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湖北省襄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 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A. 地形、热量 B. 热量、水分 C. 水分、热量 D. 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2. 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B.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C. 热带气旋的形成 D. 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 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①降水丰富②热量充足③光照充足④气温日较差大⑤气温年较差大⑥灌溉水源充足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⑥ D. ③④‎ ‎【答案】1. B 2. D 3. D ‎【解析】‎ ‎1. 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跨度大,形成了从北向南由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变化,主要是纬度位置不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了从东向西由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特征,是由于距海洋远近不同而导致的降水差异。故选C。‎ ‎2.‎ ‎ 冬季亚欧大陆由于降温快,形成高气压中心,海洋相对温暖,形成低气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亚欧大陆由于升温快,形成低气压中心,海洋相对冷,形成高气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由于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我国东部季风气候。故选D。‎ ‎3.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水资源不足;晴天多,光照充足,利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晴天多,气温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积累更多的养分。故选D。‎ 读“我国地壳运动观测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4. 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A. 遥感技术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 ‎5. 根据观测站的分布特点判断,建立地壳运动观测网最主要的目的是 A. 泥石流、滑坡的监测和预报 B. 大地高程测量 C. 地震监测和预报 D. 电离层研究 ‎【答案】4. B 5. C ‎【解析】‎ ‎4. 图中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的基准站、基本站与区域站在我国分布的范围较广,但又相对集中在我国地质不稳定的地区,显然是通过对地壳运动的精确观测,判断各站点之间的距离位移,进行地震监测和预报,而各站点之间的距离位移则需要用GPS技术进行测量,据此选B。‎ ‎5. 图中观测站相对集中在我国地质不稳定的地区,显然是通过对地壳运动的精确观测,判断各站点之间的距离位移,进行地震监测和预报,选C。‎ ‎【点睛】RS主要适用于影像的获取及动态追踪等情境。GIS适用于数据分析及区域定位。GPS则适用于导航定位,注意GPS是点定位。‎ 读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6. 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 A. 青藏高原 B. 塔里木盆地 C. 东北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7. 该区域循环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A. 饲料厂 B. 油菜地 C. 养鱼场 D. 酒精厂 ‎8. 该循环经济 A. 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B. 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 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D. 产业之间不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答案】6. D 7. B 8. C ‎【解析】‎ ‎6.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种植油菜、养鱼,最可能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所以D正确。‎ ‎7. 该区域循环经济的核心部门是油菜地,围绕油菜地发展了养殖业、工业,充分利用了资源。‎ ‎8. 各类型的工农业生产都会产生污染,不可能是零排放;该地企业彼此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该区域循环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所以C正确。