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地理试卷
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下图为“四种地貌类型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地貌类型中,由风力沉积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所示的地貌类型中,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较好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如果某聚落所在区域广泛分布④地貌,则制约该聚落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地形 C.热量 D.水资源 2013年9月17日,印尼北苏门答腊省的锡纳朋火山于当天中午再次爆发,迫使村民再度逃离。当地一名居民说,火山喷发的黑烟和火山灰冲上了1500米的高空,喷发出的岩浆流至数公里外(如图)。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4.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属于 A.化石 B.变质岩 C.沉积岩 D.岩浆岩 5.下列有关岩石形成和相互转化的正确叙述是 A.花岗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 B.花岗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转化为沉积岩 C.沉积岩可以在地壳深处重熔再生为新的岩浆 D.变质岩经过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 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问题。 6.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 A.纬度地带分异 B.干湿度地带分异 C.非地性分异 D.垂直地域分异 7.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A.受南北走向高大山地的影响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C.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 D.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 在现代家庭装修中,各种大理岩已越来越被广大用户选用。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8.图中表示大理岩形成的箭头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不正确的是 A.⑤ —— 重熔再生 B.② —— 外力作用 C.③ —— 冷却凝固 D.① —— 变质作用 下图为云南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问题。 10.该岩石类型是 A.侵入岩 B.喷出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11.塑造路南石林的地质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海浪侵蚀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福建省一山区进行野外考察时发现,该区域海拔大多在800-1400米之间,地表起伏较大,沟谷众多,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回答问题。 12.造成该区域沟谷众多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风力搬运、堆积 C.流水侵蚀、搬运 D.流水搬运、沉积 13.该区域河流含沙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地表起伏较大 C.沟谷众多 D.森林茂密 读某地质剖面图,完成问题。 14.据图可知,该地先后依次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地壳运动 B.地壳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地壳运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15.关于图中甲、乙两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背斜形成的山 B.乙—向斜形成的山谷 C.甲—可能有地下水 D.乙—适合修建隧道 下图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6.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B.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7.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某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问题。 18.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搬运堆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搬运堆积 D.流水侵蚀 19.图中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该岩石可能是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花岗岩 读下面“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箭头②表示外力作用,其余均为内力作用 B.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C.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D.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 21.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为我国三个地区植被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丙一甲一乙 B.甲山地的基带是落叶阔叶林带 C.丙山地的基带可能是热带(季)雨林带 D.乙山地A为温带草原带 23.引起甲、乙、丙三地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坡向 D.地形 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的大西洋畔,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该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森林、道路乃至部分房屋,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据此完成问题。 24.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盛行西风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 B.山地阻挡,背风坡降水少 C.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D.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25.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6.图中A处的典型自然带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27.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自然带B→C→D的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自然带B→C→D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自然带A→B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自然带A→B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2013年暑假,某校地理考察团从北京出发,沿京广铁路线一路向南到广州进行地理考察。完成问题。 28.考察途中沿线自然地理景观的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29.北京到广州沿线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30.形成下列两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堆积作用 二、综合题(共3题,共40分) 31.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 (A:①—②—③—④ 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 (1)地形:甲是 ,乙是 。地质构造:甲是 ,丙是 。 (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 (3)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是 。 (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不能选择乙建隧道的原因是 ,不能选择丙建隧道的原因是 。 33.图中的三幅小图为“某自西向东流的河流上、中、下游三个不同河段处的河床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 (1)判断三处河床剖面所处的位置: A位于________游;B位于________游;C位于________游。 (2)该河位于________半球,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A处河谷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C处沉积物较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2.B3.D4.D5.C6.A7.D8.D9.C10.D11.C12.C13.D14.D15.C16.A 17.B 18.D 19.A20.A21.C22.C23.B24.A25.D26.C27.B28.C29.B30.B 31.(1)热量;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匀。(2)A;地势高,纬度低,水热状况变化大。(3)距海远近不同。 32.(1)谷地(鞍部)山地背斜断层 (2)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 (3)岩层年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下弯曲。 (4)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建大型工程易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地质灾害,造成工程塌陷。 33.(1)上中下(2)北 河流的南岸(右岸)侵蚀较深,北岸(左岸)以堆积为主,地转偏向力向右偏 (3)A处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 C处河流流速变缓,河流携带泥沙以堆积作用为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