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全国通用版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21讲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人口统计图主要用来反映人口构成(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等)、数量变化、迁移状况等。每种图示的形式不同,其特点不尽相同,而且表现内容在侧重点上也有很大差异。 人口统计图是表示人口数值特征或时空变化的图像,能很好地考查考生对数据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地理数据读取和分析能力等。近几年的高考题,对人口变化的考查较为频繁,而人口统计图是最常用的载体。试题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1.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有柱状图、曲线图(折线图)、扇形图(饼状图)等。 (1)柱状图 图1 某市部分年份人口数 柱状图以横轴表示时间、地点或事物类别,以纵轴表示数量,根据柱的高度可以比较事物的数量变化。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指标所表示的柱状图合并,可构成复合柱状图。分析柱状图的一般思路: → →→ (2)曲线图(折线图) 曲线图(或折线图)表示地理事物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的变化规律,能直观反映同一种地理事物的变化趋势。判读时,主要根据线状统计符号的大体走向来分析统计对象的数值随时间或空间的连续变化的规律,要特别注意曲线图中的高峰或低谷以及折线图中明显的转折点。 图2 上海市近年来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 (3)扇形图(饼状图) 图3 人口受教育程度 图4 各大洲人口数量 扇形图通常把圆面划分为若干个扇形面,每个扇形承载一项数值,其大小用来表示相应数据项,可以用来反映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全部的比例关系。 扇形图和饼状图的判读步骤:①审清题意,阅读图名;②阅读图例和文字说明,明确图上反映了哪些地理事物;③分析这些地理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在脑海中呈现相关的知识点;④了解图中反映地理事物的数值特征,对数值进行排序。 2.平面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 (1)人口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的特点 人口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主要体现某地三个不同年龄阶段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一般分为0~14岁、15~64岁和65岁及以上三个阶段,可分别用来表示少年儿童、青壮年和老年人的比重,如图所示: (2)人口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第一步,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上图的①②③。 第二步,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个箭头,如上图的④⑤⑥。 第三步,读出箭头④⑤⑥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0~14岁约为27%、15~64岁约为57%、65岁及以上约为16%。 第四步,验证一下三个数值的总和是否为100%。 (3)判读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时需要注意 ①正三角形坐标图反映的是一种现象或事物的构成,因而图中的数据只表示一种相对量(%),不表示绝对量。所以,从图中读出的数据只是一种比例关系,而不是某种要素的具体数量。 ②这种图的构成要素只能是三项,不能随意增减。各构成要素所占比例的总和为100%,而不能小于或大于100%,若是需要估计值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3.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1)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的特点 四边形统计图中,有一组相互垂直的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在人口统计图中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同一个变量,在人口统计图中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2)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的直角坐标图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把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作为第三个变量,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即可。 如:上左图中底边(横轴)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左边(纵轴)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另外两边表示的是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于图中Ⅰ、Ⅱ、Ⅲ、Ⅳ四点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可先做出一条对角线(上右图),沿对角线箭头方向读取(箭尾到箭头表示的数据越来越大),由此得出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依次是:Ⅱ、Ⅰ、Ⅳ、Ⅲ。判断某点具体的数据时,可过此点作对角线的垂线,交于两边即可,如上右图Ⅰ点处的虚线。(各自的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依次大约为0、8‰、16‰、28‰)。 第一步:读图名,识图例,明确方法 根据图名了解统计图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内容和统计图特征,进而调动不同类型统计图的读图方法。在读图前必须首先认清图例,有助于分析图像主体内容。 第二步:读坐标,看趋势,抓细节 不同的统计图对应有相应的坐标和数据,然后分析其关系。对于坐标图,首先明确坐标地理含义,无论是静态图,还是动态图,都必须使图中主体事物(柱状组合、折线变化、点状分布等)与坐标数据对应准确。 第三步:重概括,慎表达,整合信息 概括统计图所反映的地理事物的有机联系,进行形式转换,解决实际问题。图中蕴含的信息和题外信息的有机组合,结合设问,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 [例]读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劳动年龄人口(15岁~64岁)增长率趋势图,回答(1)~(2)题。 (1)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大致是( C ) A.1963年 B.1984年 C.2017年 D.2030年 (2)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增速减慢的原因是( A ) A.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B.劳动人口的省际迁移增多 C.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D.工资水平增长缓慢 解析 第(1)题,图示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在2017年以前大于0,说明该类人口数量一直在增长,在2017年以后增长率小于0,说明该类人口数量开始减少,则最大值出现在2017年。第(2)题,劳动年龄人口是指15~64岁人口,则该类人口数量增速减慢,与15年前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有关。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每出生100个女孩所对应的男孩数,正常情况下保持在103~107之间,我国已长时间偏离正常范围。下图示意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差异( A ) A.与教育程度有关 B.与自然环境有关 C.与人口政策无关 D.与经济水平无关 2.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对未来发展影响较小的是( D ) A.