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3月份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高三二部地理周末限时训练 一.选择题 飞絮是杨树、柳树等植物种子成熟炸裂后飘出毛絮的自然现象,在干燥、温暖和阳光充足的天气下最易发生。下图为北方春季一天的气温变化图。 读图完成问题。 1. 据图推测飞絮高发的时间段为 A. 2时—6时 B. 10时—16时 C. 14时—20时 D. 18时—22时 2. 飞絮在上述时间段高发的主要原因是 A. 气温高,对流运动强 B. 温差大,空气不稳定 C. 空气湿,飞絮易扩散 D. 气温低,飞絮易产生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据材料并分析图中信息可知,一天中10时—16时气温较高,而飞絮在干燥、温暖和阳光充足的天气下最易发生。因此可推测飞絮高发时间段为10时—16时。故选B。 【2题详解】 在干燥、温暖和阳光充足的天气下飞絮最易发生,这是因为此时段气温高,大气对流运动强烈,植物种子成熟炸裂后,飞絮在大气对流运动作用下漫天飞舞,A正确,B错误。空气湿,飞絮不易扩散,C错误。中午附近时段,气温高,飞絮易产生,D错误。故选A。 下图为某年6月琼东沿海海水表层等温线分布图(甲图)和某地理事物分布图(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甲图中琼东沿海海水表层等温线呈半环状,数值向外海递增。形成这种分布状况,主要是因为 A. 大量陆地淡水的注入 B. 台风造成的暴雨 C. 大幅度的涨潮 D. 深层海水的上泛 4. 根据甲图推断乙图所示地理事物最可能是 A. 降水量 B. 含沙量 C. 浮游生物量 D. 海水盐度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图中显示,琼东沿海海水表层等温线呈半环状,数值由海岸向外海递增,说明海岸地带形成冷水中心,应是由海岸带深层海水上涌所致。夏季该地盛行离岸的西南风,受其影响表层海水由海岸向外海流动,深层冷海水上升补偿,故符合题意的选项为D,A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深层海水在上升过程中,会把海洋底部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营养盐类会促使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故符合题意的选项为C,ABD错误。故选C。 2018年12月9日,欧洲第五大悬索桥(桥梁结构无需桥墩)——挪威哈罗格兰德大桥正式通车。该桥由中国企业承建,绝大部分构件在中国生产,再运至挪威组装。下图示意哈罗格兰德大桥及周边地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对隆巴肯峡湾沿线的欧洲国际公路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 冰川泥石流 B. 崩塌 C. 洪涝 D. 水土流失 6. 哈罗格兰德大桥采用悬索结构主要是由于所在区域 A. 潮流复杂 B. 基岩松软 C. 风力较强 D. 水深较深 【答案】5. B 6. D 【解析】 【5题详解】 欧洲国际公路临隆巴肯峡湾,峡湾为冰川侵蚀消融后所形成的,所以这里没有冰川,冰川泥石流不会存在,A错。峡湾地势陡峭,阴雨天多,虽降水强度不大,但降水期较长,地质灾害多发,易产生崩塌,B符合题意。从大桥所在纬度及地理位置可以推出,这里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月降水较均匀,植被覆盖率较高,再加上峡湾区域地形起伏较大,而且欧洲国际公路在沿海地区,利于排水,所以洪涝发生的可能性较少,C错。从大桥所在纬度及地理位置可以推出,这里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月降水较均匀,植被覆盖率较高,所以这里水土流失较少,D错。故选B。 【6题详解】 潮流受海水潮汐作用的影响,是潮汐作用周期运动的表现,峡湾底部原形成时应为冰川侵蚀的U型谷,地势相对平缓,而这里只有单向海水进入峡湾,没有其它海水或多向洋流等侵扰,风向也大多单一,潮流应该具有规律性,而不复杂,A错。悬索结构桥梁结构无需桥墩立柱,可推测出当地可能树立桥墩难度大成本高。当地为峡湾,原来破碎或松软的岩石已被冰川侵蚀,再则从图中可以看出桥的两端各有一桥墩,只是中间没有桥墩,也可以表明这里基岩并不松软,B错。悬索结构是采用悬索拉起桥面,风力较强会吹动桥面,不利于稳定,受西风和当地地形影响,峡湾风较大,采用悬索结构会增加建桥的难度和成本,所以这里采用悬索结构不是因为这里风力较强,C错。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水域中间不放桥墩,可能是因为水道中间水较深,施工成本更高,D符合题意。故选D。 漏刻是我国古代应用最广的计时仪器。“漏”指漏壶,是仪器的泄水部分;“刻”,指受水壶中的刻箭,是仪器的受水部分。漏刻计时必须经常与天文测时比对,以确定计时的起点和时间单位,白天对日晷表影位置、夜晚观测恒星位置来校正漏刻的准确度。日晷也是我国古代长期使用的计时工具。最常见的日晷是赤道式日晷,晷面与赤道面平行,晷针指向北极星,通过晷针日影移动来计时。下图分别示意我国北方某城市曾经使用的漏刻和赤道式日晷。