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5/14/275543ff7bbdde404f2000b43c97ce49/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5/14/275543ff7bbdde404f2000b43c97ce49/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5/14/275543ff7bbdde404f2000b43c97ce49/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04地壳的运动规律(押题专练)作业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题。 P地地层剖面图 1. P地区的地壳演化过程是( ) A.沉积—褶皱—岩浆侵入—断层 B.断层—褶皱—岩浆侵入—沉积 C.断层—岩浆侵入—沉积—褶皱 D.沉积—断层—岩浆侵入—沉积 【答案】D 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地处横断山东侧,海拔3 222米,为世界第二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形成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读图,完成2~3题。 2.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 A.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B.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C.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D.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3.大瓦山形成过程中,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则地表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 ) A.平顶的桌状山 B.起伏和缓的丘陵 C.沉积层深厚的盆地 D.林立的峰林、峰丛 【答案】2.A 3.D 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完成4~5题。 4.该河谷( )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5.图中( ) 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 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解析】第4题,该河谷处岩层向上拱起,说明是背斜构造,故B项正确。图中河床呈槽型,说明位于中下游段,故A项错误;乙岸堆积物少、甲岸堆积物多,说明甲岸为堆积岸或凸岸,乙岸为侵蚀岸或凹岸,故C项错误;河流流向无法判断,左右岸难以确定,故D项错误。第5题,图中岩层具有明显的弯曲,形成褶皱构造,说明岩层受到地壳运动的挤压作用,故C项正确。下面的岩层形成时间早于上面的岩层,故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故A项错误;图中③处无断层,没有出现断裂下陷,故B项错误;甲位于平均洪水位以下,不适合聚落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4.B 5.C 艾里定律是计算河流泥沙中的底沙或推移质的一个基本公式,被水流推动的物体重量(W)与流速(V)的6次方成正比。这一定律说明流速的微小变化可导致底沙推移量的很大变化。下图示意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某河流干支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地形剖面。据此完成7~9题。 6.图中河流M、N、T、S四处,被水流推动的物体重量最大的是( ) A.M B.N C.T D.S 7.某地质爱好者在N地附近,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原因可能是( ) A.该河段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急,搬运能力强 B.该河段流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 C.该河段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河流流速变化大 D.该河段降水少,地势起伏小,沉积作用显著 8.该河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 A.M以上河段 B.MN之间 C.NT之间 D.TS之间 【答案】6.C 7.C 8.D 河流阶地主要是在气候变化和构造抬升共同作用下形成。通常情况下,气候变化控制着河流堆积下切,构造则为河流下切提供了驱动力和空间。下图、下表分别为渭河上游陇西段阶地的分布图和参数表。据此完成9~11题。 渭河陇西段阶地参数 注:拔河高度指阶地高出现代河床的相对高度 9.历史上气候最为湿润时期和地壳上升幅度最大时期形成的阶地分别是( ) A.T1、T2 B.T3、T4 C.T4、T5 D.T6、T7 10.与南岸相比,北岸阶地数量少,原因是北岸( ) A.流水侵蚀作用强 B.水平运动强烈 C.风力堆积作用弱 D.抬升运动微弱 【答案】9.C 10.D 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蘑菇石”(如下图) 。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据此完成11~12题。 11.底部岩石按成因属(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1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 ) A.沉积——火山喷发——风化侵蚀 B.火山喷发——地壳抬升——沉积 C.沉积——地壳抬升——火山喷发 D.