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通用版精品资料专题13-2森林与湿地资源的开发、保护(教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通用版精品资料专题13-2森林与湿地资源的开发、保护(教学案)-

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一、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1.森林的现状及作用 (1)分布及现状 ①分布: ―→ → ②森林的现状:急剧减少,多数地方的原始森林破坏殆尽。 (2)森林的作用 ①经济价值:重要的自然资源。 ②生态价值: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 (3)森林破坏的后果 自然灾害频发 生物多样性锐减 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地球之肺:调节全球大气中碳氧平衡的作用。 (2)绿色水库:促进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3)生物基因宝库:生物资源丰富。 3.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的生态优势 光合作用强烈―→ ―→ 生物生 长迅速―→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 ②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地上植被最容 易遭到破坏。 ③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 4.亚马孙雨林被毁的原因、开发计划、影响与保护 (1)雨林被毁的原因 (2)开发计划与影响 (3)雨林的保护措施 【记忆梳理】 “七字法”记忆森林的生态功能 森林的生态功能可简化记忆为“水气净美物尘沙”七个字 “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净”——净化空气。 “美”——美化环境。 “物”——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尘”——吸烟除尘。 “沙”——防风固沙。 【要点突破】 1.森林资源的作用 (1)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2)不同区域内的生态功能差异 地区 生态功能 湿润地区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干旱、半干旱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沿岸地区 防止海风、海浪侵袭 城市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等 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应最突出的是“地球之肺”功能。需特别注意的是, 近年来,全球大气中 CO2 增多,与破坏热带雨林有一定关系。 (2)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3)热带雨林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 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3.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破坏,其后果不堪设想。其危害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 (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 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干旱,甚至出现旱涝失调的局面。 (2)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3)热带雨林的破坏还会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 传基因不断减少。 二、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概况 (1)定义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被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 ①自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②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湿地的功能 功能 美称 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资源的宝库”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命的摇篮”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天然空调机”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天然水库”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地球之肾” 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 供条件 “鸟类的乐园” 2.湿地资源问题 (1)产生的原因 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 (2)表现 天然湿地数量 减少、质量下降→ 生态功能和 效益下降 → 抵御自然灾害 的能力降低 3.保护湿地 (1)湿地保护的必要性 合理利用湿地,会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2)湿地保护的紧迫性 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湿地保护 刻不容缓。 【知识拓展】洞庭湖湿地的价值 维持生物多样 性 洞庭湖湿地气候适宜,水草丰茂,适宜各种野生生物 的生长、栖息和繁衍 旅游观光 洞庭湖碧波荡漾,湿地风光秀美,自然景观类型多样, 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调蓄洪水 洞庭湖区水域面积大,丰水期蓄洪,枯水期补给长江, 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航运 洞庭湖南连湘江、沅江、澧水等河流,北通长江,长 期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水运通道 提供农副产品 洞庭湖区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农产品为轻工 业提供原料 【要点突破】 1.湿地资源问题出现的原因 原因 主要表现 自然原因 气候变化,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 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消失 人为原因 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 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 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 泥沙淤积严重 环境污染 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 引进物种的干扰 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 围海造陆 2.湿地的保护措施 (1)加强对国际重要湿地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2)补充湿地生态用水,控制水污染; (3)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4)正确处理湿地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5)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工作,强化湿地保护意识。 3.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地的生态作用强大,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 大河中下游湖 泊 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内陆干旱区湖 泊 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 题 大河上游(如 我国三江源湿地) 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 东北三江平原 湿地 主要目的是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 性 黄河三角洲湿 地 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 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高频考点一 森林的生态效应分析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淤泥质海滩上一种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 木群落,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中。读非洲和南美洲红树林分 布图,完成 1~2 题。 1.红树林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缺失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位置 D.洋流 2.下列不属于红树林生态效益的是( ) A.防风消浪,固岸护堤 B.海陆栖息生物的天堂 C.改良土壤,沧海桑田 D.净化海水,减少赤潮 【变式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五大热带雨林分布图。 材料二 在茫茫的中国南海上,南海诸岛的一片片绿色雨林,如同荒漠上的 绿洲。南海诸岛年降水量在 2 000 至 3 000 毫米,多大风天气,特别是夏秋两季 还常受台风影响。由于岛屿成陆时间不长,土壤受海水影响盐分含量高,加上海 拔低、面积小,植物独立演化的条件相对较差,导致植物习性与大陆雨林不同。 岛上的植被呈环状分布,高低有致,内部是高大的麻枫桐林,外侧是灌木植物带, 最外侧是沿着海岸的低矮草本植物带。 (1)墨脱位于北纬 29°附近,是中国最北的热带雨林分布区,请分析原因。 (2)指出南海诸岛热带雨林的生态意义。 (3)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相比,分析南海诸岛热带雨林的特点及原因。 【答案】(1)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热量条件好;西南季风沿谷地深入, 带来印度洋的水汽,降水丰沛。 (2)为众多动物提供栖息地;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保护土壤(促进土壤的形 成)。 (3)特点:生物量小;物种数量少;耐盐碱(耐旱);抗风能力强。 原因:成陆时间短、面积小;海拔低,地势起伏小;土壤盐分高;多大风天 气。 高频考点二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下图示意热带雨林开辟为人工橡胶林后的生态变化。据此完成 4~5 题。 4.热带雨林区林木生长旺盛,但土壤较为贫瘠,其主要原因为( ) A.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 B.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C.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D.淋溶作用带走的养分少 5.热带雨林开辟为人工橡胶林后( ) A.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B.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C.洪涝灾害显著减少 D.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4.A 5.D 【解析】第 4 题,热带雨林地区林木生长旺盛,但土壤 贫瘠,其原因主要是热带雨林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淋溶 作用带走的养分多。植被的吸收作用与岩石的风化作用并不是热带雨林区土壤贫 瘠的主要原因。第 5 题,热带雨林开辟为人工橡胶林后,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生 物多样性减少。 【变式探究】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见下图)溯 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 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 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 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区?