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漏刻采用多级漏壶滴水的目的是提高计时的准确性,原因是这种方式能 A. 减少夏季蒸发量 B. 预防冬季结冰 C. 保持漏壶水位稳定 D. 保证受水壶匀速受水 8. 随着白昼时间的推移,晷针日影移动的方向是 A. 顺时针 B. 逆时针 C. 先逆时针后顺时针 D. 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9. 图示时间太阳位于当地的 A. 西北方天空 B. 西南方天空 C. 东北方天空 D. 东南方天空 【答案】7. D 8. A 9. D 【解析】 【7题详解】 多级漏壶的设计是为了保证最后一级漏壶不会因时间推移而出现水位降低(水位降低,压力减小,漏水量会减小)现象,从而保证其漏水量的稳定,这样受水壶匀速受水,计时浮标匀速上升,计时准确性得到保证,D正确。蒸发量与气温和漏壶水面大小关系密切,多级漏壶增大了水面,并不能减少蒸发量,故A错。是否结冰与气温关系密切,多级漏壶并不能升高气温,故B错。多级漏壶能保持最后一级漏壶的水位稳定,并不能保持所有漏壶的水位稳定,故C错。故选D。 【8题详解】 晷针指向北极星,由此可确定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上午日影位于偏西方(图中右侧)正午日影位于正北方(图中正下方),下午日影位于偏东方(图中左侧)),所以晷针日影呈顺时针方向移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通过上题的分析可知,图示日影位于西北方向,所以太阳应该位于当地的东南方天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最北部,该地区地处阿尔泰山的山地迎风坡,这里夏秋多雨、冬春多雪。降水多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下图为阿勒泰地区某公路地段的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可能与公路两侧的箭头型标志的设置有关的自然灾害是 A. 大风 B. 暴雪 C. 洪水 D. 大雨 11. 公路两侧的冬小麦种植农户希望冬季降雪量多一些,积雪在冬季的主要作用是 A. 可以削减风力 B. 保持土壤肥力 C. 增加土壤水分 D. 对作物有保温的作用 【答案】10. B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该地区多雨、多雪、多大风。从图中可以看出道路两侧的箭头指向道路的边缘,积雪覆盖道路,造成路的边界模糊不清,所以箭头有指示道路边界的作用。所以,与公路两侧的箭头型标志的设置有关的自然灾害是暴雪,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大量的积雪在冬季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春季积雪融化时才能起到保湿的作用。故D正确, ABC错误。故选D。 六道沟流域位于陕西省神木县以西14千米,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北依长城,当地主风向为西北风,次主风向为东南风,东风最弱。坡顶侵蚀速率西北坡大于东坡。下图示意西北坡和东坡采样点分布以及沿样线的坡面地形,采样点1-4、17 -19和32为耕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 六道沟流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A. 气候年内变化轻微,多旱少洪 B. 降水年际变化小且年内集中 C. 地形破碎,风沙地貌、流水侵蚀地貌交错 D. 荒漠植被为主,退化比较严重 13. 六道沟流域坡顶西北坡和东坡侵蚀差异的主要成因有 ①东坡的水蚀较小 ②西北坡植被较差 ③东坡具有风积作用 ④西北坡风蚀作用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 东坡中上部颗粒最粗的采样点最可能是 A. 19、20 B. 21、24 C. 22、23 D. 28、29 【答案】12. C 13. D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区域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材料信息显示,六道沟流域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气候大陆性强,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大,A不符合题意。气候大陆性强,降水年际变化大,B 不符合题意。当地位于气候过渡地带,风力作用和流水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地形破碎、风沙地貌、流水侵蚀地貌交错的地表景观,C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该流域位于沙漠边缘,应以草原植被为主,D不符合题意。 【13题详解】 东坡为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稍多,因此水蚀相对较大,①不符合题意。