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师范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师范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师范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下图为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图反映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对立统一      B.环境决定人类活动 C.人类可以征服自然 D.完全对立 ‎2.分析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 B.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环境污染减轻 C.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 D.经济越落后,环境质量越差 ‎3.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取决于(  )‎ A.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B.人类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 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不断调整 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不断完善 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也就是环境在生态和人体健康阈限值以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总量。读下面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4~6题。‎ ‎4.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5.下述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最严重的是(  )‎ A.春秋时代的封山育林 ‎ B.农业文明时期的农业灌溉 C.工业文明时期的生产排污 ‎ D.原始社会时期的驯养牲畜 ‎6.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四条思路中你最赞成的是(  )‎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边发展边治理之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的自我调节能力,听其发展,顺乎自然 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据此回答7~8题。‎ ‎7.下图中我国与③④两国相比,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  )‎ A.人均资源占有量 B.城市化问题严重 C.生活贫困化加剧 D.人口总量大、人口压力大 ‎8.分析下列生态问题的原因,分别由资源利用方式不当和资源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是(  )‎ A.矿产枯竭、土地荒漠化 B.土壤盐碱化、物种减少 C.水源枯竭、水土流失 D.物种减少、森林减少 读下图,回答9~10题。‎ ‎9.这幅漫画说明(  )‎ A.山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 B.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 C.山区交通落后,开发旅游资源十分困难 ‎ D.山区旅游开发不能建设度假村 ‎10.下列各项中,可以使漫画所示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 A.从外地引水,发展该地水上度假村 B.开展滑沙、沙浴等活动,发展旅游业 C.进行沙疗、建立疗养院 D.植树造林,几年后发展林果加工厂 全球变暖对作物的分布、产量都有一定影响,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变化距平百分率分布图(1986~2005年)。据此回答11~12题。‎ ‎11.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对区域农业的影响是(  )‎ ‎①我国香蕉、菠萝等作物种植范围北扩 ‎②中纬度地区农业受益,但世界粮食总产量上升 ‎③巴西主要糖料作物定会迎来大幅度增产 ‎④植物病虫害暴发率提高,病虫害范围扩大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12.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对区域能源消耗、工业生产的影响是(  )‎ A.我国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均降低 B.北美五大湖区域居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明显增加 C.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作物的培育等技术市场扩大 D.所有工业活动都承受到越来越多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 在我国一些村落,保存着为数不多的以蚝壳为墙的古建筑,生蚝壳拌上黄泥、熟糯米等堆砌成墙,形成蚝壳墙,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现如今很少建设以蚝壳为墙的建筑。生蚝生命力强,分布广泛,是海产贝壳,经常作为食物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读图,完成13~15题。‎ ‎13.蚝壳以约45°的倾角向下排列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美观大方 B.节约蚝壳 ‎ C.利于雨水排流 D.坚固耐用 ‎14.以蚝壳为墙的主要环境意义是(  )‎ A.就地取材,废物利用 B.墙面多棱,利于防盗 C.美观大方,十分坚固 D.蚝壳丰富,成本低廉 ‎15.现如今很少建设以蚝壳为墙的建筑的主要原因是(  )‎ A.新建筑材料的不断出现 B.气候变化,生蚝数量减少,蚝壳减少 C.社会治安良好,失去防盗作用 D.当地政府保护生蚝和蚝壳 环境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据此完成第16~17题。‎ ‎16.下列事物属于人工环境的是(  )‎ A.高山草甸 B.极地苔原 ‎ C.科尔沁沙地 D.亚马孙的原始丛林 ‎17.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生产活动是(  )‎ A.山区毁林开荒 B.围湖造田 C.黄淮海平原上建造林网 D.过量抽取地下水 ‎18.对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与环境之间是一种完全对立的关系 B.人类要发展就必然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 C.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D.人类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人工环境 ‎1948年瑞士化学家保罗·米勒因发明DDT而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最初DDT确实发挥了巨大的功效。然而1962年一本《寂静的春天》却使DDT臭名昭著——DDT作为剧毒化学物质杀死了大量的生物,而且对人和环境也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严重危害,作为美国象征的白头海雕因DDT和其他杀虫剂的毒杀濒临灭绝,世界上许多地方的青蛙因DDT的污染而致畸。DDT不仅损害人和生物的免疫系统、神经和生殖系统,而且有致癌作用。另外DDT还具有高残留性,在南极的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的成分。据此完成第19~20题。‎ ‎19.因DDT的发明,米勒可谓名利双收,仅仅十几年后《寂静的春天》因披露了它的危害,又使DDT臭名昭著。这一戏剧性的变化说明环境问题具有的特点是(  )‎ 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B.过程的不可逆性 C.规模的全球性 D.影响范围的区域性 ‎20.DDT的高残留性使得它在生物链中攻无不克,就连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这说明其危害具有(  )‎ A.不可预见性 B.不可逆性 ‎ C.全球性 D.区域性 一年一度的江苏环境公报在“六·五”世界环境日前夕公布:重点湖库未出现大面积“水华”和水体大面积黑臭。太湖湖体21个测点中无I~Ⅲ类水质,劣V类占66.6%,水体为重度污染,全湖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据此回答21~22题。‎ ‎21.湖泊比河流更易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  )‎ A.湖泊水比较浅       B.湖泊水的更新周期长 C.湖泊的面积小 D.湖泊水的盐度高 ‎22.水体富营养化对太湖造成的影响主要是(  )‎ A.早期使湖水中水生植物大量减少 B.使鱼类因中毒而大量死亡 C.可能使太湖泥沙淤积,湖床抬高 D.使太湖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恶化 刀鱼与河鲀、鲥鱼并称为中国长江三鲜。平时生活在海里,每年2-3月份刀鱼由海入江,并溯江而上进行生殖洄游。产卵群体沿长江进入湖泊、支流或就在长江干流进行产卵活动。近年来刀鱼产量逐年下降,濒临灭绝。据此完成23~24题。‎ ‎23.长江刀鱼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有(  )‎ ‎①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鱼类正常繁殖 ②酸雨危害,长江水酸化 ‎③生产及生活污水大量排入 ④不合理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 A.