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广西桂林高二上地理月考试卷
2020-2021学年广西桂林高二上地理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2)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2.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而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线”,而是有一定宽度,准确地说应该叫“中国南北分界带”,而且,东西宽度不同,如下图所示,其南北两侧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都有显著差异。读图完成下题。 “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 ) A.梅雨锋南北摆动 B.夏季风势力强 C.受沿岸洋流形响 D.地形平坦开阔 3. 读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用图例代表三大产业的比重,那么( ) ①左图表示东部地带产业结构 ②图例C代表第二产业比重 ③左图、中图和右图分别表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 ④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第三产业的比重依次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2)如果用中图代表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那么图例A、B、C代表的产业分别是( ) A.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B.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C.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D.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3)我国东部地带与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的异同是( ) A.东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大,中、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大 B.东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大,中、西部地带第二产业比重大 C.东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大,中部地带第二产业、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大 D.东、中、西三个地带目前都仍以第二产业为主 4. 夜晚,我漫步在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集的街头。高楼耸立夜空,像陡峻的山峰,墙璧是透明的玻璃,好像是水晶宫。五颜六色的街灯闪闪烁烁,时隐时现。汽车如风如龙,飞驰而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1)上述材料所描述的区域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个阶段(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工业化不平衡的加速发展阶段 C.高水平不均衡发展阶段 D.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2)该区域( ) A.对外开发程度较低 B.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C.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形成 D.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大规模转移 (3)推动该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有( ) ①科技、教育 ②金融、贸易 ③信息、旅游 ④钢铁、普通服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 印度阶梯井是古代印度文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物,提供了蓄水,纳凉等多种用途,阶梯井的四周是阶梯状的台阶,一般在地底下直通一座蓄水池。下图为阶梯井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阶梯井最低水位面多出现在( ) A.1月 B.5月 C.7月 D.11月 (2)如今印度绝大多数阶梯井已经废弃,其原因错误的是( ) A.阶梯井多为露天井,水质差 B.阶梯井年久失修,损毁严重 C.阶梯井台阶太陡,取水过于危险 D.现代城乡供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6.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1848年前后,芝加哥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一阶段( )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2)20世纪上半叶,有关芝加哥的区域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地关系由协调走向不协调 B.此阶段资源面临枯竭,失业率高 C.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简单 D.此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7.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8. 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公路位于( ) A.吉林 B.内蒙古 C.西藏 D.新疆 (2)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 A.洪水频发 B.路面积雪严重 C.泥石流多发 D.路面冻融沉降 9. 澳大利亚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左所示的( )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2)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3)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士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甲、乙、丙、丁对应的区域为( ) A.华北地区、四川盆地、东北地区、青藏地区 B.青藏地区、四川盆地、东北地区、华北地区 C.青藏地区、四川盆地、华北地区、东北地区 D.东北地区、四川盆地、华北地区、青藏地区 (2)甲处光照强、热量条件差,说明当地( ) A.太阳高度角大,但日照时间短 B.晴天多,云层薄,保温弱 C.纬度高,白天少云,晚上多云 D.大气削弱少,冬季风影响时间长 (3)结合气候条件,农业发展方向对应合理的是( ) A.甲—商品棉生产基地 B.乙—草原畜牧业基地 C.丙—天然橡胶基地 D.丁—春小麦基地 11. 下图为2017年我国部分省(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及近一年的常住人口增量情况示意图,其中,实心圆圈表示常住人口增加,空白圆圈表示常住人口减少,圆圈的大小表示增减的多少。读图,完成以下小题。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1) 由示意图可以推断( ) A.广东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安徽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C.上海市城镇化率增长最快 D.