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考前三个月》二轮复习教案:专题二 大气运动原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考前三个月》二轮复习教案:专题二 大气运动原理

一、大气的受热原理 默写 大气对太阳辐射和地面的热力作用;对流层大气的特点 画图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三个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因素 ‎(1)大气成分:主要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如全球变暖。‎ ‎(2)天气状况:主要是大气中云层、尘埃影响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 作用对象 集中表现时段 作用过程 保温作用 地面辐射 夜间 大气逆辐射 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 白天 散射、反射等 ‎(3)地面状况:近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水陆热力性质、植被、冰雪等差异不仅直接影响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而且影响地面辐射的强度。地形起伏、地势高低通过影响大气层的厚度来影响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二、大气运动 默写 热力环流的成因;热力环流中近地面气温与气压的关系;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画图 热力环流示意图(含等压面);气压带、风带图;亚欧大陆冬夏季气压分布场及风向 ‎1.三条要领判读等压面 ‎(1)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高空则相反。‎ ‎(2)风压关系: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3)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2.两个季风环流易错点辨析 ‎(1)季风环流不仅仅存在于东亚、南亚和东南亚。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和澳大利亚西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但以东亚、南亚和东南亚最为典型。‎ ‎(2)存在季风环流的地区并不都能形成季风气候。季风环流主要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而形成的,因此在世界上的分布范围很广,但只有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因季风环流显著且影响明显,才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三、气候成因及特征分析 默写 各种气候分布、成因、特点、植被;气候特征要素;气候类型及特征的影响因素;四种降水类型 画图 气候分布模式图 读图 世界气候分布图;气候直方图 ‎1.两组气候判断必需的数据 ‎(1)气温数据 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 最热月 均温 气候类型举例 热带 ‎>15℃‎ ‎>25℃‎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 ‎0~15℃‎ ‎(不含0℃)‎ ‎>18℃‎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温带 ‎<0℃(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15℃‎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 ‎<0℃‎ ‎<1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寒带 ‎<0℃‎ ‎<5℃‎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2)降水数据 ‎      指标 类型 降水量(mm)‎ 季节分配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2 000‎ 年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 ‎750~1 000‎ 夏雨型 热带季风气候 ‎1 500~2 000‎ 夏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 ‎<250‎ 少雨型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800‎ 夏雨型 地中海气候 ‎300~1 000‎ 冬雨型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400~800‎ 夏雨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500~1 000‎ 年雨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400‎ 夏雨型 亚寒带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250‎ 少雨型 ‎2.四个要领分析气温差异的成因 ‎(1)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2)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某地冬季气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是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季气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3)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气温高低差异一般考虑洋流因素。