地壳抬升——火山喷发——风化侵蚀 【答案】11.C 12.A 天坑,是存在于碳酸盐岩层中从地面往下形成的深度和口部都在百米以上的陷坑状的地形。已经被确认的天坑约2/3分布在中国。据此完成13~14题。 13.下列省份,天坑数量最多的是( ) A.贵州 B.广东 C.吉林 D.西藏 14.下列构造示意图(如下图,该地地势北高南低)中最易形成巨大天坑的是( ) A.a B.b C.d D.d 【解析】第13题,由材料可知,天坑是存在于碳酸盐岩层中从地面往下形成的深度和口部都在百米以上的陷坑状的地形,我国碳酸盐层分布最为广泛地区为云贵高原地区,结合选项可知,贵州省天坑最多,故选A。第14题,读图可知,图中b岩层地势较低,且地势北高南低,说明该地为河流流经地区,而下部隔水层受侵蚀缺失,与其下的石灰岩层发生溶蚀作用,形成天坑,故选B。 【答案】13.A 14.B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15~17题。 15.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 16.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 ) A.风速快 B.植被多 C.坡度缓 D.降水多 17.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 ) ①营造常绿阔叶林 ②风蚀坑内设置沙障 ③控制越野自驾游 ④种植耐旱农作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5.C 16.B 17.C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A、B两地的地质构造分别对应下图的( )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19.图中B区域北侧的高原主要地貌类型及民居说法正确的是( ) A.喀斯特地貌 竹楼 B.雅丹地貌 土楼 C.黄土地貌 窑洞 D.丹霞地貌 蒙古包 【答案】18.C 19.C 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壶穴一般是由于河水流量增加,带动上游的石块向下游流动,当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处无法前进时,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经历长时间后形成圆形孔洞,称为壶穴。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河谷中风化坑和壶穴的空间分布图(注:0米表示观测地点的高度)。根据材料完成20~21题。 20.根据图文信息,下列关于河谷风化坑和壶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风化坑多发育在位置较高、坡度较陡的河谷区域 B.河流壶穴发育位置较低,分布在-1米的河谷区域 C.由于流水不断侵蚀打磨,壶穴口径边缘坑坑洼洼 D.风化坑在河床相对抬升后,由积水风化而形成 2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废弃的河流壶穴逐步转化为风化坑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答案】20.D 21.C 22.崮,是一种四周陡削、山顶较平的山,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山”,高度在10米至100米之间。山东枣庄市抱犊崮是国家级森林地质公园,丰富的地质岩层记载着华北寒武纪数亿年的地质史,大量的生物化石述说着远古的繁盛。寒武纪华北地区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沉积。抱犊崮的形成过程是( ) A.流水沉积—外力侵蚀—隆起抬升 B.海相沉积—隆起抬升—外力侵蚀 C.隆起抬升—流水沉积—外力侵蚀 D.外力侵蚀—海相沉积—隆起抬升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已知该区域岩石为海洋沉积形成,即先是海相沉积;此后随着地壳运动,岩层隆起抬升,形成山地;后遭受外力侵蚀,形成“桌形山”或“方山”。选B。 【答案】B 花山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峰丛洼地地貌区,区内由几座相连的山峰簇拥,山峰主要由石炭系碳酸盐岩地层组成。下图为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图。据此完成23~24题。 23.左江花山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可能形成的岩石是(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砂岩 D.页岩 【解析】花山岩石属于石灰岩,其经变质作用后形成大理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砂岩和页岩属于沉积岩。选B。 【答案】B 24.左江花山地貌在形成过程中可能( ) A.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B.流水冲蚀作用对地貌影响最大 C.山峰之间有封闭性溶蚀洼地发育 D.生物起到的作用较小 【答案】C 蓝田汤峪和蓝田玉是蓝田的特色,下图为陕西蓝田汤峪地区地质图。读图完成25~26题。 25.蓝田汤峪最可能存在于图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蓝田汤峪是地下热水沿地壳断裂带出露于地表形成的温泉,因此一般出现在断裂带附近。丙地位于山前断裂带,且为断裂交会处,岩石破碎,地下水易出露;丁附近为变质岩,不可能存在温泉;甲、乙两地距断裂带较远。选C。 【答案】C 26.蓝田玉的成因是( ) A.岩浆喷发作用 B.岩石变质作用 C.岩石风化沉积 D.河流沉积作用 【解析】蓝田玉是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形成的美玉。选B。 【答案】B 风蚀坑通常指植被覆盖的固定沙丘或者平坦草地受风吹蚀而形成的凹地、槽和洼地。读风洞实验中植被覆盖度与土壤风蚀之间的关系图,完成27~28题。 27.下列条件中最有利于风蚀作用的是( ) A.盛行风风速大 B.地表坡度大 C.土壤颗粒大 D.植被覆盖率低 【答案】D 28.