①②  B.③④ ‎ C.①④   D.②③‎ ‎24.下列有利于改善长江刀鱼现状的合理措施有(  )‎ ‎①发展科技,进行人工增养 ②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 ‎③修建水库,减少洪涝灾害 ④长江中上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A.①②  B.③④ ‎ C.①④  D.②③‎ 国务院曾发出通告,在内蒙古高原禁止挖发菜、甘草、麻黄草,据此完成25~26题。‎ ‎25.国务院做出上述通告的原因是(  )‎ A.上述植物属于珍稀植物,必须加以保护 B.研究发现食用发菜等有害人体健康 C.甘草、麻黄草属于淘汰使用的药材 D.保护草原植被,防止荒漠化和沙尘暴 ‎26.内蒙古高原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应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经济。下列做法最不可取的是(  )‎ A.变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 B.建设“草库伦”‎ C.大力植树种草,保护生态 D.扩大牧场牲畜数量以增加牧民收入 排污交易权的主要思想就是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这种权利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表现),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7~28题。‎ ‎27.“排污交易”对________类企业有利(  )‎ A.造纸 B.钢铁 ‎ C.有色冶金 D.微电子 ‎28.“排污交易”是环境管理中的________手段(  )‎ A.法律 B.教育 ‎ C.经济 D.行政 我国已将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管理原则和制度。据此回答29~30题。‎ ‎29.“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属于我国(  )‎ A.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   B.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 C.环境管理制度 D.国家行动方案 ‎30.“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中属于环境保护途径的是(  )‎ A.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B.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C.依靠群众,大家动手 D.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0分)读材料及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下图中的A城市为乌斯怀亚市,是一个旅游城市,但去年旅游季节出现了防晒霜价格暴涨、街上行人稀少的现象,工人白天上班时间也缩短了两小时。‎ 材料二 漫画——“雨”中垂钓。‎ 材料三 过去的10年,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异常和灾害共夺去了33万人的生命,经济损失达6 252亿美元。当前,世界各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方面,正在进行国际合作。‎ ‎(1)材料一中所述的环境问题,目前在世界上最严重的地区是(  )‎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 D.北大西洋上空 ‎(2)防治材料一中的环境问题的有效对策是(  )‎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B.各国共同行动,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C.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 D.严格控制发达国家CO2的排放量 ‎(3)材料一揭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揭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主要污染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述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 ‎ ‎32.(10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 ‎②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 ‎(2)分析③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3)分析④地区出现酸雨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33.(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据专家预测:未来30年内,全球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其中,“垃圾回收利用技术”被排在第二位。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据统计我国城市每年“生产”的生活垃圾约有1.5亿吨,目前大多数城市处理垃圾的方法是将垃圾运到城外堆放、填埋或焚烧。随着垃圾的不断增加,约有1/4的城市已难以找到堆放垃圾的场所,约有2/3的城市已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 有人说:“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在上海用垃圾作燃料,把垃圾变为有机肥甚至建材,已成为现实。‎ 下图是新型垃圾处理流程示意图。‎ ‎(1)城市垃圾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2)目前对城市垃圾的传统处理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3)分析新型垃圾处理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所具有的优越性。‎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有关专家分析,目前面临水资源紧缺问题的人口数量将近5亿。到2025年,随着人口增长,面临此问题的人口数量将达到28亿。‎ ‎(1)漫画中反映了哪些问题?会产生怎样的后果?(3分)‎ ‎(2)应如何解决漫画中反映的问题?(3分)‎ ‎(3)分析材料二所反映问题产生的原因。(4分)‎ ‎‎ 参考答案 ‎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A C C D B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C A A C C C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B A D D D C A C 二、综合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1) B(1分) (2) B(1分)‎ ‎(3)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_(2分)‎ ‎(4)酸雨(1分) 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1分)‎ ‎(5)简述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2分)‎ ‎①全球变暖,将使海水膨胀,部分冰川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②会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32.(1)①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2分)‎ ‎②过度垦殖、植被破坏(2分)‎ ‎(2)(3分) ‎ 原因:黄土疏松,植被遭破坏,夏季多暴雨,土地水蚀作用严重。‎ 措施:植树种草,搞好农田基本建设。‎ ‎(3)(3分)‎ 原因: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危害:腐蚀建筑物,使土壤、河湖水酸化,破坏农作物和森林,影响鱼类生长和繁殖。‎ ‎33.(1)(3分)‎ 居民日常生活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 ‎(2)(3分)‎ 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空气。‎ ‎(3)(4分)‎ 废弃物的资源化,如把垃圾作为建筑材料和肥料;废弃物的减量化,如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废弃物的无害化,如把废弃食品和废弃塑料回收后,减少了对土壤、大气等的环境污染。‎ ‎34(1)(3分)‎ 问题:水资源污染问题。 ‎ 后果: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危及人类及生物的生存 ‎(2)(3分)‎ 减少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加强对污水的治理;农业中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3)(4分)‎ 自然原因: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发展,导致用水量增加;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开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