‎ ‎(4)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高低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3.四个要领分析降水差异的成因 ‎(1)两地位于相距较远的南、北方向上,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 ‎(2)两地位于相距较远的东、西方向上,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 ‎(3)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 ‎(4)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 四、天气系统 默写 ‎4种常见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 画图 ‎5种常见天气系统示意图 ‎1.七个常用的天气特征要素 天气特征 气温、气压、光照、阴晴雨雪、风向、风力、湿度(空气干燥、水汽丰富)‎ ‎2.两条天气原理 晴朗 盛行下沉气流(如反气旋)‎ 单一气团控制 阴雨 盛行上升气流 暖气团抬升(如冷锋、暖锋)‎ 一、大气受热原理 ‎1.(2018·全国文综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答案 A 解析 毕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A对;与重庆相比,毕节纬度较低,B错;毕节和重庆都位于大陆内部,远离海洋,C错;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冬夏季风的交替控制,D错。‎ ‎(2017·全国文综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2~4题。‎ ‎2.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4.该地可能位于(  )‎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 2.B 3.C 4.D 解析 第2题,材料中提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效果显著,说明①②为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排除③④;又根据枯雪年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丰雪年降水多,昼夜温差较小,可进一步判断:①为丰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②为枯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故选B。第3题,由图可知,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日变化,不能确定当地最低气温,A错;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即平均气温变化状况和昼夜温差)大致相同,B错;膜内温度日变化丰雪年小于枯雪年,主要是由于丰、枯雪年积雪厚度存在较大差异,C正确,D错误。第4题,一般来讲,该地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4时,而此时北京时间是16时左右,说明该地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左右,相对于120°E偏西30°左右,当地经度大约为90°E,加上寒冷、种植葡萄并结合选项只能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故选D。‎ 二、气候特征及成因判断 ‎(2019·北京文综)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下图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读图,回答下题。‎ ‎5.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率 D.地形条件 答案 D 解析 影响降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气压带、风带、海陆位置、地形等。图中年降水量南部较多、北部较少,推测可能是地形因素影响的结果,故D选项正确。如果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降水应该是东多西少,故B选项错误。太阳辐射主要影响气温的高低,故A选项错误;图示区域内植被覆盖率对降水的影响不大,故C选项错误。‎ ‎(2019·北京文综)下图是“中国某机场空调耗能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6.该机场最可能位于(  )‎ A.黑 B.青 C.港 D.黔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该机场空调4~10月以制冷耗能为主,说明该时段气温较高。11月~次年3月以制热耗能为主,说明该时期气温相对较低。黑龙江纬度较高,4月份气温仍较低,无需制冷。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4~10月不用制冷。香港纬度较低,全年气温较高,冬季无需制热。贵州纬度较低,夏季气温较高,需要制冷;冬季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多阴雨天气,气候冷湿,需要制热。‎ ‎(2018·江苏地理)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 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 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8.