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ww.ks5u.com 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 一、选择题(60分) 登陆火星五周年之际,“好奇号”探测器确认火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分析检测显示,取出的岩石粉末含有黏土、硫酸盐和其他对生命非常关键的矿物成分。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下图示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高分辨率照相机抓拍到的“公牛眼”状陨石坑。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 ) A. 火星体积密度较小 B. 火星上没有液态水 C. 火星表面温度高 D. 火星上大气稀薄 2. 相对于地球,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原因是( ) A. 火星公转速度快 B. 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 C. 火星大气稀薄 D. 火星的质量小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火星上没有液态水,地球上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对。火星体积密度与地球相似,是类地行星,A错。火星距太阳比地球远,表面温度较低,C错。火星上大气稀薄不是主要原因,D错。 【2题详解】 相对于地球,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原因是火星大气稀薄,不能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陨石烧烬,C对。火星是类地行星,火星的公转速度、质量与地球接近,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但受陨石袭击的机率差异不大,不是易受陨石袭击的主要原因,A、B、D错。 点睛:地球上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火星上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火星上没有液态水。火星距太阳比地球远,表面温度较低。火星是类地行星,火星的公转速度、质量与地球接近。火星大气稀薄,不能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陨石烧烬。 2017年9月10日,NASA太阳动力天文台记到了一次X8.2级太阳耀斑(X级为耀斑的最大强度级别,后面的数字进一步描述其强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关于耀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生在光球层 B. 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C. 变化周期与黑子不同 D. 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巨大 4. 该耀斑爆发可能会导致( ) A. 地球上无线电长波通信中断 B. 全球各地普降暴雨 C. 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 全球各地大幅度升温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详解】 耀斑发生在色球层,A错;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B对;变化周期与黑子相同,C错;持续时间短,释放的能量巨大,D错。 【4题详解】 耀斑爆发可能会导致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A错;不会出现全球各地普降暴雨、全球各地大幅度升温现象,B、D错;指南针、罗盘由于地球磁场受到干扰而不能正确指示方向,C对。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5. 图中O地( ) A. 位于晨线上 B. 位于昏线上 C. 当地时间12时 D. 当地时间为18时 6. 图中A地此日的昼长为( ) A. 0时 B. 12时 C. 18时 D. 24时 【答案】5. A 6. D 【解析】 【5题详解】 据图可知,O地位于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晨线上,A正确,B错误;且O地还位于赤道上,故O点地方时为6时,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据图可知,此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而A地正好位于北极圈上,故A地昼长为24小时,D正确。故选D。 【点睛】1、晨线上的地点将进入昼半球,昏线上的地点将进入夜半球。 2、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 此时A点的区时是( ) A. 7月8日12时 B. 7月7日24时 C. 7月8日6时 D. 7月8日16时 8. 此时北京时间是( ) A. 7月8日15时 B. 7月8日14时 C. 7月8日20时 D. 7月7日14时 【答案】7. C 8. B 【解析】 试题分析: 【7题详解】 读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根据图中经度和自转方向,可以判断A点所在经线是0度,与其相对经线是180度。两个日期分界,一个是180度,另一条是时刻为0点的经线。结合等份关系,一份是3个小时,所以A点区时是7月8日6时,C对。 【8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A点是7月8日6时,即0度经线是7月8日6时。北京时间是东经120度的时间,可以计算出是7月8日14时,B对。 考点:区时计算,日期分界线。 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18年6月14日至15日在俄罗斯境内11座城市中的12座球场举行。法国与克罗地亚的冠军争夺战于当地时间7月15日18时在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东三区)正式开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青岛的球迷小明在家观看冠军争夺战直播的时间应该是( ) A. 7月15日10:00 B. 7月15日23:00 C. 7月16日2:00 D. 7月15日13:00 10. 冠车争夺战开始时,地球上处于16日范围约占全球的( ) A. 1/8 B. 1/3 C. 3/4 D. 2/5 【答案】9. B 10. 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时差和新一天的范围。 【9题详解】 东三区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时差5小时,依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7月15日18时在(东三区)正式开战时北京时间正是23时,故B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10题详解】 冠车争夺战开始时,地球上处于16日的范围是从16日0时经线沿地球自转方向到180°,由于45°E左右是18时,与新一天0时经线相差90°,故16日0时经线是135°E,新一天的范围是从135°E向东到180°,故新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1/8。故选A。 【点睛】知道某地的地方时间,可以判断地球新的一天的范围。 (1)根据已知地点的经度及地方时间,算出此时0时所在的经度; (2)由地方时间0时的经线向东直到180°之间的范围就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经度范围. 11.下图中的圆圈表示地球的赤道,圆心表示极点,圆圈外的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当从甲地向极点方向发射炮弹时,炮弹前进的方向最有可能是( ) A. ③方向 B. ②方向 C. ①方向 D. 以上三个都不是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的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故判断为北半球,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面对运动方向,①方向为向右偏。据此分析选C。 【点睛】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现出北逆南顺的特点。地转偏向力的规则为“南左北右赤道无”。 下图为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图中甲为( ) A. 地表 B. 软流层 C. 莫霍界面 D. 古登堡界面 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 B. 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C. 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呈正比 D. 山地的地壳一般比平原的地壳薄 【答案】12. C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地壳厚度变化剖面图中甲曲线为地壳底部,即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称为莫霍界面,莫霍界面在大陆地区深度约在20~70千米左右,大洋地区7~8千米;地核与地幔的分界层,人们将这个界面称为古登堡界面,在莫霍界面之下,直至地球内部约2900公里深度的界面处。对照得知,图中甲为莫霍界面。故本题选择C。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距离海洋越近,地壳厚度越薄,A错;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B对;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不呈正比,C错;山地的地壳一般比平原的地壳厚,D错。故本题选择B。 地球上很多现象都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有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多云阴雨的白天,气温较低,主要是因为大气的 A. 吸收作用强 B. 反射作用强 C. 散射作用弱 D. 保温作用弱 15. 黎明前东方天际先泛起“鱼肚白”是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 A. 