‎ ‎2017《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塞罕坝林场(图)建设者们的事迹感人至深,50多年来他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辽、金时期称“千里松林”。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9. 塞罕坝由天然名苑退化成荒漠沙地的原因可能有 ‎①放苑开垦②掠夺式采伐③过度捕猎④连年山火⑤发展旅游业 A. ①②⑤ B. ②③⑤ C. ③④⑤ D. ①②④‎ ‎10. 50多年前,寨罕坝没有人工林,只在阴坡上长着些不成片的白杨、云杉和山杨,阳坡和平坦地上几乎一片荒凉。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阳坡和平地降水相对较少 B. 阳坡和平地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 阴坡蒸发小,土壤墒情好 D. 阳坡受冬季风影响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11. 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灌木 D. 针叶林 ‎【答案】9. D 10. C 11. D ‎【解析】‎ ‎9. 塞罕坝由天然名苑退化成荒漠沙地的原因可能有放苑开垦,掠夺式采伐,破坏植被,①②对。过度捕猎不是植被消失的原因,③错。缺乏管理,连年山火,导致土壤荒漠化,④对。发展旅游业,不是土地荒漠化的原因,⑤错。D对,A、B、C错。‎ ‎10. 50多年前,寨罕坝没有人工林,只在阴坡上长着些不成片的白杨、云杉和山杨,阳坡和平坦地上几乎一片荒凉。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阴坡蒸发小,土壤墒情好,C对。阳坡蒸发较多,水分条件差,平地土层厚,开垦为耕地,植被破坏更多,A、B错。阳坡是南坡,受冬季风影响,受低温冻害影响小,D错。‎ ‎11. 该地辽、金时期称“千里松林”,说明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针叶林,D对。该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不适宜阔叶林生长,A、B错。灌木不属于主要树种,C错。‎ 点睛:塞罕坝由天然名苑退化成荒漠沙地的原因可能有放苑开垦,掠夺式采伐,破坏植被。缺乏管理,连年山火也是重要原因。阴坡蒸发小,土壤墒情好,植被生长条件较好。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针叶林。‎ 白洋淀(淀为浅湖)位于华北平原,淀区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自然坡度为1:7000。上游支流多发源于太行山脉,水质较好。上个世纪在白洋淀上游的9条河流上建起了百余座水库。读白洋淀水系分布图(局部),完成下列问题。‎ ‎12. 上游河流修建众多水库,其原因是 A. 河流流量大 B. 水位季节变化大 C. 河流落差大 D. 容易发生凌汛 ‎13. 今年4月初,上游两大型水库开闸同时向白洋淀放水,计划为期两个月。目的是 A. 减轻上游水库的压力 B. 水库冲淤排沙 C. 改善白洋淀的水质 D. 提高白洋淀的通航能力 ‎【答案】12. B 13. C ‎【解析】‎ ‎12. 上游河流修建众多水库,其原因是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B对。华北地区年降水量少,河流流量较小,A错。该地水库主要是防洪,不能发电,河流落差大不是主要原因,C错。水库不能防止凌汛现象发生,D错。‎ ‎13. 白洋淀的水污染严重,随着雄安新区的设立,今年4月初,上游两个大型水库同时开闸向白洋淀放水,计划为期两个月,目的是改善自洋淀的水质,C对。减轻上游水库的压力放水是在汛期来前,A错。水库冲淤排沙是在夏季,蓄清排浑,B错。自洋淀的对外没有通航能力,D错。‎ 点睛:白洋淀位于华北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河流上游水库主要是防洪,没有发电功能。河流没有航运价值。上游水库放水,主要是改善白洋淀的水质。‎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图甲)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地区之2011-2017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产业园。光伏产业发展促进了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明显减缓。但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园区引入牧羊业(图乙),形成了良性循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4. 塔拉滩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草场退化 B. 水土流失 C. 森林破坏 D. 土地盐碱化 ‎15. 光伏产业促进了塔拉滩的植被生长,关键是因为太阳能电池板 A. 阻挡风沙,减弱风力侵蚀 B. 吸收热量,增加土壤温度 C. 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水分 D. 反射阳光,改善光照条件 ‎16. 光伏产业园区引|入牧羊业,有利于 A. 增加植被覆盖率 B. 提高水电发电量 C. 减缓沙丘移动速度 D. 提高土地利用率 ‎【答案】14. A 15. C 16. D ‎【解析】‎ ‎14. 塔拉滩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表典型植被为高原草甸。由材料信息“以戈壁沙丘为主”可知这里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因此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草场退化,选A。