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48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48张PPT)

地壳的运动规律 第二轮复习 网络构建 本讲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较多,在复习过程中应紧紧抓住地表形态的变化这一核心,围绕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的类型、表现及影响进行复习。 复习过程中应以地质构造图、地貌图和景观图等为载体,着重把握地壳物质循环、内外力作用、地质构造的判断和运用等问题 主干精讲 1. 内力作用 (1) 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形式,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只有岩浆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核心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2. 地质构造的种类及判断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判 断 方 法 从形态上 褶皱是地下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发生弯曲变形,但岩层还是连在一起的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背斜 向斜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从岩层的新 老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判 断 方 法 图 示 构 造 地 貌 未侵蚀 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侵蚀后 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实 践 应 用 资源 石油、天然气 地下水、煤、铁 泉水出露、河谷发育 原因 岩层封闭,为储油构造 底部低凹,易存水,背斜处煤、铁往往已被侵蚀掉 岩层断裂、地下水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发育成河谷 工程 建设 挖隧道 建大坝 不能建大坝、铁路等 原因 稳定、无地下水,相对好挖 地下岩层坚硬稳定 大坝易损,水库易渗漏,铁路易遭破坏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 地质构造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判读时先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断分析。 (1) 确定岩层及新老关系: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也可以通过岩层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若为背斜,则两翼新、中间老;若为向斜,则两翼老、中间新;若有侵入岩体,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 读图技巧 (2) 判断地质构造: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出断层构造。 (3) 判断岩层的特定情况: ① 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完全剥蚀;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② 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 ③ 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 ( 在地质学里围岩的意思就是矿物或矿石周围的岩石 ) 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1. 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其中以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的影响最为普遍和常见。 核心点二 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主干精讲 2. 外力作用的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地貌 (1) 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的分析方法 区域 特点 主导外力 干旱、半干旱地区 昼夜温差大、降水少 风力作用 湿润、半湿润地区 降水丰富、地表径流大 流水作用 高山地区 气温低、冰川发育 冰川作用 沿海地区 海水运动 海浪作用 (2) 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 流水作用 地区 特点 典型地貌 河流上游 地形陡、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 峡谷、瀑布等流水侵蚀地貌 河流中下游 地形平坦、流速减慢,以堆积作用为主 河漫滩、三角洲等流水堆积地貌 ② 风力作用 地区 特点 典型地貌 风的源地附近 风力强,以侵蚀作用为主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 离风源较远地区 风力减弱,以堆积作用为主 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风力堆积地貌 3. 河流堆积地貌 地区 在流域中的 空间位置 典型地貌 洪积 — 冲 积平原 发育于山前 山区河流流出谷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开阔,水流速度变慢,泥沙逐渐堆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 — 冲积平原 河漫滩 平原 发育于河 流中下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淹没,接受沉积。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平原 形成于河流 入海口和海 滨地区 河流入海口处,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1. 应用外力地貌判断风向的方法 方法技巧 2. 应用外力地貌判断河流流向的方法 读下图,根据环境特征对比分析黄河形成了三角洲,而刚果河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命题点 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 预测题型:选择题或综合题 ] 解析  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从三角洲形成的地形 ( 动力 ) 、物质 ( 泥沙 ) 和海洋 ( 洋流 ) 等条件进行分析。 答案   黄河入海口附近地形起伏小,河流堆积作用强;黄河流经的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 ( 中游 ) 流经 ( 植被较差或土质疏松的 ) 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黄河 ( 注入的渤海相对封闭, ) 入海口附近洋流携带泥沙的能力弱。 刚果河入海口附近地形起伏大,河流侵蚀作用强;刚果河流域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植被覆盖率高 ( 森林茂密 ) ,河流含沙量小;刚果河 ( 注入开阔的海洋, ) 入海口附近洋流携带泥沙的能力强。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 (1) ~ (3) 题。 (1) 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 向陆地方向推进 B. 向海洋方向推进 C. 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 √ 答案 高考题研究 (2) 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 形成新的贝壳堤 B. 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 形成河口三角洲 D. 迫使河流改道 √ 答案 (3) 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 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 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 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 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 答案 最优解题思路 第一步:读图文信息,获答题依据 信息 ①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 信息 ② :海岸线的堆积物主要由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 信息 ③ :新的贝壳堤不断形成,原贝壳堤离海岸线距离越来越远。 