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齐市地区普高联谊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齐市地区普高联谊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 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湘教必修①。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18年12月8日02时23分,搭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 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嫦娥”再次开启耗时约半个月的“奔月之旅”。“嫦娥四号”将 对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开展着陆巡视探测,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嫦娥四号”的是 A. 银河系 B. 太阳系 C. 地月系 D. 河外星系 2. “嫦娥四号”顺利升空时,纽约时间(西五区)为 A. 7日23时23分 B. 7日13时23分 C. 8日02时23分 D. 8日15时23分 3. 最可能影响或干扰“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信息传输的是 A. 地月距离 B. 月球引力 C. 太阳辐射 D. 太阳耀斑 【答案】1. D 2. B 3. D 【解析】 考查天体系统,区时计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题详解】 “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故不包含“嫦娥四号”的天体系统是河外星系,D符合题意。故选D。 【2题详解】 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纽约时间为西五区区时,纽约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北京时间2018年12月8日02时23分“嫦娥四号”顺利升空,故纽约时间为12月7日13时23分,故选B。 【3题详解】 太阳活动干扰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中断,耀斑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传送,故选项中最可能影响或干扰“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信息传输的是太阳耀斑,D正确;地月距离、月球引力、太阳辐射等,不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ABC错误。故选D。 下表示意北半球夏半年①②③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 三地中位于北半球的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5. 据表可知, A. 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 B. 南极地区极夜范围缩小 C. 地球公转速度在渐快 D. 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答案】4. B 5. A 【解析】 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 【4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根据三地日出和日落时间可计算出三地昼长。其中当日①地昼长14小时,②地昼长11小时22分钟,③地昼长13小时8分钟。故①和③昼长夜短,位于北半球,B正确;②位于南半球,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据表可知,①地和③地连续两日日出提前、日落推迟,故其昼长渐长,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A正确;北极地区极昼范围变大,南极地区极夜范围同时也变大,B错误;地球公转速度渐慢,C错误;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变大,D错误。故选A。 读“某日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6. 图中所示日期最可能是北半球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7. 图示日期,我国正午时 A. 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最大 B. 室内的采光面积达一年中最小值 C. 太阳位于当地天空中正北方位 D. 学校旗杆的杆影达一年中最小值 【答案】6. D 7. A 【解析】 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6题详解】 由图可知,南纬23°附近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此时最可能是为北半球冬至日。故选D。 【7题详解】 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90°。冬至日正午时,我国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故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最大,A正确;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室内采光面积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室内采光面积最小,B错误;冬至日正午时,太阳位于我国当地天空中的正南方位,C错误;学校旗杆的杆影达一年中最大值,D错误。故选A。 冰岛的瓦特尼斯奈斯半岛上有一座15米高的巨石希特塞库,是由远古时期的一次大 规模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巨石希特塞库形成后受外力作用影响,岩石上留下了无数的洞,形成 了外形像是惊呆怪物的奇特拱形地貌。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8. 形成巨石希特塞库的物质来源于 A. 地壳 B. 地慢 C. 地核 D. 岩石圈 9. 巨石希特塞库属于 A. 侵人岩 B. 喷出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10. 导致巨石希特塞库变成奇特拱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风化作用 B. 流水侵蚀 C. 海水侵蚀 D. 风力侵蚀 【答案】8. B 9. B 10. C 【解析】 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岩石类型,外力作用与地貌 【8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巨石希特塞库是由远古时期的一次大规模火山喷发而形成。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故选B。 【9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巨石希特塞库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故巨石希特塞库属于喷出型岩浆岩,B正确。故选B。 【10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巨石希特塞库位于冰岛的瓦特尼斯奈斯半岛上的海边地区,长时间受海水侵蚀后形成了奇特拱形地貌。故奇特拱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海水侵蚀,故选C。 川藏铁路是“天路”即“进藏路线”里五条铁路之一,起于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南站,经成都市双流区抵达西藏自治区拉萨,全长1629千米,计划2026年全线通车。