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 A.1月~5月 B.5月~9月 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 答案 7.C 8.B 解析 第7题,斯里兰卡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多,雨季长,气温无明显季节变化,C对;印度河上游谷地、帕米尔高原都属于高寒气候,不可能“草木常茂”,A、B错;塔里木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冬夏差异大,不可能“田种随人,无有时节”,D错。第8题,古代行船主要靠风力。根据图中的图例,从耶婆提国返回中国所经海域5~9月盛行偏南风,顺风利于行船。故选B。‎ 三、天气特征判读 ‎(2019·北京文综)下图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9.图示区域(  )‎ 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 B.②地有大雾出现 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 D.④地寒暖流交汇 答案 C 解析 根据等压线图上风向的判定原则,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可以判断①地的风向为偏北风。②地受台风影响,风力较大,不会出现大雾天气。③地受台风影响,未来有强降水。④地处于日本暖流流经地区,无寒暖流交汇。‎ ‎(2018·北京文综)图示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10~11题。‎ ‎10.据图推断(  )‎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11.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 A.冬至 B.小满 ‎ C.夏至 D.立秋 答案 10.B 11.A 解析 第10题,据图判断,甲地位于低压(气旋)中心,且等压线密集,气流上升强烈,水汽易凝结,成云致雨,形成强降水天气,B对;北京位于高压(反气旋)中心的东部附近,等压线较稀疏,风速较小,A错;根据等压线数值可知,此时气压最高值出现在北京的西北部,即亚洲的蒙古、西伯利亚一带,C错;由图中亚洲的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是高压中心可推知,此时北半球为冬季,而热带太平洋的台风主要生成于夏秋季节,D错。第11题,由上题可知,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四个选项中只有冬至是冬季的节气。故选A。‎ 一、气候特征描述和成因分析 ‎1.(2017·海南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要求。‎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下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 答案 位于西风带,盛行西风;惠灵顿位于两岛海峡之间,加大风速;依山傍海,迎风。‎ ‎2.(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位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答案 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疾;瘴气等。‎ 二、天气特征及成因分析 ‎3.(2018·全国文综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答案 (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 ‎(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解析 第(1)题,根据等压线的数值可以直接判断出图中西北部有一高压系统,东南部有一低压系统。第(2)题,由图可知,T时刻北部的冷锋锋面并不完全与低压槽吻合,说明冷锋不是与低压系统相伴形成的,因此在T时刻之前应该是2个冷锋,1个暖锋,共3个锋面。原因一方面从低压中心冷暖气团的辐合角度来解释,另一方面从北部冷空气南下来解释。第(3)题,根据图示推测,P点首先将经历暖锋过境,之后又将经历冷锋过境。天气变化是:①暖锋过境,气温上升,气压下降,阴雨天气;②冷锋过境,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第(4)题,注意题目限定词“该区域春季”。由图可知,该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春季该区域升温快,而此时较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则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且春季为冬季风与夏季风的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大气运动快,因此天气系统活跃。‎ ‎(2019·全国文综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1~3题。‎ ‎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2.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3.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答案 1.C 2.D 3.A 解析 第1题,垂直气流有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且上升气流形成积云,故积云与上升气流的空间分布特征一致,为分散的形态。A选项中连续层片状云为连续形态,故错误。B选项中鱼鳞状云为连续形态,故错误。C选项中间隔团块状云为分散形态,故正确。D选项中条带状云为连续形态,故错误。第2题,据材料信息可知,上升气流是形成积云的必要条件。近地面越热,空气越容易上升,越易形成积云。A选项中寒温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地面气温低,故错误。B选项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中纬度地区,气温较低,故错误。