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安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安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地理试题

‎2022届高一年级普通班线上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下图为高一某学生绘制的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③国人口增长属于下列哪一阶段( )‎ A.原始低增长阶段 B.高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 D.低增长阶段 ‎2.影响①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 ‎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缓解①国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A.开发劳务市场 B.实行计划生育 C.鼓励生育和接纳外来劳工 D.加大教育投入 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4.由图可知20世纪( )‎ A.甲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乙国 B.中期,甲、乙两国人口总量已达到最大 C.末期,乙国每年新增人口数量多于甲国 D.初期,乙国老龄人口多是因为死亡率高 ‎5.根据两国人口的变化可推断( )‎ A.甲国有大量人口迁入 B.甲国的环境承载力提高 C.乙国城市化问题凸显 D.乙国的劳动力可能较少 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由下到上年龄逐渐增大;左边表示男性,右边表示女性。下图是某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下面小题。‎ ‎6.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7.属于该类型的国家有( )‎ A.尼日利亚 B.印度 C.日本 D.泰国 ‎8.人口增长模式变化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②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③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影响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 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 ‎10.甲国或乙国目前的人口状况是( )‎ A.甲国男女比例失调,人口增长缓慢 B.乙国青壮年人口多,即将进入人口生育高峰期 C.甲国青少年人口少,劳动力不足 D.乙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负担加重 下图示意2009年某省区内迁移人口年龄构成,下表示意同期迁移人口受教育程度。完成下面小题。‎ ‎11.该省区最有可能是( )‎ A.浙江 B.宁夏 C.辽宁 D.天津 ‎12.针对人口迁移特点,该省区应重点处理好( )‎ A.随迁配偶就业问题 B.随迁老人赡养问题 C.随迁儿童入学问题 D.迁移人口就医问题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某一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是决定性因素。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3.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008年8月北京奥运期间,大量国外游客涌入北京,属于人口迁移 B.三峡移民是因为经济因素 C.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移民到新疆主要是政策因素 D.各国国内的人口迁移都是为了开发国土 ‎14.解放后,关于我国人口迁移或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 B.改革开放前,人口的迁移大部分是国家有组织地移民 C.改革开放前,人口总是自发地从东部移向西部 D.改革开放以来,民工的输入地主要是上海、广东、四川等地 如图,当一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纳水量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桶板,这就是“木桶效应”。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诸因素中,首要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B.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C.人口素质 D.资源状况 ‎16.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是( )‎ A.土地资源 B.淡水资源 C.热量资源 D.能源资源 ‎17.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读某城市道路和商业中心分布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18.该城市最大的商业中心应位于图中( )‎ A.甲处 B.乙处 ‎ C.丙处 D.丁处 ‎19.若该城市要建一个专业性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则该市场的最佳位置是( )‎ A.甲处 B.乙处 ‎ C.丙处 D.丁处 ‎20.该城市的重化工业应该布局在城市的(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读某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21.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22.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 B.乙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 C.丙区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 D.丁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 如下图是我国某经济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下图为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3.图中,等值线a、b、c的付租能力关系是( )‎ A.a>b>c B.a<b<c C.a=b>c D.a>b=c ‎24.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条 B.交通条件 C.人口分布状 D.早期商业活动 ‎25.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该地( )‎ A.位于城市外缘,环境质量好 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下图表示不同级别的城市分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6.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四级城市 ‎ B.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广 C.乙城市的服务职能一定比丁城市多 ‎ D.丙类城市的数目比甲类城市少 ‎27.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城市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 A.早点铺 中学 专业医院 ‎ B.汽车销售 珠宝商行 大型音乐厅 C.五星级宾馆 普通超市 小学 ‎ D.茶馆 咖啡店 酒吧 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完成下面小题。‎ ‎28.上图中,⑤→⑥反映的现象是( )‎ A.城市化加速发展 B.城市郊区化 C.逆城市化 D.再城市化 ‎29.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处在( )‎ A.③时段 B.④时段 C.⑤时段 D.⑥时段 ‎30.我国的“妈祖信仰”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文化盛行于( )‎ A.江南水乡 B.四川盆地 C.华南沿海 D.