川藏铁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下图为川藏铁路沿线区域简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1. 与成都相比,拉萨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因为 A. 成都太阳短波辐射强 B. 拉萨大气削弱作用较强 C. 成都白天地面辐射弱 D. 拉萨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12. 图示区域地质灾害多发,主要是因为该区域位于 A.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13. 影响图示区域城市、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 大气环流 B. 湖泊 C. 地形 D. 河流 【答案】11. D 12. D 13. C 【解析】 【分析】 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板块构造,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因素。 【11题详解】 与成都相比,拉萨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因为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多晴日,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故选D。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主要是因为该区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故选D。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该地区地势起伏大,因此影响图示区域城市、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故选C。 【点睛】大气的热力作用: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②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又称为“温室效应”。 2018年第14号台风“摩揭”登陆浙江,江浙皖等6省市受其影响,出现强风雨,山东至福建沿海出现风暴增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 台风“摩揭”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为 A. B. C. D. 15. 台风“摩揭”过境前后,下列天气特征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14. C 15. C 【解析】 考查台风天气特征,常见天气系统及天气。 【14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台风“摩揭”登陆浙江。台风的本质是热带气旋的强烈发展形式,说明“摩羯”为北半球气旋,水平气流呈逆时针由四周向中心辐合,故选C。 【15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摩羯”为北半球气旋,气旋中心气压低,过境时会带来狂风暴雨,气压降低,过境后气压升高,故选C。 下图为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6. 图示洋流中 由盛行风直接作用形成的是 A. a、c B. c、d C. a、d D. b、e 17. 图中存在世界性大渔场的区域是 A. ①区域 B. ②区域 C. ③区域 D. ④区域 【答案】16. D 17. A 【解析】 【分析】 考查洋流的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b为北赤道暖流,由东北信风吹拂作用形成;e为北大西洋暖流,由盛行西风吹拂作用形成,b、e都属于典型的风海流,故选D。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区域位于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有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纽芬兰渔场,故选A。 【点睛】四大渔场的形成原因: 1、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由于海水密度的差异,密度大的冷水下沉,密度小的暖水上升,使海水发生垂直搅动。故寒暖流交汇可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另外寒暖流交汇可产生“水障”,阻止鱼群游动,而且因为捕鱼业的科技发达,国家的养殖渔业发达,所以成为世界第一大渔场。 2、纽芬兰渔场,来自北冰洋沿拉布拉多半岛南下的洋流称拉布拉多寒流,它在纽芬兰岛东南北纬40°附近与墨西哥湾暖流相汇,造成这一海域经常大雾弥漫及温水性鱼群和冷水性鱼群相汇聚,形成世界有名的纽芬兰渔场。 3、北海渔场处于北大西洋暖流与来自北极的寒流交汇处。寒、暖海流交汇,海水不断从下层涌到表层,海水下层的腐解的有机质等营养物质也随之被带到表层。因此,这一海区水质肥沃,形成北海高产渔区。 4、秘鲁沿岸处在东南信风带内,东南信风从南美大陆吹向太平洋,使沿岸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底层海水便上升补充而形成上升补偿流,该补偿流便把海底营养盐类带至表层,表层海水在风力作用下向北流,而原海域流走的海水则由深层的海水来补充,深层海水上翻,带来了海底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虾提供充足的饵料,形成大渔场。 读“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8. 图示山地最可能为 A. 天山 B. 大兴安岭 C. 南岭 D. 喜马拉雅山 19. 图示山地山麓自然带所具有的特征是 A. 乔木高大密集,多板状根,林下多藤本植物 B. 树木高大稀疏,冬季树木落叶,夏季绿叶繁茂 C. 树冠浑圆,呈微波状起伏,叶片宽大,终年常绿 D. 树种较为单一,树叶呈细长针状,有很厚的角质层 20. 该山地没有高山冰雪带分布,影响因素主要有 A. 热量和水分 B. 热量和海拔 C. 坡向和土壤 D. 坡向和土壤 【答案】18. C 19. C 20. B 【解析】 【分析】 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因素。 【18题详解】 该山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个选项中,只有南岭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选C。 【19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山地山麓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其树冠浑圆,呈微波状起伏,叶片宽大,终年常绿,C正确。A选项描述的为热带雨林,B描述的是温带落叶阔叶林,D描述的为针叶林景观,ABD错。故选C。 【20题详解】 该山地没有高山冰雪带分布,主要是因为纬度及海拔相对较低,山顶夏季气温高于0℃。故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和海拔,故选B。 【点睛】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植被、土壤与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的规律:1.山地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更替规律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2.同一自然带,随着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3.