‎ ‎15. 沙丘广布地区植被生长的关键要素是水分条件。减弱风力不会直接导致植被生长;太阳能电池板因遮挡阳光会降低土壤温度,电池板下的光照条件相对较差,据此ABD错;塔拉滩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天,太阳辐射强,地表蒸发强,太阳能电池板能遮挡阳光,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促进草类生长,据此分析选C。‎ ‎16. 羊群啃食园区生长过盛的草地,减少杂草对电池板的遮挡,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园区光伏发电和牧羊并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据此选D。‎ 光伏产业园区与水电发电量无关,该区多沙丘戈壁,牧羊业会降低植被覆盖率,可能会促进沙丘发展,ABC错。‎ ‎【点睛】‎ 光伏产业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的产业,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些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水资源缺乏,往往具有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恢复荒漠地区的植被需要解决水源问题。太阳能电池板能遮挡阳光,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促进草类生长。故光伏产业引入后,沙丘移动减缓。但杂草会遮挡面板减弱发电量,因此区域引入牧羊业,该产业对于植被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垦和过度樵采,南阳盆地丘陵地带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为了治理水土流失,当地在盆地丘陵地带种植柑橘,发展生态立体农业。下图为南阳盆地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 南阳盆地位于 A. 北方地区 B. 黄河流域 C. 湿润区 D. 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18. 关于南阳盆地丘陵地带种植柑橘在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树冠截留雨水,减弱雨水侵蚀强度 B. 树木的阻挡,减慢地表径流流速 C. 恢复植被,下渗增强,地表径流减少 D. 恢复植被,增加植物蒸腾,降水量增多 ‎19. 甲处柑橘比乙处品质优、产量高的原因 ‎①甲处海拔高,光照充足 ②甲处阳坡,阳光充足,热量高 ‎③甲处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 ④甲处坡度较陡,便于排水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7. C 18. D 19. B ‎【解析】‎ ‎17. 根据图示经纬度信息,南阳盆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纵横,属于南方湿润区,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据此选C。该地不属于黄河流域。‎ ‎18. 南阳盆地丘陵地带种植柑橘后,树冠截留雨水,减弱到达地面的雨水强度。下渗增强,地表径流减小。植被有涵养水源功能,柑橘种植,地表径流速度变慢,流水侵蚀作用减弱,水土流失减少。增加植物蒸腾,降水量增多是对气候的影响,不属于防治水土流失,且降水增多会加重水土流失,选D。‎ ‎19. 相比乙处,甲处的柑橘的含糖量高、含酸量低、个体大。读图可知,甲处位于山的南坡,即阳坡,阳光充足,热量高,乙处位于山的北坡,即阴坡,光照时间短,甲处夏季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甲乙两处海拔高度一致,甲处等高线比乙处稀疏,乙处坡度较陡,据此选B。‎ ‎【点睛】‎ 柑橘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作物,受热量、水分条件限制。地形、坡向影响热量、水分的差异。植被增加,可以减轻雨水对地面侵蚀强度,有利于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南坡为向阳坡,热量高、阳光充足。南坡是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 唐朝诗人李白曾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012年10月开工建设,2017年12月6日开通运营的西成高铁,让“蜀道难”彻底成为历史。西成高铁沿线工程以桥隧为主,其中陕西西段的桥隧比高达92.1%。下图为西成高铁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0. 西成高铁2012年开工建设,2017年底才开通运营,修建时间长,其主要原因是 A. 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B. 沿线移民搬迁量大 C. 修筑高铁的资金紧张 D. 气候条件影响施工 ‎21. 西成高铁下列路段中运行速度最慢的可能是 A. 宁强南站—一成都站 B. 西安北站—一户县东站 C. 汉中站—一宁强南站 D. 洋县西站—汉中站 ‎22. 西成高铁桥隧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 少占耕地 B. 便于动物迁徙 C. 沿线地下溶洞较多 D. 沿线地形崎岖 ‎【答案】20. A 21. C 22. D ‎【解析】‎ ‎21. 高铁线路平直,运行速度快,线路弯度大,速度慢。根据线路图,西成高铁运行速度最慢的路段可能是汉中站一宁强南站,有较大转弯,C对。