云贵高原 二、综合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利用地理统计图可以使枯燥的数据变得直观、生动,便于分析和比较各种地理事物“量”的变化和相互关系。读下面的人口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中第________阶段和第________阶段人口增长速度均十分缓慢,试分别分析其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4分)‎ ‎(2)从人口增长特征看,乙图中B国处于甲图中第______阶段,A国的人口出生率较________,A国人口增长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分析B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3分)‎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春运时间是以每年的春节为界,春节前的15天以及春节后的25天,每年的春运时间为40天左右。‎ 材料二 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 ‎(1)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2分)‎ ‎(2)结合材料,试分析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影响。(4分)‎ ‎(3)请为解决农民工流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33.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请判断出该地的主导风向是____________风。(2分)‎ ‎(2)图中F、G两地适合发展商业区的是______,图中A、B、C、D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并说明高级住宅区在该地建设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3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和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下面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高中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他们所在城市的相关信息。‎ 材料一 该城市及郊区地形剖面图。‎ 材料二 该城市1990年和2010年土地覆盖百分比。‎ 材料三 该城市市中心与郊区近地面下午4时的气温差。‎ ‎(1)结合地形和植被状况,分析该城市冬季空气自净能力下降的原因。(4分)‎ ‎(2)指出土地利用的变化给该城市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6分)‎ ‎2022届高一年级普通班线上考试地理答题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综合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 ‎ ‎(1) (4分)‎ ‎(2) (3分)‎ ‎(3)(3分)‎ ‎32. ‎ ‎(1)(2分)‎ ‎(2)(4分)‎ ‎(3)(4分)‎ ‎33. ‎ ‎(1) (2分)‎ ‎(2) ‎ ‎ (8分)‎ ‎34.‎ ‎(1)(4分)‎ ‎(2)(6分)‎ 高一年级下学期地理月考卷答案 ‎1.B ‎2.B ‎3.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读出,③国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处在高增长阶段。‎ ‎2.从图中可以读出,①国人口出生率低于死亡率,处于人口负增长状态。在这样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人口受教育水平较高,医疗卫生水平较高。‎ ‎3.①国处于人口负增长状态,人口出生率低,劳动力不足。可以通过鼓励生育和接纳外来劳工来缓解人口问题。‎ 考点: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 ‎4.A ‎5.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4.由图可知,甲国出生率高、死亡率较高,二者均呈下降趋势,而乙国出生率、死亡率均较低,且后期死亡率超过出生率,人口呈现负增长,说明甲国经济发展水平可能低于乙国,A正确;从图中信息无法推断两国人口总量大小,B、C错误;老龄人口多一般是因为死亡率低,D错误。‎ ‎5.从上述分析可知,甲国经济相对较落后,是人口迁出国;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较多,图中信息无法推测甲国环境承载力的变化;乙国经济发达,可能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城市化问题不是“凸显”;乙国人口出现负增长,劳动力可能较少。‎ 考点:人口数量变化 ‎6.D ‎7.C ‎8.D ‎【解析】‎ ‎6.据图可知,该国新生人口比重小,老年人口比重大,所以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其特征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选D。‎ ‎7.结合上题可知,该国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一般为发达国家,结合选项可知,属于该类型的国家有日本,选C。‎ ‎8.人口增长模式变化过程的排序,首先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由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演变,据此选D。‎ ‎9.A ‎10.D ‎【解析】‎ ‎9.由图可知,甲国儿童人口比重大,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模式为过渡型,乙国家老年人口比重大,人口增长速度慢,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导致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A项符合题意。故选A。‎ ‎10.甲国男女比例均衡,人口增长快,A错;乙国青壮年人口少,可能已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期,B错;甲国青少年人口多,劳动力充足,C错;乙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负担加重,D对。故选D。‎ ‎11.B ‎12.C ‎【解析】‎ ‎11.表中数据表明,该省区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其中大学仅15.29%(男)和11.69%(女),女性文盲率达5.19%,说明该省区应位于我国比较落后中西部地区,因此该省区最有可能是宁夏,B正确,浙江、辽宁、天津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受教育程度较高,A、C、D错误。‎ ‎12.从该省区内迁移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可以看出,迁移人口以25~44岁年龄段比重最大,此年龄段的子女大多处于中小学阶段,而我国基础教育的压力较大,因此针对这一人口迁移特点,该省区应重点处理好随迁儿童入学问题,C符合题意。随迁配偶就业问题和迁移人口就医问题也应处理好,但不是重点处理的问题,排除A、D。图中显示,迁移人口中老人比重很小,因此随迁老人赡养问题不是重点处理的问题,排除B。‎ ‎13.C ‎14.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3.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地区间(国际或本国)的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北京奥运会期间,人口流动是短时间迁入,不属于人口迁移,A错。三峡移民是因为政治因素,B错。20世纪80年代的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东部、中部向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为了开发边疆地区而组织的大规模人口迁移,主要是政策因素,C对。美国部分老年人在退休以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D错。‎ ‎14.新中国成立后,上山下乡,到农村去,等等口号和重大人口迁移是国家政策影响的,A错。改革开放前,人口的迁移大部分是国家有组织地移民,B是对的。改革开放前,人口是有组织,有计划地从东部移向西部,自发的应该是西部向东部沿海迁移,去获得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C错。