城市化 B.就业 C.人口再生产 D.国防 解析 第1题,教育程度、经济水平、人口政策等因素影响生育观念,因此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差异和教育程度、人口政策、经济水平有关,而和自然环境无关。第2题,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的表现是男多女少,这种现状首先影响人口的再生产;其次还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就业形式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国防兵源以男性为主,我国男性人口比重较大,因此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对未来发展影响较小的是国防。 图甲示意某国人口数量和每十年人口增长率状况,图乙反映该图的人口年龄结构。读图完成3~4题。 甲 乙 3.该国( C ) A.环境人口容量小,人口问题突出 B.人口迁入率高,人口数量增加快 C.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增速趋缓 D.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 4.图乙中反映该国2011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序号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3题,图甲显示该国2011年人口达到13 亿左右,则判断为中国。中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入率低;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但增速趋于减缓。第4题,由于计划生育,我国“未富先老”提前进入老龄化,但也是刚刚进入老龄化,即65岁及其以上老人比重略大于7%。 与子女长期分开居住的老人,被称为“空巢老人”。读四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完成5~6题。 5.四国中更多出现“空巢老人”现象的是( D ) A.甲 B.乙 C.丙 D.丁 6.近十几年来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B ) A.家庭原因 B.城乡差距 C.农村发展 D.计划生育 解析 第5题,四国中丁国老年人口比重最大,人口老龄化最严重,会出现更多“空巢老人”现象。第6题,由于城乡存在差距,去城市能获得更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导致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务工或经商,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 课时达标(二十一) 读我国2000年(灰色)和2050年(白色)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2050年为预测数值),完成1~2题。 1.若要绘制如上图所示的人口统计图,则须具备的数据资料是( D ) A.出生人口数量、各年龄段人口数量 B.死亡人口数量、各年龄段人口数量 C.出生人口数量、死亡人口数量 D.各年龄段男性人口数量、各年龄段人口数量 2.据图判断,到2050年我国人口状况的突出特点是( C ) A.劳动力比重增大 B.性别比例平衡 C.老龄化趋势严重 D.独生子女减少 解析 第1题,该图为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若要绘制该图,必须具备的资料是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和各年龄段男性(或女性)人口数量。第2题,图中信息显示,205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远远超过7%,所以到2050年我国的人口状况应是老龄化问题严重。 下图为2016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域老年人口占该省级行政区域总人口比重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完成3~4题。 3.2016年我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C ) A.京津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川渝地区 D.珠江三角洲地区 4.西藏老年人口比例特点的成因是( A ) A.自然增长率高 B.出生率低 C.医疗水平高 D.迁入人口多 解析 第3题,根据图中数据判断,四川、重庆的人口老龄化比例最高,因此2016年我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是川渝地区。第4题,西藏老年人口比例特点是在各省区中比例最低,这主要是因为该地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A正确;出生率低,少年儿童少,老年人比例占的高,B错误;医疗水平高,老年人死亡率低,占的比例会增高,C错误;西藏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容量低,迁入人口少,D错误。 图甲为我国人口负担系数(含预测)曲线图[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图乙为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图。读图回答5~6题。 5.2010年之前的10年和之后的10年,我国人口负担系数曲线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分别是( C ) A.14岁及以下人口数减少,65岁及以上人口数减少 B.65岁及以上人口数增加,14岁及以下人口数增加 C.14岁及以下人口数减少,65岁及以上人口数增加 D.65岁及以上人口数增加,14岁及以下人口数减少 6.2000年至201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特点及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D ) A.人口老龄化减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B.出生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年龄结构失衡 C.劳动人口过少,失业率下降 D.劳动力供给充足,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解析 第5题,2010年之前的10年,我国人口负担系数不断下降,主要是因为计划生育导致14岁及以下人口数减少;2010年之后的10年,我国人口负担系数不断增大,主要原因是65岁及以上人口数增加。第6题,2000年至201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特点是:15~64岁人口比重增大,说明劳动力供给充足,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但就业压力大;0~14岁人口比重下降,说明出生率下降;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加,说明人口老龄化加重,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年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统计图,据此完成7~8题。 7.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D ) A.人口的老龄化 B.交通的发展 C.自然环境的改善 D.经济的发展 8.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B ) A.河南省 B.江苏省 C.四川省 D.青海省 解析 第7题,从图中迁移人口的年龄结构可以看出,迁移人口主要是劳动力人口,应是以务工、经商为主,所以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的发展。第8题,该地区有大量劳动人口迁入,应是经济发达地区,四个选项中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9~10题。 年份 项目 2000年 2010年 全省总人口(人) 74 382 809 78 659 903 人口比例(%) 苏南 33.71 41.38 苏中 23.12 20.80 苏北 43.17 37.82 9.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B )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10.