散射作用 B. 反射作用 C. 吸收作用 D. 辐射作用 【答案】14. B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故B项正确。 15题详解】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都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所致,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图甲为小明同学拍摄的扬州市郊某蔬菜大棚的照片。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种辐射。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关于图中各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表示大气辐射 B. ②表示大气逆辐射 C. ③是地面辐射 D. ④表示太阳辐射 17. 该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目的是 A. 增强① B. 削弱② C. 增强③ D. 削弱④ 【答案】16. C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A.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A错误; B.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错误; C.③表示地面辐射,C正确; D.④表示大气逆辐射,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是用于遮光,对太阳辐射起到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结合上题分析,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故②被削弱,B正确;而该做法不能影响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也不能影响大气逆辐射④,A、D错误;由于,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热量减少,地面发出的地面辐射间接被削弱,C错误。故选B。 【点睛】温室是利用了大气逆辐射这一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注意与农业生产中的遮光区别。 在下图中,甲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表示旗帜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8. 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B. 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C. 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 D. 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19. 由图甲推断,图乙中风出现时间约为( ) A. 18时—次日7时 B. 8时—当日16时 C. 16时—次日8时 D. 6时—次日18时 20. 若旗帜冬夏季飘动方向相反,则引起该地盛行风向变化的主要成因是( ) A. 人类活动变化 B. 天气系统不同 C. 太阳高度变化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答案】18. B 19. A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相比而言,陆地的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快,海洋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慢,陆地的昼夜温差大于海洋,因此①表示陆地气温曲线,②表示海洋气温曲线,B正确,A错;陆地与海洋的气温日较差的差异主要是两者的热力性质决定的,且图示地区海洋和陆地纬度相当,昼夜长短也相当,C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根据图乙可知,此时吹陆风,即近地面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即在此期间,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结合甲图,时间应为18时-次日7时,A正确。 【20题详解】 该地位于沿海地区,冬夏季节旗帜飘向相反,主要是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正确;人类活动不会导致当地不同季节盛行风出现明显相反的差异,A错;天气系统以及太阳高度的变化均不是主要成因,排除BC,故选D。 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下图示意近地面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1. 图中箭头对应的力中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2. 如果图示现象为近地面AB两地热力环流引起,当两地冷热差异增大后,形成风的原动力会( ) A. 增大 B. 先小后大 C. 减小 D. 先大后小 23. 关于图中A点和B点两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B处风力大于A处 B. B处水平气压梯度小于A处 C. A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D. AB两处地转偏向力都平行于等压线 【答案】21. C 22. A 23. A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等压线高低分析,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b为风向,c为地转偏向力,d为摩擦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始终垂直,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力大小,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2题详解】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当两地温差加大时,气压差也会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加大,风力增加,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3题详解】 B处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大于,A项正确。B处水平气压梯度大于A处;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风向垂直于等压线时平行于等压线;故BCD项错误。故选A。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其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下图为“某区域热带辐合带形成与云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图中①②③④处的风向分别是( ) A. 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 B. 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 C. 东风、北风、西北风、西南风 D. 东北风、东南风、西风、西风 25. 热带辐合带( ) A.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 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温变化 C. 影响地区气候温和 D. 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 【答案】24. D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四处所在的纬度位置可以推知,①是东南信风,②是东北信风,③④在高空,摩擦力小,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为西风,选D。 【25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热带辐合带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季节变化与太阳位置有关,因此热带辐合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也就是黄赤交角的存在;热带辐合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故受其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据此分析选D。 【点睛】热带辐合带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季节变化与太阳位置有关,因此热带辐合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读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气压带或风带名称正确的是 A. 甲图中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B. 乙图中风带是极地东风带 C. 丙图中风带是东南信风带 D. 丁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27. 气压带、风带位置从甲图到丙图的变化大约需要 A. 2个月 B. 6个月 C. 9个月 D. 一年 【答案】26. C 27. B 【解析】 【26题详解】 A.根据图示,甲图中气压带在30°附近,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A不对。 B.乙图中的风带在30°和60°之间,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B不对。 C.丙图中的风带位于0°和30°之间,且位于南半球,判断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C对。 D.丁图中的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因此是赤道低气压带,D不对。 故选C。 