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时间:历史政治地理共150分钟 历史政治地理每科10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①、②对应的板块是(  )‎ A. ①亚欧板块,②印度洋板块 B. ①亚欧板块,②非洲板块 C. ①印度洋板块,②非洲板块 D. ①印度洋板块,②太平洋板块 ‎2. 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力侵蚀作用 B. 流水堆积作用 C. 流水侵蚀作用 D. 冰川侵蚀作用 ‎3. 珠穆朗玛峰的外形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板块碰撞 B. 风力作用 C. 流水作用 D. 冰川作用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板块的分布,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题详解】‎ 图中①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北侧是亚欧板块,②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则是印度洋板块, B正确。‎ ‎【2题详解】‎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 D正确。‎ ‎【3题详解】‎ 珠穆朗玛峰山顶海拔高,主要以冰川作用为主,形成金字塔塔尖的作用为冰川作用,故选D 根据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4. 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 )‎ A. 环境承载力为2 300万人 B. 人口合理容量为1 961万人 C. 环境承载力为3 000万人 D. 人口合理容量为3 000万人 ‎5. 与上海相比,限制北京市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为( )‎ A. 水资源 B. 矿产资源 C. 消费水平 D. 科技条件 ‎【答案】4. C 5. A ‎【解析】‎ ‎【4题详解】‎ 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即一个地区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才适宜;而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一般来讲,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本题中北京市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人口合理容量为2300万人,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的人口容量即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故选C。‎ ‎【5题详解】‎ 上海位于我国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地表径流丰富,而北京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少,地表径流缺乏,导致两地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主要为水资源,故选A。‎ 据2015年9月8日《联合早报》报道,因中东地区战乱,2015年以来,通过西巴尔干路线以及希腊东部的东地中海路线进入欧盟各国的中东难民较往年增长了10倍,并多为过境难民。‎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引起这次人口大规模迁入欧盟各国的主要因素是( )‎ A. 政治因素 B. 经济因素 C. 社会文化因素 D.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7. 大量人口迁入欧盟国家对其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B. 增加了公共设施负担 C.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D. 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 ‎【答案】6. A 7.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6题详解】‎ 材料中显示“因中东地区战乱”,导致人口大规模迁入欧盟各国,即可知引起这次人口大规模迁入欧盟各国的主要因素是战争,属于政治因素。故答案选A。‎ ‎【7题详解】‎ 大量人口迁入欧盟国家,欧盟国家为了提高给难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会增加各国的公共设施负担;不会扩大环境人口容量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迁入地商品流通影响不大。因此B正确,ACD错误。‎ ‎【点睛】人口迁移影响分析思路 ‎1、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 ‎(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但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力短缺。‎ ‎(2)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度;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1)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 ‎ ‎(2)影响人口年龄结构 ‎ ‎(3)影响经济、文化的发展 ‎ ‎(4)改变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环境人口容量,进而影响人口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地理分布 ‎ ‎(5)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促进了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 ‎ ‎(6)促进了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形成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城市里的快餐店越多越好,因为这样可以更方便居民 B. 城市里的大酒店比快餐店少,这是因为快餐店服务范围大,赢利多 C. 小城镇上有快餐店,但可能没有大酒店,因为大酒店比快餐店需要更大的服务范围 D. 城市等级越大,提供的服务也越大,因而必须淘汰快餐店,多建大酒店 ‎【答案】C ‎【解析】‎ 在城市等级体系中,城市级别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提供服务的种类越多。‎ ‎9.关于上海成为我国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 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B. 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连接长江流域和北京,广州等大城市,铁路网密集 C. 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地势平坦 D. 上海水能资源丰富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上海。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由于地势平坦,故河流水能资源不丰富;错误。‎ ‎10.关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了避免工业污染,工业区和居民区可集中分布在城市的两端 B. 所有的工厂应分布在河流下游 C. 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起到卫生防护带的作用 D. 居住区与其他工作地点之间应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答案】D ‎【解析】‎ 工业区有的有污染,应远离居民区,有的污染小可布局在居民区;有水污染工厂应分布在河流下游,对水质要求高的工厂如自来水厂应布局在河流的上游;绿色植物、河流、湖泊都能起到卫生防护带的作用;居住区与其他工作地点之间应有便捷的交通联系,以方便居民上下班,D正确。‎ 下图表示某地地层剖面及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人类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大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2. 关于图中地质地貌的判读正确的是 A. 甲为背斜成山 B. 乙处适合修建水库 C. 