没有信息表明西北坡植被较差,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东风最弱,因此东坡具有风积作用,使得侵蚀较弱,③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当地主风向为西北风,因此西北坡风蚀作用强,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14题详解】 东坡中上部沉积物由重力作用,大颗粒沉积物会向低处移动,且移动速度快于小颗粒物。图中显示,19、20、21、24、28、29等采样点,坡度较陡,大颗粒物容易移走,沉积颗粒物较小,排除A、B、D。22、23两采样点位于沟谷谷底,大颗粒物容易移到此处沉积,因此最粗的采样点最可能是22、23,选项C符合题意。 我国K冰川沿山谷分布。某科考队在2003年7月1日至9月13日对该冰川末端进行考察,发现:该时段山谷风显著,主要风频为西北风和南风(下图);以夜雨为主,日降水量与气温日较差呈正相关。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 该时段,K冰川末端谷风最强通常出现在 A. 2时前后 B. 8时前后 C. 13时前后 D. 15时前后 16. K冰川 A 西北高,东南低 B. 西南高,东北低 C. 东南高,西北低 D. 东北高,西南低 17. 该时段,K冰川末端7月10日降水量最大。该日 A. 冰川消融量较少 B. 西北风风速较大 C. 太阳辐射量较弱 D. 气温日较差较小 【答案】15. D 16. A 17. B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图中风速变化曲线判断,该时段(2003年7月1日至9月13日),K冰川末端谷风最强通常出现在15时前后,风速可达2.8米/秒,D正确。读图可知,2时前后风速约2.0~2.2米/秒,8时前后风速约2.4~2.6米/秒,13时前后的风速约2.4~2.6米/秒,都不是最强的,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图中显示,K冰川末端夜晚的山谷风以西北风为主,按照山谷风环流原理可知,夜晚谷地散热不畅,气温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近地面风由山坡吹向山谷,即形成山风,该地夜晚盛行西北风,即山风为西北风,因此当地地势大致是西北高、东南低,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7题详解】 该时段,K冰川末端7月10日降水量最大。材料信息表明,当地日降水量与气温日较差呈正相关,说明该日当地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因此白天气温较高,冰川消融量可能较多,而不是较少,A错误。材料信息表明,该谷地以夜雨为主,该日降水量最大,说明夜雨最多,表明谷地上升气流最强,近地面气压最低,山坡与山谷之间气压梯度力较大,山风较强,当地山风以西北风为主,因此西北风风速较大,B正确。材料信息表明,该谷地以夜雨为主,对太阳辐射影响不大,根据前面分析可知,白天气温较高,说明太阳辐射量较强,C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当地日降水量与气温日较差呈正相关,当地该日降水量最大,因此气温日较差较大,D错误。故选B。 【点睛】 在白天,山坡受太阳辐射加热后升温更快且气温更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山谷获得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推动空气由山谷沿坡面向山上运动,形成谷风。谷风在山坡和谷地温差最大时达到最强,通常为午后至日落前。在黑夜,山坡的冷却速度要快于山谷(地形封闭)且气温更低,此时山坡与谷地间的气压梯度和白天正好相反,山坡近地面产生高气压,谷地产生低气压,气压梯度力推动空气由山坡向谷地形成山风。山坡和谷地在进入午夜后温差变大,因此午夜至日出前后是一天中山风最强的时刻。 沙糖橘,因最初产于广东者四会市(境内多山,75%以上的面积为山地、丘陵)黄田镇沙糖坑村而得名,成熟期为12月下旬~次年2月。凭借其优良口感和品质,当地所产沙糖橘广受顾客好评。2013年开始至今,四会市沙糖橘种植面积锐减70%,随后沙糖橘产业慢慢地转向了广西。现在,距四会市较近的广西桂林荔浦县,已取代黄田镇沙糖坑村,成为我国“沙糖橘之乡”。2018年广西沙糖橘产量超600万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导致2013年后四会市沙糖橘种植面积锐减的原因最可能是 A. 橘树病害暴发 B. 品种严重退化 C. 城市化进程快 D. 市场竞争激烈 19. 荔浦县能够取代广东沙糖坑村成”沙糖橘之乡”,主要原因在于其 A. 自然环境更优越 B. 生产技术先进 C. 品牌优势明显 D. 生产成本较低 20. 除品质外,沙糖橘价格较高的另一主要原因是 A. 上市晚,处于市场空档期 B. 产量太少,供不应求 C. 人工费用高,生产成本高 D. 地处偏运,运输费用高 【答案】18. A 19. D 20. A 【解析】 【18题详解】 2013年后四会市沙糖橘种植面积锐减,在短时间内种植面积锐减,最可能的原因应该是突发的橘树病害,A对。