其它路段弯度小,速度较快,A、B、D错。‎ ‎22. 高铁速度快,线路以平直为主,西成高铁桥隧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沿线地形崎岖,起伏较大,D对。穿过山区,耕地少,A错。该地没有大规模动物迁徙现象,B错。沿线不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溶洞较少,C错。‎ 流域型城市是指一个地区城市的人、财、物的流动,存在着类似河流一样的主流和支流,支流汇入主流,最终融入更广阔的市场。“经济河流”发源于通达性较差的上游城市,向通达性较好、联系程度强的中下游城市流动,最终汇入通达性更强的下游城市。下图为2012年东北地区流域型城市空间格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3. 位于流域型城市上游的城市 A. 所在地区海拔较高、地势起伏 B. 多为下游城市提供劳动力 C.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生态环境保护较好 D. 所在地区水质清洁 ‎24. 图上各城市中 A. 哈尔滨“流域范围”最大,“流域范围”内各城市间联系最紧密 B. 长春“流域范围”最小,“流域范围”内各城市间联系最紧密 C. 沈阳位于河流下游,水运最发达 D. 大连距各“流域范围”内其他主要城市较远,但与其他城市联系密切 ‎25. 在城市流域中,下列关于“河流”流动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吉林→长春→沈阳 B. 抚顺→沈阳→哈尔滨 C. 大连→沈阳→长春 D. 哈尔滨→长春→吉林 ‎【答案】23. B 24. D 25. A ‎【解析】‎ ‎23. 在“流域型城市”概念中,上游城市并不等同于河流上游的城市,因此其海拔不一定高,水质不一定清洁;上游城市一般规模较小,以初级农矿产品开采和加工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下游城市,劳动力流向下游城市;大量开采和加工初级农矿产品可能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故B正确,A、C、D错误。‎ ‎24. 在流域型城市中,各城市之间的联系程度不能依据城市间的距离和“流域范围”来判断,而是要依据城市间人、财、物的流动程度来判断:沈阳“流域范围”不是以河流划分的,所以并非位于河流下游;大连虽然距各“流域范围内地主要城市较远,但其扼守东北地区的出 海通道,在城市流域中处于重要位置,与其他城市联系十分密切。故D正确。‎ ‎25. 根据各城市在流域中的干支流位置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动方向为吉林一长春一沈阳,故A正确。‎ ‎【点睛】本题解答时注意对“流域型城市”概念的理解,强调“流域范围”不是以河流划分的。‎ 二、非选择题 ‎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东北山城”本溪市位于辽宁省东部,太子河流经此地,煤、铁产量高,有“钢铁之都”的称号。近年来,本溪在逐步打造“地质旅游之都”“生物医药之都”。著名旅游景观本溪水洞是世界第一长的充水溶洞,但在5.7亿年前,这里还是汪洋大海,水生生物繁盛,形成了大量生物碳酸盐沉积物。‎ 目前,太子河上游观音阁水库输水工程正在建设中,该工程将使本溪市改变从天然开敞式河道取水的历史,改为由管道从上游水库调水。‎ 材料二 本溪位置示意图 ‎(1)从地质作用角度简述本溪水洞地貌的形成过程。‎ ‎(2)试评价太子河上游修建水库的自然条件。‎ ‎(3)简述观音阁水库输水工程对本溪市的有利影响。‎ ‎(4)分析近年来本溪市经济发展方向变化的原因。‎ ‎【答案】(1)该地原是海洋环境,沉积形成了大量石灰岩;伴随着地壳抬升,石灰岩层上升至地表附近;由于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沛,夏季高温,可溶性岩石受风化、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强烈,从而形成了喀斯特地貌。‎ ‎(2)利: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河流流量较大;辽东丘陵地势起伏较大,太子河上游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弊:喀斯特地貌,易渗漏;纬度较高,冬季有结冰期。‎ ‎(3)从水库调水,缓解河流枯水期水量不足,保障供水稳定;从上游取水,管道供水,减轻污染,水质较好;减小渗漏、结冰等对输水的影响。‎ ‎(4)煤、铁为不可再生资源,开采易造成生态破坏,且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原有产业结构单一;钢铁价格降低,利润低;旅游业和高技术产业产值高、污染小;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政府政策的支持。‎ ‎【解析】(1)由材料“在5.7亿年前,这里还是汪洋大海,水生生物繁盛,形成了大量生物碳酸盐沉积物。”可知该地原是海洋环境,沉积形成了大量石灰岩。海洋抬升成为陆地主要是由于内力作用,地壳运动造成洋壳抬升,石灰岩层上升至地表附近。本溪水洞为喀斯特地貌,是因流水的化学溶蚀而成。‎ ‎(2) 评价类题目注意从利与弊两方面考虑。水库建设的自然条件主要有:①、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②、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③、气候水文条件:降水丰富、保证水量充足;④、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3)读图可知,观音阁水库位于河流上游,从上游取水,管道供水,减轻污染,水质较好;从水库调水,可以缓解河流枯水期水量不足,保障供水稳定;材料“从天然开敞式河道取水的历史,改为由管道从上游水库调水”说明该调水管道为封闭式,因此可以减小渗漏、结冰等对输水的影响。