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18-2019第一学期高三地理期中质量检测 一、选择题。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下图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水库建成后能够 A. 改善航运条件 B. 开发河流水能 C. 增加径流总量 D. 消除地质灾害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水库大坝宜建在山谷口,同时库区要具有较大的集水区,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甲乙位于山谷地区,同时考虑到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则乙地海拔低,建设成本高,所以选甲,故A项正确。 【2题详解】 水库建成后能够开发河流的水能资源,不会增加径流总量,可能引发地质灾害;该区域等高线密集,河流落差大不适宜航运,B项正确。故选B。 下图中甲、乙、丙、丁为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四个国家。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 丁国家 A. 临北冰洋和印度洋 B. 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广 C. 海岸线漫长,海运发达 D. 亚洲领土面积大,为亚洲国家 4. 与甲、乙、丁三国比较,丙国水资源数量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土面积最大 B. 降水量更丰富 C. 纬度低,蒸发量大 D. 热带草原分布广 【答案】3. B 4. B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俄罗斯地理特征以及巴西水资源丰富的原因分析,需要抓住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丁国为俄罗斯。 俄罗斯北临北冰洋,南部主要与中国接壤,没有濒临印度洋;故A错误; 俄罗斯所处纬度位置较高,以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制植被就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故B正确;俄罗斯海岸线漫长,但由于纬度高,结冰期长,海运部发达,故C错误; 俄罗斯为欧洲国家,故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根据图中国家位置以及轮廓可以判断,甲国为加拿大,乙国威美国,丙国为巴西,丁为俄罗斯; 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巴西水资源最丰富,主要由于巴西位于赤道附近,全年守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富,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 A. 用水便利 B. 土壤肥沃 C. 地势平坦 D. 植被缺失 6.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7.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 A. 热带雨林气候区 B. 地中海气候区 C. 热带草原气候区 D. 热带季风气候区 【答案】5. D 6. A 7. B 【解析】 【5题详解】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植被缺失,D对。用水便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与其它河流泛滥区相同,不是能直接耕种的原因,A、B、C错。 【6题详解】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特点为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A对,B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是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尼罗河下游泛滥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少雨,冬季多雨,C、D错。所以选A。 【7题详解】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是北半球冬季,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多雨,植物生长条件好,B对。热带雨林气候区作物四季可生长,A 错。热带沙漠气候区以荒漠为主,热带季风气候区是夏季多雨,降水季节与地中海气候相反,C、D错。所以选B。 【点睛】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植被缺失。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特点为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读“澳大利亚大陆年降水量(单位:mm)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8. 有关澳大利亚大陆西北部与西南部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北部以冬雨为主 B. 西南部以夏雨为主 C. 西北部西北风带来充足的水汽 D. 西南部西南风带来充足的水汽 9. 有关甲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上游水量丰富且水流平稳 B. 河流可能有两个汛期 C. 该河流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商品谷物农业 D. 汛期的成因与我国东北河流相似 【答案】8. C 9. B 【解析】 本题组以澳大利亚大陆年降水量分布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降水特征及影响因素、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西北部夏季时,赤道低气压带南移至此,北半球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风,从海洋上吹来的西北风给当地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丰富;而冬季该地受由陆地吹向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降水稀少,因此西北部以夏雨为主,A错,C对。澳大利亚西南部位于30°~40°S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影响,水汽丰富,降水多,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因此西南部以冬雨为主,B、D错。 【9题详解】 河流上游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大,雨季河水暴涨,干季水量少,甚至断流,且流经山地区,水流速度较快,甲河上游水流不平稳,A错误。图中显示,甲河流经冬雨区与夏雨区,所以河流可能有两个汛期,B正确。甲河流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有多种,主要以混合农业为主,C错误。该河流两个汛期都是由雨水补给形成,而我国东北河流的春汛是冬季积雪在春季融化形成的,D错误。 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下图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 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A. 晴,西北风 B. 阴,西北风 C. 晴,东南风 D. 阴,东北风 【答案】10. A 11. C 【解析】 本题组以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锋面气旋与天气、风向、反气旋与天气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0题详解】 图中显示,甲、乙、丙、丁四地位于气旋中心附近,形成锋面气旋,甲和乙两地位于气旋向西延伸的低压槽两侧,根据气旋的旋转方向判断,该低压槽形成冷锋,甲位于冷锋锋后,乙位于冷锋锋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因此甲地可能降暴雪,乙地不会,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图中显示,丁地位于气旋向东延伸的低压槽中,根据气旋的旋转方向判断,该低气压槽形成暖锋,丁地可能有降雪,但暖锋雨强度较小,形成暴雪的可能性小,排除D。