C选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气温较高,但D选项中热带雨林地区所处纬度最低,气温最高,积云出现频率最高,故D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第3题,据材料信息可知,积云的云底高度取决于下垫面温度,下垫面温度越低,积云的云底高度越低,一天中下垫面气温最低时为日出前后。A选项中日出前后为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刻,故正确。‎ ‎(2019·海南地理)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 A.偏南风 B.偏东风 C.偏北风 D.偏西风 ‎5.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 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 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 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 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 答案 4.C 5.D 解析 第4题,材料中提到,“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可知谷风主要出现在白天空气增温之后,图中显示, 11时以后,风向以偏北风为主,故正确答案为C,ABD错误。第5题,“白天”,“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意味着晚上,空气沿坡面下沉,形成山风。图中显示晚上以南风为主,白天以北风为主,说明气象站附近南面为高坡,北面为低谷,得出山谷呈东西走向,且南高北低,故正确答案为D,A、B、C错误。‎ ‎6.(2018·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上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答案 (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解析 第(1)题,由题干信息可知,龙卷风实质就是气旋,北美龙卷风的湿热气团主要发源于南部的墨西哥湾,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的气旋呈逆时针旋转,在北上的过程中遇到冷气团主动爬升。第(2)题,美国中部平原地形平坦,对龙卷风削弱作用较小;平原南北延伸,有利于冷暖气团相遇,利于龙卷风的形成和移动。第(3)题,春季南部气温回升快,导致南北温差大,冷暖气团交汇频繁,容易形成龙卷风。‎ ‎7.(2019·济南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天气。雷暴通常根据导致其空气上升的机制来进行分类,如果因地表加热不均匀导致空气上升,称为气团雷暴。气团雷暴有两种类型,海风型雷暴常见于夏季的沿海地区;地形雷暴发生于气团因地形抬升而上升时。在雷暴中小尺度分布的差异上,地形、海陆风和日最高气温等的作用较大。海南岛是我国雷暴多发地区之一。下图为海南岛夏季月平均雷暴日数分布图。‎ ‎(1)海风型雷暴属于源地性气团雷暴。说出形成海南岛海风型雷暴气团的源地和运动方向。‎ ‎(2)夏季,我国雷暴天气整体南多北少,而海南岛却北多南少。据此推测海南岛日均最高气温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对北部雷暴天气形成的作用。‎ ‎(3)海南岛五指山(海拔1 867米)地区白天雷暴活动明显多于周边地区。从地形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4)雷暴常产生强降水天气,并衍生其他灾害。若你计划暑假到海南岛山区野外研学,应注意防避哪些衍生灾害?‎ 答案 (1)气团源地:海南岛周围海域。‎ 气团运动方向:首先由海南岛周围海域向陆地运动;登陆后再做上升运动。‎ ‎(2)特点:北部高,南部低。‎ 作用:北部日均最高气温较高,对流旺盛,利于形成雷暴天气;北部海陆之间温差较大,使陆地空气上升形成雷暴天气。‎ ‎(3)五指山白天四周山坡受热产生上升气流,在山顶附近汇合上升,同时由于山顶的气温会高于其周围同等高度大气的气温,加剧气流上升形成雷暴天气;白天由沿海深入内陆的海风遇山地阻挡,使空气抬升形成雷暴天气。‎ ‎(4)山洪、滑坡(崩塌)、泥石流。‎ ‎8.(2019·湖南师大附中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冰雾是由悬浮在空气中大量微小冰晶组成的雾,冰晶由空气中水汽凝华而成。冰雾是辐射冷却雾,气温日变化直接影响冰雾的日变化,日落后降温,低于-40℃的温度出现越早,冰雾出现也越早,当相对湿度在55%~65%时,就会出现冰雾。但不是每次气温低于-40℃都会出现冰雾,如有降雪,风速较大时也不能形成。冰雾出现后一般不会间断,出现越早,持续时间越长,日出后浅薄的冰雾容易消散,但在-45℃以下出现强浓雾时,冰晶长得很大,即使太阳升起,也不会立即消散,直到冰晶体自然降落才趋于消散。(注:空气中含水量一定时,气温越高,相对湿度越低)‎ ‎(1)根据材料说出冰雾的形成条件。‎ ‎(2)分析冰雾在一天中14~20时占比较少的原因。‎ ‎(3)分析冰雾发生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危害。‎ ‎(4)推测我国最容易出现冰雾的省份和月份。‎ 答案 (1)近地面降温快,出现逆温;气温极低,在-40℃以下;相对湿度在55%~65%之间;静风,大气稳定。‎ ‎(2)午后气温升高,(逆温结束)上升气流增强,风速增大,利于冰雾蒸发和消散;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减小,不利于冰雾的维持;强浓雾维持时间长,直到午后才自然降落、消散。‎ ‎(3)能见度极低,对交通出行不利,易发生交通事故;对水电、通讯设备有损害;家禽、家畜易被冻伤甚至冻死;冰雾发生时逆温现象严重,阻碍污染物扩散,空气污染加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等。‎ ‎(4)省份: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 月份:1月份。‎ ‎‎ 一、选择题 ‎(2019·天津新华中学模拟)下图为“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6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下题。