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高二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4分,每个分) 1. 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若黄赤交角扩大到4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变为40° B.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可达到90° C. 热带范围扩大 D. 出现极昼、极夜的地区范围缩小 下图是从不同角度观测的地球光照图,读图回答3~4题。 3.表示12月22日光照图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6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昼长最长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5.近年来,热衷于过圣诞节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从圣诞节到元旦期间地球公转的速度( ) A.先变慢后变快 B.先变快后变慢 C.越来越快 D.越来越慢 下图为天气网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据此完成6~7题。 6.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南半球,向北移 D.南半球,向南移 7.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A.秋分(9月23日) B.春分(3月21日) C.寒露(10月8日) D.清明(4月5日) 8. 下列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晨昏线是与赤道垂直的大圆 B. 晨昏线上的地点昼夜长短均相同 C. 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等分赤道 D. 晨昏线上发生的地理现象是日出 下图为“西半球某日太阳光照图”,图中α=75°,斜线是晨昏线的一部分,且吉林此日昼长夜短,地球公转速度较前一日慢。据此回答9~11题。 9.如果北京时间是星期一,则全球星期一的经度范围是( ) A.160°E~0°~180° B.20°W~0°~180° C.180°~0°~20°W D.180°~0°~160°E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北京时间是22时 B.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81.5° C.此时B点的地方时是9时20分 D.南极圈上的夜长是8小时 11.当α角达一年中最小时( ) A.我国东部盛行西北风 B.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中山站进入考察最佳季节 D.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血迹石”是约三亿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后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千人石”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据此回答12~13题。 12.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分别是 ( ) A.花岗岩和石灰岩 B.大理岩和砂岩 C.石灰岩和玄武岩 D.砂岩和片麻岩 13.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 A.“血迹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血迹石”的形成经历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和地壳运动等过程 C.“千人石”一定具有层理构造 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 14.“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依据组成地壳的矿物和三类岩石的互相转化,判断属于方框②的岩石有 ( ) A.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 B.砾岩、砂岩、石灰岩 C.花岗岩、玄武岩、安山岩 D.流纹岩、页岩、板岩 右图所示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15~16题。 15.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6.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 )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18.①②两地的风向分别是 ( ) A.①东北风、②西南风 B.①东南风、②西北风 C.①西南风、②东北风 D.①西北风、②东南风 右图为“气压分布形势图”,读图,完成19~21题。 19.该气压分布形势,一般出现的时间是( ) A.1、2月 B.5、6月 C.7、8月 D.10、11月 20.在这种气压分布状况下,A地盛行(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21.图中的气压分布格局差异,反映了( ) A.太阳辐射在不同季节的差异 B.大气环流的多样性 C.海陆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D.局部因素制约大气环流 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2~24题。 22.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 A.夏季 B.春末 C.冬季 D.初秋 23.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24.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 ) A.半年 B.一年半 C.二年半 D.三年半 25.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这样的诗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中北风是指( ) A.东南季风 B.东北季风 C.西北季风 D.西南季风 读“北半球天气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26~27题。 26.图中受暖气团控制的点是( ) A.③和⑤ B.④和⑧ C.①和⑦ D.②和⑥ 27.对图示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白天①地气温大于②地 B.城市出现晴朗天气 C.②地气温未来会升高 D.⑤⑧两地有连续性降水 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反映某地区某年4月11~13日锋线移动情况。读图完成28~29题。 28.该锋面属于 ( )。 A.北半球冷锋 B.南半球暖锋 C.北半球暖锋 D.南半球冷锋 29.11~13日期间,甲地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 )。 A.11日的深夜 B.12日的深夜 C.11日的日出前后 D.13日的日出前后 读右图,回答30~31题: 30.图中洋流L1和L2的流向可能是 ①L1向东流,L2向东流 ②L1向西流,L2向西流 ③L1向东流,L2向西流 ④L1向西流,L2向东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1.假若L1和L2流向相同 ①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 ②北京昼长夜短 ③夏威夷高压强盛 ④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下列四幅洋流示意图,属于南半球中低纬环流的是 33.在如下图所示的海洋图,哪一幅是北半球大洋东岸寒流分布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34~35题。 34.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B.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C.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35.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仅分布在北半球 B.②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C.③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 D.④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东岸 读右图,回答36~38题。 