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53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53张ppt)

能源资源的开发 —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第二轮复习 考纲 点击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考情 播报 1. 以山西省煤矿的合并为背景,考查能源基地 建设的条件、措施。 2. 结合能源问题考查能源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的关系。 一、能源的分类 1. 可再生能源: 包括 、风能、 、潮汐能、 等。 2. 非可再生能源 (1) 类型:主要包括 、 、 等矿物能源。 (2) 特点:数量有限,若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 的 破坏。 水能 生物能 太阳能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生态环境 二、资源开发条件 1. 煤炭资源丰富, 。 2. 市场 。 3. 位置适中,交通比较 。 开采条件好 广阔 便利 三、能源基地建设 1. 扩大煤炭开采量: 形成了 、 、西山、沁水、 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逐步形成了以 运输为主、 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1) 建设 :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2) 发展炼焦业:为 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 。 大同 平朔 铁路 公路 坑口电站 冶金工业 焦炭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 措施: 进行 调整,主要构建了煤 — 电 — 铝、 、煤 — 铁 — 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 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2. 效果: 形成 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的 。 产业结构 煤 — 焦 — 化 多元 升级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 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 (1) 生态问题的成因 (2) 生态措施:通过工程及生物措施,结合土地的复垦, 建立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表土的剥离 井矿巷道的建设 矿区 的铺设 露天矿 道路 2. “ 三废 ” 的治理 (1) “ 三废 ” 的产生: 、洗煤、炼焦等。 (2) 治理措施 ① 加大 的投入; ② 改变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③ 提高煤炭的 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 ④ 推进 产业的发展。 燃煤发电 科技 综合利用 清洁能源 3. 调整产业结构 (1) 调整原有重化工业,使其产品向深加工、 方 向发展。 (2) 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 产业和旅游业, 降低 比重。 高附加值 高新技术 重化工业 1. 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由区域能源开发 条件所决定,具体如下图所示: 2. 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评价 山西煤炭能源基地的形成与其优越的开发利用条件密切 相关,优势条件的评价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3. 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1) 煤炭外运能力不足 ① 煤炭运输量大:由于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 山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出省外,目前山西每年外运 煤炭约 5 亿吨。 ② 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山西省地理位置比较封闭, 向西有黄河,向东是太行山,向南是黄河,向北有干旱 的荒漠,不利于晋煤外运。 (2) 水资源短缺 ① 原因:山西地处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 降水较少;随着人口的增加、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快 速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 ② 解决措施:实施引黄入晋等调水工程,加强水资源的 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 山西能源的综合利用及其影响 山西能源的综合利用围绕煤炭,以相关产业的调整为中 心,以提高煤炭能源的综合价值,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 环境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具体如下图所示: 2. 山西煤炭能源基地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能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在开采过程和利用过程 中造成的,应针对相关问题制订相应的措施,具体分析 如下: (1) 矿区生态建设 (2) “ 三废 ” 的治理 (3) 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 能源 酸雨 2. 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化为经济大省, 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据此完成 (1) ~ (2) 题。 (1) “ 坑口 ” 电站建设的意义不包括 (    ) A. 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 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 增加经济产值 D. 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 解析: “ 坑口 ” 电站是火电站,对大气环境有污染。 答案: D (2) 我国在山西最适宜布局有色冶金工业的条件有 (    ) ① 煤炭储量大  ② 铝土矿储量大  ③ 接近工业基地或 中心城市  ④ 交通便利 A. 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山西省铝土矿资源丰富,所以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原料丰富,煤炭资源丰富可以为有色冶金工业提供动力 ( 提供电能 ) ;但有色冶金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和交通运输。 答案: B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 1 ~ 2 题。 1. 图中表示的是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哪 项措施 (    ) A. 扩大煤炭开采量 B.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 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2. 属于缓解交通运输压力措施的是 (    ) ① 加强铁路运输建设    ② 辅以公路建设 ③ 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④ 发展炼焦业 A. ① B.①②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组题主要考查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通过读图可知措施之一是增加煤炭开采量;由于本区市场需求有限,因而煤需大量外运,进行运输专线铁路建设,辅以公路及坑口电站的建设均为缓解交通运输压力的措施。 答案: 1.A   2.C 山西省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德国鲁尔区以能源优势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据此回答 3 ~ 4 题。 3. 目前山西省和鲁尔区在能源开采和利用方面所面临的共 同问题是 (    ) A. 酸雨蔓延 B. 市场萎缩 C. 资源枯竭 D. 运输量大 解析: 运输量大是两地共同面临的问题,其余的是鲁尔区在能源开采和利用方面存在的严峻问题。 答案: D 4. 为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两地共同采取的改造措施是 (    ) A. 调整工业结构 B. 调整工业布局 C. 发展有色冶金 D. 实行产业转移 解析: 调整工业结构,优化煤炭的生产链,有利于两地资源优势的发挥和经济的发展。 答案: A 图 1 是 1 月某时地面天气图 ( 单位:百帕 ) 。读图,回答问题。 (1) 图 2 阴影区域是我国 21 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 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 图 3 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 E 、 F 处的工业部 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3) 与 20 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 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 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 课堂笔记 ]   第 (1) 题,图 2 中阴影区为我国山西能源基地,其建设的区位条件包括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交通条件、消费市场和地形、水源等方面。第 (2) 题,根据题目 “ 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 ” 和工业联系的特点可以判断出 E 为电力工业, F 为建材工业,建材厂可以利用火电厂的粉煤灰等制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第 (3) 题,与 20 世纪初的鲁尔区相比较,该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这些环境问题产生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 答案 ]   (1) 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邻近消费区。 (2)E :电力工业, F :建材工业。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3) 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下图是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1 ~ 2 题。 1. 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甲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 B. 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 近,地势平坦 C. 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D. 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 2. 据调查,甲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区,其原 因是 (    ) A. 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区小 B. 甲地区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区小 C. 甲地区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区多 D. 甲地区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区大 解析: 图中丙地为塔里木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盆地底部风力小,因而有效风能密度小。甲地位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能源消耗量大,因此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乙地区。 答案: 1.D   2.D 4 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图甲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图乙是某 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 (1) 进入 21 世纪,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结合图甲说明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并从矿 物能源供需状况、技术和环境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 (2) 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 因素。 (3) 分析乙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该地正在开发的可再 生常规能源是什么? 解析: 本题以电能开发和风能资源分布为背景,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审题能力。第 (1) 题,要把题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分析。第 (2) 题,甲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以西北风为主,夏季风力小,气象灾害频发且人口少,经济较落后,距发达地区远,远离消费市场。第 (3) 题,乙为四川盆地,可从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 答案: (1) 变化特点:快速增长。 主要原因: ① 矿物能源逐渐枯竭,能源需求量增大,供需矛盾加剧; ② 技术进步使发电成本下降; ③ 开发风能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和破坏。 (2) 自然原因: ① 夏季风力相对较小; ② 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市场条件:远离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远。 (3) 原因: ① 离冬季风源地远; ② 受盆地周围山地及高山影响,风力减弱。 可再生常规能源:水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