随着农业种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品种会不断改良,B错。四会市(境内多山,75%以上的面积为山地、丘陵)适宜种植的山地丘陵面积广,城市化进程快对沙糖橘种植面积影响不大,C错。四会市沙糖橘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市场竞争激烈不会导致四会市沙糖橘种植面积锐减,D错。故选A。 【19题详解】 四会市种植沙糖橘的历时悠久,自然条件更加优越,A错。四会市种植沙糖橘的历时悠久,经验丰富,生产技术更加先进,B错。四会市沙糖橘凭借其优良口感和品质广受顾客好评,品牌优势更加明显,C错。广西桂林荔浦县比广东四会市经济落后,劳动力廉价,生产成本低,D对。故选D。 【20题详解】 据材料“成熟期为12月下旬~次年2月”可知,与其他柑橘相比,沙糖橘上市晚,处于市场空档期,所以价格较高,A对。产量太少,供不应求;人工费用高,生产成本高;地处偏运,运输费用高不是沙糖橘价格高的主要原因。BCD错。故选A。 【点睛】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经验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武汉为中心引领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群发展,将武汉确定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近年来,武汉光谷已形成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该城市从传统的“钢城”向“芯城”转型升级。 材料二 武汉附近的长江河道中沙洲众多,成因不同,消长不停。受西晋“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影响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出现“洲渚日增,江流日狭”的现象。 材料三 下图为长江黄金水道布局示意图和武汉及周边地区略图。 (1)简述哪些区位因素的变化,促使武汉从“钢城”向“芯城”的转变。 (2)说出甲、乙两处沙洲的不同成因。 (3)简述材料二中“洲渚日增,江流日狭”的原因。 【答案】(1)武汉科技快速发展、劳动力素质提高;环保要求提高;航空发展,空运能力的增强;原料和能源投入成本上升;市场需求变化(钢材等市场需求萎缩)。 (2)沙洲成因:甲沙洲处河道变宽,流速减缓,泥沙沉积而成;乙沙洲是丰水期或洪水期,主流截弯取直形成新河道,原来的凸岸滩地变成江心洲。 (3)南方人口增多(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南方加大垦荒(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条件和河流堆积地貌的成因。 【详解】(1)从“钢城”向“芯城”的转变体现了武汉由传统工业向高技术工业方向发展,应该是传统工业的衰落导致其发展方向变化。结合世界钢铁工业区的发展历程可知:原料(铁矿石)和能源投入成本上升,导致生产成本上升;钢铁工业环境污染严重,中国注重环保,治污费用提高;钢铁市场需求变化,钢铁替代品出现,导致钢材等市场需求萎缩;高技术工业发展需要大量高技术人才、便捷的交通。武汉经济发展较快,拥有众多知名高等院校,科技快速发展、劳动力素质提高;航空发展,空运能力的增强,高速交通线建设较快,交通便利。这些促使武汉从“钢城”向“芯城”的转变。 (2)结合甲沙洲所在河道特征可以看出,沙洲上游河道自上而下逐渐变宽,河道变宽后,水面展开,河流流速减慢,上游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形成甲沙洲。乙沙洲附近河道弯曲因为河流侧蚀导致河道弯曲,乙沙洲所在一侧是河流凹岸,是被侵蚀的一侧,其沙洲形成主要原因不是河流沉积,而是河流洪水期,河流流量大、流速快,主流截弯取直形成新河道,原来的凸岸滩地变成江心洲。 (3)材料提到受西晋“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影响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洲渚是水中小块陆地,即沙洲。洲渚日增,说明泥沙沉积严重,导致大量沙洲形成,原因应该是人口增加后,大量开荒种地,导致植被破坏,当地多低山丘陵,降水多,易引发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大,从而形成“洲渚日增,江流日狭”的现象。 【点睛】工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原料、燃料、土地、水源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市场、劳动力、科技、政策、工业基础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巴列湖(位置见下图)是巴勒斯坦地区最大的淡水湖,四周为山岭及台地,湖岸地势多陡峭。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米,水清而味甜,盛产鱼类。水面常平静无波,但时有狂风巨浪。水源自北端流入,再向南端流出注入约旦河。