民工主要是往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四川不对,D错。‎ 考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15.D ‎16.B ‎17.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5.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而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要保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拥有足够的自然资源.故资源是决定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故选D。‎ ‎16.资源是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而一地的人口容量由当地最短缺的资源决定,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水资源不足,故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是水资源。故选B。‎ ‎17.资源是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①对。‎ 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错。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③错。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④对。故选C。‎ ‎【考点定位】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18.A ‎19.B ‎20.D ‎【解析】‎ ‎18.商业区一般位于市中心,且位于交通便利的地方。读图可知,该城市最大的商业中心应位于甲处。故A对,其余位置都没有位于市中心,可排除。‎ ‎19.专业性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一般分布在铁路沿线或公路沿线等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另外,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占地面积相对较大,一般布局在距市中心较远、地租便宜的地方。综上所述,乙处是最佳位置。丙地地处河流沿岸,交通是以水运为主,速度太慢,可排除;丁地交通没有乙地便利,可排除。‎ ‎20.重化工业会产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一般布局在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河流的下游,图中的盛行风向是西北风,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综上可知,该城市的重化工业应布局在城市的东南方向。‎ ‎21.B ‎22.C ‎【解析】‎ ‎21.城市交通通达度最高的区域,地价最高,是商业区分布位置。读图,根据地价曲线,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乙区,B对。其它区域地价低,交通通达度较差,不会是商业区,ACD错。故选B。‎ ‎22.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甲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较好,A错。乙区土地价格高,以商业区为主,B错。丙区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C对。丁区远离市中心,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价格低,D错。故选C。‎ ‎【点睛】注意图示横轴数据不是距市中心的远近,是沿东西方向穿过城市的剖面。了解城市地租理论,了解各功能区的特征。在地租最高的区域,商业的付租能力最强。工业占地租低的区域,居住区的人口密度最大。‎ ‎23.A ‎24.B ‎25.A ‎【解析】‎ ‎23.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城市土地供应有限,条件好的地点需求量大,地租高,在竞争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距离市中心越近,交通通达度越高,地价越高。读图分析可知,等值线a、b、c的付租能力关系是a>b>c 。故答案选A。‎ ‎24.本题考查影响地租的因素。地租的影响因素有二个,一方面是距市中心的距离;一方面是交通的通达度。等值线向外凸出,主要是交通影响造成的。选择D 项。‎ ‎25.本题考查高级住宅区的区位条件。高级住宅区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高,基础设施齐全。选择A项。‎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经济因素,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明确:(1)影响城市地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二是交通通达程度,交通通达度越高,地租越高。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是因为道路沿线地租水平较高。(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较多,有历史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等。其中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非常显著。‎ ‎26.B ‎27.C ‎【解析】‎ ‎26.掌握城市的等级划分及各级城市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城市的服务种类越多,服务的范围越大。由图可知,图中共有三级城市,故A错;读图甲城市等级比乙城市高,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广,故B正确;乙城市与丁城市等级相同,服务职能类似,故C错误;丙类城市等级低,城市数量比甲类城市多,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27.由图中圆圈的大小判断城市由大到小分别为甲、乙、丙,从图中可知丙的服务范围最小,数量最多,甲的服务范围最大,数量最少,乙居中。由此可知甲为早点铺或普通服装店或家具店;乙为汽车销售或珠宝行或星级宾馆;丙为高级家用电器。综合分析,可知C选项正确。‎ ‎28.C ‎29.A ‎【解析】‎ ‎28.从⑤到⑥,城市化水平较高但有所降低,说明这一时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C正确。‎ ‎29.在乙处就业人口中,约30%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约20%多从事服务业,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比重为50%,则说明此时的城市化水平约是50%,应处于③时段,A正确。‎ ‎30.C ‎【解析】‎ ‎【详解】‎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等等,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江南水乡是指江南丘陵一带,水运以河运为主,A错误;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位于内陆,水运以河运为主,BD错误;华南沿海海运发达,C正确。故选C,ABD错误。‎ ‎31.(1)一 四 第一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死亡率很高;第四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导致出生率低。‎ ‎(2)四 高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 ‎(3)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人口增长阶段示意图和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为材料背景,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 ‎(1)直接读图,第一阶段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第四阶段,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主要原因从社会生产力发展角度分析。