‎ ‎1.2018年11月26日8时,①地(  )‎ A.太阳辐射较强 B.地面辐射较强 C.大气逆辐射较弱 D.云层反射作用较弱 答案 C 解析 读图,①地位于我国新疆北部,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此时北京时间是11月26日8时,①地位于90°E附近,可推出①地此刻的地方时为26日6时,11月新疆昼短夜长,日出时间晚于6:00,即此时新疆还处于黑夜,没有太阳辐射。同时云层对太阳辐射没有反射作用,A、D错;夜晚地面温度较低,地面辐射较弱,B错;受高压控制,以晴朗天气为主,云层薄、水汽少,大气逆辐射较弱,C对。‎ ‎(2019·南京、盐城调研)下图为“某地连续5天气温和太阳辐射的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该地5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  )‎ A.第1天 B.第2天 C.第3天 D.第4天 ‎3.该地最高气温持续增高的原因是(  )‎ A.天气持续晴朗无风 B.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C.大气热量持续盈余 D.大气逆辐射逐渐减弱 答案 2.B 3.C 解析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曲线的最低点出现在第2天,故B正确。第3题,第一天太阳辐射较弱,说明多云。此后太阳辐射每日都有波动,高值不定,太阳辐射持续增强不符合事实,B错;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相对稳定,D错。题图缺少风的相关信息,A错;大气热量盈余,气温才会升高,C正确。‎ ‎(2019·大连模拟)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力。在相同海拔,隆起地块的表面积越大,山体对其本身和周围大气的影响越大。下图是“科罗拉多落基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10℃等温线分布高度图”。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落基山脉山体效应最为显著的是(  )‎ A.38°N山体 B.39°N山体 C.40°N山体 D.无法确定 ‎5.导致图中结果的直接原因是山体内部近地面大气(  )‎ A.吸收太阳辐射多 B.反射的太阳辐射少 C.大气逆辐射强 D.吸收地面辐射多 答案 4.A 5.D 解析 第4题,比较三幅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10℃等温线分布高度图可知,38°N山体内外部的高度差异最大,山体效应最为显著。故选A。第5题,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与山体外同高度大气相比,山体内部近地面大气距地面近,吸收地面辐射多,气温较高,D对;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很少,太阳辐射不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A错;大气逆辐射强、反射的太阳辐射少不是大气温度高的直接原因,B、C错。‎ ‎(2019·湖北三校联考)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2016年12月入冬以来,最持久雾霾天气来临,全国多个城市达到严重污染。下图是“我国南方局部区域该时段某日海平面与相应5 000m高空等气压差分布示意图”(单位:hPa)。据图回答6~8题。‎ ‎6.此时,下列城市近地面气压最高的是(  )‎ A.长沙 B.重庆 C.南昌 D.武汉 ‎7.此时,南昌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  )‎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8.若仅考虑天气因素,此时下列地区出现雾霾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武汉风力较小,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B.重庆风力较大,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C.武汉盛行上升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D.重庆盛行下沉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答案 6.B 7.C 8.D ‎(2019·北京朝阳区模拟)下图中①②③④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据此完成下题。‎ ‎9.①②③④四点中(  )‎ A.②比③气温低,气压高 B.③位于近地面,④位于高空 C.①处气体受热膨胀,气压低 D.气流运动方向为③→④→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③④气压值远高于①②,故③④位于近地面,①②位于高空。③④相比,③气压值高,对应近地面高压,应为近地面的受冷地带空气受冷收缩下沉形成;④处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近地面的低压;①②相比,①的气压值高于②,则①为高空的高压,②为高空的低压。高空与近地面的气压性质相反,故①对应近地面的④,为④处气流上升集聚形成,②对应近地面的③,是因③受冷,高空气流下沉形成的。大气总是由同一水平面气压高处向气压低处运动,故该热力环流的气流运动方向为③→④→①→②→③,选D。‎ 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  )‎ A.暖湿 B.冷湿 C.热干 D.冷干 ‎11.下列与盛行风①形成原因无关的是(  )‎ 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B.海陆轮廓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地转偏向力 答案 10.A 11.B ‎(2019·重庆南开中学模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世界森林火灾最频繁的地区之一,每年因森林火灾损失重大。