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愈高愈复杂(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4.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2)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低,阴坡高;迎风坡(降水量多)低,背风坡(降水量少)高。5.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为年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读“全球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21. 图示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 A. 全球气温逐渐升高 B. 降水量呈增加趋势 C. 冷、暖、干、湿交替变化 D. 气候变化周期稳定 22. 图示①②③④所处时期,地球上冰川面积可能最大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1. C 22. B 【解析】 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特点,影响冰川面积的因素。 【21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故选C。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②两时期全球气温较③④低,气候寒冷,冰川不易融化,因此冰川面积较大;①②两时期气温相差较小,但②时期气候湿润,全球平均降水较①多,因此②时期冰川面积较①大。故选B。 巴塞罗那位于欧洲西南部地区,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当地柑橘品质高,深受市场欢迎。下图为欧洲西南部地区分布示意图及巴塞罗那气候资料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3. 巴塞罗那气候类型是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 24. 7月份,对巴塞罗那柑橘生长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 寒潮 B. 洪涝 C. 干旱 D. 地震 25. 图中埃布罗河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 A. 雨水 B. 地下水 C. 湖泊水 D. 冰雪融水 【答案】23. B 24. C 25. A 【解析】 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区域自然灾害类型,河流补给类型。 【23题详解】 读欧洲西南部地区分布示意图可知,巴塞罗那位于地中海沿岸。根据巴塞罗那气候资料图可知,其气候特点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故可判断出其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故选B。 【24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巴塞罗那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7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气候干旱少雨,故对当地柑橋生长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干旱,故选C。 【25题详解】 图中埃布罗河位于欧洲西南部,发源于坎塔布连山脉,注入地中海。河流径流量受西风带影响较大,故其补给水源主要来自雨水或大气降水,故选A。 第Ⅱ卷(综合题) 二、综合题(共4小题) 26.下图示意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四个箭头中表示当地风向正确的是 ,四地中风力较大的是 ,判断理由是 。 (2)图中甲、乙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其原因是 。 (3)预测北京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答案】(1) C A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2)乙地 乙地是高气压中心,天气晴朗,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 (3)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锋过境后,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 【解析】 【分析】 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风向风力的判读,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 【详解】(1)近地面风向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三力的作用关系进行判断。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可知,该图是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图,图中甲处为低压中心,A处气流近地面气流呈逆时针辐合,由外向里,A错误;B处风向左偏,不符合北半球风向右偏的规律,B错误;C处位于低压中心周围,近地面气流呈逆时针辐合,图中C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且符合风向北半球右偏,C正确;近地面风向总体是由高压指向低压,D位于乙地高气压中心周围,而图中D处风向由低压指向高压,D错误。故四地中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C。根据等压线疏密状况判断风力大小。读图可知,图中A、B、 C、D四地中A处等压线较密集,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大,形成的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故四地中风力较大的是A地。 (2)读图可知,乙地是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升温快,气温较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降温快,气温较低,故气温日较差大;而甲是低压中心,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故甲、乙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乙地。 (3)读图可知,北京位于冷锋锋前,将会有冷锋过境。北京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是冷锋过境时会造成气温下降,前方暖气团如果较湿润,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空气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7.读“某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甲、乙、丙三地所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分别为 、 、 。 (2)从地表形态上看,乙地是 ,其成因是 。 (3)在图中甲、乙、丙三处中选择一处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其选址应为 ,并说明其合理性。 (4)形成丁、戊两地地貌类型的地质作用是 ,两地分别位于 。 (5)说明丙处易有泉水出露的原因。 【答案】(1)背斜向斜断层 (2)山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 (3)甲背斜岩层的走向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坍塌。 (4)流水沉积作用河流出山口处河流入海口处 (5)位于断层地带,岩层断裂,(受风化侵蚀作用明显,)形成裂缝,地下水易沿断裂带涌出。 【解析】 【分析】 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貌,向斜山的成因,地质构造的应用,流水作用与地貌。 【详解】(1)根据图中岩层的分布情况可知,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是背斜,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是向斜,丙处岩层断裂并发生明显的位移,地质构造为断层。 (2)读图可知,乙地地表形态是山地;该山地是向斜山,其成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形成山地。 (3)地下隧道选址应在背斜构造部位,由(1)题分析可知,图中甲、乙、丙三处中甲处为背斜构造,故隧道选址应为甲地;原因是隧道选址在背斜构造部位处,由于背斜岩层的走向呈天然拱形,岩层结构稳定,承压较大,不易坍塌,且不利于地下水集聚。 (4)读图可知,丁、戊两地地貌类型分别是冲积扇与三角洲,其地质作用都是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两者分布位置不同,冲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处。 (5)读图可知,丙处位于断层地带,岩层断裂,在外力风化侵蚀作用下,岩层形成裂隙或裂缝,使地下水易沿断裂带涌出,故断裂带丙处易有泉水出露。 【点睛】地形倒置与成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向斜与背斜的情况相反,底部岩性坚硬,不易侵蚀,易接受沉积。背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谷,向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山,这种情况称为“地形倒置”,是外力作用的典型体现。从形态上看,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因此,从地形的原始形态看,向斜往往会成为谷地。但是,由于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经长期侵蚀后反而可能成为山岭,相应的背斜却会因岩石拉张易被侵蚀而形成山谷。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岩层新老关系来确定一个褶皱是背斜还是向斜,而不能单凭地表形态来判断。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年冬半年完成的一次“青岛-鹿特丹”帆船航行航线示意图。该帆船经过红海 时发现两岸岸滨多珊瑚礁,天然良港较少。注:珊瑚礁是成千上万的由碳酸钙组成的珊瑚虫 的骨骼在数百年至数千年的生长过程中形成的。 (1)帆船航行期间,青岛与鹿特丹两地水循环较活跃的是________。流经英国附近的主要洋流是_______ ,该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 。 (2)在进人 N 海域后,帆船航行速度会____(填“变快”或“变慢),并说明判断理由。 (3)红海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 ,其面积可能会继续________(填“扩大”或“缩小”),红海两岸岸滨珊瑚礁属于 ______(填“岩浆”、“沉积”或“变质”)岩。 【答案】(1)鹿特丹 北大西洋暖流 增温增湿 (2)变快 冬半年,N海域盛行东北季风,洋流由东向西流,帆船顺风顺水而行,速度变快。 (3)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扩大沉积 【解析】 【分析】 考查气候类型分布及气候特点,季风洋流,板块构造说,外力作用与地貌。 【详解】(1)读材料可知,“青岛-鹿特丹”帆船航行是在冬半年完成。帆船航行期间,青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鹿特丹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故冬半年两地水循环较活跃的是鹿特丹;流经英国附近的主要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作用,故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增温增湿。 (2)读图可知,N为北印度洋海域,该海域受南亚季风的影响,冬季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自东向西,故在进人N海域后,帆船向西顺着洋流航行,顺风顺水而行,帆船航行速度会变快。 (3)根据板块构造说可知,板块生长边界往往形成裂谷或海洋,故红海的形成原因是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处;板块生长边界会继续张裂,使其面积可能会继续扩大;珊瑚礁是珊瑚遗体堆积作用形成,故红海两岸岸滨珊瑚礁属于沉积岩。 29.读非洲局部区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 A 自然带的名称是 ,自然带 A-B-C-D 的变化体 现了 地带分异规律,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2)与甲地相比,乙地年降水量较 ,年蒸发量较 ,地表径流量季节变化较 。 (3)D自然带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会导致该地环境发生变化,其不利影响主要有哪些? 【答案】(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从赤道到两极 热量 (2)少 小 大 (3)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洪涝灾害增多;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分析】 考查自然带的分布,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详解】(1)根据非洲大陆气候的分布,自然带A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为热带荒漠带、C为热带草原带、D为热带雨林带。A→B→C→D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产生这种变化的基础是热量。 (2)读图可知,图中赤道穿过的地区东部乙地形成C自然带,原因是受地形影响,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乙地形成热带草原气候;西部甲地形成D自然带,原因是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终年高温多雨,甲地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与甲地热带雨林气候相比,乙地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较少;乙地地势高,气温较低,年蒸发量较小;乙地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旱雨季,地表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3)热带雨林植被对全球的气候和环境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森林具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作用,如果雨林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该地环境发生变化,降水量(或空气湿度)减小,气候变干;许多野生动物失去理想的家园,加快物种的灭绝速度,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径流量变率增大,旱涝灾害增多,加之河湖淤塞,旱涝灾情日益严重;导致整个生态环境恶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