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描述雅丹地貌的形成:“浍其崖岸,馀溜风吹,稍成龙形”,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风力侵蚀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 B.风力搬运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 C.雅丹地貌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D.雅丹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风力和流水作用 【解析】从描述中的“浍”“溜”和“风”可以看出雅丹地貌的成因既有流水作用也有风力作用。选D。 【答案】D 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读图,回答29~30题。 29.关于该区域“天坑”等地貌的形成过程,推断最可能正确的是( ) A.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 B.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 C.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 D.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 【答案】A 30.溶洞的形成与地壳的抬升、沉降作用有关,当处在地质稳定期时,通常形成水平溶洞。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至少经历了三次地质稳定期 B.河谷的形成与河流侵蚀有关,与地壳抬升无关 C.该处降水偏少,故溶洞内无水 D.石灰岩多裂隙,故地下水多且埋藏浅 【解析】此题的关键信息是“当处在地质稳定期时,通常形成水平溶洞”。当然河谷的形成不仅与河流侵蚀有关,还与地壳抬升导致的下切侵蚀有关。喀斯特地貌一般发育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降水较多;因为溶洞有多层,且水往低处流,所以地下水埋藏不一定浅。 【答案】(1)A处的三角洲是由奥卡万戈河上游流域发生水土流失,土壤被流水侵蚀进入河流,并通过流水搬运作用,搬运至卡拉哈里沙漠北部的沼泽地,由于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的。 (2)甲地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且受到沿岸寒流影响;乙地沙漠则因为处于内陆,且受到周边高原的阻挡,水汽难以进入。 (3)丁聚落比丙聚落规模大,发展潜力(前途)大。原因:丁聚落附近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而丙聚落处于沙漠地区,水源不足;且丁聚落有交通线路经过。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为雅鲁藏布江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夏季分布状况,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雨量仅140 mm,冬季盛行偏北风。 (1)说出PQ、QR两段河谷地形的差异,并指出产生差异的因素。 (2)说明QR河段沙洲形成过程。 (3)分析甲地沙丘形成过程。 (4)有人提议在R处筑坝发电,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PQ为峡谷,QR为宽谷;岩石硬度;河流流速。 (2)PQ段上游河流流速快,侵蚀力、搬运能力强,携带泥沙量大;QR段流速缓慢,泥沙沉积,形成沙洲。 (3)(甲处上风向河床宽阔,)冬季枯水期大片沙滩裸露,偏北风将沙搬运至甲处,因山地阻挡,风速减小,风力沉积形成沙丘。 (4)赞同。理由:R处为峡谷,筑坝工程量小,上游为宽谷有利于储水。 不赞同。理由:水量小,可能导致生态破坏(或: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3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洋县北部的华阳古镇,地处秦岭南坡腹地,境内的兴隆岭一带气候暖湿,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洋县东部的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属古板块结合部。全长约53公里,可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段浅宽,下段深窄,两岸山林茂密。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由浊变清,故黄金峡有“过滤器”之称。东汉蔡伦在洋县首先使用树皮制造出低廉优质纸张,受到汉和帝称赞,造纸术得到推广。下图示意洋县及周边地区。 (1)简述黄金峡的形成过程。 (2)说明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水质变清的原因。 (3)从地形的角度分析兴隆岭一带被誉为“西北小江南”的原因。 (4)简析东汉时期洋县发展造纸作坊的有利条件。 【答案】(1)①位于古板块汇合处,断裂发育,岩石破碎,②经汉江水的长期下切侵蚀而形成峡谷。 (2)①上段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②山高谷深,两岸森林茂密,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小,进入峡谷的泥沙少。 (3)①兴隆岭地处冬季风的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冬季温暖;②夏季风的迎风坡,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③黄金峡、酉水溪等谷地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向,成为东南暖湿气流的通道,水汽更加充足。 (4)①山林茂密,原料丰富;②河水清澈,水质优良;③临近古道,便于外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