丙与泰山成因相同 D. 甲地适合开采地下水 ‎【答案】11. A 12. D ‎【解析】‎ 人类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环节,可以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影响地表径流。岩层向下凹,是向斜,地貌形态是山岭,为向斜成山。断层处地壳不稳固,不适合修建水库。‎ ‎【11题详解】‎ 人类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大的是①地表径流环节,可以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影响地表径流,A对。对②大气降水的影响较小,B错。③是水汽输送环节,④是蒸发环节,人类活动影响较小,C、D错。‎ ‎12题详解】‎ 根据岩层形成和地表起伏,图中甲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地貌形态是山岭,为向斜成山,A错误。乙处是断层,地壳不稳固,不适合修建水库,B错误。丙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山,泰山是断块山,与泰山成因不同,C错。甲地是储水构造,适合开采地下水,D对。‎ 读a、b、c三个地区的农业状况对比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a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 混合农业 B. 水稻种植业 C. 商品谷物农业 D. 种植园农业 ‎14. 与c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地区是 A. 刚果盆地 B. 四川盆地 C. 潘帕斯草原 D. 墨累一达令盆地 ‎【答案】13. B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a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可能为水稻种植业;b种植业和畜牧业比例都较高,商品率高,可能为混合农业;c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高,可能为大牧场放牧业,故该题选B。‎ ‎【14题详解】‎ 由上题c地区为大牧场放牧业,刚果盆地以热带种植园农业为主,故A错误;四川盆地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故B错误;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草场广布,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故C正确;墨累一达令盆地以混合农业为主,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农业物联网是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农业中涉及电子、通信、计算机、农学等若干学科和领域,加上物联网是一个新生事物,理论、方法、技术还不成熟。下图为农业物联网概念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农业物联网由概念走向实际的关键因素是 A. 市场 B. 气候 C. 劳动力 D. 技术 ‎16. 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①对小麦生产带来较大冲击 ‎ ‎②及时防治病虫害,提升农产品质量 ‎ ‎③防灾减灾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④减少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15. D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由概念图可知,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必须以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种植技术等)作为保障,所以该题选D。‎ ‎【16题详解】‎ 农业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增加技术投入,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使农业生产成本上升,故④错误;减弱了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提高产品质量,使其稳定供应,减少病虫害,故②③正确;物联网的发展不会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故①错误,所以该题选C。‎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3大题,共52分)‎ ‎17.读南美洲局部区域地图及南美南部(45°S附近)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 ‎(1)据图描述基多气候的主要特征,并简析其成因。 ‎ ‎(2)说明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呈狭长带状分布的原因。    ‎ ‎(3)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据图说明45°S附近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答案】(1)特征:四季如春,气候温和;10月~次年4月(5月)为雨季。‎ 成因:地处赤道附近,地势高;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2)受高大山脉限制难以向内陆延伸;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荒漠带向低纬延伸。‎ ‎(3)①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大山脉;②山脉阻挡西风深入,东侧降水减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③山脉东侧森林植被逐渐演化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以南美洲西部地理环境的变化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构成地理环境的要素有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 ‎(1)结合基多的气候统计图,全年气温在15°C左右,变化很小,全年气候温和适宜,温差小,降水夏半年(10月—次年5月)多,冬季(6月-9月)降水少,季节变化大;成因是:基多位于赤道以南,临近赤道,主要受赤道低压影响,但因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上升气流受到抑制,降水量并不大;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形成干湿季较明显的气候特征。‎ ‎(2)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的分布与其地形特点和沿岸的寒流有关。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气候向内陆延伸;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荒漠向南北延伸。‎ ‎(3)图示地区南部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与地形条件的改变有关。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牵一发而动全身”。板块(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大山脉;山脉阻挡西风深入,东侧降水减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森林植被逐渐演化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点睛】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由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自然地理圈层组成。整体性其表现在三方面:‎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即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 ‎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 ‎3、不同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另一重要表现。‎ ‎18.读伦敦城市地域发展示意图和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说出图中显示的伦敦城市化的标志。‎ ‎(2)伦敦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对城市水文产生了什么影响。