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Word版)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高二年级地理试卷(学测) 考试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耀斑往往与太阳黑子同时出现,并且具有同样的变化周期。读太阳大气层示意图回答1~2题。 1. 太阳黑子和耀斑 A.分别出现在①层和③层 B.分别出现在①层和②层 C.分别出现在②层和①层 D.分别出现在②层和③层 2. 太阳耀斑爆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A.出现“磁暴”现象 B.许多地区的有线电通信中断 C.地球自转速度明显加快 D.北温带地区气温年较差变小 读寒带不同纬度地区出现某种地理现象的天数变化图,回答3~4题。 3. 若图示地理现象为极昼现象,则T地 开始出现极昼现象的时间大约在 A.3月21日 B.4月22日 C.5月23日 D.6月22日 4. 除极昼现象外,该图还可以表示哪些地 理现象 ①极夜 ②正午太阳高度小于0° ③正午太阳高度大于0° ④极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某地正午日影长短变化及朝向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 该地可能位于 A.北回归线上 B.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C.南回归线上 D.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6. 当图中影长及朝向表现为A日时,则 A.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B.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C.太阳活动将进入活跃期 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下图是我国某地一天内的气温日变化、地表的长波辐射能量和入射到地面的太阳能量日变化图,该日前后,江苏各地的白昼在逐渐变短。读图回答7~8题。 7. 从图中三条曲线变化可知 A.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 B.气温日变化与地表的长波辐射能量变化直接相关 C.一天内太阳高度最大时气温最高 D.一天内太阳高度最大时地表的长波辐射能量最大 8. 该季节最有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东北地区寒潮侵袭 B.华北地区秋高气爽 C.长江下游伏旱 严重 D.华南地区春雨绵绵 下图为澳大利亚海平面气压分布变化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9~10题。 2017年9月9日06时 2017年9月10日06时 9. 图中甲地天气的变化情况是 A.晴朗——风力增大——阴雨——降温 B.晴朗——风力减小——阴雨——降温 C.晴朗——风力增大——阴雨——升温 D.阴雨——风力减小——晴朗——升温 10.图中乙地风向的变化最可能是 A.东南风转为东北风 B.西南风转为东南风 C.东北风转为东南风 D.东北风转为西北风 读北半球某河流相对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该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回答11~12题 11.该河流域内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热带草原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12.该河可能位于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关于图示地区各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岩石可能发生变质作用 B.②处岩石因高温高压而形成 C.③处岩石由内力作用形成 D.④处岩石易受重熔再生作用 14.关于图示地区地质作用先后顺序的分析,正确的是 A.皱褶的形成晚于断层的形成 B.水平岩层的形成晚于倾斜岩层的形成 C.沉积物的形成早于喷出岩的形成 D.岩浆岩的形成早于沉积岩的形成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15~17题。 15.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A.a增强 B.b增强 C.c减弱 D.d减弱 16.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7.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A.流量下降 B.丰水期水位上升 C.流量会更加稳定 D.流速减小 下图中虚线是我国某次南极科考路线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科考船途经①、②、③、④处,为逆水航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9.关于①、②、③、⑤处对应洋流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处洋流向高纬地区流动 B.②处洋流对沿岸增温增湿 C.③处洋流受西风带影响形成 D.⑤处有世界著名大渔场 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读图,回答20~21题。 20.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 B.开放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21.下列对图示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 A.甲——水位下降 B.乙——改善局部气候 C.丙——增加 D.丁——加重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非洲赤道附近,山顶有终年不化的积雪。由于气候变暖,有人预言“赤道雪山”奇观将消失。下图为“乞力马扎罗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2~24题。 22.根据自然带更替的规律,图中甲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A.热带季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落叶阔叶林带 D.常绿硬叶林带 23.某一地点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较弱 B.大气逆辐射弱 C.高空气压低、空气密度大 D.到达高空的地面辐射少 24.一旦山顶冰川积雪消失,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 A.山顶冰川侵蚀地貌消失 B.山坡森林上线下降 C.山顶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D.使全球海平面上升 台湾地区的出生率每12年便会周期性出现一种特殊的逆转变化,这就是“虎兔龙现象”。台湾许多男女偏爱兔宝宝,避开虎宝宝,更期待龙宝宝。读台湾地区2010—2014年人口数据统计图,回答25~26题。 25.台湾地区下一波人口出生峰值期和低谷期 可能出现在 A.2023年、2022年 B.2024年、2025年 C.2026年、2025年 D.2024年、2022年 26.据图可知,2010—2014年台湾地区的 A.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 B.死亡率波动比出生率大 C.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 D.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27~28题。 27.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28.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某市三个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29~30题。 29.三个区域中 A.工业污染最严重的是a B.常住人口最多的是b C.地价最高的是c D.商业活动最为繁荣的是b 30.以下地理事项最有可能位于a区域的是 A.大型批发零售市场 B.高级住宅区 C.疗养院 D.中心商务区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本部分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31.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 32.夏季温度较高主要是因为地球离太阳较近。 33.由于地球的自转,北半球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对南岸的冲刷作用明显。 34.气压差异是形成地球上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 35.为降低运输成本,山区应优先发展运输量大的铁路运输。 36.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日趋弱化。 37.地震是我国最为常见、最为广泛的自然灾害。 38.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因为我国目前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39.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广,彼此相距越远。 40.地域文化对城市空间结构和建筑景观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本部分共4题,共30分)。 41.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甲处的地质构造为 ,戊地地貌的成因为 。 (2)丙处的地貌名称是 ,丁处地貌主要是由 作用形成。 (3)如果要在甲、乙、丙、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 处。 (4)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属于 循环,水循环主要的地理意义是 。 42.读“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A B C D E F 赤道 (1)根据图中A盛行风向判断,此时太阳直射 (南或北)半球,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 (快或慢)。 (2)此季节B地受 (气压带或风带)控制,气候特点是 (3)E与F两地的气候特征都比较干燥,但从形成气候的因素考虑却不相同。E地主要是因为 形成的;F地主要是因为 形成的。 (4)受气候的影响,从C→D→E自然景观呈现明显的变化,这体现了地理环境 的地域分异规律。 43.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 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 区占地面积最大。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 ,试简述其理由。 (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2017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此举遭到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 材料二:近150年气候变化资料图。 (1)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导致其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2)当前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 (3)从能源利用角度考虑,我们应对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