辽宁人口迁入大于迁出 (2)北京、上海、天津常住人口增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严格的房地产政策 B.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C.人才引进政策变化 D.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3) 下列四城市中,城镇人口增长潜力最大的是( ) A.沈阳 B.贵阳 C.天津 D.成都 12.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下图为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及中线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有关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调水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线均从长江干流直接调水 B.东线调水自济宁以北可以自流 C.东线调水水质更好 D.中线可基本实现自流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 A.提高华北地区的水运能力 B.带动沿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C.缓解华北地区春季的旱情 D.利用南北地势落差开发水电 13. 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工程Ⅰ、Ⅱ分别是( ) A.南水北调、西气东输 B.南水北调、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南水北调 D.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2)工程Ⅰ、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①减轻大气污染 ②缓解能源短缺 ③减轻水土流失 ④缓解洪涝灾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 读“我国受益于西气东输的部分上市公司简况”表,完成下列各题。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1)表格中,因“西气东输”工程而受益较高的上市公司是( ) A.中国石化 B.申能股份 C.华菱管线 D.宝钢股份 (2)相关上市公司受益较高的原因是( ) A.西气东输工程需要大量的钢管,从而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收益增多 B.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可使发电成本大幅下降 C.西气东输工程需要大量劳动力 D.西气东输工程需要大量石油产品 15.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启动西气东输工程最重要的原因是( ) 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 B.东部靠海,便于出口 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运输 D.东部市场需求量大 (2)修建西气东输主干管线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地形类型 B.城市分布 C.资源状况 D.人口数量 (3)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部下列哪个环境问题没有明显改善( ) A.粉尘污染 B.酸雨 C.地面下沉 D.煤烟污染 二、非选择题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走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西起________油气田,它位于图中A所表示的________自治区,东到B表示的________市。C处的________盆地、D处的________盆地、E处的________盆地与陕甘宁等地的天然气田,为“西气东输”提供了丰富的气源。 (2)“西气东输”主干管道经过的F处(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是________。 (3)进一步开发西部天然气,对西部地区开发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4)“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叫做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有时会扩展到某类产品甚至某类产业。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做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不同时间段的国际产业转移路线图。 材料二: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材料三:下图中的箭头a、b分别表示江苏省内的人口流动和产业转移的方向(如图);下表为苏北某县开发区内企业招工信息表(部分)。 (1)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2)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3)据材料分析符合江苏省内产业转移的方向的是________ ,分析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 (4)苏北某县建设工业园区,如何才能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广西桂林高二上地理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答案】 A C 【考点】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区域的基本含义与特征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区域的基本含义与特征。 (2)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两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 【解答】 (1)河流流域是指河流的汇水区域,流域界线一般以山脊、山峰为界,故其划分的指标是单一性的,A项正确。 故选A。 (2)根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数值及地理事物的轮廓可以判断,乙位于西北地区,为干旱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丙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丁位于东部沿海,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海洋污染。 故选C。 2. 【答案】 D 【考点】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答】 “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地形平坦开阔,便于湿润气流的北上,也便于同类自然带的延展。 故选D。 3. 【答案】 B C D 【考点】 区域的产业结构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产业结构。 (2)根据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程度判断,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次之,西部欠发达。 (3)本题主要考查了区域的产业结构。 【解答】 (1)我国三大产业中,比重由大到小依次是第二、第三、第一产业,据此判断A表示第一产业,B表示第二产业,C表示第三产业,②错; 我国东部第一产业占比重最小,西部占比重最大,左图、中图和右图分别表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①③对; 中部地带第三产业的比重最低,④错。 故选B。 (2)中部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第二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第一产业比重最小,据此判断A表示第一产业,B表示第二产业,C表示第三产业。 