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 第9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苏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A错误;苏南人口的比例变化与苏北、苏中有关,而人口数量的变化受人口基数的影响,2000年与2010年人口基数不同,C错误;江苏省人口的数量变化受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双重影响,D错误。第10题,从三角坐标图可以看出,2000年到2010年,0~14岁人口比例下降,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65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故②③正确。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它通常由性别比这个指标加以度量。性别比为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的数量。下图为四条人口性别比例曲线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曲线b代表的性别比变化出现的地区是( D )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京津唐工业基地 C.长江三角洲工业区 D.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12.20世纪80年代以来曲线b所示地区性别比较低的原因是( B ) A.重工业发达,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 B.轻工业发达,大量女性劳动力迁入 C.不同性别死亡率不同造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D.当地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 13.曲线a峰值的出现可能带来的问题有( B ) ①人口老龄化 ②男女比例失调 ③婚姻困难等社会问题 ④劳动力缺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 第11题,根据性别比的含义,曲线b代表的性别比变化是男性先减少,后增加,说明该地的外来务工人员女性占的比例大,应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区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区,D项正确;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重工业比重大,应是男性多,A、B两项错误;长江三角洲工业区是综合性工业基地,男女比例相当,C项错误。第12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曲线b所示地区性别比较低,是因为该地轻工业发达,随着改革开放,有大量女性劳动力迁入,导致性别比下降,B项正确;重工业发达,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会导致性别比上升,A项错误;b所示地区性别比低不是自然现象,C项错误;与当地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与否无关,D项错误。第13题,曲线a峰值的出现,说明男女比例失调,会出现婚姻困难等社会问题,②③正确;与人口老龄化无关,①错误;男性多,劳动力不会缺乏,④错误。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口红利是指人口的结构性变化所导致的积极经济后果。中国目前正处于人口红利期,这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下图显示了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及人口负债期。图中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1)说明抚养比与就业比的关系。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与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均快速上升,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3)分析人口红利期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解析 第(1)题,从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它们是负相关关系。第(2)题,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医疗改善,出生率较高,死亡率下降;2013年以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老年抚养比上升。第(3)题,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人口红利期的就业比高,抚养比低,反映的人口特点是劳动人口比重大,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小,其有利影响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社会负担轻,财富积累速度快,不利影响是就业压力大。 答案 (1)抚养比越高,就业比越低。 (2)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迅速下降,而出生率较高,少儿抚养比迅速上升,导致总抚养比快速上升。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快速上升是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老年抚养比迅速上升。 (3)人口红利期的人口特点是劳动人口的比重大,而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较小。其有利影响是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且价格低廉;社会负担相对较轻,社会保障支出少,财富积累速度快。不利影响是就业压力大。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根据监测结果绘制的我国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材料二 这次监测结果显示,北京的流动人口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的流动人口52.1%来自安徽和江苏;太原、成都以省内流动为主,比例分别为62.5%、87.0%;深圳的流动人口,省内流动占33.8%,14.8%来自湖南。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 (2)在流动人口中,绝大多数为农业人口,试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3)目前,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请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 第(1)题,根据金字塔各个年龄段的比例判断青年人口流动数量大,根据材料二的比例判断人口就近流动。第(2)题,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而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对农村人口产生了巨大吸引力,这导致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第(3)题,本题具有开放性,可结合农村人口的技术水平低、安全保障低等方面组织答案。 答案 (1)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人口中,少年儿童和老年人所占比重少;呈现就近流动趋势。 (2)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城市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城市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要比农村高;国家流动人口政策的放宽;交通条件的改善等。 (3)实行平等的就业政策,优化流动人口服务工作(清理和取消针对流动人口不合理的规定和收费,取消对流动人口就业的职业工种限制);加强流动人口职业培训工作,提升其劳动力技能水平(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对流动人口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加强社会保障政策宣传,依法要求各类用工单位为流动人口办理社会保险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