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 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不赞同理由: 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 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高频考点三 湿地的形成与生态效应分析 将围海造田的土地恢复成原来的湿地,是荷兰政府近年来正在推行的一项宏 伟计划,该计划准备花费 30 年时间恢复这个国家的“自然”。据此完成 1~2 题。 1.材料中提到的湿地和我国东北平原的湿地分别是( ) A.沼泽和草甸 B.滩涂和沼泽 C.湖泊和沼泽 D.浅海和草甸 2.湿地为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主要是( ) A.净化空气和水 B.提供渔业资源 C.吸烟除尘,美化环境 D.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答案】1.B 2.A 【解析】第 1 题,荷兰属于沿海国家,地势低平,故湿 地是滩涂;东北平原地势低平,沼泽广布。第 2 题,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减缓径 流和蓄洪防旱、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净化空气、消减环境污染、维持生物多样 性、调节气候等功效。 【变式探究】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 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 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答案】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 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规律方法】沼泽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 沼泽湿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 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可按以下三种类型分析 (1)高纬度寒冷地区:应强调从纬度高看蒸发状况、冻土分布状况。 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主要原因是: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 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2)高海拔地区:应强调海拔高导致的气候寒冷、冻土发育状况。 如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 洼地易积水;冻土层厚,不易下渗。 (3)气候湿润地区:则多强调气候特征、地形地势特征的影响。 如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 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高频考点四 湿地资源问题的成因及保护措施分析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 湖”的说法。20 世纪 80 年代的银川周边的湖泊所剩无几。1999 年,银川市实施 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边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回答 4~5 题。 4.20 世纪 80 年代的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5.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 4 题 第 5 题 【答案】4.C 5.B 【变式探究】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 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 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 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 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 (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3)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答案】(1)(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 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 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 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3)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 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 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高频考点五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类题目 【命题特点】 命题视角 设问特点 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及 常用“分析”“判断”“说 其成因 明”“简析”等行为动词引领,结合区 域地图及相关材料,点明设问方向及内 容 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 施 例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 木采伐区,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 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 1976 年、1987 年和 2000 年该地区大熊猫 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答案】(1)20 世纪 70 年代(1976 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 80 年代后期(1987 年), 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2000 年),栖息地面积有所 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 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 伐天然林,108 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 的恢复与扩展。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 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 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方法技巧】 一、快解题按思维流程 研究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可知,对环境问题的考查,通常是结合最新的时事材 料或研究成果,探究当前困扰人类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角度一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二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其思维流程为: 二、得高分用答题术语 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水土 流失 自然原 因 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 冲刷力强 人为原 因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 荒漠 化 自然原 因 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 变暖,蒸发旺盛 人为原 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 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 湿地 萎缩 自然原 因 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 人为原 因 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 截流改向 森林 破坏 自然原 因 气候异常,生物演化 人为原 因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居民烧柴等 生物 多样 性减 少 自然原 因 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人为原 因 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2.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工程措施 ①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 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②防洪工程 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③建设工业区 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基础设施、建筑物等;④交通工程措 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汽车站、港口等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 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 技术措施 ①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②农业 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 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 生活措施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经济措施 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 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 和第三产业等 政策措施 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或旅游等 环保措施 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 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 破坏生态环境等 【变式探究】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冲积而成的宁夏平原,自古以来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早在 2000 多年以前,先民们就凿渠引水灌溉农田,至今已形成完善的排灌系统。下图是宁 夏平原排灌渠道分布示意图。 (1)说明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要原因。 (2)指出该地区过度灌溉易产生的生态问题,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3)简述排水渠道的功能及意义。 【答案】(1)宁夏平原地处西北干旱地区,自古以来开挖渠道,利用黄河水 发展灌溉农业,西有贺兰山阻挡偏北风,气温高,风沙危害小。 (2)导致土壤(次生)盐碱(渍)化。 干旱地区大量引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 地下水位上升,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 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3)排水渠道将多余的灌溉用水(或汛期时大量的来水)和农田退水引到黄河, 缓解由于地下水位抬高而导致的土壤次生盐渍化。 