‎ ‎(4)本溪市附近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因此立足资源,发展钢铁工业,但煤、铁为不可再生资源,开采易造成生态破坏,且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钢铁之都”显示原有产业结构单一;钢铁价格降低,利润低,因此本溪市经济发展应注意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地质旅游之都”“生物医药之都”的优势发展产值高、污染小的旅游业和高技术产业;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 ‎27.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国为所在大洲的第二大花卉出口国,乙国主要的创汇产品是木材。‎ ‎(1)对比分析甲、乙两国自然特征的相同之处。‎ ‎(2)说出甲、乙两国各自出口货物所选取的恰当运输方式,并推测其主要贸易地区,简述理由。‎ ‎(3)乙国自2015年起限制原木出口量不得超出产量的159%,分析其原因和目的。‎ ‎【答案】(1)纬度位置相近,同在赤道附近,位于热带;海陆位置相近,同在大陆西岸;均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境内的河流众多。‎ ‎(2)甲国其出口的是花卉,实效性要求较高,所以选择的运输方式应为空运,虽然运输成本较高,但经济发达地区消费水平高,因此其主要贸易对象为欧美、俄罗斯等纬度较高而经济发达的地区。乙国其主要出口的是木材,运量大、重量大,通过海运运送出境。对木材需求量较大的是欧美发达国家和中国,因而成其主要贸易对象。‎ ‎(3)原木的产品附加值低,获取利润少,建立自己的加工厂,一方面可以延长产业链,获得更多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延缓森林砍伐的速度,保护环境 ‎【解析】本题以美洲和非洲区域特征图为背景,考查区域地形特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意在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从位置、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方面描述。据图可知,两国纬度均为低纬度,且同在赤道附近,属于热带;从海陆位置分析,均位于大陆西岸;气候类型均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河流发育,河流多且流量大。‎ ‎(2)考查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据材料可知,甲国出口花卉,其时效性要求较高,所以应该选择航空运输,主要销往发达地区,贸易对象应该以欧洲、北美洲、俄罗斯等纬度较高且经济发达的地区。乙国主要出口木材,体积重、运量大,通过海运运送出境。贸易对象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和中国。‎ ‎(3)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原木产品附加值较低,获利较少,促进经济增长效果不佳;兴建工厂,可以延长产业链,获得更多的收入,同时可以促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延缓森林砍伐的速度,可以保护环境。‎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桑树,落叶乔木。喜温暖湿润气侯,气温12℃以上开始萌芽,生长适宜温度25-30℃,气温降到12℃以下则停止生长。耐旱,不耐涝。耐瘠薄,对土壤的适应性强。桑蚕是以桑叶为主要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生长适宜温度为22-28℃,自孵化至吐丝结茧,24~25℃下约需24~26日,26~28℃下约需21~23日,结茧过程约需2~3日。桑蚕茧可缫丝,蚕丝主要用于丝绸生产。‎ 材料二广西宜州市域面积386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8980%。总人口62万,其中农业人口49万。地处黔桂交通要冲,又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要地,种桑养蚕历史悠久。近年来,江浙等东部地区种桑面积日渐缩小,随着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广西宜州市的桑蚕产业突飞猛进,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桑蚕基地”,茧丝绸相关企业也已有20多家。但目前宜州绝大多数养蚕户还是在自家院子里养殖,加工企业缫制出来的生丝大多为中低档,丝绸加工行业的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还有待提升,印染后整理技术、产品设计等水平较差。如何完成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的“破茧化蝶”问题一直困扰着宜州桑蚕产业。下图示意宜州在广西的位置。‎ ‎ ‎ ‎(1)与江浙相比,说明宜州有利于种桑养蚕的气候条件并阐述其影响。‎ ‎(2)从市场角度说明宜州桑蚕养殖业迅猛发展的原因。‎ ‎(3)当地政府应如何促进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的转变。‎ ‎【答案】(1)与江浙相比,宜州纬度低,气温高,热量好,适宜桑茧生长的时间长;高温期湿度较大,降水多;以山地丘陵为主,适宜桑树种植的土地资源广。‎ ‎(2)蚕茧品质优良,产量大,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廉价劳动力丰富,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市场拓展。