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骄子之路》(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学案:选修5第43讲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骄子之路》(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学案:选修5第43讲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学案)

第43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掌握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分布。‎ ‎2.掌握世界主要的自然灾害带。‎ ‎3.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 ‎1.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分布。(重难点)‎ ‎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重点)‎ ‎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重点)‎ ‎ ‎ 考点一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学生用书P287]‎ ‎1.气象灾害 灾害 干旱 洪涝 热带气旋 成因 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 连续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引起低洼地积水、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 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涡旋,受低气压影响 危害 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陆地水减少,造成人畜和工农业缺水,社会动荡 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交通、电力设施和造成人员伤亡 带来强风、暴雨、风暴潮、洪涝,冲毁农田、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造成海难和人员伤亡 分布 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美国东部、欧洲西部等 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防御 兴修水利、节水、扩大绿化面积、作物改良使之耐旱 加强预报、扩大绿化面积、修建防洪工程 加强预报、营造防护林等 ‎  2.地质灾害 灾害 表现 分布 危害 地震 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内能强烈释放,引起地面震动 集中于板块交界处,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摧毁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危害最严重 火山 地球内部的岩浆、气体、碎屑物从地壳深处喷出 与地震相似的断层地带 破坏附近的建筑和生态环境 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下滑 山区 毁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道路 泥石流 山区爆发的饱含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 降水丰富的山区 阻塞江河、摧毁建筑物、破坏森林、农田和道路 ‎3.水文灾害 ‎(1)洪涝包括洪水和涝渍两种主要类型 洪水 涝渍 续 表 洪水 涝渍 成因 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 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出 分布 从地形因素看 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 低湿洼地 从气候因素看 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关系 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所以通常称为洪涝 ‎(2)风暴潮的类型 台风风暴潮 温带气旋风暴潮 发生季节 夏秋 春秋 海水上涨动力 台风 温带气旋 特点 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增水过程相对平缓 发生地区 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 常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两条灾害带上,即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表解如下:‎ 灾害带 ‎ 主要自然灾害 形成原因 自然地理背景 人文地理背景 环太平洋灾害带  ‎ 地震、火山、台风、海啸、风暴潮等 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多海啸;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 人口集中,经济发达 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水旱灾害,风暴潮灾害,台风灾害 ‎ 不同气候带的边缘→水旱灾害;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山地地质灾害 位于中低纬度地带,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 (2015·高考全国卷Ⅰ,T43)‎ 图1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2示意M城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解析] M城地处东南亚湄南河的河口附近,其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需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量大;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河流洪峰水位高;M城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河口处河水经常受到海潮顶托,洪水下泄不畅。‎ ‎[答案] 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而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 (2016·郑州市质检)冻雨是冰水混合物与温度低于0 ℃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我国冬季出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2015年1月29日,贵州遭遇今年首场大范围冻雨天气,20个县市出现冻雨和电线结冰。读图,分析贵阳冻雨形成的原因。‎ ‎[解析] 冬季,我国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与当地的暖湿气团相遇形成锋面,由于云贵高原西高东低,阻挡了锋面向西移动,在此形成准静止锋。如图所示,贵阳位于准静止锋的冷气团一侧,气温低,降水多,接触电线等冰冷物体,极易冻结,形成冻雨。‎ ‎[答案] 冬季,北方南下的冷气团和当地暖湿气团相遇形成锋面,云贵高原地势西高东低,阻挡锋面使其不能继续向西移动,形成准静止锋。贵阳位于准静止锋的冷气团一侧,温度低,降水多,易形成冻雨。‎ ‎(2015·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中所示甲、乙两地2014年先后发生了地震,相关情况见下表。‎ 地点 地震时间 震级 震源 深度 地形状况 植被 状况 人员财产 损失 甲 ‎8月6日 ‎16:30‎ ‎6.5级 ‎12 km 高山峡谷 稀疏 大 乙 ‎10月17日 ‎21:49‎ ‎6.6级 ‎5 km 丘陵为主 茂密 小 甲地损失比乙地大,主要是由于甲地的地震引发了________灾害,此灾害是如何形成的?请利用表中两条信息加以说明。‎ 解析:我国西南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引起的次生自然灾害一般包括滑坡、泥石流和崩塌。根据各种次生灾害的发生条件,结合表中信息加以说明即可。‎ 答案:滑坡(崩塌;泥石流)‎ A信息:高山峡谷地区;说明:山体坡度大,岩体不稳定。 ‎ B信息:植被稀疏;说明:地表松散物质裸露,容易滑落。‎ C信息:地震发生时间为8月;说明:正值雨季,降水多。‎ 若答滑坡,则ABC任答两条。‎ 若答崩塌,则AB必答。‎ 若答泥石流,则C必答,AB任答一条。‎ 考点二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学生用书P289]‎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日趋强烈,人类活动的合理与否深刻地影响着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强度以及防御。‎ ‎1.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加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陡坡开荒、破坏植被等 诱发和加剧洪涝、风沙、干旱、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大量排放温室气体 全球变暖,气象灾害加剧 过量开采地下水,矿区采空 地面沉降、塌陷等 水库蓄水、工程建设挖高填低、开矿等 诱发地震,人工边坡出现崩塌、滑坡等 ‎  2.合理的人类活动利于自然灾害的防御 人类活动 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修建水库、植树造林、退耕还草等 减少局部地区旱涝、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制定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法规,进行减灾教育等 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进行兴建水库、加固房屋等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减轻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危害强度,减少灾害损失 ‎ (2016·福建质检)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西北某地区粮食种植面积约2 000平方千米,当该地区部分耕地受灾时,全区粮食年产量将发生变化。下图示意该地区某年粮食年产量与水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对应关系。‎ ‎(1)指出该地区粮食年产量与水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2)说出该地区为防治旱灾在农业生产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 (1)注意两幅图分别表示粮食年产量与旱灾、水灾受灾面积的关系;分析原因时要结合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水源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2)预防措施可从监测预报、修建水利工程、适应干旱环境等角度分析。‎ ‎[答案] (1)粮食年产量与旱灾受灾面积呈负相关,与水灾受灾面积呈正相关。 该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旱灾时,作物缺水严重,粮食减产;水灾时,未受灾地区的水分条件得到改善,粮食反而增产。‎ ‎(2)加强气象监测预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或开拓水源、发展集雨工程等);改善灌溉技术(或优化农业结构、推广耐旱的作物品种等)。‎ ‎(2016·哈尔滨三中二模)下图表示兰州某地潜在崩塌剖面图。分析该地潜在崩塌的发生条件及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解析:崩塌,也称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图示公路建设破坏山体坡脚,路边岩体陡峻且有裂缝;若岩体崩塌滚落进入河流里,还会引发河流堵塞等次生灾害。‎ 答案:基岩产生裂缝;人为修路造成岩体中空;坡度大(植被稀少)。 崩塌体进入河道,形成堰塞湖,易引发山洪;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质条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