13. (2018 年全国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 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 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 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 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 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 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 (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泥;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 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 (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1)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表积水条件(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畅(蒸发、 地形、冻土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扎龙湿地地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排水不畅; 据材料可知,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说明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2)据材料中知,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应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 之和,降水量基本不变,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后成为内流河时,说明蒸发量逐渐增大;随 着尾闾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3)盐度高低与蒸发量和降水量有关。河水泛滥不断为湿地带来矿物质,且受全球变 暖影响湿地水分蒸发加强,盐分析出;且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据 材料知泥沙淤积量大,湿地水浅,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因此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 增加。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正反均可言之有理即可。同意应从外流河的优点角度分析。 外流河加快水流速度,促进水循环和更新,可以防止盐分富集和污染物的富集,减轻水体污 染;同时流速加快,可 减少泥沙淤积;以及河流中营养物质增多,会扩大水生生物的种类 和数量。不同意应从保护湿地角度分析。工程措施的建设会破坏湿地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 等。 【2017 北京卷】图 4 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第 6、 7 题。 图 4 6.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7.内蒙古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答案】6.A 7.B 【解析】 6.根据图中内蒙古Ⅱ用地类型比重最大,内蒙古草场比重最大,则可知Ⅱ为牧草地, 黔为贵州的简称,贵州Ⅰ用地比重较高,仅低于林地,可知Ⅰ为耕地,甲地区草地和其 他未利用地比重大是新疆。 7. 内蒙古水域面积小,水能资源不丰富,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西部离海洋远降水量少,内蒙古虽然地势平坦,但水资源不足,荒漠化严重,不适宜大 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大,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1. (2016·全国卷Ⅲ·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见下图)溯 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 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 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 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区?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 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不赞同理由: 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 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2.(2016·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 木采伐区,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 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 1976 年、1987 年和 2000 年该地区大熊猫 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答案】(1)20 世纪 70 年代(1976 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 80 年代后期(1987 年), 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2000 年),栖息地面积有所 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 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 伐天然林,108 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 的恢复与扩展。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 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 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1.(2015·天津高考)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 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 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 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1)~(2) 题。 (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2)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B.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 (2015·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 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解析】 1.审设问 第(1)题,“地势特点”→主要描述海拔的高低变化趋势。 第(2)题,“维持河套灌渠功能”→灌渠的功能是灌溉,维持灌溉功能必须 有沟渠,即要避免淤积。 第(3)题,“污染严重的原因”→从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两方面分析。 第(4)题,“治理”“污染的措施”→针对造成污染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理 措施。 【答案】 (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理由:引水 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 (2)问题:泥沙淤积。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 易沉积。 (3)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 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 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 严重。 (4)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 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 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 保意识等。 1.(2015·安徽高考)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 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 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 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 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 (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3)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答案:(1)(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 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 (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 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3)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 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1. (2014·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 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 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解析】沼泽的形成原因一般从地形、气候、水文和土壤等四个方面分析。 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平原,往往排水不畅,汛期河水易泛滥,溢出两岸形成沼泽; 纬度较高的地区,气温低而蒸发弱,且易形成地下冻土层,导致地表积水形成沼 泽;有凌汛现象的河流在凌汛发生时河水泛滥,溢出两岸形成沼泽。 【答案】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 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2.(2014·全国卷Ⅰ)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 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 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中数据为实验地以 2009 年为基数,2010~2013 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 9 月 30 日)。据此完成 4~6 题。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植株数 量 灌 木 植物 1 1.00 1.00 1.00 1.00 草 本 植物 1 1.18 1.20 1.21 1.23 地上生 物量 灌 木 植物 1 1.09 1.10 1.12 1.11 草 本 植物 1 1.47 1.55 1.52 1.53 地下生 物量 灌 木 植物 1 1.01 0.99 0.98 0.97 草 本 植物 1 1.21 1.29 1.42 1.58 4.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6.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