‎ ‎(3)说伦敦后期人口出现微弱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城市面积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2)下渗和蒸发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汇流速度加快;地下水补充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水质变差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开发市中心衰落区,改善市中心环境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以伦敦市为载体考查城市化的标志、影响和衰落的原因。要求学生熟记本部分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1)城市化的三大标志包含城市人口、劳动力、用地规模。图中呈现的信息是城市面积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2)城市化过程对水文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下垫面性质,影响局部水循环过程。如下渗、蒸发、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城市化过程中,硬化地面增多,故下渗和蒸发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汇流速度加快;地下水补充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水质变差等。‎ ‎(3)伦敦后期人口出现微弱增长,是因为到了逆城市化阶段。微弱增长的原因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开发市中心衰落区,改善市中心环境。‎ ‎1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6年12月30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标志着中原城市群正式跻身七大国家级城市群。下图为中原城市群范围示意图。‎ ‎ ‎ ‎ 材料二:中原城市群的30个“小伙伴”中,中心城市国际化程度不高、大城市数量不多、中小城市现代化水平较低等“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此外,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问题,都是制约该地区发展的“短板”。‎ 材料三:河南省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目前河南各类粮食加工企业达2800多家,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 ‎(1)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分析中原城市群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 ‎ ‎(2)简述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之间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 ‎(3)分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社会经济优势。‎ ‎【答案】(1)劳动力价格较低;土地价格较低;有优惠政策的引导和扶持。‎ ‎(2)科学确定各城市的发展方向与重点;加强区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加强规划和管理,协调城市分工合作;避免区域内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任答3点即可)‎ ‎(3)全国各地经济发展较快,市场需求量大;地处中原东西南北铁路交通干线交会处,交通便利;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地处我国农业(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国家政策支持。(任答4点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为背景,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工业的区位因素。‎ ‎【详解】(1)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分,相比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深居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其优势可以从劳动力数量、地价以及国家的政策的支持个扶持力度等角度进行分析。‎ ‎(2)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通过对材料和区域图展开分析可知,中原城市群之间协调发展的错输如下:科学确定各城市的发展方向与重点;加强区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加强规划和管理,协调城市分工合作;避免区域内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 ‎(3)本题考查工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工业社会经济因素可从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资金、技术、工业基础等方面展开分析。‎ ‎【点睛】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一、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 ‎1、地理位置特征: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2、地形特点描述:①地形组成(主要地形类型)②地形分布,延伸方向③地势特点(起伏大小、倾斜方向)④特殊地形地貌 ⑤海岸线特征(长短、曲直)‎ ‎3、区域气候特点描述:①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②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气温季节变化,温差大小、温度带)③降水特点(降水总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④光照状况 ⑤气象灾害 ‎4、河流水系水文特点 水系特点: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大或小③支流多或少④河网密度、⑤落差大小或峡谷数量分布 水文特点:①流量大小、②汛期长短、汛期出现在哪个季节③水位季节变化大小、④含沙量大小、⑤有无结冰期及其长短、有无凌汛 ⑥水能 ⑦流速 ‎5.植被、土壤特征 植被:①类型②水平分布规律③垂直地域分异是否显著 土壤:①类型②分布③特点 ‎6.自然资源:‎ ‎(1)农业自然资源:①土地资源、②气候资源、③水资源、④生物资源 ‎(2)工业自然资源:①矿产资源、②能源、③水运与水能、④土地资源、⑤生物资源 ‎(3)旅游资源: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 二、 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 ‎1.经济特征:经济水平 产业结构(如厦门三大产业比重中第二三产业比重大第一产业比重较小,再如农业中种植业渔业比重大,种植业中林果和经济作物比重大) 经济发展方式(如:杀鸡取卵式还是可持续发展模式)‎ ‎ 通常第三产业比重高,第一产业(农业)比重低的地区经济更发达。‎ ‎2、区域农业特点:‎ ‎①农业地域类型②商品率③规模大小④机械化程度高低(大规模机械化或小型农机具普遍使用)和劳动生产率高低⑤科技水平⑥农业经营方式(小农经营或家庭大农场或国营大农场或大牧场经营,粗放经营或劳动密集型精耕细作或资金和技术集约)‎ ‎3、区域工业特点 ‎①区域工业特点主要包括:工业部门结构(如重工业主或电子工业为主)、工业投入要素特点(如单位产值投入劳动力多)、工业分布(如日本传统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对外依赖程度(如日本原料及市场对外依赖程度高)、工业地位(如新加坡工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4.交通、人口与城市特点与分布 ‎(1)区域交通特点:①主要交通方式及其区际联系的方向,②交通位置(枢纽或入海口或航线的必经之地或中间位置或沟通南北和东西交通的枢纽或“十字路口”)③交通线路密度、 ④综合运输状况、‎ ‎(2)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及原因 ‎ 人口、城市分布特点:面状分布——平原密集,沿海密集;线状分布——沿河流、海岸线、交通线分布;等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