故选C。 (3)分析可知,A表示第一产业,B表示第二产业,C表示第三产业。 东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小,中、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比东部地带小,A错; 东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大,中、西部地带第二产业比重比东部地带小,B错; 东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大,中部地带第二产业比重比东部地带小,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大,C错; 东、中、西三个地带目前都仍以第二产业为主,D对。 故选D。 4. 【答案】 D C A 【考点】 区域的区位分析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及影响 【解析】 (1)本题考查区域发展阶段的特征。 (2)本题主要考查了区域的区位分析。 (3)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答】 (1)“高水平阶段”是区域后期的阶段,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小,呈现出高水平的平衡阶段,故C错误。 由材料“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集”,说明这里的金融、贸易、信息等第三产业高度发达,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故D正确,A、B错误。 故选D。 (2)由分析可知,该区域为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A、B选项属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发展阶段的特征,故A、B错误; D选项是工业化阶段的特征,故D错误;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形成,是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故C正确。 故选C。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3)钢铁产业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能源,普通服装加工工业属于廉价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均不是推动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故④错误; 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以金融贸易、信息旅游、教育科技等为主要经济增长点,故①②③正确。 故选A。 5. 【答案】 B C 【考点】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类型的判读 【解析】 (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答】 (1)印度地处南亚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该地一年分为旱雨两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每年6~9月份降水丰富,为雨季;受东北季风影响,10月—次年5月降水少,为旱季。因此印度阶梯井水位面最低的时段是在雨季来临前,故5月份阶梯井水面最低。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由图可知,印度阶梯井为露天井,且地势较低,地表污染物会随着雨季进入井中,随着时间推移污染不断严重,水质较差,A正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供水设施不断完善,人们用水便利,D正确; 由于年久失修,许多阶梯损坏,取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等,导致阶梯井废弃,而不是阶梯井台阶太陡,取水过于危险导致阶梯井废弃,B正确,C错误。 故选C。 6. 【答案】 A A 【考点】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及影响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 (2)本题主要考查了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及影响。 【解答】 (1)1848年前后,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芝加哥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A对。 故选A。 (2)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人地关系由协调走向不协调,A对。 此阶段是成长阶段,资源面临枯竭,失业率高是在转型阶段,B错。 区域内城镇增加,空间结构复杂,C错。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是再生阶段,D错。 故选A。 7. 【答案】 D A 【考点】 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1)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答】 (1)南水北调工程使华北地区的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抬升,将土壤中的盐分带到地表,会加剧土壤的盐碱化问题,排除①;丙段至戊段经过山东丘陵,在丁以南不能自流引水,排除③,这样就将A、B、C三项均排除;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京杭运河将长江水输送到北方地区,可以增加丙地大运河段的水量,改善航运条件;并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故选D。 (2)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水调往北方,使长江的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B错;由于河流水量减少,河口附近水位降低,会使海水侵入河道的频率增加,C错;海洋潮汐现象与日、地、月的运动有关,D错。南水北调东线流经经济发达的我国东部地区,水污染较严重。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缓解北方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水质的优劣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A对。 故选A。 8. 【答案】 D B 【考点】 区域的区位分析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解析】 (1)主要考查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答】 (1)读材料可知,材料中“公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公路南端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说明该地气候干旱且山脉有冰川分布,排除AB; “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排除西藏,C错误; 新疆地区符合材料中的“绿洲”与“多冰川的山脉”条件,D正确。 故选D。 (2)由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结合材料“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说明该公路禁行时段是该地一年中的低温时段,路面积雪严重,B正确; 该时段新疆处于冬季,气温低,不会出现路面冻融沉降,D错误; 此时段积雪冰川难以融化,地处内陆,降水稀少,故洪水频发、泥石流多发不合实际,A、C错误。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故选B。 