‎ ‎(3)引导农户进行规模化养殖,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扶持,以提高桑蚕的产量和品质;整合桑蚕加工企业,加大产品推广力度,打造本地品牌;为企业引进高素质管理、技术和设计人才提供便利和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养殖户和加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解析】(1)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一般从光热水的组合及气象灾害方面分析。与江浙相比,宜州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桑叶生长的时间长,一年内桑蚕养殖的次数多;雨季更长,更适宜桑树生长,以山地丘陵为主,利于排水;受伏旱、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影响相对较小。‎ ‎(2)市场条件一般考虑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价格、外运成本等。近年,国内外市场对桑蚕产品需求量大;宜州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交通运输便利,便于产品输出,这些条件促使宜州桑蚕业迅猛发展。‎ ‎(3)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是一种蚕茧产业的升级,当地政府需要引导农户进行规模化养殖,提高桑蚕的产量;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扶持,以提高桑蚕的品质;加大宣传推广,打造本地品牌;为企业引进人才提供便利和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养殖户和加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等。‎ ‎【点睛】‎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产业转移对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及区域间经济关系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并进而影响部分企业的战略决策。‎ 产业转移影响因素:1.劳动力因素2.内部交易成本3.市场因素4.国家政策的调整5.原生产地用地紧张6.地价昂贵7.环境污染8.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 产业转移产生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4.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我国的产业转移主要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型加工业开始,产业转移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渐次推进。‎ ‎29.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7月17日,湖北神农架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0个世界遗产项目。2016年,神农架共接待游客109.82万人次,同比增长25.04%。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神农架投资10多亿修建了神农架红坪机场,2014年5月8日建成通航后,每年客流量不足5万人次,远低于设计吞吐量25万人次的目标。图中山峰为神农架主峰神农顶。‎ 分析神农架游客增长迅速而神农架机场客流量严重不足的不同原因。‎ ‎【答案】游客增长迅速;神农架山地海拔较高,夏季凉爽可避暑,冬季有雪可滑雪;有迷人的风光和金丝猴等独特的动植物资源;入选世界遗产的宣传影响;交通条件的改善等 机场客流量严重不足:游客大多来自湖北省及周边省市,距离近,无需乘坐飞机:山峰高,云雾多,天气不稳定,冬季积雪厚,易结冰,飞机飞行条件差,航班不准点,吸引力差。‎ ‎【解析】神农架游客增长迅速主要是受旅游资源吸引。根据等高线判读神农架为山区,又处于亚热带,植被繁茂,山体海拔高,该地夏宜避暑,冬可滑雪,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后的宣传效应,金丝猴等独特的动植物资源的吸引力。‎ 神农架机场客流量严重不足有本身的飞行条件和市场距离决定的。神农架位置偏远,游客大多来自本省及周边省市,距离较近,不需乘坐飞机;山峰高,云雾多,天气不稳定,冬季积雪厚,易结冰,飞行条件差,航班不准点,对游客吸引力差。‎ ‎30. 【地里选修6—环境保护】‎ 纳帕海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位于云南香格里拉且城西北约8千米处。每年夏末秋初,雨水频降,湖面增大,秋末至次年夏秋,湖水下落,形成大片沼泽草甸。近年来,为了发展畜牧业,从们排干湖水,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小。‎ 分析纳帕海面积缩小,水质恶化生态恶化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 ‎【答案】原因:人们为了发展畜牧业而排干湖水,使湖泊水量减少,面积缩小,湖水自净能力下降;城市污水排放和旅游业过度发展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措施:规范旅游业的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退牧还湖;综合利用草场资源;加强关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