上游是上约旦河,其注入的水量尚不足流出水量的一半,但该湖在较长的历史时间里水量是比较稳定的。近年来,湖区周边的开发导致水量减少,有时达到危险的低水平。 (1)比较太巴列湖与死海水文特征的差异。 (2)从地形与热力作用角度分析太巴列湖狂风巨浪的形成过程。 (3)分析太巴列湖的主要补给类型。 【答案】(1)太巴列湖有河流流出,是淡水湖;水量稳定,年际变化较小。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湖水盐度高;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2)该湖湖面地势低,温度高;东侧高原空气冷却快,密度增大;地势陡峭,空气下沉重力作用显著,冷、暖空气在湖面相遇,引起狂风巨浪。 (3)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雨水补给较多;处于板块张裂边界,断层发育,有大量地下泉水补给。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湖泊的水文特征。 【详解】(1)湖泊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量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盐度高低等方面。根据图文材料中太巴列湖与死海信息可知,太巴列湖有湖水流出,是淡水湖;在较长的历史时间里水量比较稳定,年际变化较小;而死海没有湖水流出,加之蒸发旺盛,湖水盐度高,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2)注意审题,题目要求从地形与热力作用角度分析,狂风巨浪的形成主要与冷暖空气在湖面相遇有关,可类比迁移山谷风的成因。结合材料“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约213m”及太巴列湖东西向横剖面图可知,湖面地势低,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规律,可知其气温高;而东侧高原地势高,空气冷却快,密度增大;冷空气沿坡下沉,由于地势陡峭,空气下沉重力作用呈著,冷、暖空气在湖面相遇,引起狂风巨浪。 (3 )湖泊的主要补给类型包括河水补给、雨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等。结合图文材料,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太巴列湖靠近地中海,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雨水补给较多;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m,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水量稳定。 【点睛】相关知识链接: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汛期、流速、凌汛等。 23.【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滇池湿地,是昆明的一张靓丽名片,曾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中国最美温地”。2019年,将在滇池周边新建了7块地,预计到2020年滇池湿地面积不低于90万亩。经过10多年的生态修复,目前滇池湖滨已经初步构建了一条植被覆率超过80%的环滇池闭合生态带,形成了一条以自然生态为主、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的湖滨生态绿色屏障。 分析滇池湿地交化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有利:湿地面积增加,滇池蓄水量加大;湿地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加大;生物多样性增加;环境净化能力增强;使城市更加亲近自然。(任答四点) 不利:耕地面积减小;城市建筑后备用地减小等。(任答一点)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湿地的保护。 【详解】滇池湿地交化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有利的有,预计到2020年滇池湿地面积不低于90万亩,湿地面积增加,滇池蓄水量加大;湿地面积增大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加大;滇池湖滨已经初步构建了一条植被覆率超过80%的环滇池闭合生态带,形成了一条以自然生态为主、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的湖滨生态绿色屏障,生态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增加;环境净化能力增强;使城市更加亲近自然。 不利:湿地面积扩大,占用部分耕地和城市后备用地,耕地面积减小;城市建筑后备用地减小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