9. 【答案】 B D B 【考点】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类型的判读 【解析】 (1)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 (2)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答】 (1)图中①地为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征全年炎热,降水分干湿两季),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②地位于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最有可能为热带沙漠气候,符合当地气候特征,B选项正确。 故选B。 (2)通天井口高出周围地面,不具备收集雨水功能,A选项错误; 此地下住宅建在地面以下,通天井垂直地面且井口较细,不利于采光(也可理解为这样的采光只能在太阳直射状态下才能产生效应),C选项错误; 通天井向上垂直连接地下住宅与地表,而居民从侧面出入地下住宅,因此其不具备通信功能,但可以把住宅内的热气及废气排出室外,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还可降低室内温度,B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故选D。 (3)从图示可以看出,地下住宅在地面以下,需要考虑居民出入生活,主要是利用坡面地形建造,较地面深度并不是很大。由于当地年较差大,因此恒温层较深,且由于地下住宅需要与外部连通,因此室内温度不会不变,①表达错误; 由于在地面以下,这样夏季地表温度要高于地下,冬季地表温度也会低于地下,因此地下住宅冬暖夏凉,②表达正确; 此类住宅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人们建造的窑洞非常相似,③表达正确; 蒙古包建在地面以上,其特点主要是有利于拆运,符合当地游牧活动,④表达错误。 故选B。 10. 【答案】 C B D 【考点】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 (1)根据选项中四大区域的地理环境确定其热量、光照和水分特点,对照图例在甲乙丙丁的分布很容易得出结论。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3)根据气候条件可知,甲是青藏地区、乙是四川盆地、丙是华北地区、丁是东北地区。 【解答】 (1)读图,根据图例分析可知,甲地水分、热量均不足,但光照充足,对应青藏地区; 乙地水分、热量充足,但光照少,与四川盆地多云雾天气、光照少对应; 丙地水分、热量、光照都居中,没有明显优势,对应华北地区; 丁地热量相对较少,水分、光照较充足,可能是纬度较高,气温低,与东北地区对应。 故选C。 (2)甲处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云量少,晴天多,大气逆辐射弱,使其光照强但温度低,热量不足。 故选B。 (3)甲地是青藏地区,主要是河谷农业,不适合建设商品棉生产基地,A错; 乙地是四川盆地,盆地中的成都平原是重要商品粮基地,B错; 丙地是华北平原,是温带地区,天然橡胶是热带经济作物,不适合建天然橡胶基地,C错; 丁地位于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小麦无法过冬,所以只能种植春小麦,建设春小麦基地,D对。 故选D。 11. 【答案】 B B D 【考点】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人口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3)本题主要考查城镇人口的增长潜力。 【解答】 (1)广东属于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A项错误; 由于安徽距离长三角近,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到安徽,安徽的工业企业增多,常住人口增多,对劳动力需求量增大,B项正确; 上海城镇化率高,但不代表城镇化率增长最快,C项错误; 辽宁常住人口减少,说明人口迁出大于迁入,D项错误。 故选B。 (2)北京、上海、天津常住人口减少,说明劳动力外迁,原因是工资水平和地价上涨,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迁移,劳动力也随之迁出,B项正确; 房地产政策不会导致常住人口的大量外迁,人才引进政策的变化会使常住人口增加,A、C项错误; 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会影响户籍人口的数量,对常住人口数量的影响小,D项错误。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故选B。 (3)沈阳地处东北老工业区,东北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后劲不足,A错误; 贵阳地处西南,经济发展水平与成都和天津都有较大差距,B错误; 天津是直辖市,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目前两地的人口数都超过千万。天津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成都地处西南内陆,由于产业转移,天津的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将向内陆转移,而成都将会承接这些东部沿海地区的转移产业。同时成都近年来发展快,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增多,且四川省的人口众多,人口增长潜力大于天津,D正确,C错误。 故选D。 12. 【答案】 D C 【考点】 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了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答】 (1)南水北调的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引水,中线从长江的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故A选项错误; 读图分析可知,东线工程的最高点为黄河,因此黄河以南需要动力提水,过黄河后顺地势北流,故B选项错误; 东线沿线经济发达,工农业排污量更大,比中线水质较差,故C选项错误; 中线工程地势南高北低,水基本可以自流,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2)北方交通以陆上交通为主,水运少,南水北调主要是解决生活、生产用水紧张问题,不会提高水运能力,故A选项错误; 为了保证调水的水质,沿线不会发展水产养殖业,故B选项错误; 中线能够增加华北地区的水资源,从而可以缓解华北地区的春旱,故C选项正确; 读图,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工程以引水为主,沿山麓地带建设,沿线地势落差较小,又缺少建设水库的条件,不适宜开发水电,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13. 【答案】 D A 【考点】 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1)西气东输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油气田输往上海;西电东送有三条路线,分别把西南、西北的水电、火电输往华南和华北、华东地区。 (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迁出区的影响:将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可能造成环境问题。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迁入区的影响:缓解资源不足的现状,促进经济发展。 【解答】 (1)根据图示可知,工程Ⅰ应该是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工程Ⅱ应该是西电东送中部通道,主要是把长江中上游的水电输送到长江三角洲,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可以改善上海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燃烧化石燃料带来的大气污染,改善大气质量,①正确;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可以增加上海能源供应,缓解能源短缺问题,②正确;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水土流失不严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不能减轻水土流失,③错误;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不能缓解洪涝灾情,④错误。 