第二步:明确设问指向,结合信息得结论 (1) 结合 “ 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 ” :贝壳堤的形成需要大量的贝壳在同一海岸带堆积,形成时间长,这就要求海岸线位置比较稳定。 (2) 结合 “ 在贝壳堤外堆积 ” :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的海岸,长期堆积,使贝壳堤与海岸线的距离变大。 (3) 结合 “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 ” :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由多条贝壳堤的位置变动可以说明河口海岸线经多次位置的变动,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量大。 [ 题后反思 ]   本题组结合贝壳堤的形成考查外力作用在塑造地表形态过程中的作用。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用运动的观点看问题,要将知识学活,并做到活用。 命题点 结合景观垂直剖面图考查外力作用及其影响 ( 题型预测:选择题 ) 2016 年 7 月 24 日,三沙市政府正式命名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的海洋蓝洞为 “ 三沙永乐龙洞 ” ,其被证实为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据考证,蓝洞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川时期,后期由海水涌入形成。下图为 “ 三沙永乐龙洞 ” 垂直剖面图。读图完成 1 ~ 2 题。 1. 下列地理事物成因与蓝洞类似的是 A. 海沟 B. 地堑 C. 溶洞 D. 三角洲 √ 预测演练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知,蓝洞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川时期,可能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与溶洞成因相似。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冰川时期由于温度低,山地雪线较低。 2. 蓝洞形成前期,会造成 A. 海岸线变短 B. 阿尔卑斯山雪线降低 C. 三角洲萎缩 D. 粮食增产的概率增加 √ (1)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 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向斜 东侧大 B. 背斜 东侧小 C. 向斜 西侧大 D. 背斜 西侧小 下 图为 “ 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 ” ,图中地层年代由 ① 到 ③ 变老。图中阶地 ( 用 T 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 ) 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 (1) ~ (2) 题。 √ 典题例析 解析  河谷处最外侧是石灰岩,向里依次是页岩、砂岩,岩层地质年代表现为中间新、两翼老的分布规律,据此判断地质构造为向斜,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峻,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 解析  从题干提供信息可知,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存在于河床沙中,图中只有乙处有沙、卵石,沉积环境最好,最有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甲处距河流太近,粘土结构,丙、丁两处地势太高,都不符合贵重金属矿产的存在环境。 (2) 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 200 mm 左右但蒸发量达 1 600 mm 的银川平原 , 因黄河贯穿 , 湖泊众多 , 加之贺兰山的 “ 守护 ” , 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 , 有着 “ 塞上江南 ” 的美誉。图 1 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 , 图 2 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指出图 2 中 P 处的地貌类型 , 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答案   冲积扇 ( 洪积扇 )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解析   从图示可以看出, P 处位于河流流出山口 ( 或山前 ) 的位置,且呈扇形,故为冲积扇 ( 洪积扇 ) 。河流流出山口时,地形变得开阔,低平,流速大大降低,因此泥沙大量沉积于山口位置,形成冲积扇 ( 洪积扇 ) 。 [ 方法技巧 ]   地壳运动主要包括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等相关内容,该部分知识概念较多,与生产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结合近年高考,应主要关注内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复习过程中应注意: (1) 分析思路 (2) 地貌成因和形成过程类主观题的答题模板 地貌类型 原因分析 内力作 用形成 的地貌   背斜山、向斜谷 岩层受水平挤压、岩层隆起形成背斜山,弯曲凹陷形成向斜谷 断块山、裂谷 岩层受过度挤压或拉伸,岩层断裂,岩块上升形成断块山,下降形成裂谷 火山 岩浆沿火山通道向上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火山 外力作用形成 的地貌 流 水 作 用 河谷、沟谷 河流在流动中对地面侵蚀而形成 冲积扇 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流出山口,由于地形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沉积在山麓地带形成冲积扇 三角洲 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水流变慢,再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形成三角洲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风力 作用 风蚀蘑菇等风力侵蚀地貌 由于近地面风力大,风携带大量沙石对近地面岩石产生摩擦作用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沙丘 风携带大量沙质物,在风速降低时,携带的沙质物沉降,在地面沉积形成沙丘 ( 沙垄 ) 等 解析  结合图示岩层上拱形态知,该区域地质构造为背斜。 下图为 “ 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 。完成 1 ~ 2 题。 1. 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是 A. 向斜 B. 背斜 C. 地堑 D. 地垒 √ 跟踪演练 解析  分析图示知,岩浆侵入发生在岩层弯曲变形之后;而岩浆岩后期又有被侵蚀现象。据此推知该区域主要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 2. 该区域主要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 岩浆侵入、水平挤压、外力侵蚀 B. 水平挤压、外力侵蚀、岩浆侵入 C. 外力侵蚀、水平挤压、岩浆侵入 D. 水平挤压、岩浆侵入、外力侵蚀 √ (2017· 山东临沂上学期期末 ) 下图示意 “ 我国某河段河谷横剖面 ” , T 1 ~ T 4 为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 ( 一种阶梯状地貌 ) ,该阶地是原为洪水位下的河床或河漫滩,后经地壳运动演变形成的。读图完成 3 ~ 4 题。 3. 图示阶地的形成过程是 A. 流水沉积 —— 地壳下降 —— 流水侵蚀 B. 流水沉积 —— 地壳上升 —— 流水侵蚀 C. 流水侵蚀 —— 地壳下降 —— 流水沉积 D. 流水侵蚀 —— 地壳上升 —— 流水沉积 √ 解析  T 4 ~ T 1 颗粒物是由于流水沉积形成。古河床和河漫滩部分相对比较平坦,后地壳多次分阶段上升,河流继续下切侵蚀,就形成多级阶地。 4. 该河段在阶地形成过程中 A. 河谷不断拓宽变浅 B. 东南岸以沉积为主 C. 水流速度呈变快趋势 D. 不受风力侵蚀的影响 √ 解析  伴随地壳上升落差增大, ( 流速变快 ) 河流侵蚀状态以下蚀为主。东南岸露出了基岩,说明表层的沉积物被侵蚀。露出水面的阶地在少雨季节可能受风力侵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