丙地位于暖锋锋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可能晴朗,排除C。所以选A。 【11题详解】 图中显示,戊地受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排除B、D。图中显示,戊地附近等压线呈南北走向,左侧气压低,右侧气压高,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东指向西,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风向右偏一个锐角,形成东南风,排除A,选项C符合题意。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 该地寒冷期( ) A 最低气温高于-16 ℃ B. 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 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 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14. 该地可能位于( ) A. 吉林省 B. 河北省 C. 山西省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12. B 13. C 14. D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影响气温日变化和日较差大小因素;经度与地方时。 【12题详解】 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首先膜内有保温作用,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排除③④。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弱,所以气温日较差大。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差小,且积雪覆盖有保温作用,所以选②,即B正确。 【13题详解】 由上题判断可知,①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③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④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由图可知,①②两曲线上下差异大,③④两曲线上下差异小,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材料给的是平均气温,不是最低气温。所以选C。 【14题详解】 由图表可知,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可以接近-16℃,说明地理位置上较靠北,可能为华北北部、东北或西北;该地达到一日之内温度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时左右,而当地时间应为14时左右,且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6℃左右,所以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即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以选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经度的确定,地方时的计算,一天中气温最高一般位于午后2点左右,当地地方时14点,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北京时间为16点左右,可知该地与北京的经度差30°,即该地大致位于东经90°,由此可以大致确定该地的地理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图为黄河中下游地区某地各节气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前一节气多年平均降水量差值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该地降水量最大的节气是 A. 谷雨 B. 夏至 C. 小暑 D. 大暑 16. 导致立秋到白露之间降水量差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B. 蒙古高压南移控制 C. 夏季风势力逐渐减弱 D. 受准静止锋影响 【答案】15. D 16. C 【解析】 本题组以黄河中下游地区某地各节气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前一节气多年平均降水量差值变化统计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降水量大小判断、降水变化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5题详解】 图中显示,从立春开始,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与前一节气降水量差值为正值,降水量逐渐增多,但增量不大,谷雨降水量也不大,排除A。图中显示,夏至之前降水量增量较大,但夏至以后与前一节气降水差值仍然为正值,说明后面节气降水量更大,排除B。小暑之后的大暑的与前一节气降水差值为正值,说明小暑不是降水最大的节气,排除C。图中显示,立夏之后,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与前一节气降水量差值为正值,说明降水量逐渐增多,总增量较大,说明大暑的降水量较大,且大暑过后的立秋,与前一节气降水量差值为负值,立秋的降水量比大暑小,因此大暑的降水量最大,D符合题意。 【16题详解】 立秋到白露之间与前一节气降水量差值为负值,说明降水一直减少。黄河中下游地区纬度较高,副热带高气压很难控制该地,排除A。立秋在8月初,白露为9月初,此时蒙古高压还未形成,排除B。8~9月,夏季风势力逐渐减弱,锋面雨带南移,黄河下游地区降水减少,选项C符合题意。如果受准静止锋影响,黄河下游地区会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降水应增多,排除D。 下图为某日一摄影爱好者于北京时间8:00在我国某地拍摄的日出景观图(图中树木为胡杨林,该日正午时分拍摄的胡杨林树影较胡杨林的实际高度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7. 该摄影者拍摄此景观时所处的方位是 A. 东北方 B. 西南方 C. 西北方 D. 东南方 18. 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经度范围约占全球的 A. 1/2 B. 1/4 C. 1/5 D. 1/6 【答案】17. B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如材料所述“该日正午时分拍摄的胡杨林树影较胡杨林实际高度矮”可知,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时太阳位于东北方向,所以拍摄者位于西南方,B对。 【1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景观的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8:00,则0时所对应的经线为0°经线,所以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为0°—180°,约占全球范围的1/2。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正日益被广泛开发利用。下图为某自动追光式太阳能发电场(41°N,155°E)景观及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原理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景观图中太阳能电池板 A. 正午时板面朝正南 B. 冬春季节发电量最大 C. 阴天时不工作 D. 发电量受太阳活动影响大 20. 一年中的正午时分,竖直转轴调节的太阳能电池板的角度差为 A. 23°26′ B. 41° C. 46°52′ D. 49° 【答案】19. A 20. C 【解析】 本题组以某自动追光式太阳能发电场景观及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原理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9题详解】 题中信息表明,该地区位于41°N,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题中信息表明,太阳能电池板可以自动追光,因此正午时板面朝正南,A符合题意。