝消失,海浪对沿海地区的冲击会进一步增大,海水倒灌现象会加剧。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具有很大的旅游娱乐价值,围海造地破坏了原有生态景观,对旅游、娱乐等行业将产生较大影响,对沿海地区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价值也有影响。 34. 根据图文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说明候鸟栖息地面积与湖泊水位的相关关系。 (2)鄱阳湖区候鸟对栖息地水位涨落节律的长期适应,在越冬期的不同阶段,候鸟的数量、种类与栖息地面积变化趋于一致。每年10月候鸟数量较少,11-12月上旬,候鸟数量最多。请根据图文材料分析10月和11-12月候鸟数量不同的具体形成原因。 (3)近些年,鄱阳湖面积不断缩小,请分析这一现象对长江下游的影响。 【答案】(1)水位在11-13米时,候鸟栖息地面积最大;水位超过14米,栖息地面积大幅度下降;低水位(8-10米),栖息地面积下降不明显。 (2)候鸟栖息地面积和觅食范围受湖泊水位变化影响较大;10月份,湖泊水位较高,浅水区面积也较小,适宜鸟类栖息和觅食的草洲尚未出露,所以候鸟数量较少;11-12月,湖泊水位下降,草洲和浅水区面积扩大,候鸟觅食范围大,草类和鱼虾数量丰富,所以引来众多候鸟来此栖息和觅食。 (3)对长江的径流调节作用减弱,使长江的径流季节变化加大,加剧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涝灾害;尤其是下游河流流量的减少,会导致当地生态环境恶化,植被覆盖率下降严重;枯水期的河流径流量进一步减少,会导致农业、生活、工业等的水源量不足,影响经济的发展;丰水期的流量增加和枯水期的流量减少,导致水位的不稳定性加大,导致航运价值下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湿地在维持生物样性的生态价值,以及湖泊萎缩对河流下游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1)候鸟栖息地面积与湖泊水位的相关关系主要通过读图进行分析。主要结合图示分段描述。读图可知,图中水位在11-13米之间时,面积大,水位超过14米,栖息地面积下降,在8-10米之间,也略有下降,但是不明显。 (2)10月和11月~12月候鸟数量不同的具体形成原因要结合水位变化对鸟类觅食的影响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鄱阳湖湖区候鸟对栖息地水位涨落节律的长期适应,在越冬期的不同阶段,候鸟的数量、种类与栖息地面积变化趋于一致,所以候鸟栖息地面积和觅食范围受湖泊水位变化影响较大。每年10月份,由于湖泊水位较高,浅水区面积也较小,适宜鸟类栖息和觅食的草洲尚未出露,所以候鸟数量较少(候鸟栖息地主要包括浅水、草洲和泥滩);而11月~12月,湖泊水位下降,草洲和浅水区面积扩大,候鸟觅食范围大,草类和鱼虾数量丰富,所以引来众多候鸟来此栖息和觅食。 (3)本题主要考查湖泊萎缩对下游河流的影响,要结合湖泊的价值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进行分析,湖泊对河流具有调蓄功能,与河流具有相互补给关系,因此湖泊萎缩,调蓄功能下降,会对下游河流的水位变化和洪涝灾害产生一定的而影响,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湖泊萎缩,对长江的径流调节作用减弱,使长江的径流季节变化加大,加剧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涝灾害;对下游河流的补给水量减少,从而导致下游河流流量的减少,当地生态环境恶化,植被覆盖率也随着下降;枯水期时,湖泊水对河流的补给量减少,从而导致枯水期的河流径流量进一步减少,进而导致农业、生活、工业等的水源量不足,影响经济的发展;在丰水期时,由于蓄洪能力减弱,河流的流量增加,与枯水期的水位差异加大,导致航运价值下降。 点睛: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 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所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