第一阶段为原始型增长模式,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死亡率很高,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第四阶段为现代型增长模式,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人们生育观念改变导致出生率很低,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 ‎(2)读乙图可知,B国出现人口老龄化,对应的应当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即甲图中的第四阶段。A国的少年儿童比重较大,出生率较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大,新增人口占比重大,人口增长类型是传统型。‎ ‎(3)B国出现人口老龄化,对应的应当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B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解决措施是鼓励生育,适当接纳海外移民,延迟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关心、照顾老人,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点睛】‎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 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或者社会经济的发展。‎ ‎32.(1)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显著,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就业机会、生活环境优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2分)‎ ‎(2)对于流入区:有利于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提高城镇化水平,但会造成交通拥堵、就业闲难等问题。(2分)‎ 对于流出区:可缓解人地矛盾,加强与外界联系,但同时会造成劳动力流失。(2分)‎ ‎(3)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及农村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合理、有序引导和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等。(任答两点得4分)‎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我国目前人口流动和迁移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人口流动的原因、人口流动产生的影响、缓解人口流动产生问题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 ‎(1)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主要从经济因素方面进行说明。图中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人口迁移方向主要由内陆迁往沿海、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说明我国现阶段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所致。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就业机会、生活环境优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东部地区对人口具有明显的“拉力”,而中西部地区对人口具有明显的“推力”,从而导致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 ‎(2)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影响应分别从人口流入区和流出区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进行分析。对于流入区来说,人口大规模流入东部城市,有利于弥补城市劳动力的不足,缓解老龄化现象,提高城镇化水平,但人口大规模流入会加大城市的人口压力,导致城市化问题比较突出,如造成交通拥堵、就业闲难、居住条件较差等问题。对于流出区来说,人口大量流出可以减轻当地的人口压力,缓解人地矛盾,有利于环境质量改善;人口流动会加强当地与外界联系,促进信息和文化的交流。但人口大规模流出会造成劳动力流失,造成流出地区老龄化现象突出,还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3‎ ‎)解决农民工流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应先思考清楚农民工流动有哪些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目前农民工流动处于无序流动,会出现劳动力供需矛盾,因此应政府牵头合理、有序引导和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目前许多地区出现结构性的用工荒,缺少大量需要技术经验的工人,因此要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农民工大规模涌向大城市,在流出地和流入地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应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及农村第三产业,尽量做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适当减小农民工长距离流动规模。‎ ‎【点睛】‎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环境适宜程度、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城市化推进、大型项目建设、区域开发、交通条件等;政治因素(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人口迁移和经济政策、战争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地域文化差异等)。‎ ‎33.(1)偏南风 (2分)‎ ‎(2)G(2分) A(2分) ‎ ‎ 靠近风景区(环境好), 地势高,远离工业区,污染小(或盛行风上风向;河流上游)。(任答两点得4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主要考查城市的地域结构以及城市的合理规划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 工业区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是偏南风。‎ ‎(2) 商业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地区,读图,结合图例,G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交通便利,接近最大消费人群,为商业区。高级住宅区应分布在城市主导风的上风向,靠近风景区、河流上游。读图可知,A靠近风景区(环境好);地势高;远离工业区,污染小(位于盛行风上风向、河流上游),适宜布局高级住宅区。‎ ‎34.(1)该市地处冬季风(西北风)的背风坡,受地形阻挡,气流下沉,风速小;冬季植被落叶,净化空气的能力减弱。(每点2分)‎ ‎(2)地表硬化面积增大,植被覆盖率降低,生态调节功能减弱;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加剧城市内涝的形成;加重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小气候趋于恶化。(每点2分)‎ ‎【解析】‎ ‎【分析】‎ 考查影响空气自净能力的因素,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城市环境带来的影响,利于城郊热力环流原理分析改善城区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 ‎【详解】‎ ‎(1)据材料一图可知,我国华北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当地地形为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小,冬季不利气体流动;从植被看,华北地区冬季植被落叶,调节气候作用减弱。因此城市冬季空气自净能力下降。‎ ‎(2)据材料二图分析可知,土地利用变化最大的的是不透水层大大增加,也就是城市地面被大量硬化,导致热岛效应、加剧内涝、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