【27题详解】 甲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大致为北半球夏季;丙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大致为北半球冬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从甲图到丙图的变化大约需要6个月,B正确。故选B。 【点睛】全球有六个风带、七个气压带,在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在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在60°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在90°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低纬度地区的风带为东北信风带和东南信风带,中纬度地区为盛行西风带,高纬度地区为极地东风带。 读某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若此图表示北半球低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则正确的是( ) A. 甲处为赤道低气压带 B. 乙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C. ①为东北信风带 D. ③为高空自东向西的气流 29. 若此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则( ) A. 乙处是海洋,甲处是陆地 B. 甲处天气以晴朗为主 C. ③气流较①气流湿润 D. ②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30. 若此图表示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则此时 ( ) A. 北京进入多雨季节 B. 亚欧大陆为高压控制 C. 印度吹东北风 D. 我国正值冬季 【答案】28. C 29. B 30. A 【解析】 试题考查大气环流 【28题详解】 若此图表示北半球低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甲处气流下沉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处气流上升,为赤道低气压带,①为东北信风带,C正确; ③为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故选C。 【29题详解】 若此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甲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天气以晴朗为主,B正确;③气流从陆地吹向海洋,①气流从海洋吹向陆地,①更加湿润;②气流为上升气流。故选B。 【30题详解】 若此图表示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洋流顺时针方向流动,为北半球的夏季,北京进入多雨季节,A正确;亚欧大陆为低压控制、印度吹西南风、我国正值夏季。故选A。 二、综合题(40分) 31.读“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示意图”、“太阳能热水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地球公转方向呈_______时针方向。 (2)左图中地球公转至A点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公转至B点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________。 (3)当地球运行至B位置时,舒城县(31°N)为让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达到最好效果,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为________。假如黄赤交角变大,舒城县在该日的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______(变大或变小)。 (4)地球公转从B→C的过程中,速度变化情况是( ) A.始终加快 B.先加快,后减慢 C.先减慢,后加快 D.始终减慢 【答案】 (1). 逆时针 (2). 全球昼夜平分 (3).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4). 54°26′ (5). 变大 (6). 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计算以及运用等相关知识 【详解】(1)图中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而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因此图中地球公转呈逆时针。 (2)地球公转至A点,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公转至B点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该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3)公转至B点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该日舒城县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31°+23°26′)=35°34′,为了使得集热板达到最好的集热效果,集热板应该与正午时太阳光线垂直,集热板夹角与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因此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为54°26′;由此可以看出,假如黄赤交角变大,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小,则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将变大。 (4)B为冬至,时间是12月22日前后,C为春分,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地球1月初到达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因此B至C期间,地球的公转速度先加快,后变慢,B正确。 【点睛】地球公转特点可用“一快近,七慢远”来辅助记忆,即1月初,地球到达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7月初,地球到达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 32.读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图中气压差异与冷热差异有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 (2)①地比②地气压________,①地比②地气温________。 (3)图中①②两地相比,气流上升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 (4)图中A、C两处相比,____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 C (2). 低 (3). 高 (4). ① (5). 近地面气温高时气压低,多上升气流 (6). A (7).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为背景,考查风向的判读,考查等压线的判读,考查热力环流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考查风向的判读。据材料可知,该图为北半球,受地砖偏向力影响,风向右偏;图中A为左偏转,故错误;B和D从低压流向高压,故错误;C从高压流向低压,北半球右偏转,正确。 (2)据图可知,①的气压为998-1000之间,②气压为1012-1014之间,说明①的气压较小,气温较高,②气压较大,气温较低。 (3)①的气压为998-1000之间,②气压为1012-1014之间,说明①的气压较小,气温较高,气流上升运动,形成低压。 (4)据图可知,A地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C 地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较小。 33.读“亚洲1月、7月的季风图”,分析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月份:左图为_____月,判断理由是_________。 (2)图中①季风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中气流②盛行时,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特征是________。 (4)右图中北半球低气压的名称是_______,此时太平洋上出现的高气压的名称是_______。 【答案】 (1). 1 (2). 亚欧大陆为高压或者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 (3).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5). 寒冷(低温)干燥 (6).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7). 夏威夷高压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的分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等相关知识,为课本上的基础性知识内容,需要注意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1)左图中,亚洲大陆为高气压控制,且东亚盛行西北季风,南亚盛行东北季风,可以判读为1月。 (2)①季风为南亚地区的夏季风,为西南季风,其形成原因有两个,一是该季节亚欧大陆为印度低压控制,印度洋为高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西南风;二是该季节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来自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为西南季风(这个原因更为重要)。 (3)气流②盛行时,是北半球冬季,我国东部地区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寒冷干燥。 (4)右图中,此时北半球的低压为印度低压,该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使得高气压带形成高气压中心,仅保留在海洋上,此时太平洋的高气压为夏威夷高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