36.b地位于 ( ) A.北半球大陆东岸 B.北半球大陆西岸 C.南半球大陆东岸 D.南半球大陆西岸 37. 有关b地气候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特点是,冬季高温多雨,夏季温和少雨。 B.该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 C.全年最高温不超过30℃ D.可能分布在澳大利亚大陆和南美大陆 38.a、b、c三地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 ( ) A.a—b—c B.b—c—a C.c—a—b D.c—b—a 读世界地图,回答39~40题。 39.若AB为昏线,则H地的地方时为 ( ) A.12月22日6时 B.6月22日18时 C.12月22日18时 D.6月22日6时 40.若DF为晨线,此时地球上有22日和23日,在东半球内属于23日的范围是 ( ) A.20°W向东至160°E之间 B.0°向东至160°E之间 C.160°W向东至20°E之间 D.0°向东至180°之间 二、综合题 41.读下列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表示夜半球,回答问题。(共9分,每空1分) (1). 图示的是 (节气)日的情况,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地理坐标是 。 (2). 图示当日上海与北京两地,其中日出时间较早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大的是 。 (3). 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 线上,乙地日出时刻是 时,此时北京时间是 时。 (4). 图示当日地球所处公转轨道的位置比较接近 (近日点、远日点),因而速度相对较 (快、慢)。 42..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共10分,每空1分) (1)判断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物质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图中箭头表示物质相互转化的条件,其含义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3)具有层理构造并可能含有化石的岩石代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不可能含有化石的岩石代号是________。 (4)下列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箭头②表示外力作用,其余均为内力作用 B.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C.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D.岩浆岩只有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才能形成变质岩 43.读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每小题1分)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北大西洋中低纬海区各洋流的运动方向。 (2)写出图中洋流的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3)若M海域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其有利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 (4)北纬55°~70°附近的大西洋东岸最冷月气温比西岸高16~20℃,原因是什么? 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每空1分)。 材料一 2010年8月21日,鸭绿江丹东段发生特大洪水,多处堤防公路冲毁,部分县市交通、通讯、电力中断。 材料二 2010年8月23日新华社快讯:据海南省气象台最新消息,位于南海中部的热带低压已于23日8时加强为今年第5号热带风暴“蒲公英”。 材料三 2010年8月23日8时地面等压线分布图 (1)图中甲乙两处为两个锋面,甲处为______锋,乙处为______锋。与丹东洪水有关的是________(甲或乙)锋。 (2)“蒲公英”的气流在垂直方向为_________(上升或下沉)运动,23日8时三亚的风向为____________,下图中能反映“蒲公英”过境的气压变化曲线是_________,目前应对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右图为北半球,图中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问题(6分,每空1分)。 (1)上图所表示的是北半球 (季节),判断依据是 。 (2)A气候类型的特点 ; B气候类型的成因 ; D气候类型的特点 。 (3) C气候类型对应下图中的 。 高二地理试卷(答案) 选择题: 1.A 2.D 3.D 4. A 5.C 6.C 7.B 8.C 9..B 10..B 11.D [第9题,根据题干可知,吉林此日昼长夜短,地球公转速度较前一日慢,α=75°,所以75°N以北为极昼,太阳直射15°N,160°E地方时为12时,20°W的地方时为零时,(20°W~0°~120°E~180°)为星期一。第10题,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可通过公式计算得出为81.5°。第11题,当α角达一年中最小时,黄赤交角为23°26′,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12.C 13.A 14.A 15.B 16.B 17.A 18.C 19.A 20.D 21.C [本组题主要考查海陆间的大气环流。由图可知,海洋上出现低压,陆地上出现高压,因此为北半球的冬季,时间为1、2月;A地为高压中心的南部,应该吹西北风;图中的气压分布格局反映了海陆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22.C 23.C 24.B 解析:第22题,该商船队所走路线,即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冬季因盛行偏北风,故从我国出发商船队可顺风航行。第23题,乙地到丙地应选在北半球夏季,此时该区盛行东南季风,到丙处需要等下一个风季。第24题,此古代商船队主要顺季风和海水流向航行。可以画出航行路线简图如下(图中季节均为北半球的),然后逐段分析航行期间的风向和季节,即可推知整个航程所需要的时间。 25.C 26.C 27.A [第26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冷锋天气图及锋面气旋图可知①、⑦、⑧处受暖气团控制。第27题,白天①处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高,②为阴雨天气,气温较低。] 28.A 29.D解析 第28题,该锋线呈逆时针方向运动,且雨区主要位于锋后,应为北半球冷锋。第29题,冷锋过后,冷气团取代暖气团位置,气温降低。 30.B 31. D 32.B 33.D 34.C 35.A [本题组将常规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改变成降水曲线和气温柱状图,准确把握这一点变化是解题的关键。四地气候类型和分布特点的分析如下:] 气候类型 分布 ①地 最冷月0℃以下,夏季高温多雨,为温带季风气候 亚洲东部温带地区 ②地 月均温15℃以上,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约1 000毫米,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两侧地区 ③地 月均温0℃以上,雨热同期,亚热带季风(季风性湿润)气候 30°~40°的大陆东岸地区 ④地 月均温0℃以上,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 30°~40°的大陆西岸 36.C 37.D 38.D 39.D 40.B 综合题、 41. (共9分,每空1分) (1)夏至 (23°26′N,180°) (2)北京 上海 (3)晨 4时 8时 (4)远日点 慢 42.(共10分,每空1分) (1)岩浆 岩浆岩 沉积岩 (2)冷却凝固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 (3)C B (4)A D 43. (8分,每小题1分) (1)画图略 (2)南赤道暖流 巴西暖流 西风漂流 本格拉寒流 (3)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使污染范围扩大 (4)东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岸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 44. (7分,每空1分) (1)冷 暖 甲 (3分) (2)上升 东北风(或偏北风) C 加强监测与预报,及时躲避 (4分) 45. (6分) (1)冬季,判断依据是地中海气候区此时盛行西风或季风区此时盛行偏北风。 (2) 全年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 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