故选A。 14. 【答案】 C A 【考点】 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答】 (1)仔细读表,表中“受益较高”的上市公司应当是流通股本与每股收益的乘积最大的公司,通过计算可知四个选项中华菱管线受益最高,依次为中国石化、宝钢股份、申能股份等,故选项C正确。 故选C。 (2)西气东输工程主要输送的物质是天然气,一般不用来发电,故排除选项B; 西气东输工程需要大量劳动力,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但是与上市公司无关,故排除选项C; 西气东输工程不一定需要大量石油产品,故排除选项D; 西气东输工程主要利用管道输送,所以西气东输工程需要大量的管线,可以使相关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收益增多,故选项A正确。 故选A。 15. 【答案】 D B C 【考点】 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启动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西气东输主干管线走向的因素。 (3)本题主要考查了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部地区的有利影响。 【解答】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1)我国区域能源资源赋存量与区域发展水平很不匹配,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域与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存在着显著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而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故选D。 (2)注意关键词“经济因素”,AC错误; 西气东输走向应考虑到沿线城市的供气,城市分布是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B正确; 人口数量取决于城市的分布,B选项描述更为准确,D错误。 故选B。 (3)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而言,可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保护大气环境,ABD均正确,而地面沉降产生的原因与过度抽取地下水有关,C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答案】 (1)轮南,新疆维吾尔,上海,塔里木,柴达木,四川 (2)河西走廊 (3)有利于西部地区把能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优化西部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等。 (4)有利于东部地区能源压力的减轻;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有利于环境改善;拉动相关产业;经济优势的进一步发挥等。 【考点】 中国的地形与地势 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3)本题主要考查了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4)本题主要考查了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答】 (1)据图中线路走向和区域轮廓可知,“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西起我国西北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轮南油气田,东到B上海市。据区域轮廓和位置可知,C为新疆境内的塔里木盆地,D为柴达木盆地,E为四川盆地。 (2)据图可知,F地处甘肃境内,为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农业用水主要依靠祁连山高山冰雪融水。 (3)西气东输的意义应从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对输出地而言,有利于西部地区把能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优化西部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稳定起重要作用等。 (4)“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主要从能源、环境、交通等方面分析,对输入地而言,首先缓解能源压力,促进经济发展;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减轻环境污染;拉动相关产业;减轻铁路运输压力等。 【答案】 (1)德国的年工资/年产值的比值小于英国,利润更高。 (2)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工资/产值比最低;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中国资源丰富,靠近原料产地;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土地价格低;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等。 (3)b(或由苏南转移到苏北); 原因:苏北地区的工人的工资水平较低,资源丰富,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价较低。 (4)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②改善流通条件和投资环境;③提高劳动力素质。 【考点】 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1)本题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原因。 (2)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 (3)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方向及原因。 (4)本题考查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及原因。 【解答】 (1)读表格可知,德国的年工资/年产值的比值小于英国,成本低,利润更高,故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 (2)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主要从劳动力、市场、政策、土地价格、交通等方面回答。中国劳动力丰富且成本低(或工资/产值比最低);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低廉的土地价格、广阔的市场、丰富的资源及原料、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为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提供了条件。 (3)读图可知,江苏省内产业转移的方向是由苏南转移到苏北,b箭头迁移方向符合要求;相较于苏南地区,苏北地区的工人工资水平较低,且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价较低,吸引产业转移落户。 (4)承接产业转移的地区,应该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流通条件和投资环境、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等方面入手,为承接产业转移做好准备。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