太阳能发电量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日照时数、天气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太阳辐射,图示地区冬春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角小,白昼较短,发电量不是最大,B不符合题意。太阳能电池板有太阳辐射时就会发电,阴天发电量相对较少,但不会不工作,C不符合题意。太阳活动对太阳辐射影响不大,因此对太阳能发电的影响不大,D不符合题意。 【20题详解】 要获得最多的太阳辐射能,太阳能电池板应与太阳光线垂直,而太阳能电池板板一年中调整的角度范围与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幅度相等。该地的纬度为41°N,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约为72°26′,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约为25°34′,则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最大幅度为46°52′,故太阳能电池板需要调整的角度差为46°52′,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21.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太空快递小哥”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升空。天舟一号发射升空2个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的速度逐渐减慢 B. 天山牧民将牛羊赶往云杉林之上的牧场 C. 好望角森林火险等级逐步升高 D. 堪培拉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天舟一号”发射时间——2017年4月20日为材料,涉及地球自转速度、天山冬夏牧场转换、气候特征、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题中信息表明,“天舟一号”发射升空日期为4月20日,两个月后为6月20日。地球自转的速度变化很小,没有明显的季节,A错误。6月20日,天山地区进入夏季,天山牧民开始将牛羊赶往云杉林之上的夏季牧场,B正确。此时南半球将进入冬季,好望角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森林火险等级逐步减小,C错误。6月20日 后,直射点先向北移动,夏至日后直射点向南移动,堪培拉的正午太阳高度应先减小后增大,D错误。 22.2017年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呈现“入汛早、累计雨量大,涝重于旱”的特点,导致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从我国锋面雨移动规律角度分析,关于我国南方今年降水偏多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夏季风势力强,移动快 B. 南方气温偏高,对流运动强烈 C. 地方地区河流淤积严重,排水不畅 D.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位置偏南,导致冷暖气流在我国南方地区持续交汇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我国南方地区2017年降水量变化特征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降水影响因素,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如果夏季风势力强、移动快,则我国锋面雨带快速推进到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时间长,降水会偏少,旱重于涝,不符合题意,A错误。南方气温偏高,对流运动强烈,与我国锋面雨带移动规律无关,不符合题意,B错误。地方地区河流淤积严重,排水不畅,与我国锋面雨带移动规律无关,不符合题意,C错误。我国降水分布与“副高”(西太平洋高压)的位置、强度有关,2017年雨季开始早、持续时间长,与“副高”强度较弱,位置偏南,向北移动缓慢、南方地区冷暖气流交汇时间长有关,D正确。 23.下图为“南方某城市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某次强降水后城市发生内涝,原因是图中 A. a过多 B. d受阻 C. c过快 D. b增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南方某城市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强降水导致城市内涝的原因,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城市内涝的发生与降水强度、城市排水能力、下渗能力密切相关。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排水不畅是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图中显示,a表示大气降水,强降水会造成城市积水过多,是产生内涝的根本原因,A符合题意。d表示蒸发,蒸发较慢,在排涝过程中作用很小,因热岛效应,城市蒸发能力较强,因此B不符合题意。c表示城市地表径流,地表径流过快,有利于排涝,C不符合题意。b表示下渗,下渗增大会减少地表积水,有利于排涝,D不符合题意。 天山大峡谷山坡陡峭狭长,山体主要由粗砂砾石组成,崖壁下部有大大小小的洞穴分布,如左图所示。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组成大峡谷的岩石所属类型主要为右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5. 形成崖壁下部洞穴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右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⑥ 【答案】24. C 25. A 【解析】 该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岩石转化的条件。 【24题详解】 根据材料,山体主要由粗砂砾石组成,说明岩石主要是沉积岩。根据图乙中的变质作用箭头判断,丁是变质岩,甲是岩浆,乙是岩浆岩,丙是沉积岩,所以C对。A、B、D错。 【25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崖壁下部有大大小小洞穴分布,说明山体受外力侵蚀作用,结合前面分析判断,①是外力作用,A对。②是冷凝作用,B错。③是高温熔化作用。C错。④是变质作用,D错。 二、综合题。 26.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据图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 (2)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 (3)与乙河段相比,写出甲河段的两项不同的水文特征并分析形成原因。 【答案】(1)以平原、山地(丘陵)为主;多瑙河以东主要为平原,北部和多瑙河以西多山地;地势总体北部、西部高,东南部低。 (2)断层发育,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3)甲河段较乙河段,流速快,结冰期长,径流小 甲河段流经山地,落差大,流速快;支流汇入少,流量小;纬度较高且海拔高,气温低,结冰期长。(任写两个方面)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匈牙利的地形和河流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形特征描述、湖泊形成过程、水文特征及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描述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图中显示,匈牙利境内多瑙河以东大部分地区为匈牙利大平原,多瑙河以西有断块山和巴兰尼亚丘陵,北部有东西走向的低缓丘陵和山脉,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根据多瑙河的流向,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可知地势总体北部、西部高,东南低。 (2)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要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图中显示,巴拉顿湖西北侧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块山,巴拉顿湖也呈条带状沿断块山山麓分布,由此判断,湖泊为断层中相对下陷的岩块,地壳下陷后,雨水汇集形成湖泊。 (3 )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水位季节变化,结冰期及含沙量等角度分析,应结合该地的地形及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图中显示,乙河段位于下游平原区,甲河段位于上游山区。与乙河段相比,甲河段支流较少,上游流域面积较小,径流量较小;甲河段位于山区,落差大,流速快,水能丰富;甲河段纬度较高,海拔较高,低温时期长,结冰期长;甲河流流速快,流水侵蚀和搬运能力强,含沙量较大。 27.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甘肃位置示意图和河西走廊示意图 (1)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材料二 甘肃省酒泉市的瓜州,古称“安西”,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矿产资源丰富;因风能丰富被称为“世界风库”。近年来,瓜州积极抢抓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和东中部产业梯度转移等机遇,大力发展风电。 (2)分析瓜州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材料三 弃风限电,是指在风电发展初期,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场建设工期不匹配和风电不稳定等自身特点导致的部分风电场风机暂停的现象。弃风限电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西部、甘肃、新疆等地区。 (3)分析我国弃风限电集中在西北地区的原因。 【答案】(1)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带;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结合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会处;地处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经济走廊,毗邻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并与蒙古国接壤,蒙、维、藏、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结合部。(任答三点) (2)①瓜州深居内陆,温差大,加之距冬季风源地近,大风频繁;②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加大;③多戈壁,植被稀少,缺乏风力屏障,风力大等。 (3)①西北地区风能资源集中、规模大,西北地区人口稀少,工业落后,当地用电市场规模小,生产量远远大于消费量;②风电本身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而西北地区调峰能力差;③跨区域输电能力不足等。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甘肃和河西走廊的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理位置描述、影响风力的因素、西北地区“弃风限电”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地理位置可从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进行描述说明,重点强调甘肃省位置的过渡性。从海陆位置来看,甘肃省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半湿润、半干旱向干旱区的过渡地带。从经纬度位置来看,处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地处亚热带、暖温带向中温带的过渡地带。从地形区、气候区、交通、邻省、邻国等相对位置来看,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交界处;地跨我国三大自然区结合部;亚欧大陆桥和亲丝绸之路经过甘肃省,地处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经济走廊;毗邻新、青、川、陕、宁、内蒙古等多个省区,并与蒙古国接壤。 (2)风力资源的分布主要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地表摩擦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瓜州深居内陆,地表日温差大,大气运动活跃;当地离亚洲高压中心较近,冬季风强劲,大风频繁,风力资源丰富;图中显示,当地南部有祁连山,北部也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形成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加大;瓜州境内多戈壁,植被稀少,地表摩擦力小,风力大。 (3)西北地区“弃风限电”的原因主要从市场和风能资源的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西部、甘肃、新疆等西北地区,虽然风能资源丰富,但人口和经济规模较小,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用电量不大,当地用电市场规模小,当地风电建设的快速发展,导致生产量远远大于消费量,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当地风电建设与跨区域输电能力不匹配;风力资源不稳定,导致风电本身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电网的调节能力不足,很难适应市场的稳定需求。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地在图示季节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上图中R区域的两片沼泽地在不同季节会呈现离合变化的奇特现象。请从气候角度加以说明。 (3)好望角位于非洲南段,其附近是世界重要航线经过的海域,但是冬季和夏季从大西洋绕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的船舶航速往往有较大差异,冬季航速比夏季航速快,试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答案】(1)甲地降水量大于乙地;甲地气温高于乙地。甲沿岸有暖流经过;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地处迎风坡);海拔比乙地低。(或乙地沿岸有寒流经过;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为离岸风;海拔比甲地高。 (2)沼泽的补给水源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湿季时,水源补给量大,使沼泽水位上涨而聚合;干旱季时,水源补给量小且蒸发量大,导致沼泽水位下降而分离。 (3)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力大,航速较快。 【解析】 【分析】 考查世界区域气温与降水差异成因,区域气候类型,区域大气环流等。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和七月风向,甲地受暖流影响,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地处迎风坡,据图中等高线分布,甲海拔小于500m比乙地低;乙地受寒流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为离岸风,乙海拔大于1000m比甲地高。可知甲地降水量大于乙地,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2)二片沼泽之间地势较高,沼泽的补给水源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湿(雨)季时,水源补给量大,使沼泽水位上涨而聚合,干(旱)季时,水源补给量小且蒸发量大,导致沼泽水位下降,出现分离现象。 (3)好望角位于非洲南段30-40°S大陆西岸,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在西北风作用下,风力大,从大西洋绕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的船舶,顺风航行,航速较快。查看更多