下图为“森林火灾次数逐月累计图”。读图,回答12~14题。‎ ‎12.2018年该州森林火灾发生频率最高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3.导致该州森林火灾发生频率季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条件 B.植被覆盖率 C.气象条件 D.人类活动 ‎14.为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下列措施最有效的是(  )‎ A.加强森林火灾监测 B.清除林下枯枝落叶 C.加强森林资源利用 D.迁出林区居住人口 答案 12.B 13.C 14.A 解析 第12题,由图知,6、7、8三个月累积最大,火灾频率最高。故选B。第13题,加利福尼亚州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因此夏季易发火灾,冬季火灾次数最少,C正确;该州地形条件常年稳定,对火灾季节变化影响小,A错误;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均较小,不会引起森林火灾频率出现大的季节差异,B错误。人类活动与森林火灾的季节性无关,D项错误。第14题,为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最有效的措施是通过技术手段加强森林火灾监测,预防为主,A正确;清除林下枯枝落叶费时费力,不是最有效手段,B错误;加强森林资源利用,人类活动增加,可能引发森林火灾,C错误;迁出林区居住人口不可行,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5.(2019·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有“日光城”的美誉,独特的高原风光,日趋便捷的交通,使拉萨成为新兴避暑旅游城市。下图为拉萨位置图和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特征。‎ ‎(2)分析拉萨所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特征,并简述原因。‎ ‎(3)分析拉萨7月降水量的日变化特点并解析原因。‎ 答案 (1)①以高原为主;②在高原中部、南部分布着宽阔河谷,西北部有高山分布;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任答两点即可)‎ ‎(2)特征:气温日较差大,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杂质相对较少。‎ 原因: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气温较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或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气温日较差较大。[或答河谷地形白天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发;夜晚有沿坡下沉的冷空气(山风),增大了气温日较差。]‎ ‎(3)特点:根据图中降水量的特征可以判断白天降水量小,夜间降水量大。‎ 原因: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山谷地带白天吹谷风,谷地中央气流下沉,(夏季白天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夜间吹山风,谷地中央气流上升,(夜间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16.(2019·宁夏石嘴山三中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早在18世纪就存在海上丝路——海参贸易航线。每年12月份望加锡人从望加锡出发到澳大利亚北部再向东至卡奔塔利亚湾进行海参捕捞、加工,于7月份向北回到望加锡;再通过华商输送到中国厦门,能满足当时中国海参需求的1/4;直至19世纪末南澳政府禁止海参捕捞而结束。据记载,1792年船队满载返航时在图中甲地附近遭遇恶劣天气而损失惨重。下图为中澳海参捕捞、贸易路线图。‎ 材料二 下表为望加锡和艾利安格拉降水资料(单位:mm)。‎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望加锡 ‎734‎ ‎533‎ ‎391‎ ‎235‎ ‎127‎ ‎66‎ ‎48‎ ‎15‎ ‎32‎ ‎83‎ ‎273‎ ‎549‎ 艾利安 格拉 ‎204‎ ‎243‎ ‎269‎ ‎181‎ ‎37‎ ‎10‎ ‎4‎ ‎1.3‎ ‎4‎ ‎16‎ ‎55‎ ‎161‎ ‎(1)描述望加锡和艾利安格拉的降水特点差异并分析原因。‎ ‎(2)根据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分析望加锡人前往澳大利亚北海岸进行海参捕捞的时间与航线的合理性。‎ ‎(3)根据材料分析望加锡远洋海参捕捞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4)望加锡人回归途中在甲地遭遇的气象灾害是什么?分析该灾害的形成过程。‎ 答案 (1)特点:年降水量望加锡较多(艾利安格拉年降水总量较少);望加锡雨季长(旱季短),艾利安格拉雨季较短(旱季较长);雨季望加锡降水多(艾利安格拉雨季降水较少)。(任答两点即可)‎ 原因:望加锡纬度较低,受赤道低压控制时间长;(艾利安格拉纬度较高,受赤道低压控制时间较短;)望加锡海域广,水源充足,雨季降水更丰富(;艾利安格拉受西侧陆地(地形)影响,西北风带来水汽较少,雨季降水较少)。(任答两点即可)‎ ‎(2)12月份。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赤道低压和东北信风南移至该地左偏成西北风,有利于船舶顺风顺水向南、向东航行。‎ ‎(3)①中国海参需求量大,市场广阔;②远洋航海和海参捕捞技术的发展;③澳大利亚北岸海参资源丰富;④当时宽松的政策环境。(任答三点即可)‎ ‎(4)台风。 形成过程:海面水温高,水汽蒸发上升形成低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大气水平旋转辐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